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原著五部,前后有因果。
故事关于方木心理创伤,救赎,到成长,再到自我解脱的过程。电影《心理罪》是一二两部的情节重塑。
可以简单了解下原著脉络(基本无剧透):
《第七个读者》是起源,也是创伤根源。
本科生 方木身边同学逐渐被杀,死者都出现在同一本书的借书名单上。
罪犯从一开始并不缜密的谋杀,慢慢演变成仪式感犯罪,在过程中寻找无尽乐趣。
为了揣测犯案心理,方木不断角色代入,让他和罪犯共情,甚至觉得自己和罪犯是同一心理的两个映射。
在他经历同学,学姐,女友,室友被杀后,终于找到真凶。而真相给他带来心理巨创。
《画像》是自我治疗。
方木读研。
本科未尽早抓住罪犯,未救出女友,是他最大遗憾。
为此,他运用自己在犯罪心理上的知识和天赋,帮助警方抓捕杀人犯,也是弥补自身内心创伤。
然而,校园周围逐渐发生连环杀人案,每起案件对应1,2,3……这些数字,每起案件又分别模仿犯罪史上经典案例,还留了下次犯案的背景预告。
和本科时相似的事发生了,从陌生人到熟人相继死去,罪犯也是擅长犯罪心理的行家,所有案件都是对方木的挑衅。
最终,方木惩治了真凶。
然而他的PTSD创后应激障碍更严重了。
《教化场》特别讨论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为了救助更多人,方木成了警察。
多年前心理研究所的的科研实验(教化场),对实验参与者带了不同心理创伤。
有人成立了创伤后互助组织,以重现心理实验的方式,杀害当年心理实验志愿者,通过最后的仪式感,获得自我救赎。
然而,杀人手法重复心理实验,并没拯救成员。成员逐渐发现,创伤后互助组织,并非为了互助,这背后隐藏了更大的秘密。
《教化场》比前两部匠气,水准略有下降。
《暗河》应该是5本中最脱节的。
跨国儿童色情拐卖团伙富可敌国,只手遮天。
方木也没用什么犯罪心理分析,就像所有警匪电影中一样,主角光环附体,各种独闯狼窟就取得了最终胜利。
这部逻辑漏洞太多,情节有硬伤,在全系列5部小说中,除了带出后续角色,没太多衔接意义。
最后一部《城市之光》,关于公正与私刑。
在《画像》中,方木诱导罪犯施暴,又以正当防卫将其击毙,其实已经用了私刑。而这部彻底讨论私刑。
教师体罚,啃老族压榨老母,私车占据消防车道,法院不公正判决,道德有缺,法律无法制裁。
于是有罪犯化名“城市之光”代为制裁。
最后私刑成了民众的投票狂欢。
罪犯狡猾,一直无证据,无法逮捕罪犯。
最终,方木以身为诱饵,和城市之光“同归于尽”。
最终篇有很多电影小说的影子。
比如私刑,切合了《蝙蝠侠 暗夜骑士》中,白骑士哈维的“私刑正义”,和黑骑士蝙蝠侠的正义。
比如同归于尽,切合《最后一案》中,福尔摩斯和莫里亚蒂展开搏斗,最后两人双双坠入河中。
比如《城市之光》,是卓别林演的穷小子和卖花女在艰难生活中最后一点温情。
---
《第七个读者》《画像》的原著最阴郁,人性挖掘程度最高,也是我认为完成度最高的作品。
犯罪心理画像,需要共情,体会罪犯杀人动机。
在代入时,思维本就会被罪犯思维“污染”,在那一刻,放大自己的恶。
如果恶放大到失控,警察就成了罪犯。
警察和罪犯本就是硬币的两面,和罪犯共情,就一直在受伤害,这也是方木最大的困扰。
电影改编比较烂。
关于卟啉症的伪科学烂到没法看,比原著差太多。
演员没什么争议,廖凡,万茜,谢君豪,每一个拿出来,都是口碑保证。至于李易峰,台词功底有待加强,但从电影里可以看出他的进步。
白瞎了一帮演员,谢君豪最近应该比较缺钱吧,居然这么烂的剧本也接,造型直接可以去倩女幽魂客串姥姥。
另外,万茜的角色其实放进来挺尴尬,看过原著应该知道,她的角色是《城市之光》中的女主。
专门为人血牛奶案配个法医,有点分散剧情,而且其实这个角色没发挥多大作用,不如去掉这个角色,专心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