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为什么绝大部分看起来都是清一色的套路文,没有向这些方向发展?
那是首先,网文本身时间还不够长,最老的一批业者,从业时间也就只有十几年,他们还没有强大到能用自己的名字吸引流量。
二是因为网文是极少数,所有的从业者都可以被观众看到的文学类型。
这就是个流量问题,世界上的文学作品都是相同的,重要的是引流能力。
可能你不太懂,
我们不如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什么网文写成严肃文学不赚钱呢?
排除绝大部分网文作者本身写作能力也根本不达标,完全写不出什么好的文学来这个因素以外(无贬义,99%的人都不可能写出那些大师级别的作品来)。
我们假设网文作者能写出来,它也依旧不赚钱,因为前面不好看,矛盾不激烈,大家看不下去,书没有关注度,消失了,扑街了。
但我们回想一下,那些长篇的经典文学,开始阅读的时候真的好看么?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读洛丽塔的时候,前面100页我看的昏昏欲睡,感觉这个作者写的就是一堆无用的废话。
但我还是会看完它,最后发现它的美。
原因是什么,因为它是洛丽塔!
因为它是洛丽塔!
它是洛丽塔!
懂我的意思么?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这两个名字,就能让读者乖乖的看完100页不知所云的内容,因为读者知道这是牛人写的。
而网文根本不具备啊,你顶着一个籍籍无名的ID,写着一篇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能坚持多久的故事,要是再爽不起来,谁给你捧场,谁愿意跟着往下看啊。
就算你有能力,你的书压根活不到你的伏笔都出来的时候啊,这是内因。
所以需要这个行业从业时间更久后,网文界有了足够数量的,已经成名的牛人,他们中的一部分开始写这类“慢热书”,网文才会“非套路文学”大爆发。
2,外因方面,其实所谓网文套路文多是彻底的错觉,文学本来就是套路文多。那为什么你会感觉只有网文这样呢?
你去看看那些文学大家的经历。
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早年都有过给小报写三流故事糊口的时候,小妇人的作者年轻时候就是靠发表这些作品过活的。
他们籍籍无名的时候写的故事被退稿的也多的数不胜数。
罪与罚的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晚年还在投递垃圾惊悚小说稿件赚钱糊口。
跟他们同批一起以写作为梦想的人,死掉了千千万万,而他们的稿件你根本看都看不见就进了废纸篓。
甚至可以说,今天的扑街网文作者还是幸运的,起码他们写出的那些“毫无价值”的废纸还能被公开“发表”,让大众看到。这才是你觉得网文屎多的真正原因。
以前纸媒时代那成堆的屎,那些模仿福尔摩斯的劣质探案小说,那些尝试复刻乱世佳人的三俗农妇小说,那些描写美国南部乡村不伦恋情的文学垃圾,和那些恨不得把荒野大镖客抄下来的西部廉价爆米花文学。
他们全在废纸篓里,你根本看不到啊,网文就是因为都可以发,不会进废纸篓,你才会感觉屎多套路文多。
纸媒的那些套路文连被印刷都不够格。
最后看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成名的约翰加纳德的《成为小说家 on becoming a novelist》是怎么说的这件事
这是将近半世纪前的一本书了,意在帮助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成为小说作者。
然而就算是半世纪以前,还是在大洋彼岸,当时的作者也知道,你要玩这一行,要么自己有个小圈子,也就是你忠诚的读者群,你自己是个小神。要么十五页之内设法满足读者的第一需求,也就是黄金三章,否则你早晚写不下去。
很简单不是么,其实游戏规则一直没有变,网文和纸媒文字是一样的,只不过纸媒那些失败者连声音都发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