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各种 OS 没有内置 7z 的解压,但是 zip 有
7z还没进到系统默认支持的状况下,取代不了zip。
7z压缩比和压缩时间上都很好,算法也很先进,主流软件免费好用。
但他还是需要一个软件。
当你想发一个文件包给你的客户的时候,你会发一个可能导致人打不开的格式么?不会,这会显得你很不专业。而zip却是win和macos都支持原生打开,原生压缩的格式。
7z的不够普及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微软和苹果还没打算放弃zip支持7z。
如果微软和苹果之后决定引入rar的库,承担授权费用的话,rar就会取代zip。就像jpeg和png取代原始压缩率低的图像一样。
前面答主说的大部分是 LZMA/LZMA2 压缩算法的问题,但这些说法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默认情况下的确如此,ZIP 一般默认使用 Deflate 算法,7z 一般默认使用 LZMA2 算法,LZMA2 压缩率更高,但速度慢得多,而且很吃资源。
但是, 7z 和 ZIP 不是压缩格式,而是容器格式,其中可以容纳一系列用了各式各样压缩算法压缩(或者不压缩)的条目。ZIP 一样可以用 LZMA 算法,而 7z 标准也支持 Deflate 算法,这方面两个格式本身没有本质区别。
7z 标准实际上原生支持了 Deflate64、BZip2 等算法,甚至还支持 WavPack、JPEG 等等,而第三方也提供了 Zstandard、LZ4 等算法的支持(mcmilk/7-Zip-zstd)。
实际上抛开压缩算法来看,7z 这个容器本身相对于 ZIP 也是有不少演进的:
7z 的好处说完了,现在回到题目上。7z 相比 ZIP 确实有很多改进,但是除了还有一些缺点(譬如 ZIP 可以很方便地流式处理,而 7z 解压需要随机读写实现)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 ZIP 已经有了相当广泛的运用,可以说所有系统上几乎都有 ZIP 的实现,像 Windows 资源管理器就集成了 ZIP 支持,而 7z 的系统级支持要差得多。
除此之外,大多数语言上都有多个 ZIP 原生实现,很多语言标准库里都有一个支持 ZIP 基本功能的实现,而支持 ZIP 加密、分卷等完整功能的第三方实现也并不少见;而到了 7z 这边,大部分语言最多有一个 7zip 的 binding,很多语言还得跑去调用 7z 命令行,就算有了原生实现也基本是缺胳膊短腿(譬如 Commons Compress 包含 7z 的 Java 原生实现里,分卷压缩、加密、固实压缩等功能都仅在读取时支持)。
由于这些历史因素,ZIP 的地位在短时间内基本不可能被撼动。相比于 7z,xz 这种简单的压缩格式推广反而更顺利一些,Linux 那边已经用了很久 .tar.xz
格式了,tar 内部也有对 xz 的特殊处理。
至于 7z 有没有希望推广起来,我觉得目前主流的基于 LZMA/LZMA2 的 7z 档案恐怕很难流行,因为目前带宽越来越不值钱,LZMA/LZMA2 这种慢的离谱的压缩算法很多情况下都是得不偿失。
而我更看好的是 7z 作为容器格式,内部使用 Zstandard/LZ4 算法进行压缩的组合。更现代化的容器格式+资源占用低且快速的压缩算法,我觉得是很讨喜的搭配。
2000年的时候,雅马哈和NTT联合推出了一个VQF格式的音乐压缩协议,得到了索尼这种音像大厂的支持,声称和mp3同样音质可以只要mp3的一半甚至1/3的大小。
对容量极度敏感的我,义无反顾的投入了vqf的怀抱。坑爹的是这个转换需要用雅马哈出的编码器,日文界面,根本没第三方做。速度慢,上课前开了,中午回来也就压了20多首,易崩溃。虽然容量能达到声称的水平但实测音质是下降了的。
压完就顺手把mp3删了,大概处理小一半的歌后放弃了。官方出过一个winamp的解码器但性能和音质也不行,一直没更新。硬件mp3播放器都不支持。
后来这些vqf文件一直躺在我硬盘里,win7/win10的时候还翻出来看过,雅马哈的播放器已经没法安装,Winamp的解码器会报错,没有其他第三方软件能打开,雅马哈和索尼官网相关信息都没了。这些文件一直在提醒我,跟大流,别装得特立独行。
可怜这些歌,很多都是自己买的光盘抓的轨,只有极少是网上下的mp3,带着我的光驱独有的爆音,就像指纹一样的孤版货,绝版了。
————————————
计算机行业,大部分情况下事实标准就是行业标准,要论技术上领先,rar早就该取代zip(一部分版权闭源原因不提),然后7z取代rar,可市场不跟技术走………没办法,zip先来的,再怎么古旧也是老大。
不用评论教我怎么把那些歌倒回成wav,mp3什么的了,我89年就摸电脑编程了,能怎么做比大多数人懂得多。我就是要把这些文件留在硬盘里不能用占着空间警示自己不要去整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通过互联网能发现世界一大半的人阅读理解不过关,真悲哀。
深圳房价的天花板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种状态。
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基本到位不动了,深圳城市到极限了,大家不愿意来深圳了……那个时候,自然房子就到头了……否则,全中国的财富、人才、资源向着一个小地方集中,就是房子都是空的,也不可能便宜下来……
被各种朋友嘲笑订阅太低,比如跳舞:哥均订比你高订高,比如香蕉:我有四五万均订,七万高订,比如某表姐:日订阅破十一万人民币,比如三少:我每个月订阅都有好几十万呢,都是零花钱,比如奥斯卡:断更涨订阅,真的涨订阅……
感觉特别屈辱。
最屈辱的是经常有些新人跑过来,兴高采烈的说:蛤蟆哥哥,我均订破万了。你嫉妒的恨不得掐死他……
我能理解XanxoGaming发布一个古墓丽影:暗影的720P低画质结果,来凸显CPU性能差异的想法;也理解为了尽快向读者提供新产品信息,仅仅测试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游戏的做法。
测试多个游戏,取决于测试方式,也许每个游戏的下载、安装、初始化都需要消耗不少时间,赶活的话的确可能来不及;但都已经下载安装好可以跑720P了,与其把CapFrameX上的一大段说明(原文只有英语和德语页面)[1]翻译成西班牙语来解释,真不如再花十来二十分钟,改一下分辨率再跑几遍,把1080P的结果也跑一遍放出来给大家看。
然后就是游戏评测,诚然如 @尤娜Yuna 所说,附带的基准Benchmark仅仅是个回放,并不能代表实际游戏体验,但是这样的回放方式,很好的回避了不同测试中用户输入的差异导致的实际负载不同,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游戏体验但很合适用来对比硬件性能。
很显然,XanxoGaming的这一段测试并非使用古墓丽影:暗影自带的基准测试。这个测试我自己跑过N次,我可以肯定没有附图上面这样的界面:
根据TechPowerUp的测试结果[2],12900K/12900KS在720P全高画质下跑古墓丽影:暗影,平均帧数350+FPS,即使在1080P下也有250+FPS。而且显卡还是3080,比XanxoGaming用的3080 Ti性能还低一点。
就我自己来说,如果一个CPU评测,想靠近实际游戏体验,那么即便想用低分辨率去凸显CPU性能差异也应该起码在1080P分辨率下进行测试;如果想尽量避免干扰凸显不同硬件的性能差异,那么应该尽可能用游戏自带的Benchmark而非自行/脚本操作然后用第三方监控软件记录的方式——因为脚本、监控软件本身会占用CPU资源,对游戏或多或少造成一定的干扰,影响测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