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9轰炸日本本土,在早期依靠的就是高升限,欺负日本战斗机来不及爬升到作战高度。B-29本身的战斗损失并不大,可以接受,但机械故障问题严重,导致出动效率不高,加上是高空“精确”轰炸,炸弹偏离目标太远,同时日本的生产设施分散,使用普通高爆弹难以产生明显作用,与付出的代价相比,作战效果无法接受
李梅的低空火烧则是针对命中效率低下、日本战斗机基本没有夜间作战能力、机组成员训练水平不足等很实际的问题来的,日本战斗机的拦截水平不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李梅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轰炸效率
在日本的本土防空作战纪录中,“体当”并不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也间接说明日本战斗机想神风的最大困难是如何达到B-29所在的高度
问的不是战争初期吧,蝗军的零战火力再不济,打下几个B-24、B-25、B-17的本事还是有的
先说打B-25:
1942年5月25日,美军第13、90轰炸机中队的8架B-25C空袭莱城机场,台南空起飞13架零战迎战,一口气击落6架
没啥好说的了吧?
再说B17
开战第三天,1941年12月10日,台南航空队的王牌坂井三郎等人就击落了第一架B-17,42年初台南空又陆续击落了几架,战术从开始的咬6点单机轮番俯冲射击(射机头和发动机,不是瞎射)发展成了迎头攻击;
日军又发现对头攻击的话对方容易转向躲避,摸索出了反转滚筒俯冲+筋斗攻击的打法,何必去撞呢?
到了瓜岛战役,零战打下了大约七八架B-17,其中第204航空队的杉田庄一用零战撞下过B-17;
1942.12月1日,他偶然遭遇了几架来轰炸的b17,迎头攻击时,杉田庄一射击距离过近,转弯不及与B-17相撞,号称以垂尾切断敌机翼
当天美军损失41-24534号B-17F,全机仅一人跳伞生还
日军的水上飞机有拦截轰炸机的任务,开二式水战的小林重人、开零观的宝田三千穂和甲木清实都有撞掉B-17的经历,宝田和甲木还活了下来,被撞B-17乘员全部死亡
这时期的美军轰炸机一般无护航(战斗机航程不够),编队规模小,日军攻击容易的多
B-17确实难打一些,很多海航飞行员回忆都称为“空の要塞”,嫌甲太厚,记载中经常打光弹药后还是“起火”、“冒烟”、“击伤”,即使击落也多是协同战果,独自击落的很少
但说一些什么“7.7小水管+小便炮打不下来”这种梗的,你们往后稍稍吧;
至于战争末期的B-29,打是能打下来的,像陆航那几个专职防空的战队,连撞带打弄下几架都能办的到;
有“近卫飞行队”、“帝都防空队”之称的第244飞行战队,装备三式战,搞过几个月的震天制空队,战斗中共对B29实施过18次撞击,飞行员7人死亡。
问题就是吹的太大了
其《陆军飞行第244战队史》中宣称至战争结束队里共51人阵亡失踪,击坠敌机101架,其中:
244战队的7个王牌,击落了45架B-29……
下面是这几位王牌:
还没完,隔壁53飞行战队宣称击落B-29约60架…………
这俩战队一共击落130多架,属实奥利给
下面列举搞“震天制空队”的第10飞行师团在1944年11月-1945年2月的一些战斗
1944年11月24日
驻塞班岛的B-29首次空袭东京,第10飞行师团参与拦截,宣称击落5架
第47战队宣称击落3架,其中见田义雄伍长撞掉一架
当天美军唯一空战损失是42-24622号
另有一架42-24679号在塞班岛附近海上迫降,乘员被美军接走
10师团认为当天战果不佳,命令各战队扩充“震天队”,从4人扩充到8人
12月3日
美军第73轰炸机联队86机来袭
第244战队宣称6机击坠
战队长小林照彦大尉宣称正面射击击落美军编队长机
中野美松伍长撞击B29左尾翼水平安定面,迫降
四宫徹中尉用左主翼撞击B29的右外侧发动机,撞掉机翼后安全返航
板垣政雄伍长撞击B-29翼根,跳伞逃生
第53战队宣称击落2架,其中泽本政美军曹撞落1架死亡
第47战队宣称击落5架
第18战队宣称击落一架
美军实际损失5架,第73联队第500大队42-24656号机被击落,4人死亡,8人被俘
其他4机返航途中坠落或迫降,其中3机的33名飞行员全部死亡,1机1人死亡,其余获救
12月27日
美军第73联队72机来袭
第244战队吉田竹雄曹长撞击B-29战死
吉田撞下了美军第498大队的42-24642号机,飞行员9人死亡,3人被俘
1945年1月9日
美军第73联队又又又来了
第47战队号称击落5机,击伤3机
幸万寿美军曹在成增机场上空撞击B-29,被朝日新闻用电影胶片拍下,美军第497大队的42-24655号机坠毁,11位乘员全部阵亡
粟村尊准尉追击一架B-29打光了所有弹药,遂发起撞击,最后迫降幸存,撞击效果不明
第53战队宣称击落2架B-29
第244战队震天队的队长高山正一少尉、丹下充之少尉对B-29发起撞击,丹下战死
高山正一撞下美军第497大队的42-24772号机,飞行员11人全部死亡
美军另损失4机,飞行员45人全部死亡,当日美军共损失6机、67人
1月27日是撞击最猛的一天
美军第73联队出动76机,又又又又来了
第47战队铃木精曹长、坂本勇曹长撞击B-29成功,铃木阵亡、坂本跳伞逃生
第244战队高山正一少尉、安腾喜良伍长撞击战死(高山是第二次撞击)
坂垣政雄伍长、中野美松伍长、战队长小林照彦、田中四郎兵卫准尉四人撞击B-29后跳伞生还
美军第497大队的42-24616号机被击落,9人死亡,2人被俘;
42-63423号机被击落,7人死亡,4人被俘
第499大队的42-24769号机被击落,6人死亡,5人被俘
4机其他原因损失,2机降落在太平洋,2机失踪在日本,44人死亡
当日共67人死亡,11人被俘
至1月底,第47战队宣称击落19架,击伤29架B29
244战队至2.19日,宣称击落击伤共100架
而实际是美军第21轰炸机司令部至战争结束,一共被战斗机击落52架,战斗机和高炮协同击落19架;
因离东京不远,244战队经常上新闻,还有搞音乐的给写了队歌,名为《飞燕战斗机队之歌》
这俩于是被称为“关东防空双璧”
大概看了下美方的损失,这两个月整个第10飞行师团的实际战果也就10架左右,244战队的战果也就4-6架,47战队要少一点,53战队最少,应该是1-2架
还有这个
这本书在军圈有点名气,作者所在的第4飞行战队具备昼间和夜战能力,战斗力不错,参与了1944年夏拦截中国大陆方向来袭的B-29的战斗
那就看看4战队当时最大的两场战斗
1944年6月15日~16日夜
美军第58轰炸机联队从四川基地起飞75架B-29空袭北九州八幡钢铁厂
第4战队出动了8机拦截,宣称击落7架:其中樫出勇2机、木村定光3机
实际上美军只有42-6230号被击落,其余5架是事故损失
8.20日
美军58轰炸机联队出动75架B29空袭八幡钢铁厂,日军宣称击落37机,其中第4战队宣称击落17-23机,尤其是还出了以一机撞掉两架B-29的野边重夫、高木传臧机组
美军实际4架被击落,刨除野边撞掉的2架(42-6334、6368),还剩2架,你们去分吧
实际呢,美军第20轰炸机司令部只有29架B-29毁于战斗机和高射炮
综合来看4战队在1944年夏击落的B29也就是3-6架左右,但是4战队王牌樫出勇的回忆是:
“我和木村准尉分别击落了18架B-29,西尾准尉击落了11架,藤本军曹击落了6架,佐佐木大尉、河野军曹都击落了3-4架,我们的作战能力仍然很强。小川中尉、铃木少尉等只击落了1-2架,他们都显得很焦急……”
这也太一骑当千了,照这么整,58轰炸机联队都不够他们打的,李梅得惊呼皇军不可战胜
不扯了,别的回答都挺宏观,我讲了一堆微观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难打,贴一段第244战队长小林照彦少佐在战后的回忆:
“为了拦截来犯的敌机我驾机飞上了天空。可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取得足够的高度,顶多也就只能飞到八千米。不过幸运的是敌机的高度也是八千。只不过对于我方而言这已经是飞行高度的极限。于是我便对敌轰炸机群的带队长机实施了水平方向的正面强攻,我就是面对这样的阵容从正面实施攻击,虽然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这样做是莽撞无谋,但也别无他法,因为爬升能力已发挥至最大极限。敌机的全部炮火向我猛烈射击。犹如钻入了一道道由上下飞舞的炮弹所组成的火网似的。
再加之敌机遭到攻击后位于敌轰炸机机群后方和侧方的其他轰炸机也不断前出给予支援,如果我方也拥有可以与敌机相匹敌的数量,那么也可以分出一部分兵力从横向突击对敌机群进行分散和牵制,然而由于数量的劣势这一点也无法做到。在这种我机性能已至极限的空域,敌机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无法取得有效的攻击阵位。
基于上述的理由,我初次上阵便被B29击落。由于感到非常恼火所以马上又换了备用机再次升空迎敌,但已经追不上了。所以主要的问题还是性能
在情报获取方面也存在延误的问题。如果敌机群运动到伊豆大岛附近才被发觉的话,由于我机爬升至一万米高空须耗一小时,而在此期间,敌机只需要四、五十分钟即可抵达东京上空。所以,如果不在敌机抵达伊豆大岛之前掌握准确的情报那么仗就赶不上了。虽说最初有每秒十五米左右的爬升速度,但是爬升至五千、六千米时爬升率就会降到每秒五米、七米,等到最后就只能一秒钟一米慢慢往上爬了。
用来保卫东京的战斗机到底有多少架呢?据我所知各战队合计约一百架,其中具备高空战斗能力的在三十架上下。剩下的飞机虽然从地面上看起来也是飞在空中威风凛凛,但并不能对敌机造成任何的威胁。
谈到防空战斗机所应具备的性能,达到设计规定的升限高度自不必说,还应具备高速和较小的盘旋半径。在防空拦截作战中,这些性能数据如果不能够长时间保持优于对手的状态,那么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很明显仅仅依靠顽强的战斗精神去弥补这些性能上的缺陷也是有限度的,比如说,虽然有后下方进入或后上方进入等种种攻击手段,但这些都是建立在高速对抗低速的条件下才成立的战术,而在我们拦截B29的时候,除了待机在敌前正上方实施正面攻击之外,实际上没有其他选择。
由于飞机的性能不足,为了提升爬升能力,将每门机炮三百发的备弹减到了五十发,搭载的机炮数量也进行了削减。因此空战中仅能进行短促射击,而敌机受伤后发动机输出功率下降,会降到七千或者六千五百米左右高度,脱离编队形成“落单”的态势,这时友军便可再次对其实施攻击,换而言之这样做也匹配上了友军飞机的性能水准。
继飞机的性能之后,我方的航空情报网络也很成问题。装备雷达的不过调布,铫子和大岛等三、四个地方。且性能低劣,无法提供准确的敌机来袭情报,结果到最后,部署在塞班岛附近海域的我方潜艇提供的信息反倒成了最准确的情报。
因此,东京的防空部队当敌机从大岛上空通过时才能从师团接到出击的命令,所以是赶不上敌机最初的第一波二波攻势的,只能放弃。如果想对敌机进行精准的拦截,那么就要在大岛—东京一线的海上,或富士山附近空域待机,但由于燃料的关系,也就是说受续航时间的限制所以也无法做到。
为了多少缓解一些上述的不利局面,一进入十二月便早早决定将战队主要兵力一分为二,分别部署在调布和滨松两个机场。也就是说在滨松既可以保卫东京也可以兼顾名古屋的防御。这样部署主要是为了利用高空的偏西气流,无论是去东京还是名古屋方向都比较有利,可以多多少少弥补一点性能上的劣势。不过,这也进一步加重了飞行员体力上的负担。需要两头来回奔波。
在飞燕队由滨松调往鹿儿岛的知览机场、驻成增的钟馗战斗机队转移至都城以后,柏、松户、东金以及下馆虽然又部署了两个为了恢复战斗力而从菲律宾撤回来的部队,但战斗力完全没有跟上,也就是说飞行员大部分都是所谓的“雏”,这个问题谁也解决不了
夜间防空作战方面也没有办法。探照灯之类的防空装备虽然从地面上看,确实可以很好的捕捉敌机的行动,但实际上光线只能抵达六、七千米的高度,再往上光线就照不出敌机的轮廓了。我们夜间升空以后向光亮集中的区域望去,往往点亮的只是地面周边一带,敌机却一架也照不到。另外,夜间作战如果我们的飞行高度比敌机高,那么也完全无法发现目标。上述种种不利因素导致夜战时往往我们还在心惊胆颤的搜索目标,敌机都已经跑掉了。
至于雷达,非常遗憾日本的战斗机也完全没有装备。搜索目标只能依赖自己的双眼和直觉,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指挥方面,虽说有空地间的无线电语音联络,会告诉你目标在品川上空、在横滨上空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可是从高度近万米的夜空向下望去,无论是品川也好、还是横滨也好,实际上并无太大的差别,可以说都不过是一模一样的海岸线而已。
谈到航空兵的作战指挥,第十飞行师团和第十一飞行师团的命令还总是有冲突。当我们想把基地搬到东京去的时候,十一师团却点名要我们来名古屋。说句丢人现眼的,闹到最后,很多情况下只能被迫在东京上空迎敌。
后来又成立了航空总军,下辖第一至第六航空军。于是我们战队就成为了航空总军的直辖部队。在接受第十飞行师团指挥的同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那样一来即使在调布降落,由于不属于同一个战斗序列,地面部队便不再对我们进行协助。当时,我是以大尉军衔担任战队长职务,即所谓的特别上级职(军衔低职务高),而机场负责地面勤务工作的队长是少佐。这样一来,或许是出于一种拿军衔说事的情绪,有时候连我的说的话都不顶用,以至于有时让我不禁悲从中来,这就是大敌当前的日本航空部队吗?
总而言之,飞机的性能的低劣,指挥系统的混乱都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B29高空飞行由于配备有增压舱,实际上与在普通高度飞行并没有太大区别,从空中勤务的难易程度来讲也是没法比较的。而我方一旦使用配发的电热飞行服,就会立刻出现电压下降的情况,不但机炮无法击发,连无线电话也会变得听不清楚。为了尽可能的提升爬升能力不光减少了火力,连蓄电池都必须要拆掉。就连高空生存所必须的氧气,由于最初携带的氧气瓶经常出故障,高度升到五、六千米后呼吸都变得困难了。于是开始改用制氧剂。
随着冲绳方面的战局转入对我方绝对不利的局面,到处开始宣扬本土决战,所以不得不被迫开始实施对特攻机的掩护训练,因此部队无法再将全部精力专注于防空作战的任务。如果对特攻机实施掩护,那么主要的作战对象是敌舰载机所以不能拆除机炮。可是,不拆机炮减轻重量又无法拦截B29的高空攻势。于是,每次变更作战对象都要对飞机进行改装。
再加之,为了进一步提高升限,在执行高空作战任务时连机体迷彩涂料都必须要剥掉减重,而掩护特攻机时又需要迷彩涂装,在这种状况下,作战目的变得乱七八糟。我想指挥系统随着战局的推移不断变更这一点,应该也是日本空中作战力量不断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小林照彦战后去明治大学读了几年书,1954年加入航空自卫队,1955年赴美国学习F-86战机驾驶技术,回国后任空自第1飞行团飞行长,1957年因飞行事故死亡,总飞行时间2000小时
不是自杀,也不是零。
欢迎关注我的专栏关注作者
@老军医富兰克林
以及……我
不好意思,我挂个人,
@spring笨笨嗯,我说,排名在前三的三位军盲都够了你们到底何德何能感动如此大神?
赶快删吧!他日b29下来炸你们三个死无全尸。
实际上这个问题吧,他是个常识性问题。看过三本五本二战的军事杂志的人都知道,第29发动机不靠谱,然后,为什么这三个军盲非得要在这,不放过人家呢?这不是个常识性的问题吗?
随便扔到一个军事群里,边儿都知道,b29,发动机在中国战场会过热。有必要在这找资料吗?
能不能做一些稍微高端的事情?
另外请大家不要总往自己的,额,名片上面填什么学校。你看我,我一直说自己是职业技术学校的锻造工人。有人瞧不起我吗?虽然我不是吧!
【军医夜话】旧日本帝国的末日防空武器(分享自知乎网)
https:// zhuanlan.zhihu.com/p/24 660741?utm_source=com.samsung.android.app.memo&utm_medium=social【军医夜话】旧日本帝国的末日防空武器
连续二次被举报,笔者还是不改,就酱。
另本文原标题为:惊!日本人为了打飞机竟然造出这个东西......
在面包酱的女装的感化下变成了现在的这个。
————————————————————————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本子的防空史。
1944年底,在对三德子进行了近20个月也就是快两年的轰炸后,我们的烧烤大师李梅被调到太平洋战区,指挥驻中国-缅甸-印度地区的第二十轰炸机联队。
(时代周刊上的李梅以及他的轰炸机编队)
在这里,他得到了一种新型轰炸机和一个新目标以及可以解锁的一个新成就“烧烤狂人”。
(B-29轰炸机绰号超级空中堡垒)
这种新型轰炸机就是刚从组装生产线上下来的远程轰炸机B-29。
而这个新目标就是还在垂死挣扎的日本——它最终还是难逃被未来的爸爸轰炸的厄运。
轰炸机群开始是从印度起飞对日本进行空袭,后改从西太平洋的
马里亚纳群岛起飞。
B29有多么强大呢?
长度30.18米
翼展43.05米
高度8.46米
翼面面积161.27平方米
空载重量33,800公斤
满载重量54,000公斤
最高
起飞重量60,560公斤
光凭借数据大家可能觉得不是很直观,笔者在这里上张图给大家
(图片盗图于魔法雷霆)
从图上可以看出,B29轰炸机的长度远远超过航母甲板的长度,前端甲板竟然只够容纳一架。
要知道二战航母的甲板上一次起降十几架都是常事,而B-29庞大的身躯竟然能够占据这么大一块甲板,其超级空中堡垒称呼可谓是贴切。
而作为一个皮糙肉厚的大家伙,这家伙的牙齿可是相当锋利
(1)机身上下四个炮塔带四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
(2)机尾炮塔上安装一门20毫米机炮和两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
(3)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9072千克(20000磅)炸弹。
作为战机中皮糙肉厚的轰炸机,普通的防空机枪打到身上和挠痒痒没啥区别。
低于20mm口径的机炮不直接命中发动机,或者一口气从头穿到尾把驾驶员到机枪手一起打死的话,很难摧毁一架轰炸机。
经常有轰炸机被地面火力网打成筛子,但依旧能晃晃悠悠回到基地的事件。
而当时的日本的飞机战力贫弱,升限也不够。其应对B-29轰炸的主力截击机有Ki-61“飞燕”式战斗机、Ki-45川崎屠龙战斗机等。
(飞燕式战斗机)
由于B-29防护火力猛烈、作战高度极高,所以日军很难击落,以至于发展了撞击作战:
1944年8月20日,4战队的屠龙飞行员渡边重夫军曹撞击击落2架B29轰炸机。
(屠龙型截击机)
日本陆军航空队大开眼(nao)界(dong),决定用坚固耐用的飞燕战机专门进行撞击战术。最好的战果是1944年12月3日,飞燕撞击6架美机。
飞燕的主要任务是拦截B29,不过飞燕并不能在B29的飞行高度持续飞行,一般只能对B29展开跃升攻击,这样一次拦截也就是1-2次射击机会,而且飞燕的火力并不很强,多数型号只装12.7mm或13mm机枪,1-2次射击就击落B29的机会也不多,于是日军干脆利用飞燕装甲厚机体坚固的特点。
用飞燕直接撞击B29,飞燕撞击B29是撞击B29的水平尾翼,并不是去迎头撞机身,具有重型装甲的飞燕,雷电,钟馗都是用撞B29的水平尾翼这个方法撞落B29,并不属于自杀攻击。
当B29水平尾翼被撞飞后就会翻滚坠落,为了提高撞击成功率一些飞燕干脆把武器拆了减轻重量提高升限,由于当时日军拥有的飞燕比雷电和钟馗多的多,所以日军击落的B29大部分都是飞燕击落的。
甚至因为防空无力,蝗国继续发挥脑洞开发出150mm的防空炮
(部署在东京附近的防空炮)
这种史无前例的超级高炮口径号称150毫米,实际则为149.1毫米,全炮重达50吨,有效射高近2万米,其发射的炮弹重量就达80公斤,将近一人高,如果说仅此而已还算不了什么,那么加上高炮配备的先进火控系统,以及仿制德国泰瑞芬肯公司先进的乌拉祖拉古雷达“150毫米超级高炮”完全可以对B-29轰炸机形成致命的威胁。
然而一直到战争结束,军部那群马鹿就憋出了两门,唯一一次开炮机会就是在1945年8月2日上午,也就是日本日本宣布投降前的13天。
至于战果就是打伤一架B29,然后人家不走这条路.....
(150mm高炮的炮弹)
面对穷凶极恶的米畜,马鹿们绞尽脑汁开发出以上各式各样的防空,甚至海军的马鹿开始思考
电磁波武器,用来干扰B29轰炸机电子仪器是其坠毁。
(效果图)
伊藤大佐经过试验发现,波长40英寸,2千瓦超短波照射2分钟内,1只试验用小白鼠就会死掉。日本人顺着这个思路认为如果使用波长10英寸,加大到1000千瓦电磁波,就会对人体产生杀伤效果。经过试验惊奇的发现,这种电磁波在空中传播时,基本上是不会衰减的。
这个机密武器计划就是势号Z计划。由物理学研究委员会和海军技术研究所一起成立岛田研究所研制,最后利用这种电磁波武器打击美军B-29型重型轰炸机。
于是乎日本陆海军继续脑洞大开,什么陆军六联装牵引式火箭炮,海军28联装防空火箭炮,203毫米重型反坦克火箭筒,400毫米和450毫米单管火箭炮,460毫米海军火箭都很快冒了出来,还有射程9000米的250公斤级火箭弹。
然而战果....
根据美军官方资料,从B-29参战到日本投降,在作战任务中损失的B-29为:
第20轰炸机司令部
总共80架
被战斗机击落:22架
被高射炮击落:7架
其他原因:51架
第21轰炸机司令部
总共334架
被战斗机击落:52架
被高射炮击落:47架
被战斗机和高射炮击落:19架
其他原因:216架
大部分轰炸机损失是自身损耗....
总结:
蝗国尽力了,这杖没法打!
堡垒皮太厚,飞燕打不动。
机枪打不穿,只能靠神风。
陆军是马鹿,防空战五渣。
海军也不差,脑洞打飞机。
你说他不行。你行你上啊?
看到这里呀,不点个赞嘛?
创建于 2016-12-31
这两个游戏都有自己的问题。但严重程度完全不一样。
赛博朋克最大的问题是人力不够,没有人手把愿景在限期内做出来,导致后期狂砍。但从已有的成品来看,CDPR是完全有人才有能力把东西做出来的,只不过没时间做。光影效果,已有的垂直城市设计,以及主线和很多支线任务的演出都有毫不输巫师3的气质,尤其是日本城浮空平台那关,无论是游戏流程还是画面还是音乐,都把类似银翼杀手2047的那种气氛和感受做到了极致。有人说CDPR的人才都跑了,或者CDPR傲娇了开始放水,这并不客观。2077确实是个半成品,主机优化的问题尤其严重,但你关注已经完成的部分,用高配置PC玩,其质量并未令人失望,依然是巫师3的水准。
2077就像是一个优等生忘了做背后的几题的考卷,开天窗导致不及格,但已经做了的题目还是正确率极高的。
谈到E3的demo,单从画面上讲你很难说它缩水了。只不过CDPR没告诉你想要E3画面,就得上3080+光线追踪。。。
我猜想没有光追的话,游戏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可以达到光追的效果的,只不过人工工作量会很大,有些地方需要离线烘培,而有些地方需要人工设置虚拟光源。CDPR可能发现项目后期工作量太大搂不住了,就上了光追这个大杀器。。。
至于无人深空,现在口碑很好,但我要不客气地讲,这个游戏到了今天依然是垃圾,只配卖$19.95,打折的时候卖2.95的那种。
Hello工作室自始自终都没有把初始愿景实现的技术能力。
你可以看无人深空进入大气层的技术实现。先是一段飞船进入大气层摩擦发红的特效,然后可以看见地形通过一种非常粗糙、视距很近的情况下刷新出来,并且刷出来的地貌和太空中看到的地貌完全不同。所以从头到尾,hello工作室都没有类似精英危险和星际公民的无缝行星登陆技术。
无人深空更新了十几次,并没有触动这个游戏除了机械刷就没有任何深度的本质。这是一个极其无聊的游戏。但它刷了两年的DLC,玩家也就给他点面子,没功劳有苦劳。它每次更新我都会进游戏看看,但玩不了半小时就会放弃。一是实在无聊,二是它美术设计和渲染水平有限,色彩及其刺眼。比如在母船机库里,到处都是亮瞎狗眼的点状光源,但这些光源不会照亮周围的任何东西,看的时间长了有种不带护目镜看焊接的流泪效果。你说更新了那么久,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解决,有什么用呢。游戏中随处可见低级设计的痕迹,比如说有很多行星上有一种可以卖钱的球,这种球没有任何贴图,只有亮瞎眼的纯白色材质,在HDR效果下极其刺眼,但它又不是个光源,放在地上不会照亮周围任何东西。这种打开Blender就存盘的建模初手垃圾素材居然也能放在游戏里,真是活久见。
所以无人深空就像是一个学渣冒充学霸,把期望提得无限高,却每题都答错结果接近0分,被骂,然后花了漫长的时间在那里订正,一题一题的改,最后终于接近30分了,然后获得了大家的赞赏,全然忘记了它改了那么久依然是不及格。
无人深空的贴图我就不贴了,首发的时候真是纯垃圾,基本上是2008年魔兽世界首发的那个水准。现在也依然是垃圾,开个HDR看着眼睛都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