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围绕特定恒星运行的“流浪行星”“流浪褐矮星”是很常见的,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就能期待内部衰变热之类产生足够大的能量梯度,为生命提供热力学自由能。
那不需要特定的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的寒冷允许超导状态的物体里偶然出现的涡电流长期存在,可以支持自组织电路变得越来越复杂。
地球型碳基细胞生物也可以在流浪行星的冰壳下生活并演化。生物可以采取任何能记录信息的自我制造结构,你可以设想任何不违反物理规律的生态,类似地球深海热泉的化能生态系、自组织晶体、气体行星或褐矮星中的巨大气旋、弥漫在太空中汲取涡电流的等离子生物都可以。银河核之间稀薄的等离子体连线中有巨大规模的涡电流,那足以支持天体本身作为生命体。
在远离恒星的天体内部诞生的文明会在很长时间里以为他们周围的环境(冰下海、浓密大气、超低温液体之类)就是整个世界。首次观测到星空会引起重大的文化震荡,那之后他们中的一部分个体会默认宇宙中到处都是他们这样的生命体。
从这样的文明发展出的宇航文明仍然可能靠近恒星来取得能量和材料。向周围散射纳米机械的同时,他们也可能试图操控母星的航向、将母星改造成宇航载具。
其实可能是这样一种情况 ,冰下海生物圈才是主流,地球这样的反倒是少数派。
而冰下海生物圈是可以出现在流浪行星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