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底层社区的角度说,
抽水马桶让粪便不再停留在房屋内部发酵,改善了居民区的环境,避免了疫病流行。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工业革命制造了前所未有的人口聚集,蒸汽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病菌当然会在人流的汇集点制造前所未有的流行病。
其实不用等到工业革命,农业社会的大城市也无法完成自己的人口再生产——聚在一起的平民死亡率太高,城市的人均寿命明显低于农村。有人估计,工业革命之前的巴黎人口亏损,需要用2个省份的出生人口去填满。但农业时代,毕竟大多数人口还活在流行病难以爆发的农村(人口稀疏且不流动),所以大城市的人口损失对经济影响不大。
但工业社会就不一样了。到城市打工的人必然以青年为主。考虑到很多年轻工人没生育就死了(利物浦的人均寿命26,曼彻斯特24),如果不能有效降低瘟疫,工业革命就不可能继续推进——城市人口比例高到一定程度,国家就没法提供更多的工业人口了。总之,没有抽水马桶,工业劳动力的数量和性价比就没法保证。所以, 1775出现的量产抽水马桶,一百年之后被法律(英国1870年公共卫生法)认定为必需品,规定所有的新建房屋都应该安装。(这么多的粪便被一次性冲进泰晤士河,也制造了严重的水污染,但那是下一个层次的问题了。)
从中层角度说,抽水马桶是办公大楼的前提,是商业效率的保证。
早年间,楼房往往是穷人住的,越是高层公寓越便宜(罗马和巴黎都是如此),因为高层生活不便,生活用品要自己背上去,粪便要自己拎出来。如果偷懒,那自然就是凌空倒在街道上……
工业革命,尤其是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管理技术阶层迅速扩大,这些人需要越来越多的办公空间。如果都是单层住房的话,办公人员越多,相互之间的距离就越远,沟通效率急剧下降(电话和传真机的普及还要很晚)。所以需要建造楼房,减少办公人员之间的距离,节约这批高薪人员的时间。和互联网时代比起来,当时大型工商业企业对高层建筑的需求还要更强烈。
但楼房免不了产生两个问题——爬楼梯和上厕所。如果粪便不能及时排出建筑,显然中产职员和高层经理不会进入楼房办公,就算进去了也必定疫病横生。电梯和抽水马桶因此成为了新型商业机构的前提。可以说,商业社会因为抽水马桶,才能营造和传统国家机构相媲美的官僚体系。
从技术角度说,抽水马桶不是多复杂的东西,问题在于如何足够廉价地生产安装。要廉价生产,管子(供水、排污)就必须足够便宜;要廉价安装,管道就必须足够结实(不能每个都用高级技师来装)。这种廉价的管道,是要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才能生产的(铸铁和工业陶瓷)。可以说,现代抽水马桶既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此前的顶层不在乎雇仆人倒马桶),也是工业革命升级的必要元素。
可供参考的回答:为什么是红尘?而不是绿尘蓝尘黄尘? - 知乎
其他相关回答:
民国时期处于巅峰状态的上海,经济状况(绝对值)相当于现在中国哪座城市?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