我怎麼看高考作文?
借用一句貌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話「人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沒有邊界,不經思考的自由不是自由。同樣,沒有命題的作文如同沒有界限的自由。文章本來就很主觀,再省略主題,基本無從評判。定時(一般50分鐘)定量(一般800字)的在方寸之間展現思維、邏輯、想像力,才能算是篩選,才有擇取優秀的可能。文學上還有二流作家提「金錢」批評不入流作家,一流的纳博科夫吐槽超一流的陀大爷(文人相輕史見: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81545/answer/13413425),你說讓一群高中小屁孩無法無章展現才思,不是人人都是王勃、駱賓王好不好。
高考作文區區八百字卻占有六十分的分值,作文到底能衡量考生哪方面的能力?
選定文體能力(議論文、小小說、散文?)、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由題及材的材料組裝能力。最重要的,是普遍認為已經被題材限定了的想像能力。 @Raymond Wang 推薦了同人于野的「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http://geekonomics10000.com/421... ,都不用看內容,一句話點題!
對文字的運用還是對思想的表述?當今流行的話題作文真的給考生提供了更大的寫作空間和發揮餘地麼?
華麗的文字支撐不起沒骨頭的文章,僵硬的文字更描述不出有價值的思想。這道理,多簡單。一瘸一拐的文章當然是爛文了!給材料、給故事甚至只給一句格言,你還要多大的空間?八股可是有起承轉合和限定史料的啊!
毫無疑問通過文章可以更迅速有效的評價一個人的文字和思維水平,但我們的評卷系統在這方面做的好麼?
目前來看,已經是最好的了。不然不會有考生出了考場驚呼「跑題了」,不會有考前的作文訓練,不會有滿分作文拿出展示。認為命題作文固化思維而無章法可循,不做認真訓練,真是普遍存在的錯誤認識。要知道遠比高考作文難寫一百倍的八股,大家都是刻苦認真的訓練的,他們也有「八股秘笈」「考前寶典」,具體參見《儒林外史》刻書人。
如果說高考作文有什麼問題,那就是討論的內容太低級(但往往有驚艷的高級作文出現,沒限制住天才哦~)。但這跟高中的學習內容和學生水平是成正比的。真想有所改變,得讓學生真真正正去思考,掌握一定的思辯技巧。這又涉及教育改革,牽扯太廣,不說了。
另外,我高考前有意識的訓練過寫作,爭取做到每拿一個素材都能快速成章,然後拿給老師批改,最後老師說如果運氣好,可能會滿分。果然運氣好。40分到50分好練,但50分到滿分,比較難。作文,靠技巧,當然可以提升,就看你願不願意花時間。考試需要技巧,作文也不例外。
考试作文都有技巧可循的,但必须通过多次练习才能掌握。平时的语文考试作文和高考作文都一样。
可惜我上学时不大看得起技巧的东西,觉得临时发挥就够了,上高三后又因为厌烦新老师的教学方式而不再用心,现在想想真是可笑可悲。
考试是为了得分,而不是为了展现你过人的才情去拿文学奖的,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就按照你喜欢的技巧去训练吧。当然确实有才子。
作为中学生,其他的东西都没必要费神去想,看看就得了。
后遗症:至今厌恶命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