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部分获得性性状可以遗传。
无性繁殖物种的细胞或有性繁殖生物的配子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表观遗传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有的可以持续数代,有的可以持续更久。
一些机制可以将表观遗传修饰固定为 DNA 序列变化。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支持一些物种的特定结构的用进废退。
细菌广泛使用 DNA 甲基化表观遗传调控 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到致病菌的毒力。人们已经收集过一些细菌的整个基因组的表观遗传信息并找出其分子生物学证据[1]。
表观遗传可以造成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隔代遗传现象。
还有一些原理尚不明确的表观遗传。在四膜虫和草履虫中,基因相同的细胞可以带有不同的纤毛配置,就像人的指纹那样。实验发现,人为改变的纤毛配置是可以遗传给它们的后代的,目前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未知。有理由假设多细胞生物也有这样的机制。
关于用进废退:
生物体的器官在生活过程中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拉马克于 1809 年发表《动物学哲学》提倡这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和适应环境的过程,后天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并逐渐改变物种的形态。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早期,大量实验和思辨驳斥了这想法(包括而不限于“切断老鼠的尾巴并传代,持续 20 代,老鼠还是有那么长的尾巴”“你觉得女人为什么仍然有处女膜呢”)。后来,表观遗传相关的研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拉马克式遗传,但那不是“生物产生变异的全部原因和适应环境的全部过程”。
本来不应该判这么重,无良媒体煽风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