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不适合部分人士阅读。
用【残酷无情】来定义社会非常不妥。
愤世嫉俗者常以苛刻超我(理想道德)来批判社会,而无视社会进步的一面,无论是人均寿命增长、社会福利改善、民众素质上升还是扶贫胜利,他们都不承认为进步和温情,因为他们需要伪造自己的道德制高点,以掩盖自己在博弈中的轻佻和无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
他们所经常提出的【残酷无情】的案例,虽然看上去高发,但在人类事件总量下,占据比例并非主流,反而是由于案例的【特殊性】才获得了广泛传播。这种小概率事件或许【残酷】,但非主流行为不能用于定义社会。就像不能因为117.65万次飞行会发生一次死亡性空难,而定义民用航班不安全。
更多时候,【残酷无情】的“证据”,是他们个人的博弈斗争失败的感受。在这里,这些愤世嫉俗者流露出对于前现代化社会时,“人情味斗争”的恋恋不舍,而对于现代化社会中的博弈逻辑,仍抱有非理性的滤镜,这本身是一种前现代化伦理残余带来的幼稚主义。
对于【博弈】本身的幼稚乌托邦化,以及对【道德优越感】的极大本能需求,会导致愤世嫉俗者不断的被博弈毒打,并且毒打之后再强化他本身的【愤世嫉俗】。
综上。
我对【残酷无情】社会的最大感受就是,不要欺骗自己道德高尚,而要学习规则,掌握规则,利用规则,也许最终规训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