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没意义。
孩子找的朋友,是父母行为和生活环境价值观的映射画像。
孩子的交友好恶实际上是“学习”来的。
通过观察父母的言行学习;看电影、文学、游戏、动漫学习;根据生活环境(周围接触的小社会)中的“社会共识”学习。
家长干预如果出现,那么家长的教育就是不自洽的,也就是他自己的言行,以及为孩子所提供的环境,与他期望的孩子层次严重不符。
当家长反对孩子择友时,其实小丑就是他自己。
比如,孩子认为社会哥很仗义很潇洒很帅,这个结果就已经说明了家长是个啥样的人。
比如,当孩子喜欢给凌霸同学的“强者”当跟班的时候,家长很大可能也是无原则的慕强者。
对于家长来说,与其去干涉孩子择友,不如早点做好自己,做好榜样,创造好环境。
孟母三迁就是这个意思。
自己思维层次就是个浆糊,整天奶头乐公众号,非要孩子跟卧龙凤雏管仲乐毅交朋友,可能吗?
话不好听,供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