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人比较的习惯,常来源于原生家庭。
在儿童阶段,如果父母喜欢评价别人,用鄙视的角度去对比别人,言传身教之下,孩子就容易形成“比别人强”才是好的排位赛逻辑。
有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比如学习成绩),也会用负面定义来强化这种逻辑,比如“学习不好的是废物”,“你咋就比不上XXX呢?”
后来就变成,对自己的评估没有客观的方式,而会标的到周围的人。
这样的逻辑被根植到潜意识中,成年以后,也不知不觉的去使用。
该逻辑的问题在于,与他人的比较其实没有任何博弈意义,因为:
1,“他人”的标准没有锚,是一个晃量非常大区间。
2,即使是固定的“他人”,其各种能力也不会像三国志游戏中变得数字化,很难客观判断。
排位赛逻辑会造成当事人持续的焦虑感,因为周围总有某方面超过自己的人。
也会造成自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进而去刻意与表面上“更差”的人进行比较,甚至语言上贬低别人来对冲自卑带来的不安全感。
改变这个潜意识带来的习惯,难度跟戒烟差不多。
可以尝试的方式:
1,对自己进行以两年为周期的规划,把两年分配为多个阶段性目标,写出来,可以做成手账,每天去坚持走向目标,同时也可以复盘去看看自己的提升。
2,减少与别人对比的机会,比如屏蔽朋友同事的朋友圈,不去打听他人的收入、成绩,减少社交密度;很重要的,要告诉自己,知乎上很多同龄人是在吹牛(这是真的)。
3,当希望怼别人或者评价别人的时候,不要马上说,可以把想说的事情记到备忘录上,过一天,再拿出来看看,想想自己说的是不是客观,如果自己是被说的那个人,会是什么感受。
4,戒掉需要社交的有输赢排位的爱好(剧本杀,手机网游等等等等);
5,工作和生意中使用“不输”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而不是“赢”的思维去考虑问题。
6,丢弃“标签化”别人和自己的思维,人本身很复杂,用标签去看待人总是有失公允的,而标签化其实也是一种歧视链逻辑。
以上,坚持下来,会有效果。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