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伦敦很惨的没进四强。
当时我在北京念书,暑假在学校没有回家,和师兄师姐一起看的那场四分之一比赛。
八月五日,女排和把奖牌拿了一个遍的国乒队同一个航班回国。
但是是经济舱。
网上和几个女排球迷约好一起去首都国际机场t3接机,因为预期现场会很惨淡。
我傻不拉几的买了一束花(给从2009年开始喜欢的惠若琪)蹬着自行车出学校,转了三趟地铁,花了两个小时跑到机场,和队伍汇合之后,一共只有零星不到十个人。
是的,你没看错,没有什么记者媒体(有,但是都是严阵以待等着报道乒乓球队的),只有不到十个粉丝。
对比之下是上千的乒乓球球迷,有组织有纪律,打着标语拉着横幅,夹道欢迎国乒队的凯旋。
但是!我们有一个人带了一个音响,把声音开到最大,单曲循环着“阳光总在风雨后”,直接把全场的注意力都拉了过来。
不时有人问我们在等谁?我们说女排的时候,大家都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默不作声的点点头。
航班落地。因为是经济舱,所以等了很久很久(仿佛是四年那么久),终于看到了大长腿的姐姐们。(之前走出来的乒乓球队的丁宁还用很好奇的目光看着我们,心里估计在想,诶,不是接我们的是接谁的呀?)
我当时很不要脸的直接抱了惠若琪,把花送给她,她一句话都没有说,只是接过了花,用力的抱了我一下,当时我的感觉只有一个,尼玛怎么这么高!这么高!我的脸只能够到她的腰。不过她身上一股运动香水的味道,很好闻。我能看到她眼睛湿了,基本没说什么话(说了我也不会记得了。。。)当时场景很复杂,又搂又抱。
至今我手机里还保存着当年被记者抓拍我抱她的照片。(如果有相关人士对我引用这张照片有疑问,请联系我。这是第二天我在网上发现自己这张照片,下载了下来留作纪念,一直保存至今)
这些年,你变了很多。从一个奥运新人,硬是熬成了两朝元老;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后辈,变成了女排的队长;从一个场上激情四射的年轻人,变成了成熟稳重的老队员;从一个专长于扣球得分的主攻手变成了发球,防守,得分的多面手;也从一个健康活泼的人,变得饱受伤病困扰。
But I know you will be back, and I know you will win. But I support you whatever the result is.
四年过去了,现在我在美国上学,不能去现场加油,也不能回国再次去机场接你了。
不过,你们这次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也不需要我去接你了吧。
当时照片如下
太美了。所以我把自己马赛克了。。
无论结果怎样,生活还是要继续,无论你的,还是我的。我只是记得,在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对巴西的一场比赛中,你曾惊艳了我的时光。
很多人评论说我答非所问了。
我在上文中想表达的评价和观点就是:我不需要用某一场比赛的输赢来评价一个运动项目,一支引以为傲的队伍;我不希望看到只有某场比赛赢了或者出了什么成绩我们才关注才感动才推崇。这场3:1你看到了感动了,那之前的一场一场的比赛就不重要了吗。对于最终的结果,我想说,我相信一定会赢,但是即使输了也没关系,我们还有下个赛季,还有锦标赛大奖赛,还要培养新人锻炼队伍,郎导还能带到四年后的东京。
还有说谢谢我的,那可真当不起。我只是真的喜欢惠若琪,真的关注了她当时足够多的比赛,真心盼望她能取得好成绩。我能在她最需要关心的时候安慰她一句,自己已经很开心了。
多谢大家私信和评论说我们夺冠了。我看了直播。惠若琪的发挥真是出色,发球,防守,一传,拦网,尤其是调整强攻毫不手软,好多年没看到她这么激情四射的打球了,让人不禁想到当年的天才少女的称号。当然,所有队员都发挥的非常非常出色,大家也非常团结坚韧。郎平的战术安排,换人和暂停都超神,每到关键时刻必下球。
ps: 半决赛对荷兰,决赛对塞尔维亚,都是惠若琪在第一个赛点拿下的最后一分取得最终胜利的(打手出界和探头)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