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自答一波,刚刚貌似发现了解决方法:使用unique_ptr就可以了:
int cols = 3, rows = 3; auto tmp_2 = vector<unique_ptr<Element []>>(rows); for (size_t i = 0; i < rows; ++ i) { tmp_2[i] = move(unique_ptr<Element[]>(new Element[cols])); }
想要修改元素内容的时候可以直接取地址:
auto x = &tmp_2[1][2];
然后修改内容即可:
x->a.push_back(123);
但是仍然不明白题目中描述的指针二次释放是怎么产生的,请各位大佬不吝赐教!
这个问题来自最近的编译器开发,为了描述清晰,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在LL1语法分析构建LL1分析表的时候,需要创建一个行数为栈顶符总数,列数为当前符总数的二维表,表格内每个元素定义如下:
struct Analyze_table_item{ std::vector<std::string> stack_op; // 对分析栈的操作,文法符号的向量,将来逆序压入栈中 char read_op {}; // 对输入流的控制,'N'表示读下一个token,'P'表示不读 }; // 分析表中的每一项元素
然后需要定义一个get_op函数,能够返回某个位置的元素的指针,以进行读写:
Analyze_table_item * get_op(const std::string& stack_top, const std::string& current);
当然这个场景下讨论这个问题有点儿无聊,因为规范的写法应该定义一个get_op和一个set_op分别进行读和写,就避免了指针的传递。我当时在set_op函数里调用get_op可能只是为了节省代码吧,现在当事人很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