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式舆论战的一次经典案例。
从2016年以来,简中网络的各个团体(如帝吧、饭圈、歌迷和球迷等)多次大规模「出征」外网,进行「爱国活动」。
具体就是针对「反中份子」,攻击其外貌长相、性取向、侮辱当事人人格等。
而被出征国家的网民也往往奋起反击,双方的骂战登上脸书、推特也很常见。
几乎每次这种行为都会引发外交事件。
2020年的「出征」源于一位女网红:
泰国女网红Weeraya于2018年在台湾旅游时的留言被中国网民翻出,照片下留言称“真好看,穿得像个中国女孩”,Weeraya回复“What?”引发中国网民不满。
对于Weeraya的回复“What?”(原文为泰语 รายง่ะ),在泰文语境的意思是“真的吗,很害羞呢”,带有正面认可的意思。
但若机翻便会得出英语翻译“What?”,带有负面否定意思,与原意相反。
中国网民由于对泰语的理解明显有误,造成了「这个女网红反中」乃至于后来发展成「在台湾说这种话是支持台毒」。
随后又爆出了她男朋友(某位泰国演员)的各种言论,粉丝群体也开始抵制。
但请注意,她本人从未直接说某些话。
最终就是传统艺能「帝吧出征」,许多中国网民杀到推特和脸书上大肆辱骂。
结果引起了泰国网民的公愤,点燃冲突。
针对中国网民对泰国的侮辱词汇,泰国网民则质疑对方为何去台湾需要签证,而泰国人去芭提雅(泰国城市)就不需要。
中国网民(可能破防了)在随后的骂战开始辱骂泰国的王室和国王拉玛十世。
结果泰国网民普遍表示多骂几句,骂得越狠越好(泰国辱骂泰王是违法行为)。
也有中国网民辱骂对方“nmsl”等词,泰国网民则积极回应“我们有20个妈妈”、“‘至少’20个”,以暗讽泰王的后宫众多。
至于嘲讽泰国政府垃圾、泰国总理长得跟头Pig一样,泰国网民甚至很赞同。
中国网民提及泰国1976年的“法政大学大屠杀”,而泰国网民反要求对方“说大点声”以帮助他们泰国人记住该段历史。
泰国网民列举××××××时,中国网民则普遍不敢跟,又被泰国网民一阵嘲讽。
有些实在气不过的中国网民就直接把言论截图向泰国警方举报,称泰国的网民侮辱国王,希望把对方送进去吃牢饭。
由于近几年外网对中国网民多次「出征」铺天盖地的刷屏骂人深感厌恶,此次中泰大战就成了历年积压矛盾的总爆发。
香港、台湾、韩国、美国、日本、菲律宾和印度的网民纷纷下场支持泰国。
结果也成了中国「出征队伍」第一次感受到对方的人海战术,被彻底淹没。
经过此战之后,中国网民在外网舆论普遍获得了「Nmslese」这个称号。
从结果上看,这是一次失败的舆论战。
「出征」不仅没有减少外网的反中情绪,反而还间接促成了各路反中势力合流,还造成了「奶茶联盟」共同体的诞生。
把原本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反中力量用同一种旗帜和认同感给团结起来了。
还造成中国与泰国的外交事件——这已经不是「出征」第一次捅到外交部了,此前许多网民对中亚各国的编排,就引发外交抗议,一度搞得外交领域非常被动。
也是从2020年4月之后,风向彻底转变:
开始严打各种「出征」,对总是带节奏向外挑衅的各路饭圈也开始重拳出击。
估计是长教训了,知道再放任他们去外网「出征」闹下去,迟早捅出大篓子。
有人的辫子带在头上,有人的辫子长在心里。
凡事多讲正能量!
你们觉得不好笑,是因为你们的层次太低,你们觉得不好笑就认为人人都觉得不好笑,这是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
现在的喜剧之所以能够被定义为喜剧,就一定因为有人觉得喜,只有被有认定权的人认为喜,就可以定性为喜剧。
毕竟人家的专业人士,层次高、看得远、兴趣高雅、鹤立鸡群。。。你们不想着向人家学习,努力从不好笑的喜剧中看出深藏的喜来,却在那里抱怨不好笑!太浅薄了!
我看这些喜剧就非常好,好不好笑不重要,重要的是——充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