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昨晚看到问题时想回答的,但是时间太晚就先睡了,早上(好吧,中午)起来看到蛤蟆大大已经回答过了,就没打算再答了。
但是针对你的这个‘画’出来的方式,感觉还是想再唠叨几句。
……
一般来说,大纲细纲这种东西都是作者非常个人化的东西,不管采用怎样的方式,只要你自己能看懂就好,旁人也无法评判什么。
但我注意到,不管是你之前的‘画’,还是之后‘文字列表’,内容都只是一些‘画面’提示。
这跟我们通常所说的‘脑子里过一遍剧情’不能说相背,但多少有点‘事倍功半’的意思。
……
这里列举一种比较常用的‘理思路’的办法,以做参考,嗯,姑且就将其称之为‘逆推法’吧。
不记得是在哪里看过这样一句话‘读者看书是正着看,作者写书是反着写’。
括弧:这句话不一定准确,只能说是诸多概念中的一种,只是基于‘逆推法’诞生的思路。
一般情况,理解‘逆推’剧情,下意识就会想是从‘结局’开始逆向推到剧情的全过程。
但网文中不太可能先把几百万字后的大结局想好,再去反过来推导全书情节。
所以这里稍微变动一下,一般是从‘阶段性目标’开始,尝试逆推故事剧情的发展脉络。
我们以‘一个章节’的剧情来举例,假设这个章节要写的是,‘主角经过努力,成功刺杀BOSS’。
这对全书而言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对于这一章来说,就是本章要写出来的目标。
那么从这个‘结果’进行‘逆推’,主角想要刺杀这个‘BOSS’,首先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这是我们所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基于‘目标’的‘前提条件’。
假设这个BOSS很强,主角正面刚肯定被虐,那就剑走偏锋,如何削弱BOSS,让刺杀成为可能。
这里我们设计一个‘前提条件’叫‘趁其不备’。
根据剧情合理需要,我们还可以再追加一个前提条件叫‘布置陷阱’。
现在,我们知道这章内容中,主要描写两件事,一是‘如何趁其不备’,二是’如何布置陷阱’。
这两项前提条件都要根据具体的剧情走向,人设,世界观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比如我们设定‘BOSS’喜欢勾栏听曲,他在听曲的时候会放松警惕,周边守备力量薄弱。
这个时机,就满足了‘趁其不备’这个条件,这是我们要在‘正文’中写出来的,讲清楚的内容。
既然有了一个合适的‘场景’,那么针对这个场景主角就可以提前‘布置陷阱’。
简单的办法就干脆是在‘勾栏’这个场景内,埋炸药,下毒,调开护卫,提前布置克制道具。
想要借此突出一下主角的‘智谋’,可以利用刺杀‘驱赶’BOSS前往另一个埋伏地点,一击必杀。
思路逆推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这一章之内,大体要在正文中写出哪些内容。
一:主角的行动、二:反派到达目标地点、三:确认环境情况、四:引爆陷阱、五:刺杀进行时。
……
根据这些内容,现在要把他们变成一连串【具体的‘画面’】,【运动的‘场景’】。
这里可以将一章的内容分成‘前后’两个部分来构思。
这也是很多作者常用的一个习惯,非常适用于新人。
前半部分‘主角行动,反派抵达,确认环境’,我们可以放到一起去写,给他一个长镜头描写。
后半部分‘引爆陷阱,刺杀进行时’我们也可以连起来去写,将其归到一块,做整体表现。
我们通过逆推已经得知每个内容在正文中表现的意义。
主角行动是为了表达‘预谋’,同时也给读者一个‘事件开始的提示’‘让读者能代入进去’。
反派抵达目标场地是为了暗示第一个目标‘趁其不备’的条件已经具备,加强剧情节奏。
确认环境是为了气氛渲染,强化读者对场景的认识,将整体局势,双方对比完整的呈现给读者。
引爆陷阱则是正式将情节推向高潮,同时也是标志第二个目标已经达成,主角的计划正在进行。
刺杀进行时则是最后一锤定音的信号,同时也是这整个情节的结果,这也是整个章节的看点所在。
掌握了这些内容的‘意义’,我们就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画面’。
主角走进勾栏,点好二两小酒,心思却不在台上,趁无人注意,替换反派长期包座上涂毒的茶盏。
傍晚时分,反派登场,老位置坐定,护卫在周围落座,距离主角已在十步之内。
反派听曲上头,饮下毒茶,主角心中计算时间,绊倒小二,热水溅到护卫,支开护卫,获得空挡。
反派突然毒发,脸色大变,人群骚乱,主角寻空挡而入,拔剑偷袭,一击得手,反派重伤。
然而反派依旧未死,护卫围上,主角立即遁走,反派叫住欲追击的护卫,护送回府。
但这却落入主角算计,必经之路早已埋好炸药,主角逃出勾栏,率先埋伏,炸死护卫,成功刺杀。
……
如果勾栏直接得手的话,一章之内应该可以写完,尾声再加一段二重埋伏的话大概要一章半到两章,篇幅会适当增加一些。
当然,篇幅控制是因人而异的,习惯不同。
这段剧情一般情况下两个章节内能写完,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如果想更突出高潮,亦或者重点表现一场重伤反派与主角间的战斗刻画,三章也可以写。
如果再多的话就会显得有些拖沓了,不利落,高潮的表现力会稍逊色一些。
如果继续往前逆推,‘反派行动路线’,‘毒药和炸药的准备’,‘计划的敲定’也都要写。
这三个部分是必须要呈现给读者的‘核心铺垫’。
如果再加上一个‘事件的起因’,即主角为何刺杀反派的情节,这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整体写下来大概在七到十章,这是一个可接受的预估范畴。
超出部分尽可能压缩到十章以内交代清楚,超出一两章无所谓,但不能超出太多。
这是整个逆推法的最后一部分,预估篇幅,计算信息量,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整一下故事结构。
……
这是作者一个比较常用的‘理思路’的办法,比较适用于‘完整阶段性故事’的梳理。
优点在于容易做到心中有数,写伏笔,重诡计的剧情非常实用。
缺点则是多少会带有一些匠气,严丝合缝会缺少一些意外惊喜,确定之后,不好修改。
除了‘逆推法’之外,作者较常用的还有‘代入法’,‘冲突法’。
代入法即作者代入主角对局势做‘正’推演,适用于以点代面,求生,经营,日常故事的思路。
冲突法即围绕核心矛盾做反复拉锯,这个就不细说了,爽文的拿手好戏,偏大情节的设计思路。
但不论是哪一种方法,最重要的都是明确自己‘该写什么,要写什么,如何去写’。
明主旨,分主次,划重点,找目标,讲结构,立卖点,巧表达。
理清思路不是记流水账,而是要找到自己的答案,这段剧情写出来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好不好?
……
昨天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原想是回答一下‘这东西是怎么熟能生巧的’。
虽然看上去我这好像零零散散讲一大堆,都快赶上一章正文了,但这是整理之后写出来的东西。
作者真正在想的时候,许多推演都是下意识的本能。
理清思路不是一个复杂的东西,而是一个需要积累的东西,越积累,越容易。
各种桥段,套路能信手拈来,心理清楚,怎么写合适,怎么写不好。
这时候工作量的重心自然就会从‘怎么写’,变成‘写什么’,思考的难度自然大幅度下降。
熟练的作者会用很长时间理清思路。但是,这里面的时间主要是花在‘如何更有趣’上。
许多作者对一段剧情不仅是一套方案,而是好几套方案互相对比,取舍,想找最好的那一套。
这才是老作者真正需要花大量时间,大量精力的地方。
单纯只是做一个剧情推演,本身并不难,这对老作者就是‘吃饭喝水睡觉’一样自然而然的事。
所以不要觉得这东西好像很困难,望而生畏,没必要。
如果你觉得任何有帮助于你理清剧情的方式,知道怎么写,画出来,写出来,录音记录,思维导图,便签纸条,完全的脑内风暴,这些都可以,只要适合你自己就好。
关键在于,你整理出来的东西,是否真的有助于你的正文,而不要做无用功。
……
以上,希望能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