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炫钢牙妹 谢邀
首先我并没有看过您说的那部作品,但这无疑是一个好问题。
如题主所言,像《法医秦明》这类行业剧(行业类小说),半纪实文学,其实是基于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积累。题主对比之下认为灵异小说没有现实依据和来源,从而产生了“他们到底怎么写得那么真实的?难道纯靠编(脑洞)吗?”
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小说题材之间的不同确实会导致小说情节、人物虚构程度的差异,但并不会导致这部小说完全没有一丝丝现实基础,彻头彻尾的依赖于作者的凭空想象。
简单的举例说明一下(还没吃午饭的最好不要看):
我是一个作者。
我在外面吃饭时候得知有个人叫小刚。小刚是一个做黄焖鸡米饭的,通过听他和同事聊天,进一步知道了,他喜欢上了一个经常来吃黄焖鸡的女孩。(现实)
言情(贴吧现实向):
小刚和女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女孩夸小刚做菜有天分,小刚长大后当了厨子,女孩嫁给了大款。从那以后小刚再也没有做过女孩爱吃的菜,颓废的他改行做黄焖鸡,最后,他娶了一个常来吃黄焖鸡的女孩。(虐恋)
行业剧(纪实文学(X星级大厨回忆录)/新闻刊载/鸡汤励志):
小刚是XXX连锁黄焖鸡米饭的厨子,他所在的饭店经常使用地沟油和老鼠肉做菜。由于菜价低廉小饭店生意越来越好,小刚喜欢上了一个常来吃黄焖鸡的女孩。为了女孩他决定不再纵容老板的无良行为,他举报了老板,毅然辞职,用诚信和好手艺开了一家名满京城的餐馆,那个女孩则成为了他的助手兼老婆。
恐怖小说:
小刚在一个饭馆当厨子,有天饭馆里来了个吃黄焖鸡的女孩,她只是点一碗黄焖鸡坐在那里,却并不吃,每次她走得时候满满一碗饭和鸡,一点都没动,这让小刚有点挫败,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厨艺。
小刚苦练黄焖鸡技巧,然而,女孩一直不吃东西。半月后,女孩终于吃饭了,小刚却失踪了。店里来了个新厨子小明。有天饭馆里来了个吃黄焖鸡的女孩,她只是点一碗黄焖鸡坐在那里却并不吃,小明苦练厨艺,然而女孩一直不吃东西,终于有一天女孩吃饭了,小明失踪了...后厨里,女孩把腐烂的小刚倒掉,把新鲜的小明冰好,然后笑盈盈地打开门。
你走了进来:“我是来应聘的,你们这儿还招做黄焖鸡的吗?”
灵异小说:
在我小的时候,爸妈曾经把我送到爷爷奶奶那儿去住一段,那是个偏僻的村子,有着各种奇怪的规矩。其中一条就是亲戚头七那天不能吃鸡,不然会惹上没死干净的人。当然这只是个传闻,尤其当我上了大学以后,这种伪科学我就再也不信了。回老家的时候得知爷爷去了,明天就是头七。
不知怎的,后半夜我辗转反侧的睡不着,总觉得能闻到一股子特别香的味道。我循着香味走过去,看到两个人蹲在厨房灶旁炖鸡。大的叫小刚是六叔的孩子比我小两岁,小的叫二丫,是表姐家的小丫头。
我吞了吞口水,盯着那鸡,早忘了应该义正辞严的告诉他们不能吃,明天爷爷头七,吃了要惹不干净的人的。他俩给我盛了一碗鸡嘱咐我保守秘密。第二天一早就听见六婶和表姐的哭号声,二丫死了,小刚失踪了。我打了个寒颤,面色铁青地参加了爷爷的葬礼,然后飞快的找了个理由回到了城里。
那之后很久我都没有再吃鸡了,直到我交了个爱吃黄焖鸡的女友。我俩去吃黄焖鸡,我侧头看那厨子有点面熟,但也没太走心。女友吃得高兴,我却没什么胃口,吃了两口就算了。当天晚上,我回到宿舍,宿舍哥们都去网吧刷夜了,剩我一个人在屋里。
忽然,传来了急促地敲门的声音,我打开门,门外却并没有人。一瞬间我想起白天的黄焖鸡和村里的谣言,吓得连滚带爬,甩上门趴在地上抱着头颤抖。月光照进来....地上,有两个影子。
捂脸....
我知道写得不算好,但是就想借这个例子告诉一下题主,任何一个题材的小说要想写得“真实”,核心就在于让读者觉得真的有这样的人,这种事,而人物的动机在你理解的范畴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加上一些现实中我们见过的元素,我们听说过的事情。换言之基础的一些东西都是由现实中的一些是衍生出来的。
著名作家 Stephen Edwin King 说透过看小说的主角经常能够看到作者本人的一些碎片。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指着凭空捏造作品只会变成为赋新词强说愁,只有具有现实依据才会让读者有共鸣,大框架可以各种幻想,细节方面还是要落地的。
当然,除了基本元素,其他部分当然会因为题材不同有着不同的虚构方向,比如我琢磨着,言情小说里面的小刚就得谈恋爱(要不虐要不甜),行业剧里面的小刚就得智商情商双高,创业达人行家里手,技术高杆敢于向恶势力挑战;恐怖小说里的小刚可以面貌丑陋,也可以是个引人共鸣的普通小哥儿;
灵异小说里的小刚.....你看,你背后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