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那些虚话空话套话,我这里只说说怎么落实:
很简单,加速推广数字人民币。这意味着你手里的钱长了脑子,知道自己是谁,在谁手里,买了什么。
于是央行的大数据分析系统会轻松知道这样一批数据:
TX公司2022年盈利XXXXX元,工资总支出XXX元,其中1w以下月薪支出XX元/XX人,5000以下月薪支出XX元/XX人。
ZJ公司2022年员工消费总支出XXX元,其中1w以下月消费支出XX元/XX人,5000以下月消费支出XX元/XX人。
LX公司2022年薪资支出XXX元,其中电子专业技术人员人均薪资为XX元,月均消费为XX元,恩格尔系数多少。
HW公司2022年1W元以下薪资员工18:00-22:00餐饮娱乐场合消费次数XX次,周六日休闲购物场合消费数额XX元。
………………
这样的数据将会统计出上亿条,按行业规模工种等类别进行分类排序,将这些数据公开。
于是,每一个想要找工作的人都会用几分钟的时间知道自己有意向公司的合适岗位大约会有多少收入,这些潜在同事每月的花销是多少,以及在全国同行业中的排名是多少。
对资本来说,一个行业的薪资标准是完全透明的。雇佣一个清洁工的薪资是多少?雇佣一个电气工程师薪资多少?一个业务员薪资多少?HR一清二楚。
但个人不可能像资本那样组织自己的团队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也没有相关的某会来帮我们回答那些至关重要的问题。
因此国内的工人阶级便完全丧失了对资产阶级的议价权。极少有人知道最优等的选择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的收入在同岗位中的精确排名。
因为信息不对等,资本可以肆无忌惮,可以无法无天,可将你搓扁揉圆。
当失去了信息的壁垒,当所有企业的待遇通过数据的洪流全民皆知,劳动者的选择权就会得到解放。
那些抠门的资本会自然因此灭亡,肯于顺应时代的企业则会因此更加强大。国家经济运行本身也需要统计各个层面的数据,将全国所有劳动者的薪资消费进行匿名公开几乎不需要额外成本。
争取劳动者的议价权的事情有人做过,大多数都无疾而终。但也有少部分还在坚持:
别别别,能落实所有行业强制双休和加班双倍工资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面对收入差距问题,我们需要拿出新水平、达到新境界,通过新举措、新发展,形成新突破,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新方法、看清新形式、厘准新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期待、新关系中,用好新本领、展现新风貌、走出新高度,新知识造就新事物、新实践获得新成果。
一定要认识到其中的重要性,明了紧迫性、坚持自觉性、拿出主动性,以全局性、前瞻性的眼光把握时代性、坚持实践性,特别要有针对性,面对战略性、长期性的任务,我们需要考虑到其复杂性与艰巨性,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有计划性、敏锐性的干好事情。
同时,不能遗忘规范化、程序化与制度化的重要程度,只有在有序化、科学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条件下,我们才能让年轻化变得正常化。
主动热心、坚强耐心,拿出诚心与决心,用我们的红心坚持铁心与公心,明确辨析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注重学习意识与上进意识,最终育养出管理意识。
找准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注意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重视着重点、着力点、关键点,这些是做事情的支撑点。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让人们在工作中多吃吃苦,多加加班,就是人们最大的报酬。
这种事找统计口的就行了,真不用发文。
社会主义不会辜负中国
中央: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省:要确保工资发及时,发到位,发够数。
地方:要发工资
企业:底薪6000=(基本工资2100+2900岗位补贴+1000绩效,其中,月值班(加班)不超过30小时的,岗位补贴按80%计算,绩效由员工本人自查,再由上级领导评分,最终由总经理确认绩效分,绩效分60以下的,绩效工资取消,并在次月15日之前交一份自查报告,报告需说明绩效分低于60分底线的理由;绩效分60-70分的,绩效工资按70%算,绩效分80分以上的,绩效工资按100%算;)
职工:感恩!!!!!!!!!!
少管点分配,多管点法制,让市场自己调节,比什么都强。
听听就好。参考住房。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意思。因为这个倒真的很方便落实。
因为工资是很方便指标化的。就是企业的工资支出占所有支出的比例和占营业额的比例,直接定个下限,然后个别行业定另一条下限就可以了。如果觉得不够精细,那就分行业定下限。然后可以比例高的给点税收优惠。最后还有一条,就是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的比例最高不超过多少倍就行了。
这个就限制了企业家给自己零工资,以及通过咨询费等费用转移给自己,因为这两个手段都会降低工资支出的比例,使自己无法达标。通过这个比例限制,老板转移财产的手段就少了许多,当然完全限制住肯定是不可能的,但确实成本和风险会高许多。
而且限制了工资下限,那就这笔钱总要从工资口子出去,个人所得税就稳定了。还有工资下限已经决定了,那这笔钱,是给少一点人高工资,还是多一点人低工资,总体上对就业都是好事,而且为了防止突然离职新人还没招进来造成比例达不到这种情况,企业还要对这个下限保持一定余量。再加上最高最低工资比例的限制,最低工资也会上涨。
说到底,就是下限一旦决定,就导致这笔钱就是一个开企业的硬性成本,而节约这笔钱的方式不再是降低这笔支出,而是提高这个支出的效率,遏制了人力资源的粗放型管理。
会不会,敢不敢这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