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充足不充足没关系的,是技术上实现不了。
用一个A类地址做loopback确实浪费,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
loopback地址定义在RFC 1122,时间是1989年: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定义在RFC 1860,时间是1995年:
在有loopback的时候,当时的网络还不能改变掩码长度,不管是路由器还是设备,改变了掩码长度,设备就不认识这个网络地址了,所以浪费也没办法。
跟充足不充足没关系的。
后来有了VLSM,自然就可以定义不同长度的掩码了。
在这里:
有一个表格,记录了各种不同的特殊地址,其中在RFC1860之前的,都是按照A/B/C类地址来划分的,在RFC1860以后,掩码长度就不在是固定的长度了。
比如100.64.0.0/10 Shared Address Space,这就是一个A类地址被截断了。
127.0.0.1:16823 这种地址,一般是各种本地代理或者翻墙工具创建的。
正常的代理服务器的交互模型是:
PC--代理服务器--目标网站
如果代理服务器在境外,就可以作为中转站或者梯子。但常规的代理协议HTTP或者SOCK5几乎不具备加密功能,就算是加密,也很容易被防火墙发现并拦截。
所以现在的很多梯子就做了变更:
PC--本机虚拟代理服务器(127.0.0.1:端口号)--HTTPS/AES256加密--境外动态节点(解密)--目标网站
其中本机虚拟代理服务器就是你本地的那个软件,可以实现对数据流的加密、解密。由于大墙对HTTPS无法破解,也就看不到其中的内容,就无法做针对性的拦截。
当然,不仅仅是这类软件,还有一些监听软件也会使用loopback地址来做数据监听。
loopback这么多,也有好处,就是可以在本机虚拟多个网卡,用来模拟一个复杂的网络拓扑,不过对于一般用户来说,确实没什么用。
继续补充,在当时的场景下为什么选择一个A类地址作为loopback,而不是B类/C类,因为127正好是INT8_MAX,这个定义比较特殊,而其它的IP地址很难找到相似的定义,况且当年B/C类地址几乎是没有分配的。
开局一张图,剩下全靠猜?这个没法评价。
从软件的角度虽然我能想出两三种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但非正式发布的产品出现任何问题都是常见现象。盲人摸象的评价没有必要。
跟11代没差别,这个肯定是违背常识的,要知道11代i9只有16线程,12代i9有24线程,24线程超越16线程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优化技巧。
调度优化的主要难题是当我们只需要少量线程运作的时候究竟把这个线程安排在哪个核心。
然而,对于全核心全线程同时计算的场景来说,反正都是全核心上场,根本不需要什么优化,谁来都是全核心工作。
如果这个软件能把所有核心用满的话,没道理性能不变。所以肯定有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正式版本再说吧。
看的多了,自然就没啥感觉了,只是有时候会像幻灯片突然在你眼前闪一下滋味很难受。我2014年进医院到现在送走的人得几百人了,很多癌症晚期患者化疗后都来中医科住院辅助治疗,肝癌、肺癌死亡率太高了,去年有一个大学生,刚本科毕业准备考研,成绩优异,查出来白血病,家庭困难,在水滴筹筹钱,2个月人就走了,他母亲现在在工地打工还借款。43岁男,肝癌晚期术后复发上海医院拒收,17年底在我们科住院治疗,撑到了19年底。45岁,女,肺腺癌晚期,在上海瑞金做化疗,然后回老家在我们科用中药,现在人状态还可以,没有疼痛等症状。我亲舅鳞癌晚期,只撑了一年。
目前只有癌症早期的治愈率才高,中期极低,晚期没救。胰腺癌、肺癌、肝癌、淋巴癌死亡率极高。胃癌、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甲状腺癌死亡率相对低一点只要有钱就能多活一段时间或者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