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入境隔离政策何时结束?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wei-91-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莫斯科24小时电视台前段时间播了一个新闻,指定检测点门口,中国人排队排了整整一条街,两个航班的人都在排队检测。结果第二天熔断指令下来了。

在俄罗斯外国人签证超期,法律规定5年不能入境。中国中介每人收钱3万多人民币给法官移民局和警察,消灾。

签证超期之前去给中国的免签国家,办签证,签证公司在莫斯科的代理(中国人),收钱三千美金。

他们赚的就是你回不了国,赚的就是航班熔断,你越着急身份问题,他们开价就越高。

而疫情之前,他们是没法赚这个钱的,因为只要在签证过期之前买票回国就好了。

至于航班,官网是买不到的。我去官网看票显示没航班。票务公司一张票卖五六万,航班熔断退的是一万二的票面钱。航班熔断越多,他们赚的越多,一张票就几万。我朋友圈里前年还在做票代的人,今年已经在成都买房了。


user avatar   yejo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家祭无忘告乃翁


user avatar   huang-jia-te-gong-nai-l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预测:大概二十年时间。

取消隔离,基本需要如下几个阶段:

1.维持现状,但是改善国内各地区不互通,反复隔离(当前~2024)

2.选择性减少部分国家地区集中隔离时间(2024/25)

3.全面减少集中隔离时间(2027/28)

4.取消集中隔离,全面保持居家隔离(2031/32)

5.减少居家隔离时间(2034/35)

6.彻底取消隔离(??)

之所以每个步骤需要2到3年是因为新冠疫情和人口流动具有季节周期性,所以要检验一个政策的效果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而隔离政策的变动同时要伴随民航业的跟进,同一政策需要在航班增多之后再进一步观察一年。因此需要至少2-3年。

而在任何一个步骤出现疫情反复,返回上一步政策+3年,那么整个进程完成就轻易超过二十年。

另外新冠特效药试验成功到普遍上市,以及新冠长期后遗症研究所需时间也大概需要十年左右时间。而这也符合第三步的时间点。

当然这是不出现新的高致病性毒株的情况下。

==========补充=========

以上这几个阶段,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经历过。就如同共存并不等于躺平,如果要开放也不等于直接取消隔离。必须一步步来。

只不过其他绝大部分地方都是数月或者数个星期就调整政策。疫情反复了再收紧,过几天再放松。在我国,放松防疫政策方面不可能过于迅速频繁地颁布,尤其是全国性的政策。

一方面是稳妥起见,另一方面庞大的行政体系和基层组织需要时间去解读消化政策。你能想象全国性的防疫政策三个月一变吗?地方照样一刀切,层层加码,干脆就等下一次政策收紧,实在等不来了才再改。所以必须有一个稳定的时间。

另一方面我已经提到了,就是民航业。一个防疫政策颁布一段时间之后,民航业跟进,国际流量增进到一定地步,再看防疫的压力,这才有意义。民航业是企业不是政府部门,它必然滞后于政策进行转变,不可能说准备好接纳100%更多的入境人员,航班班次第二天就都翻一番。

等真正入境人员多起来了,再观察一段时间才能验证继续开放的可操作性。

所以每一个开放的阶段都需要两到三年时间, 我个人认为是合理的。取消集中隔离十年,取消隔离二十年,也是必然的过程。

我也是留学生,我也三年没回家,我也希望我是错的,只是根据现状我看不到有其他可能的方案。

如果大家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欢迎提出,但最好也有一个具体的预想,而不是单纯甩一个时间。那半年到二百年随便说,就没意义了。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在国外因为疫情回不去家的人,客观的说,可以理解国家在近一两年不取消入境隔离,因为完全放开必然导致所有人都得一遍,考虑到人口密度和人均医疗资源,确实承受不了,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老人。

但是真的有必要21天外加基层各种明着暗着的层层加码吗?延长隔离这种不符合科学的政策的必要性到底在哪里?同样的病毒全国上下为什么隔离时间各不一致?与其期望有一天政策急转弯宣布无需隔离,不如祈盼国家可以真正好好的坐下来和防疫科学家们(非防疫爱好者)好好商讨出科学合理的政策:1. 縮短入境隔离时间,2. 隔离时间全国统一 ,3.省与省之间(非极特殊情况)免隔离

以上仅为个人愚见,祝愿疫情早日结束,国家繁荣昌盛,我能早日回到我的小城里摸摸姥姥的手。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要求我修改回答,确实当时写的时候因为买的机票被熔断了,情绪比较激动,我把抱怨的话都改一改。

以下原内容

留学生在美国三年了,回不去家。感觉就是明明白白的不欢迎海外华人但是不肯明说,又是熔断航班又是越来越长的隔离时间(现在回北京隔离超过一个月)想方设法让在海外国人回不去。这本护照也没有战狼里那么让人安心。更别说这个还有有一群一股脑只会骂留学生和海外华人的键盘侠,就好像疫情不是因为病毒而是因为有留学生似的。

上学期间,四位老人已经有一位过世了,我除了在地球另一边哭得天昏地暗什么都做不了,因为回国要隔离,我即使回去了也见不到最后一面。我回不去,爸妈也不能来看我,因为非必要原因不给发护照。

甚至做梦都梦到想和我爸妈吃顿饭,但是人还没到家就梦醒了。

我支持回国合理的隔离,14天甚至14+7都可以接受,但是我现在想回北京前前后后要隔离一个半月……拜托犯罪嫌疑人拘留才最多十四天吧?这隔离和熔断政策都是在毫无意义地往上加价码,更像是惩罚性和作秀的政策而非完全为了防疫。更何况除非我们能说服所有的国家一起合作抗疫,不然疫情没有办法被完全控制住。

什么时候能结束?我真的很希望明天就结束,但现实是可能今年都不会结束。现在的经济已经越来越不景气,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破产,也不知道能头铁多久继续这样闭关锁国。什么时候经济撑不住了,大概解禁就有望了。因为即使为了防疫,政策制定者也不可能完全不顾经济。至于有些看到“回国”和“留学生”就忍不住要开骂的键盘侠,祝你们不被影响到。

以上


user avatar   wangjia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谈政治,也不讲什么大道理,就聊聊疫情以后我自身的情况和所见所闻吧。

我是留学生,2020年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我在法国读高三。

当时武汉出问题的时候,我每天盯着丁香医生公众号上更新的数据,几乎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

一闭上眼,就想到有那么多同胞在受病痛折磨。

我在网上看了不少留学生朋友,在线下到处搜刮N95口罩往武汉寄。等到我反应过来以后,法国所有的线上线下渠道已经找不到一只口罩了。

那时感觉很惭愧,没能为祖国帮上什么忙。每天也就只能在当地微信群里和一帮子逆民对线,从瑞德西韦到骨灰盒乘法,再到汪主席的日记。

说实话,微信群里逆民们的战斗力,和知乎上的1450比起来,简直就是一触即溃。


好在,我们很快就把疫情压下来了。也就是这个时候,欧美的疫情开始失控。

2020年3月13日,周四,马克龙电视讲话,宣布全法学校停课。

第二天,老师已经没心思讲课了,学生也没心思听课了,整个课堂几乎是以聊天的形式存在的。

我在角落里,给我妈发信息,说我想回国。

当时的我特别天真,以为“中国用了一个半月就控制了疫情,法国好好封一下城,两个月怎么也能解决了”。

我是真的认为,法国最晚五月就能复课,我到时候再飞回法国准备高考。

不过我有些犹豫。

不是因为要隔离十四天,我当时对隔离完全没有概念。

而是因为我觉得机票很贵,巴黎转苏黎世飞香港的单程票就要三千六百人民币。因为疫情之前我买的机票都是往返四千,甚至不到四千的。

各位留学生朋友们,你们没看错,三千六百人民币,而我还在犹豫。

还好最后我还是买了那张机票,在上午十点半买的,起飞时间在当天晚上七点。

我马上订了去巴黎的火车票,然后很开心地和同学告别,说我要回国啦,五月见。

我甚至还和经济老师说,我要翘了(sécher)后半节课,因为我要去赶飞机。

老师也很开心地和我说,去吧去吧,一路顺风。然后他还关心了我在国内的网络状况。

我告诉他我会科学上网。

后面隔离的事情我觉得没啥好说的,基本上和别的答主情况差不多。

唯一印象比较深的是,我降落在香港以后,在深圳湾口岸排了十个小时队入境。

排队的时候 @vlis 发信息告诉我,他也买了机票,价格就变成一万五了。

再后来,情况变得更加疯狂。

在我认识的同学里,有连买三张票航班被全部取消的,有买了四万块钱的国泰的票然后航班取消机票不退的,也有买了八个小时后起飞的机票但是买不到火车票只能连夜花一千欧元打的去机场的。

至于网上舆论啥的,算了算了,人回来了就好。


2021年夏天,五个一政策和熔断政策大杀四方,隔壁英国直接断航数月,美国经济舱机票直逼六位数。

看着一万八的单程机票,我按下了付款键。

我又是那个幸运儿,对,六月十号的南航。这班飞机上的病例数超过了五个,直接熔断四周。

那时中法两国民航局在互相扯皮,各种“对等原则”之类的玩意,我熔断你一个法航,你对等取消我一班国航。

国航九个航班,八个被熔断,唯一飞成的是六月九号我女朋友坐的那班。

算了算了,人回来了就好。


直到现在,2022年春天,我的朋友圈里开始零零星星有聊夏天回国的。

什么熔断愈演愈烈,东航整个三月都飞不了,什么乌克兰战事紧张,导致法航取消(航班要经过俄罗斯上空)。

而我,已经彻底放弃了回国的打算。

三个原因。

一是七八万的机票实在太贵,如果是彻底回国还好,我秋天还得再回法国然后明年重复一次相关流程。

二是我无法接受熔断政策所带来的风险。这个问题里的相关回答已经骂得很明白了,这种赌博式的熔断政策非但无助于控制疫情,还给旅客的行程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三是我发现拿出我回国费用的零头,都足够我在欧洲耍好几圈了,参考下图:


平心而论,我除了怼逆民怼得比较凶,在讨论隔离政策这些比较正经的、事关社会各方面利益的话题下,也不太愿意说什么掉友善度的话。

毕竟,像我这种小留,在舆论上挨下骂也就算了。假期不能回国我还能买廉航机票欧洲到处飞。

可是很多在非洲的务工人员,他们的情况其实和一线城市的农民工没有太大区别,都是背井离乡出去打工。

他们才是面对高价机票和恶劣舆论环境最无奈的群体。

嘴上留点德吧,至少喷的时候喷准点,别误伤他们。


user avatar   nfsking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起取消隔离,我认为当前应该先取消航班熔断这种脑残规定,这完全是人为制造资源稀缺和给个别人创造灰色收入。

目前能回国的,要么是持中国护照的留学生或者在外务工人员和商务人士,要么是由于各种必要的原因拿到签证的非中国籍人士。这两类人,特别是头一类,回国本就是权利。国家需要这部分人做贡献的时候就叫海外华人华侨,归国学子,不需要的时候就是千里投毒,制造防疫困难。看来这部分人并不是祖国母亲亲生的?

回国之前所有人无一例外是按照大使馆要求,做多次核酸检测,甚至拍CT,提前居家隔离14天。这种情况下航班上有确诊病例,把航班熔断了作为惩罚是什么逻辑?是乘客故意染病投毒?还是航空公司协助乘客伪造了检测结果?这种政策对于加强防疫,降低回国人员确诊率没有任何作用。制定这个政策的人真的是非蠢既坏。

至于隔离,只要是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防疫规定,不要各地擅自层层加码就行。部分回国的人觉得隔离时间太长,主要还是在外务工人员和学生,假期有限,隔离14+7之后基本上又该动身走了。这种情况下,在特殊时期,只能自己想办法克服,比如多请一个星期假之类的。

还有一部分人是觉得隔离14天的酒店费用太贵。但如果机票价格能降下来,隔离这点费用算什么?

====================分割线==================

鉴于评论区有些人非要杠,以及我这个人的脾气就是不认怂陪着杠到底,那我再说说所谓爱国的话题好了。

论爱国,我作为一个在国外工作的人,怕是比大部分键盘侠更爱国,毕竟我有实际行动,不是只会嘴炮。

2020年1月,我跟一兄弟背着四口30寸托运箱,里面塞满了在德国扫的3M FFP2口罩回国,然后只收国内快递费,把口罩送给需要的人。

2020年4月至今,我在境外的公司给若干家国内国企和民企提供了物流和德国本地清关服务以及帮他们对接销售渠道,让大量中国制造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丁腈手套、快速检测试剂能够基本上垄断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市场。

除此外,公司还在德国承接了中国驻德国部分大使馆和领事馆的外交物资的清关以及仓储业务。要知道这部分业务我们是自愿亏钱做的。

疫情期间,由于业务规模萎缩,公司营业额降至疫情前40%的水平,但我在国内的团队,包括哺乳期员工在内,没有任何人被裁员或者被降薪,部分业务骨干加薪20%以上,由此产生的亏损都由包括我在内的3个股东自掏腰包。

这些事,我没拿出来到处说过,毕竟就是做这个业务的,这些事也就是我本来就该做的。但既然有人张嘴就是人在国外人均卖国,我就想问下,这部分“人”,论爱国你们做什么了?按照这部分人的爱国思路,那么你们的企业是不是有外资持股?是不是拿了外资风投?你们拿着外资的钱,喝着星巴克吃着日料敲着键盘,一口一个xxx不爱国,害不害臊?

跟我一样的人还有千千万万,有些是生活所迫到海外打工赚钱养家,有人是被公司外派到国外拓展业务,有人是出国留学打算学一身本事将来对社会有所贡献。退一万步说,几乎所有在国外的中国人,疫情期间都没给国家丢过脸,遇到各种抹黑也都是据理力争,也受过无数委屈,单凭这一点,怕是比键盘侠们对爱国的贡献更大吧?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中国公民,我要无理由回自己的国家,轮得到键盘侠们评头论足么?说得粗俗一点,关你x事。

我再阐明我的观点。作为持中国护照,合法拥有中国大陆身份证的中国籍公民,配合国内防疫是我的义务,回国也是我的权利。我行使我的权利的时候,必然也需要执行我的义务,所以国内的防疫政策,包括回国前的若干次检测以及回国后的隔离政策,我无条件支持和服从。但航班熔断这件事,除了不清不楚把中国公民拦在境外无法回国之外,以我浅薄的认知,确实感觉不到对于防疫没有什么帮助。

医疗挤兑?说这句话的人看来是没在疫情后回国过。即便是确诊,大多数也就是拉到医院临时搭建的板房病房里面留院观察,只有重症才会倾斜医疗资源来救治。何况当前政策下,入境的主力军 - 游客,人数为0。就在外务工人员加上留学生加上极少量需要跨境旅行的商务人士,能有多少?这点人是能人均确诊然后把全国有国际机场的一二线城市医院挤满?还是能把所有隔离酒店占满?

至于医护人员。由于我去年回过一次国,亲眼看到了他们的辛苦,所以我比大多数人更感同身受以及更有发言权。与其因为航班熔断把机票炒到天价,让这中间一小部分人获利,还不如把机票这部分溢价的其中一小部分拿出来,作为医护人员的补助。

这笔账很好算:疫情前从德国法兰克福至北京、上海、成都的国航直飞航班,经济舱往返票价平均在5000人民币,而现在至少是2万以上。如果票价维持疫情前水平或者略有增加,比如增加到8000,但隔离期间,除正常的隔离酒店住宿费外,每天每人额外向医护人员或者医院支付50~100的医护费用,14天集中隔离总共每人的隔离开支也只增加了最多1400元,但参与隔离的医护团队每14天却可以获得 (隔离人数)*1400元的现金补助。虽然并不是所有医护人员都愿意“挣”这笔钱,但这样至少实实在在弥补了他们的劳动付出和风险,并且没有让国家和其他纳税人来买单。

绝大多数人看国内新闻,都觉得现在是世界离不开中国。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同时也是中国离不开世界。无论大家出于什么心态和目的,不愿意中国有限度开放国界,这一天迟早是要来的,并且很可能比一般人的预期来得要快,并且总体上不以普通人意志为转移。

与其天天当键盘侠要求国家“保护”自己,不如好好想下,自己做了什么贡献,有什么实际的爱国行为。键盘爱国最后害的是键盘侠自己。

===========================================

刚下班,看完我这个回答一起其他回答下面的评论,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再发发牢骚,虽然大概率也没什么卵用。

站在国内普通百姓的立场看这个问题,不外乎就是民众怕回国人员/入境人员制造输入性确诊病例。从这个立场出发,我是完全理解的。但也正因为是有这种潜在风险,才有的即便是接种了两剂疫苗+加强针,且回国前多次核酸检测,回国后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7/14天的政策。

并且,为了尽自己最大能力降低国内防疫成本,我以及我相信绝大多数回国人员,都愿意在确诊后自行承担一切医疗费用。

所以那些张嘴就说钱的,说医疗资源挤兑的,麻烦闭上嘴,先认真看中文字,看不懂的麻烦回小学二年级开始重读。

至于那位张嘴就是“给我2万亿,我给你改政策”的智障。。。。我都不知道该举报你诈骗还是举报你贪污腐败。不过看这句话背后的智商,我怀疑小朋友你见过2万现金么?

既然有风险也有相应对策,我又不是病毒或者医学相关专业人士,所以希望真正的专业人士科普一下几个问题并且不加揣测实事求是地,从纯科学的角度讨论一下这几个话题:

  1. 超过14天这种所谓的超长潜伏期的情况,现实当中能够确认的案例有多少?占比多少?
  2. 完成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后,所谓的“复阳”案例,能确认的有多少?又有多少造成了人传人?(据我所知这个数几乎就是0,且专业圈子里面也都还在就这个问题争论不断)
  3. 接上一个问题,自疫情以来,有没有哪个地区或者城市的局部疫情,是因入境人员从境外带病毒回国人传人,最终导致疫情小规模爆发的?如果有,有多少次?
  4. 以目前掌握的科学证据,病毒是人为制造的,还是来自自然界?如果是后者,经过两年的全球大流行,自然界中除人类外还存不存在其他物种具有携带和传播病毒的可能性?如果存在这种可能性,那么如何分辨某次局部范围小规模疫情爆发是自然界动物引起还是入境人员人传人引起?
  5. 自疫情以来,有没有任何城市,因接纳了回国人员而导致了医疗资源挤兑或者哪怕是紧张的?
  6. 自疫情以来,有没有任何城市或者地区,是在寻找隔离酒店这个问题上遇到困难,或者隔离酒店不够用的?

之所以有这些疑惑,是因为国内有太多前后矛盾自我打脸的说法了。

比如双十一、双十二前后,各地政府的网站上,基本都有科普辟谣文章,表示快递包裹基本不具备传播病毒的风险,我随便截个图举例:

又比如,包括新华网在内的权威官媒,以及有钟南山、张宏文等科学家和医学专家发布过科普文章,说新冠康复者核算复阳的概率非常低,且原因可能有多种,包括检测误差导致的假阳性、体内还残留无传染性的病毒基因片段、再次被感染,以及暂不明原理的复阳。

我发的新闻或者文章来源,都是权威官媒或者政府官方网站,非山寨网站或者无良路边摊自媒体,也给出了出处链接。

但我特别好奇,为什么每次国内出现新确诊病例,闭着眼睛不看新闻内容,直接张嘴猜,十有八九都是说要么是某某归国人员完成集中隔离后又复阳导致传染,要么就是境外邮件或者快递带病毒导致的。

既然都是小概率、基本不可能发生的情况,这么巧刚好每次国内有确诊,恰好就是这些极小概率因素造成的?运气这么好,不如全民去美帝买大乐透好了,人均亿万富翁,领奖金就能掏空美帝。

有人又要杠,问我有没有证据说除了境外输入之外,刚刚说的其他可能性实际是存在的,比如核算检测有误差导致误诊。不好意思,这事还真被我这个倒霉蛋碰上了。

去年夏天回国,下午在机场做完核酸之后到酒店,第二天一大早6点就有防疫人员敲门,说核酸检测是阳性,IgG也是阳性,然后在门口放了防护服让我穿上,带着所有行李准备坐救护车去医院。我穿上防护服,带上手套脚套,在酒店里坐了2小时,哪怕空调开最低温度全身还是湿透了。到了医院先去做了CT胸片,再回临时搭建的板房病房,接着有医护人员来做了鼻咽拭子核酸和抽了血,并且告知不能脱掉防护服。

中午和晚上医护人员送来盒饭和水,没让我自己给钱,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晚上问值班护士,能不能脱下防护服,至少是脱下手套脚套,因为这一身已经穿了10几个小时了,里面全是水,隔着手套都能看出来手被汗水泡白了。值班护士先说不行,后来看了一眼我手,勉强答应把手套脚套脱掉,但防护服不能脱。就这么在床上靠着睡了三四个小时。

第二天早上,有医生过来再次做核算和抽血。我问医生昨天的检查结果,说基本结果已经出来了,头一天的核酸+血清+CT检查都表明没有确诊,但还需进一步确认,让我耐心等。等到下午5点过,一个护士过来让我收拾一下,继续带上手套脚套,准备坐救护车回酒店。又全副武装坐了2小时,晚上回了酒店,点了个外卖,又麻烦酒店前台值班的医护人员在非送餐时间帮我送过来,最终才吃上晚饭。

第N天早上,防疫人员又过来说,头一天核酸检测好像有问题,有可能又要去医院。我这时候心里有点不舒服了,我给她说我前两天刚从医院回来,在医院做了好几次全套检测,包括CT,都没有发现问题。这个医护人员也比较吃惊,说今天刚来值班,不知道我之前已经去过医院了,然后说会向上汇报给疾控,我先暂时不去医院,在酒店继续待着。

又过了一天,同一位医护人员来做核酸,告诉我头一天的核酸是阴性,但血清IgM显示是阳性。疾控中心研究过这几天的检测结果之后,初步判断是误诊

第N+N天下午,又是另一个医护人员来,说又是头一天血清检测结果显示有问题。这次我多问了一句,是疾控中心做的采样,还是第三方检测公司采样,回复是第三方公司。

就这么反复折腾了好几次,最后估计防疫人员也懵逼了,后来索性再也没提过这个事。

完成集中隔离之后,在酒店大堂等车的时候,跟其他人聊我才知道,被误诊假阳性的人不止我一个,同航班加我本人一共四个人都走了这么一遭。

所以我想知道,是误检测误诊几率更大,还是物传人和入境人员复阳传人几率更大?

即便就是碰巧,小概率事件就这么巧刚好每次在该它出现和发生的时候就是发生了。作为政务公开的一部分,应不应该用科学和理性的方式向全民科普说明,以打消全民的疑虑和消除已有或者潜在的谣言和猜疑?

所以归根结底,到底是地方官员找借口甩锅保乌纱帽,还是确实进行了科学论证得出的严谨结论?这是一个疑问,不是反问。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值得所有人思考。是病例溯源的科学实力还不够强?还是这边风水绝佳?还是其他原因?

说好的科学发展观呢?说好的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方法呢?说好的科学立法呢?说好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呢?中央政府的精神和指示,下面就是这么学习和领悟的?

按目前这个形势继续发展下去,入境人员消失了,入境包裹和生鲜也消失了,我猜下一步必定是开春后,过完冬的候鸟们迁徙回栖息地导致疫情再次爆发。又或者是夏天来临之际,北美洲和大洋洲的蚊子,乘着季风一路飘到国内传播了病毒?

到时候怎么办?是熔断候鸟还是熔断季风?还是给960万平方公里土地加个盖子?


================我又来了=============

无意当中看到有这么个答主:

他的观点应该能代表很大一部分国内同胞的心态和观点。所以接下来的内容,绝不是针对他一个人的。

  1. 是故意弄出来为难归国人员的么?我认为故意为难归国人员大概率或者基本不可能是这个政策的目的。把为难换成“牺牲”可能更合适。真正目的,不外乎就是管理能力没有跟上疫情时期特殊情况的需求,又不想暴露出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从而被问责,那这口锅往境外公民身上甩就显得很合适了,毕竟人不在国内,再不合理总不可能从太平洋游回国告状对吧?
  2. 出现这些政策和规定的原因是单方面的么?不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说国外是不是防疫政策不给力,我可以告诉你,哪怕有人再怎么一个劲吹欧美国家防疫方式不同,实际没那么拉胯,但其实就是很拉胯。但冤有头债有主,这些国家防疫政策拉胯,是因为出国留学和工作的中国人造成的?对方拉胯你直接制裁对方国家啊,别像个小孩子一样外面打架输了回家拿自己家里人出气。
  3. 说得对,你能保证病毒继续变异下去,国家也就这么封锁下去?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隔离亲历者

其实反对的不是政策,而是反对有人借此捞钱

机票炒到那么高,隔离住宿条件跟价格那么玄学,回国条件要求的核酸还是高价定点…

签证到期,被电话call立即离境…买了5个多月机票啥都没剩下…黄牛6w3,经济舱,飞了3天回国(延误了十几个小时)隔离酒店是普通假日酒店,告诉我们没有单人房了,只能住贵了200块/晚的双人房,进房间看到空调出风口上挂着好几根长头发……14天加上伙食大概8500…

但我朋友运气很好,3w机票头等舱直飞回自己的城市,隔离酒店很新很干净,14天隔离5600……

主要是这一系列都没有一个定下来的标准,使得很多人因为这些混乱的局面而埋怨起隔离政策…所以,其实如果近期可以制定一个标准和流程,那么很多人就不会那么抵触隔离了。

个人认为可以先解决眼下能解决的,再去看未来长远的发展和变化…

控一控这些捞黑心钱的吧……



——— ——— 分割线

一很多评论就奇奇怪怪的,也不能说他酸,但就是感觉很不对劲。什么就叫“这点钱没啥事”“国外呆久了,国内这点钱就嫌贵”

首先要明确,能在这个网站谈“钱”和“价值”的,基本都不是什么特别有钱的,会比一些人生活过得好点,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挥金如土。毕竟有钱的那些不管疫情不疫情,人家生活都是衣食无忧的,不用为这些事情发愁,都有人给安排好了

其次,对于“贵”的定义大家各有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一个物体的平均价值以及真正的价值。例如,大家都知道一瓶饮料在一个地方卖3块5,在另一个地方卖5块,在迪士尼买30块。这个饮料真正的价值可能就3块,那么多余的是利润等等,合理的调整价格都是可以接受的。例如你航班要隔空位,机组成员要隔离等等,那么大家均摊这些空位啊其他的钱就是,溢价的价格基本上算算也合理。你就看疫情之前中美机票大概5000就足够了,现在是3w起步。自己算算翻了多少倍?再看看成本,比之前多了多少?

所以啊,你对在外留学务工的人员撒气没用,谁不想好好过生活呢是吧?一些人也没必要出来显摆自己多博学,一股子“你出国你活该”的态度。不合理就是不合理,黄牛赚暴利的钱就是不合理,不用洗什么“市场经济”,这只是时代的那颗沙子没落到你头上。但愿等隔离到你发现几十块钱一白菜都抢不到的时候你也能自己这么安慰自己。说出不合理不仅仅是口头抱怨发牢骚,是希望大家都能朝更好的方向继续发展和弥补不足。


————更新 一起来看大世界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很多朋友关心熔断问题,建议尝试通过全闭环管理的方式降低感染可能性,从而逐渐取消熔断制度,适当增加航班降低票价

海外归国人员登机前核酸没问题,回来有3%的人感染,需要考虑机场感染、机上感染、入境后隔离点感染三个主要问题。

1.航站楼内感染问题,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贵宾厅安全区”解决饮食和如厕需求

理论上发绿码后应当全程闭环,不再与外界无防护接触,尤其是不应当在大量境外人员活动的候机楼内上卫生间,吃饭喝水。最近看了很多留学生的回国日记,大多数人都在航站楼吃饭、上厕所,全程防护的人很少了。

当然,由于出门到进入境内隔离酒店可能有十几个甚至二十个小时,全程不吃饭、喝水、上厕所不太现实。

可以考虑安排一个专用贵宾厅,仅允许48小时内双检测阴性人员进入,旅客可以进去吃饭、喝水、上厕所,解决完后重新穿防护服。


2. 机上感染 ,需要做好国外机场航前消毒工作

详细内容:


3.隔离点感染问题,建议通过按传染病医院规范新建隔离点的方式进行

我国在火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分区分通道的措施

传染病医院平面布局的基本要求是“三区两通道”,三区是指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火神山建筑平面采用鱼骨状形式,在分区划分时考虑到医务人员要有自己的清洁工作区和对应的连续通道,目前平面布置上正中间的一条轴便是清洁区、通道和工作区,中轴两侧的布置都是病房单元,在清洁区与病房单元之间是半污染区,病房单元中的病房为污染区,即医护人员和病房接触的过渡段,医护人员的很多工作都在半污染区里来完成。[1]

病人的通道是在每个护理单元的外侧,因此病人通道与医护人员的通道是各自独立的,由此保证医护人员不被感染。

建议按此标准建设专用隔离点,以降低被隔离人员交叉感染、隔离点工作人员被感染的可能性。

如果这个措施有效,疫情输入压力降低,熔断问题几乎不会出现。即使贵宾厅等成本有所增加,由于航班供应量加大,机票价格可以走低。


4.其他环节风险控制

打车等无法完全控制的环节,要求全程穿防护服。

如果乘坐外航,考虑到飞机消毒不彻底,空服人员感染的可能性,也要求全程穿防护服。


5.解决方案

建议我国和境外一个或者几个有意向的国家开展双检测后”全程闭环"的试点工作,同时控制好以上3个风险点,看能否实现”疫情输入风险“大幅降低的目标。


下面进入正题,”共存“难以持久,普遍清零后清零国家可以自由往来。

疫情对经济活动属于慢刀子割肉,在西方国家产业链撑不住,被迫清零的时候,大部分国家疫情结束,清零国家之间免隔离

一,疫情影响社会劳动力供应,进而影响产业链

1.急性感染导致的休假影响工业开工

一个工人感染,就很容易传染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工人大面积请假离岗后,基本就瘫痪了。这样的停产还会影响到上下游企业。

自从2020年以来,作为全球主要橡胶产品生产基地的马来西亚就深受疫情影响,陷入“工人聚集性感染,批量请假-->生产线停工-->工人康复恢复生产-->下一次聚集性感染”的循环里面。


2.后遗症对劳动力供应的影响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计,截至2021年10月,有1亿年龄在18至64岁之间的美国人感染了新冠。研究表明[2],27%至33%的COVID-19患者在感染后数月仍会出现症状。

这意味着3100万工作年龄的美国人(超过工作年龄美国人的七分之一)可能已经或正在经历挥之不去的COVID-19症状。

他们被诊断为"新冠的急性后遗症",或者更通俗地说,是Long-Covid(新冠长期后遗症)。

根据英国数据,超过70%的后遗症患者患病了三个月以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已经病了至少一年。

假设3100万新冠后遗症患者平均生病三个月。这意味着在过去20个月中,平均每月有450万人处于虚弱状态。

两项针对长期新冠患者的研究发现,在研究时,分别有23%28%的人因没有及时康复而失业。这表明,在任何特定时间,由于新冠的后遗症,可能有大约110万美国人没有工作。

一些长期新冠患者减少了工作时间而不是休假:根据《柳叶刀》的一项研究,这一比例为46%。这意味着另外210万工人不能全职工作,相当于损失50万劳动人口。


根据现有数据的合理假设,新冠后遗症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可能占全国1060万个未填补工作岗位的15%。

长达数月的劳动力短缺正在给美国经济带来压力。由于人手不足,小企业正在亏损。

来源:

2021年,美国不少农业机械制造商也招不到工人,一些工厂的工人缺口高达40%。[3]

二、疫情对第三产业有严重伤害

即使放宽防控措施,民众也会尽量避免线下消费,造成第三产业的滑坡

2019 年美国票房收入为 110.2 亿美元。

2020 年,美国票房收入只有 50.5 亿美元,下跌 54.2%。

2021 年,美国的票房收入进一步下降至只有 29.8 亿美元,比 2020 年下降了 30.2%。

原文:Box office revenue in the US declined further to just $2.98 billion in 2021, down 30.2% from 2020 which was already a catastrophic year for movie theaters.


三、疫情对工业产业链有严重伤害

1.部分地区疫情导致的减产会影响到产业链上的其他国家

由于东南亚等地的汽车配件厂(轮胎等物资)不能正常生产,美国市场钢铁、塑料、橡胶和其他原材料的供应滞后,农机整车生产受限,零件缺乏迫使公司将一些工厂停车场变成存储停车场。在内布拉斯加州大岛的CNH联合工厂,数百个未完成的联合体放在外面,等待零件。


2.疫情影响国际物流

美国洛杉矶、长滩、英国的费利克斯托港等国际航运重要节点发生长时间拥堵。

2021年10月14日,因为卡车司机短缺,英国英格兰费利克斯托港港口集装箱堆积成山。全球集装箱航运巨头马士基公司近日要求部分船只避开英格兰东部的费利克斯托港。

西方国家产业链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在部分国家间断性停工、国际航运不畅的条件下,工业生产效率大打折扣,长期下去部分工厂会倒闭。如果产业链的某些环节崩溃,可能导致全产业链无法运行。


3.疫情影响农机配件供应

2021年10月12日路透社称,由于钢铁、橡胶等原材料的短缺,许多美国农民发现,自己的农业机械设备坏了,但找不到配件维修。

芝加哥农民戴尔·内辛拥有联合收割机,但他找不到任何备用轮胎。因此这位伊利诺伊州的农民告诉他的收割人员,今年秋天不要在路旁开车,以免金属碎片损坏轮胎。

2021年10月11日,62岁唐·内辛在美国俄亥俄州拉文纳市用于收割玉米时发生机械故障。由于买不到新配件,他按照机械师电话指示,在联合收割机发生故障后对其进行故障排除。

堪萨斯州的新农业供应公司恳求客户现在订购春耕零件。在爱荷华州,农民科德·霍鲁布每晚都把机器锁在谷仓里,因为小偷从当地的迪尔公司偷走了难以找到的拖拉机零件。

据CNH工业公司估计,从运费上涨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供应链限制,已使公司损失了10亿美元。


四、由于疫情因素,全球农业生产受影响,有饥荒可能

1.对种植业影响

2021年,越南因疫情造成劳动力紧缺,不得不调集军队协助农民收割水稻;巴西罗布斯塔咖啡豆因缺人采摘,2021年收割完成的日期比往年推迟一个月。

农机配件短缺已经影响到2021年美国秋收。[4]

美国农机配件供应不足的原因在于疫情期间工厂运作不正常+库存被耗尽,可是疫情导致全球范围内航运受阻,又加速了全球供应链断裂。这对美国机械化农业来说,机械出问题就意味着减产,如果不能很快恢复农机配件供应就意味着粮食短缺。


2.对农产品加工业影响

(1)2020年对肉联厂影响

2020年夏天由于聚集性疫情影响,肉联厂大量关闭,至少三分之一的产能停摆,以下是受影响的企业:

  • 4月12日 Smithfield Foods 南达科他州 Sioux Fall 工厂,占全美市场份额4-5%
  • 4月17日 Smithfield Foods 威斯康星州和密苏里州的深加工设施
  • 4月24日 Smithfield Foods 伊利诺伊州 猪肉加工厂
  • 4月24日 荷美尔 明尼苏达州 火鸡加工厂
  • 荷美尔 伊利诺伊州 猪肉加工厂
  • JBS SA 明尼苏达州沃辛顿工厂 产能5% 和科罗拉多州工厂
  • 泰森鲜肉 爱荷华州滑铁卢市猪肉加工厂 市场份额4%
  • 泰森鲜肉 印第安纳州 logansport 猪肉加工厂
  • 堪萨斯州道奇市 国际牛肉公司 嘉吉公司 牛肉产能的25~30%。

由于自动化生产线只能处理指定重量的猪,如果超期不屠宰,生猪就无法进入生产线。如果美国不能将生猪运输到城市分散屠宰,将面临生猪无法出售和城市肉类短缺并存的局面。

生猪无法进入屠宰环节,部分生猪被填埋

从4月22日开始,每天将在明尼苏达州的JBS SA屠宰场杀死约13,000头猪。被杀死的猪没有被切成火腿和培根供购物者购买,而是被填埋。

4月27日观察者网报道美国三分之一猪肉加工产能停摆,15%的屠宰加工能力完全下线,猪肉批发价上涨29%。

4月22日 五花肉价格4天上涨一倍以上。


(2)2021年秋天

数据显示,美国2021年8月份禽类供应量同比减少20%;牛肉储备同比下降7.7%;猪胸肉储备同比减少44%,降至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

受疫情影响,包括肯德基在内的多家美国快餐都面临着原材料短缺或收货延迟等问题。

肯德基停播了关于无骨鸡肉(鸡柳、鸡块等)的相关电视推广。

在美国,越需要人工操作的肉类越短缺,价格涨幅最大的是蟹肉。

2021年9月蟹肉价格上涨至每磅50-60美元,个别电商售价甚至高达121美元。 远高于过去五年19-30美元的均价区间, 暴涨约590%。[5]

3.美国农业已经减产

美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小麦出口国,春小麦占该国小麦总产量四分之一。2021年8月,美国农业部预计,全美春小麦产量将同比下降41%,其中美国小麦年产量最高的北达科他州受干旱影响近期减产严重,小麦产量只有往年40%左右,美国小麦整体供应水平面临八年来最紧张状态。[6]

菲律宾商业镜报》(Business Mirror)2月2日报道,美国是软白冬小麦最大出口国,约80%出口到国外,亚洲是最大买家。受炎热干燥气候影响,本季美国软白冬小麦减产37%,价格同比上涨了50%以上,导致农历新年期间蛋糕饼干的价格飙升。根据Commodity 3的数据,最近软白冬小麦的价格从一年前的每吨298美元飙升至454美元。[7]

美国农业部全国农业统计局在2022年1月4日发布的冬小麦作物状况报告显示,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内布拉斯加州和科罗拉多州等硬红冬小麦主产区的作物状况普遍差于11月底。不过冬季状况并非决定冬小麦产量潜力的关键,春季对单产的影响更大。美国干旱监测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美国69%的冬小麦产区处于干旱状态。


4.美国小麦库存减少

2021/22年度美国小麦期末库存预计为6.28亿蒲,这将是2013/14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农业部的谷物库存报告显示,截至12月1日的美国所有小麦库存为13.9亿蒲,同比减少18%。


5.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粮食出口会下降

美国粮食自给率很高,减产对国内需求影响不大,但是会影响美国的粮食出口。

美国小麦产量占比约8.31%,减产对粮食进口国有影响。

2021/22年度所有小麦出口预测数据较上月预测值下调1500万蒲,为8.25亿蒲,因为销售及装运步伐疲软。根据美国统计调查局的数据,6月到11月期间小麦出口总量为4.37亿蒲,同比减少14%。这也占到调整后的2021/22年度(6月到5月)出口预测数据的53%。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FAS)的报告显示,截至12月份,小麦出口销售(新的销售及装运)依然缓慢。[8]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如果持续较长时间,影响了农时,或者有交通、制裁方面的问题,还会影响全球市场14.13%的小麦供应。

目前国际市场上大概22.5%的粮食供应受到影响。


6.出口粮食减少预计引发部分国家饥荒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称,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32国家能够做到主粮自给自足。全球只有6个国家有对外援助的能力,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与新西兰。[9]


下一个问题是:新冠在Omicron之后是否会出现新的迭代?

五、病毒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持续进化

新冠病毒是正链RNA病毒,RNA病毒的自然突变概率高,达到0.0001~0.000001之间。

突变可以体现为单个或多个碱基的替换、增加或减少,突变会影响病毒性状,如传播性、致病性等。

突变的详细内容,可参照:


病毒的种群越大(感染人数越多)、单次感染持续的时间越长(警惕免疫缺陷患者长期感染),病毒突变的概率就越大。

1.种群很大会增大变异概率。

假设病毒在某个患者体内出现可存活变异的几率为,则对于一个数量为n的宿主群体,病毒发生可存活变异的概率为 。即使为很低,只要n足够大, 就趋近于1。

2.感染时间长有利于突变

俄罗斯女子体内发现有18个变异点的新冠病毒。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系教授康斯坦丁·克鲁托夫斯基指出,这项研究工作首次确认了一个事实,即“新冠病毒在一个生物体内长期存在即会导致大量突变的出现”。[10]

3.同时感染多种毒株会增大基因重组概率

当二种有亲缘关系的不同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细胞时,它们的遗传物质发生交换,结果产生不同于亲代的可遗传的子代,称为基因重组(Genetic recombination)。

在大流行背景下,病毒经过2年多的进化,有越来越丰富的基因库

由图可见,Omicron与Delta没有亲缘关系,所以不能得出新冠越发展重症率越低的结论。下一波疫情的重症率是未知的。

由于国际交通非常发达,不同地区的主流毒株都有前往其他地区的机会,人群交叉感染多种毒株的现象严重,不同病毒重组产生新毒株的概率很大。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的变异和重组已经进入正反馈状态,病毒通过重组丰富自身基因库的效率会越来越高。


七、新冠疫情很难在短期结束,境外经济持续受到疫情干扰

每一次疫情爆发后,随着大量人群感染普遍有抗体,群体感染达到“群体免疫”后,病毒传播趋缓和。

如果不能控制突变和疫情输入,新的有免疫突破能力的毒株就会成为新的主流,引发新一轮疫情。

例如:南非的毒株在持续迭代,2020年夏天流行原始毒株,2020年年末到2021年初期流行Beta,5月后流行 Delta,11月流行Omicron[11]

又如,香港2022年元旦到2月底2个月,BA.2 毒株逐渐取代了BA.1 和 Delta(AY.127),成为新的主流。[12]

所以“共存”国家会间断受到劳动力损失、工业效率下降、全球粮食短缺等多方面威胁。

2020年时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库存,所以生产不正常的问题在2020年不太明显,2021年随着库存告急,产业链问题才逐渐凸显出来。

“共存”的时间越长,经济受损越严重,只有“清零”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八、疫情流行地区清零的可能技术路线

总体原则:等待疫情低谷的时机,储备足够物资,准备隔离点,准备药物,用最短时间一次性完成

1.预判疫情低谷时期

在自然感染情况下,人群会逐渐达到过半感染率,感染率越高,抗体越普遍,病毒传播越困难,所以日新增病例会逐渐降低。

低点的清零难度最低。

但也不能等太晚,一旦新突变毒株出现,疫情又会开始新一轮高峰。

由于疫情越平缓,清零的必要性越不紧迫,所以预计还需要多个涨落循环后,“共存”国家才具备清零的民意基础。


2.储备足够物资

由于疫情期间需要尽可能让人“静止”,而封控条件下西方国家缺乏配送能力,所以需要预先储备足够的长保质期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在每家预存大量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后,利用有限的运力,在封控条件下可仅配送少量生活必需品和药品。


3.储备足够量的抗病毒药物

目前辉瑞药物PAXLOVID还没有普遍产生耐药性,建议储备足够的药物。

清零前,可以做一次分层抽样调查,摸清感染底数。

算出大概的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触者人数,按总人数一定倍数储备药品(为了防止供应出现问题,储备要求一次性到位)。


4.准备隔离点,准备治疗资金

清零的关键点为“应收尽收”,完全实现确诊病例的隔离,是整个行动成功的关键。

准备的隔离点容纳能力=预计的感染者+密接人员数量+入境隔离人员数量+余量

为了减少清零的阻力,所有感染者强制免费治疗,一直治疗到无法检出病毒为止。


5.执行清零

人的耐心是有限的,所以这样的行动必须彻底封闭,速战速决。

  • 一旦进入清零状态,就需要广泛筛查,将所有感染者全部筛出来。
  • 将感染者和所有密接全部集中隔离,入境人员也必须全部集中隔离(或者类似北京冬奥会的闭环管理)。
  • 暂时无法隔离的密接+次密接+一般接触者全部吃药,阻断病毒复制(虽然说明书不建议这么做,但该药的机理可以完成这一任务)。
  • 再核酸筛查几轮,重复上述隔离+吃药动作。随着社区病例的逐渐减少,清零就能看到曙光了。

备注:如果清零使用了大量药品还半途而废,预计将很快筛选出耐药毒株,以后的清零难度更大。


6.保持“动态清零”

符合标准的清零国家之间可自由往来,非清零国家进入清零国家的人和货物都需要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

可以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执行


7.清零可能面临的困难

如果新冠病毒发展成现场多种血清型[13],疫情波峰波谷可能不明显。


九,总结

入境人员搞双检测后”全程闭环“,并按高防疫标准新建隔离点,能够部分解决跨境人员流动问题。

由于疫情对经济伤害很大,”共存“难以持久,境外择机清零才是全球自由往来的长久之计。

参考

  1. ^ https://www.sohu.com/a/369632210_295338
  2. ^ https://health.ucdavis.edu/newsroom/news/headlines/studies-show-long-haul-covid-19-afflicts-1-in-4-covid-19-patients-regardless-of-severity/2021/03
  3. ^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59ufHC1dFY
  4. ^ https://www.reuters.com/world/the-great-reboot/desperate-tires-components-shortage-roils-us-harvest-2021-10-12/
  5. ^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KRT2VM10534AAR4.html#:~:text=%E6%9C%80%E8%BF%91%EF%BC%8C%20%E7%BE%8E%E5%9B%BD%E8%BF%98%E9%97%B9%E8%B5%B7%E4%BA%86%E2%80%9C%E8%9F%B9%E8%82%89%E8%8D%92%E2%80%9D%20%EF%BC%8C9%E6%9C%88%E8%9F%B9%E8%82%89%E4%BB%B7%E6%A0%BC%E4%B8%8A%E6%B6%A8%E8%87%B3%E6%AF%8F%E7%A3%8550-60%E7%BE%8E%E5%85%83%EF%BC%8C%E4%B8%AA%E5%88%AB%E7%94%B5%E5%95%86%E5%94%AE%E4%BB%B7%E7%94%9A%E8%87%B3%E9%AB%98%E8%BE%BE121%E7%BE%8E%E5%85%83%E3%80%82,%E8%BF%9C%E9%AB%98%E4%BA%8E%E8%BF%87%E5%8E%BB%E4%BA%94%E5%B9%B419-30%E7%BE%8E%E5%85%83%E7%9A%84%E5%9D%87%E4%BB%B7%E5%8C%BA%E9%97%B4%EF%BC%8C%20%E6%9A%B4%E6%B6%A8%E7%BA%A6590%25%20%EF%BC%8C%E4%B8%8D%E5%B0%91%E9%A4%90%E5%8E%85%E5%9B%A0%E6%AD%A4%E7%9B%B4%E6%8E%A5%E4%B8%8B%E6%9E%B6%E4%BA%86%E8%9F%B9%E8%82%89%E9%A4%90%E5%93%81%E3%80%82
  6. ^ http://www.zqrb.cn/finance/hangyedongtai/2021-08-14/A1628898186964.html
  7. ^ http://news.foodmate.net/2022/02/619946.html
  8.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2406169971036706
  9. ^ https://new.qq.com/omn/20200905/20200905A0KOI700.html
  10. ^新型突变?俄罗斯女子体内发现18种变异新冠病毒 http://www.kankanews.com/a/2021-01-13/0039632403.shtml?appid=765823
  11. ^ https://www.ft.com/content/d42bcd3d-e70d-4e97-818b-40b92d89d7ff
  12. ^ https://outbreak.info/location-reports?loc=HKG
  13. ^ https://mp.weixin.qq.com/s/gJHjPbzUZ01LHrJXez9l7g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短时间内没有希望,而且以现在的管控程度……每一个阶段最起码要以年来计算,为啥?因为林子大了啥鸟都有,不论塔干啥都有人骂。

而且不是我说……这玩意还得看经济。不单纯是一个回不回的家的问题。

长时间不知道。

我匿了。

回家去直接28天,这是上海。机票血妈贵。

地方防疫还有具体要求。直接大半个假期没了。这在外头苟着不比这香?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借此捞钱,不过我猜,这玩意也完全不是没有。简单的供需关系就能推断出来。

我比较赞成的是上面有一个回答的那个比较阴谋论的玩意。

人民空前团结……民族自豪感也空前地高,这种情况……一般要出事。

历史告诉我们,一旦经济下行了,就往外头找靶子就完了。

“海的那边,是敌人。”

当然我这个是妥妥的阴谋论,我也不想当理中客。

我这个人是不喜欢叫别人洗脑。国内有国内的小日子过法,国外有国外小日子过法。

(我这经典小市民心态)

重要的是过小日子,而不是喊他们好我们坏,他们坏我们好,这纯是闲的没事干了……属于是火锅芋儿鸡抄手生滚粥不香了。

(哥们家里四川和广州跑,出来才恨原来少吃了多少好吃的。)

毕竟国家不得开放……一开放医疗系统要裂开。

这么说……咱们的医疗系统远没有咱们想的那么抗造(因为人太多了)。

周总理(大概)说的真对,说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上十三亿就是大问题。

当然如果要对标美国……他们也没有这些年咱们内部喊的这么不抗造。

所以最优解还就是现在的样子。

要猜什么时候结束了,就是经济重新回暖,国外抗疫有成效差不多了,疫苗啊药啊啥的都研究差不多。社会舆论在塔的引领下慢慢掰到不会骂回来的人千里投毒了。

就差不多了。

不过啊……现阶段就是先观望,反正大家内部都有问题,国内不说了,美国更不用说了,美联储又要作妖要加息,全球都往那边瞅,属于是忙着自顾,国家之间的那个问题暂时管不到,加上来回溜达的人也没那么那么多,优先级自然上不来。


我补充一点。

现在不少人都见了开放派阴阳怪气的,真没必要。我属于既不是开放派也不是封闭派。

我属于现在封闭挺好,拖一拖等上面的意思。

我个人觉得这个玩意两难的地步在于。

不开放吧,苟着,经济增速就奔着往平了去了。而且不开放的话我猜出入口会有影响。再加上现在封闭的成本在上升,不能要求啥地方都像上海一样那么精准的防控。

本质上来说,还是缺人。

但问题是,开放了第一个炸的就是医疗系统。香港的例子在这呢,中国大城市的人口密度直接新冠起飞了。农村的医疗……不提了。新冠传播炸了直接医疗系统就炸。会有人死,而且会有很多人死,更会比数据要来的吓人。那个场面我都不敢想,真的。

我说个不好听的,死人可能对经济的影响没有死人间接带来的社会动荡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影响大。

最坏的情况就是万一真整的人心惶惶,出了啥事。美国也不是吃素的,捅刀子能力一等一的。

而且放开了的话,那可没有回头的空间了。再想重新恢复生产……

我对标一下美国停工的时候,一个季度的GDP跌百分之八。同样的速度跌下去一年是要跌百分之三十多。

顶得住吗?顶不住啊。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在走钢丝。我选择相信上头。

这么复杂的情况根本不是喊放开,喊封闭就行的。

(当然也不是各方人吵架完了阴阳怪气就行的)

是要思考,在这个踩错一步就可能出现大问题的情况下怎么样不出错。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澳洲维多利亚政府于7月22起强制要求墨尔本与米歇尔郡居民戴口罩? 
  12 月 7 日成都郫都区新增 1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目前情况如何? 
  8 月 2 日上海浦东机场货运区 1 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目前情况如何? 
  香港特区政府宣布暂缓全民强制核酸检测工作,目前香港疫情形势如何? 
  国家卫健委称本轮疫情已波及 11 个省份,感染者大多有跨地区旅游活动,目前疫情防控情况如何? 
  如何看待西安一业主因翻墙被志愿者罚对镜头做检讨,随后志愿者登门道歉?这种情况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吗? 
  西安一自称物业领导男子,在核酸检测现场指责住户无权说话被停职,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5月25日南宁发现有卢旺达旅行史无症状感染者1例,14天入境隔离是否需要延长?疫情防控还有哪些漏洞? 
  厦门一医院后勤人员核酸结果呈阳性,医院暂停门急诊服务,目前当地具体情况如何? 
  群体免疫的原理,既然免疫者(包括疫苗抗体、无症状感染等)可以携带病毒生存,群体免疫还有效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3月8日拜登宣布美国禁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和液化天然气,后续会有哪些影响?
下一个讨论
可否在东北交换一个出海口?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