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江歌案中为什么大家关注的焦点是刘鑫而不是嫌疑犯陈世峰? 第1页

  

user avatar   corbicul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两个理由:1、因为问题里的“大家”估计大部分都还年轻,对友情和人性的“心理预期”过高。
2、大家把对身边同类人的情感带进去了,但我个人经验真被坑过的人反而不会反应过激。

我的观察,周围凡是对这个事件反映特别强烈的人,不少是没有“经历过事儿”的。

说实话,刘鑫给我感觉挺亲切挺大众的。她要是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得失,紧握着受害人母亲的手边流泪边颤抖地说:阿姨放心,以后我就是您的女儿。然后从此开始赡养阿姨一家。这个事儿反而显得特别假。

她还只是自私躲起来,表现良知不安的时候演技欠佳,偶尔情绪失控歇斯底里,触犯大众道德审美。上一次触犯道德审美至此的还是王宝强离婚案。

实际上类似的案情如果利益关系设定再极端一些,别说做不做证,当事人反咬受害者都不奇怪。那种案子少见吗?太常见了。

说这些不是说我认同或者包容这种人,只是提醒大家这种人才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那种。而且这是一种更容易被采纳的生存策略。

换个角度,如果你因为害怕受伤害而处处提防这类人,你的为人处事也会慢慢向这个方向靠拢。

很多人感叹人性什么的,没有必要。20岁以下如果相信“人性本善”,说明这个人成长环境挺顺的。20岁以上还相信“人性本善”,说明这个人成长环境太顺了。不是好事,造成世界观很幼稚。人性就是动物性,再“高级”也是形式上区别,不是本质上的区别。但是问题在于当你认识到这一点后怎样去选择,有些人(少数人)放飞自我堕落掉,有些人(少数人)追求理想成了圣贤。大多数人是一体两面,条件允许的时候是善人,形势逼人的时候是恶人,而且这个转换的触发阈值也各不相同,如果能量化估计有个统计学分布吧。

任何试图论证“人和动物本质区别”的努力,迄今为止还没有看到不是忽悠的,除了中学课本上什么只有人会劳动啊,只有人会用火啊,只有人会使用工具啊这些明显的谎言,到后来人有利他性,人有社会性之类的高级忽悠,只能体现论证者缺乏科学常识。人是动物的一种,人的大部分生命活动脱离不了以繁殖需求为基础的爱情,以亲本哺育为本质的亲情,以社群行为为实质的友情等等动物行为。以前语文老师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场面上如果说求偶行为是永恒的主题,不合适。但是如果是心里真装着“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基本上可以划为无知的范围了。

我的朋友圈里看到有好友说:如果刘鑫因为网络暴力自杀,也不会同情。

其实我有点惊讶,因为我自认为在生活中真正被这种人深深伤害过,反而没有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我想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心理预期”。

我不认为任何这个事件中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包括广大吃瓜群众和我自己。

如果说这个事件中还有什么令人宽慰的因素,这是我高中毕业以来第一例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遇害,舆论焦点没有被“祖国那么好,不去日本会死吗?活该!”之类逻辑大面积攻占的事件,这也是人性。




  

相关话题

  文章《 腾讯的背水一战》是不是危言耸听? 
  丹麦通过反强暴新法「如果一方不同意发生性关系,即构成强奸」,将会带来哪些影响与改变? 
  如何看待中青报评论王思聪事件,其行为是否涉嫌骚扰女性?应否承担相应责任? 
  新东方教室奸杀案 4 年,被害人母亲讲述失去女儿的 1600 天,此案在未成年人犯罪量刑上有何意义? 
  如何评价《嫁给大山的女人》这部电影? 
  电影《爱情公寓》是否构成消费欺诈? 
  《长夜难明》中侯贵平、江阳、朱伟为何不曾将卡恩集团的罪行通过媒体曝光,进而通过舆论的力量调查他们? 
  法学本科要不要考研? 
  如何理解「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中的「说话的权利」? 
  自行车过马路被撞对方主我次,对方修车要我出三成合理吗?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故事看完仿佛度过了一生?
下一个讨论
有什么食物是你一直想吃,真吃到却很失望的?





© 2025-05-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