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老铁邀。
B.1.630是我们这边7月7日提交的,不过其实更早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了,毕竟这货卖相太吓人……
Pango team那边当时的规矩是全球测序记录最少5条以上才能提交为新毒株,所以咱等到了第6条测序记录出现的时候才提交。
(顺便吐句槽,现在测序记录几百条都不一定够……Delta时代,连毒株命名门槛都跟着卷起来了)
等到7月14日Pango team正式命名的时候,全球已经28条测序记录了。
——当时随手截图的一部分演化树,请品鉴
看得出来,至少根据Neher Lab的演化树,这货算是epsilon(B.1.427/B.1.429)的表亲,
并且至少从刺突蛋白的横向对比来看,确实有这种可能:
顺便,从上图可以看出来,B.1.630的刺突蛋白突变包括:
P9L、C136F、144del、A222V、243/244del、L452R、T478R、E484Q、D614G、H655Y、D950N
阵容可谓是非常豪华了。
NTD、RBD和FCS等重点结构域都有照顾到,
每个突变单独拎出来品鉴的话也都是偏凶险的那种。
其中最吸睛的可能还是RBD域的L452R+T478R组合,山寨Delta既视感油然而生……
不过很可惜,山寨Delta毕竟打不过正宗Delta,
这货生不逢时,遇到了Delta全球大流行,
于是毫无悬念被平推了。
截止目前,这货在全世界一共只刷出了149条测序记录而已。
可以说从诞生开始就在灭绝的边缘疯狂徘徊。
甚至吧,这货相对增长率优势常年是负的……
——请品鉴: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货随时有可能咽气,为啥WHO还要后知后觉地把它列入VUM呢?
——请品鉴:
或者其实也可以这么问:既然这货常年保持-25%左右的增长优势,为啥还不乖乖去死呢?
个人觉得原因有两个:
首先,这货的老家多米尼加共和国,是一个测序监测特别拉胯的地方……
上一次上传测序记录已经是一个月以前的事儿了(9月15日上传了37条),
采样日期更是差不多两个月以前的事儿了。
但根据上一批测序记录,B.1.630在当地的流行率毕竟还有22%(8/37)……
所以现在谁也说不好如今这货在老家到底是个啥状态,毕竟是老家……
然后呢,更瘆人的是,
这货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时不时就要冒个头刷个存在感……
比如上一次是9月20日采样(10月4日上传),地点是纽约;
再比如上上一次是9月7日采样(9月24日上传),地点是佐治亚州;
再往前,8-9月份之间这货还在麻省、路易斯安那州和西班牙马略卡岛现过身,
堪称神出鬼没……
并且鉴于美帝现在差不多2%的测序比率,实在难说这货有没有隐匿流行……
最重要的是,在Delta全球制霸的今天,只要是没有完全死透的非Delta系变异株,都值得好好关注。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老夫很难得地支持一次WHO的决定,这货确实应该上VUM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