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理解樊纲「中国是土地最稀缺的国家之一,不要期待房价便宜」的言论?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知乎从来没见过回复三观都如此之正的帖子。

很多人提到日本,补充一点,哥伦比亚大学一位产权经济学家考证过日本人均住宅面积的变化。原书提到,实际上二战前及战后相当长时间内,日本人均住宅面积实际上比美国还高的。由于二战后,日本许多民法和行业规则条例完全继承美国法规,新的房地产管制条例才导致日本住宅面积下降。读大前研一《M型社会》,也会知道作者吐槽了日本的住宅建筑材料的相关贸易保护,使得日本中产住宅投资收到极大影响。

可见,即便在日本,人均住宅面积小也很大程度上是受管制的影响,而不是土地资源本身。


user avatar   wei-zhuan-jia-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土地稀缺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谎言。

中国人均占有的土地面积尽管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30%,但从盖房子的角度来说,近14亿人口,即使全部生活在城市,盖房子的土地也是绰绰有余。

简单算一笔账。按照三口之家,平均每套房子100平,容积率按照3计算,中国需要多少土地用来盖房子?只需要不到5万平方公里,占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的比例远远低于1%!

拿土地价格惊人的北京为例,北京是公认的土地稀缺。北京目前总人口为2170万,土地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按每户三口、每套房子面积100平方米、容积率2.5计算,解决全部北京常住人口的住房,所需土地不到北京土地面积的2%。

既然如此,为什么各大城市土地显得如此昂贵和短缺?土地稀缺的根源在于土地管理和土地出让制度。全国土地出让只有一家,而且什么时候出让,都是卖方说了算,凡是存在管制的地方,一定会有人为稀缺。

以上海为例,上海的土地供应远远不足。

首先,上海市辖区面积6300 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000 平方公里,占比仅16%。上海作为全国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却比重庆还要小20%。更别提16%的建成区面积占比,更是远低于纽约和东京53%和60%的建成区占比。

其次,因规划限制,在城镇建设用地中,仅有36%用于居住功能(纽约和东京分别为44%和60%)。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仅17 平方米,在国际上与纽约市的人均28 平米和东京都的人均51 平米相比,相去甚远。

再次,仍是受到规划限制,上海最近五年成交的住宅用地平均容积率仅1.8,而纽约全市的平均容积率为2.6。

由于以上三层供应限制,上海房地产市场严重供不应求。过往三年的住宅新开工面积约为成交面积的82%,每年人均购买商品住宅面积为0.8 平米,居住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

这种人为制造短缺的情况下,不出“地王”倒是奇怪了。这种人为制造土地稀缺,才能让房价上涨长长久久!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扯淡。

中国人口密度143人/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55位。

也就是说全球还有50个多个国家地区比中国稀缺土地。包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尼日利亚、意大利、朝鲜、德国、巴基斯坦、尼泊尔、英国、越南、日本、菲律宾、比利时、以色列、印度、荷兰、韩国、孟加拉等国。


#宜居面积排行

我一说中国人口密度不算很高,很多人就开始启动洗脑宣传第二步灌输给你的思想了:



“中国有1/3荒漠高原,不适合人类居住。巴拉巴拉,所有我们实际是很困难的。”


同学们,我已经把剔除不宜居面积的宜居人口密度排行放在下面了。难道你们都看不到吗?


好了。算了算了。

我说啊,你们想想,难道全世界除了中国,其他国家都没有高原荒漠,都是一片平原绿洲? 那埃及人、日本人、俄国人都哭晕在厕所里了。

实际情况上,中国宜居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0%左右,这个比例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也就说中国剔除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区的人口平均密度,依然是中等水平。大致和欧盟差不太多。


#居住不均衡问题

好了。看了剔除荒漠高原地区的中国宜居地区居住密度的也不是世界最高的,比中国缺土地的国家大大的多。 那么,洗脑课程的第三招杀来了:


“我国人口居住不均衡,大部分人都居住在东南500mm降水线以东地区。”


我的娘啊。中国特殊论又来了,这么一说,仿佛是问题很严峻。但是,同学们,你们想想,难道外国人都是像大棚蔬菜一样平均密度均匀分布在国土上? 我们看看实际情况, 日本28%的人口居住在东京首都圈1.3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他如大阪、横滨也住了不少人,出了这几个地区,日本其他地区人口非常稀疏。俄国人首都圈居住了18%的全国人口。英国和法国首都圈在全国人口的比例都在20%左右。实际上发达国家的人口居住不均衡现象比中国严重多了。洗脑者为啥不写写这个呢?


#3. 开始直接打脸: 中国人人住人均35mm平方的宽敞的公寓,到底需要多少土地?

中国13.6亿人,人均面积35平方。公寓一般容积率是4. 我们计算下:

13.6*35/4 =119亿平方米也就是1.19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0.12%,宜居面积0.2%。你说剩下的99.8%宜居土地你不让人住,你打算用来种草吗?

有人现在告诉你,中国房价便宜不了,土地稀缺啊!你信?我们稀缺到千分之二的土地都拿不出来给人用了?(实际上不可能千分之二。因为大家都有房子住。只有新增人口需要新住宅。15年新增人口700万不到。700万*35m2 = 245平方公里。住宅要254平方公里,加上配套700平方公里。也就是万分之1.4中国宜居面积)


我告诉你,就是中国人人住别墅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别墅和公寓容积率以相差8倍计算,人人住别墅也就是0.2% * 8 = 1.6%的宜居面积,还剩下98.4%的宜居土地呢。大家可以自己计算下。


有人反驳了。不能光算住宅啊,还算配套啊。

好好。我们算算配套。中国实际规定城市人口密度1万/平方公里规划。包括了所有工商业和生活设施的配套。

按照1万人的标准。13.6亿人需要13.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宜居面积的2.3%。你们参考下,也就是一个重庆直辖市的面积。


中国实际使用了多少国土用于城乡建设?

从这个图表可以看出,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比起发达国家比例过低。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城市搞这么拥挤。


问:像美国那样大部分家庭住独立地皮的独立屋,加上配套工商业设施。这种城市的人口密度是多少?

答案:5000人/平方公里。

也就是说,按照大部分人住别墅(house)的中等密度规划城市,这个城市面积是27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宜居面积的5%左右。剩下95%的宜居面积完全可以满足各种工农业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所以,为何比中国密度大几倍的日本台湾都可以大部分住house。中国人必须住鸽子笼?

东京世田谷区的普通民宅。


问题出现在我们的脑子里:


问题在我们的脑子里,我们成了碗下的跳蚤,我们自我设限,我们忘了我们能跳三尺,却以为自己只能跳一寸。


我们拿北京举例:

北京按2500万人计算,如果人人住小洋楼需要2500万*30/0.5% = 1500平方公里。北京辖区面积达1.6万平方公里,这个住宅区也只是1/10不到的北京辖区面积。完全可以像东京一样让多数家庭住house,但是实际上北京现在建成区面积仅仅约2000平方公里左右,绝大部分土地还是处于农村状态,哪怕市区已经挤破了头(如果北京完全按1万人平方公里的中国规划标准,全部建成可容纳1.6亿人)。

北京(五环外)与东京建成市区面积对比。

参考链接:为什么日本人口密度大于中国,在日本流行的却是容积率较小的二层建筑? - 臧大为的回答

北京建成区和北京辖区对比。红线外点状地带是农田。中国匪夷所思的耕地红线规定让人满为患的大城市周围布满了没有开发的农田,但是很多农村却在大量抛荒。

关于这个问题,我有详细介绍,请参考这个答案: 我国人口预计 15 年内是会逐渐分散在大中小城市,还是继续向大城市集中?我们应留在大城市发展吗? - 臧大为的回答


北京房价是是如何冲上天的?

来源:202.119.108.161:93/modu

以北京为例。从上面一张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2004年之后,北京住宅土地供应大幅度减少,这是房地产价格飙升的根本原因。


那么,作为全面流入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北京为何要大幅减少住宅土地供应?这是为毛呢?大家自己脑补。


#问题4 : 谁在给我们洗脑,他们为什么要灌输这种错误的理念给我们?这个问题等赞破1000了我再讲。

=======

没想到这么快就破千了。

其实我没有说原因是怕跑题。


1. 国际原因

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盛。这是传统国人对中国的概念。但是五四运动以来,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就开始影响中国的知识青年,孙中山就曾经强烈批判过这种思想。但是没用。7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大爆发对美国的霸权构成了严重的挑战。1974年12月10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颁布了《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 200 号: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的安全及海外利益的意涵》(1974 National Security Study Memorandum 200: Implications of Worldwide Population Growth for U.S. Security and Overseas Interests)机密报告,简称《NSSM-200》。《NSSM-200》是由犹太人亨利.基辛格主导下完成,因此又称《基辛格报告》。这份报告目的就是以三方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名号宣传人口危机,促使第三世界限制人口发展。以减轻对美国的威胁。这份报告后被福特政府批准为国家政策执行。1965年到2004年美国共投入了173亿美元的经费用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主要投入到美国国际开发署;其次是投入到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中国的计划生育也是1978年以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名义无偿援助5000万美元大规模启动的。美国通过各种官方和非官方的组织大量宣传人口危机,培训资质相关学者,为他们的政策发声。中国人多地少,资源匮乏这些思想都是这种情景下,由大量他们资助的学者背书宣传起来的。后来计生成为中国国家政策,这些思想也都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渗透到国人的脑海中。

具体详情,可以浏览这个回答:

政府为什么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 臧大为的回答


2. 国内原因

国税地税分离导致地方收入锐减。但是地方如何应付开支?土地财政就成了摇钱树。土地的稀缺性是保证利润的根本。几次各大城市房价低迷,各地政府的主要拖市政策就是减少土地供应,来维持房价。加上根据“中国资源匮乏”这个理论建立的耕地红线政策,使得地方政府可以理直气壮的限制住宅土地供应。利润的驱使,使得地方政府天然的动力去维护土地稀缺的理论。


山地之国瑞士首都伯尔尼一角。宜居土地人口密度比中国高的多,为何他们的家庭大都可以住在独立屋里。中国宽松的多,却仍然要挤鸽子笼? 因为我们连想都不敢想,就把自己否定了!怎么可能住house? 30年计生宣传不仅仅是断送了经济发展前景,更重要的是摧毁了国人的信心和尊严,对国土的骄傲和热爱,让我们成为了思想上的侏儒。



===========

天生万物以养人,世人犹怨天不仁。我去洗漱去了,大家自思自量一下吧。


下面是主要国家宜居密度排行(这个表格剔除了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实际上大国的主要国家,所以不是很全面):


国家人口密度排行榜

来源:zh.wikipedia.org/zh/%E5



=======================

请关注我的公众号aomitansuo (奥秘探索)防纸糊限流 :

其他回答推荐:

硬广专区:


user avatar   city-zhou-k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中国真的“人多地少”吗?


“中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这句话印在我们深深的脑海里,从小就知道,甚至被认为是基本国情之一。

但是,近年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情况让我对这句话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大多数城市根本不缺土地,只是缺中央批给的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A市,刚刚申请下占地几十平方公里的国家级新区;B市,开发商又圈下了几个数百公顷的大盘;C市,果断喊出了“再造一个X百万人口的新C市”的口号……

在许多城市郊外,建成区连绵不绝而人烟稀少是常见的景象。仿佛对这个城市来说,往外扩展出去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荒山野地有的是地方。决定是否扩展的仅仅是那个写在土地规划上的指标,那条画在纸上的规划边界,以及地方政府执行指标与边界的决心。

通过宏观统计数字,也可以发现城镇建设用地只占全部国土的极小一部分。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占比图,根据2013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统计局数字绘制(数字中城市/城镇的统计口径尚不清晰)

根据较近的权威土地数据:全国建设用地面积5.25亿亩,合35万平方公里,仅占国土面积的3.6%;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仅占国土面积的0.49%

也就是说,我国大概每一百份土地,会有十四份耕地,仅有三份给了村庄、工矿、道路等的建设用地,而仅有半份土地给了城市产业、居住等各类功能使用。我们知道,随着城市化率超过50%,就在这半份土地上,居住着全国近一半的人口,提供了全国大部分的投资、消费、税收和产出!




来和其他国家比较一下,中国的建设用地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大概是美国的三分之二,是法德日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参见:基于Global Land 30的全球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统计分析(陈军 等,2015)。

有的人说,这是全部国土的比例,中国还有大片沙漠草原山地不能算,那么我们继续去研究,只算宜居又如何?

方案1,全部国土比较:中国平均的人口密度是132人/平方公里,其他国家平均人口密度为:日本336、韩国478、印度338、越南238、德国230、英国247、美国31人/平方公里(迟竹强.

中国真的是地少人多么?

)。

方案2,宜居国土比较:中国1类宜居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20%,宜居国土上的人口密度是660人/平方公里。日本不适合居住的山地和丘陵占去了75%,这样按适宜居住的面积25%计算,日本的人口密度超过了1300人/平方公里。宜居土地上中国居住密度仍是日本的一半不只中国有高原荒漠,基本上所有大国都有大量不宜居住的土地。俄罗斯、加拿大的宜居国土也许只有10%,剩下是冰原森林;巴西大概20%,剩下的是热带雨林;美国最好,适宜利用的大概60%,仍然有大量荒地和阿拉斯加冰原。同理,各国家的宜居土地居住密度数据都要相应折算增大。

折衷一下,假如不用人非要都住在最宜居土地上,按适一般宜居住地区计算,中国沿海的13省、市、自治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407人/平方公里。看起来确实跟美国没法比,比欧洲差一点,但是在东亚兄弟间是同一水平,没有明显差太远,至少没有我们心目中以为的那么远

中国城市化发展已经相当节地了,可供下一步城镇扩展的空间,即使不去挤占那20亿亩的耕地,也还是果断可以有的。


回过头看“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这句话,你明白其中的玄机了吗?

√ “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用来形容耕地有限,是适用的。“我国耕地面积排世界第4,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人均耕地仅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这样的话语仿佛还在大喇叭里回放。我们在建国初期,其实是作为一个尚且吃不饱饭的新兴国家,用“人多地少”来向国民形象地描绘国情,说明农业发展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 “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用来说明我国城市土地增长空间有限,是错误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城市发展真的只用了很少的土地,并且需要更多的土地。而更多的土地不是没有,而是被某种力量牢牢的约束着,只能缓缓释放甚至不让使用。

将用于耕地保护的口号,借用成为了土地供给有限和房价高涨的借口,这是多种利益共同驱动下的结果。将原本正确的话语,借用到了一个并不适用的领域,实际上是一个由国土部门、地方政府、开发商、其他房地产既得利益者和不明真相的群众,在有意无意间共同经营的假象:国土部门希望维护土地供给管制的合法性、地方政府希望维护自身土地信用、开发商和房产业主希望维护和提高房价。

那么,这个假象是如何形成的?要从“土地资源”到底是什么开始说起。


2
“土地资源”不等于“土地”


区分“土地”和“土地资源”两个概念成为了继续讨论的关键:具有自然属性的“土地”并不一定紧缺,包含人为规定的“土地资源”却一定是紧缺的。

土地管理专业的权威教材是这么定义的: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在可预见的时间内可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土地和人类活动相结合形成的,土地与土地资源在数量上并无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古典经济学理论中,土地是国民财富增加的源泉,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要素。古典经济学家,比如18世纪末提出增长极限说的马尔萨斯,认为有限的土地资源会制约经济增长。这一认识反映了早期经济学家对土地资源的物质崇拜,或者说农业经济意识。

但是,经济学发展进入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学者的观点是,土地和房屋本身并不稀缺,是人为的流动性限制在调节其稀缺程度。


秘鲁著名经济学家德•索托揭示了《资本的秘密》,认为“僵化的资产并不能被称为资本,只有通过合理的所有权制度表达并进入流通性领域的资本才会发挥其潜能,成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空间生产的动力”。而当代顶尖的社会学家大卫•哈维在评价那本风靡一时的《21世纪资本论》时说:“(作者)皮凯蒂把资本的定义搞错了。那些闲置的钱、土地、不动产、房产等都不能算作是资本,因为它们没有进入流通领域生利。这也正是资本家能够长期保持高额回报的秘诀:通过限制一部分的资本供给来保证那些仍在流通领域中资本的回报,就像那些石油公司制造短缺的假象一样。”

最后这一句说得多好,把“资本”换成“土地资源”,把“石油公司”换成“国土部门”,就把中国特色说得明明白白。


3
中国特色:土地供给的政府垄断


人为区分不具备流动性的资产和具有流动性的资本,从而造就资本的稀缺性的过程,有如为资本加上了一个流动性障碍——“钟罩”。钟罩内,土地和资本自由流通,财富不断积累;而钟罩外,同样的土地却无人问津。

设置“钟罩”的做法,可以是有意识的政府行为,可以是集体无意识的市场行为。



比如香港,作为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的代表,却恰恰设置了最严格的土地流通管制。

人们通常对香港的印象是人多地少,居住面积非常狭小。其实在香港的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400多平方公里是没有什么人去或者去的人很少的郊野公园,目前香港所有建设用地面积只占总面积的25%,住宅用地7%,只要住宅用地所占面积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多住一百万人。一方面有几十万住在非常不人道的环境里面,已经产生了很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包括青年人的不满;另一方面却有大片的土地不能够来使用,这实在是非常荒唐的一种处境(凤凰卫视评论员何亮亮)。

其实香港完全可以开发土地,降低房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是资本家不会允许。政府的城市规划及土地开发被各种利益集团,政治团体,环保组织所挟持,寸步难行(知乎

@chen shawn

)。这是市场自发进行土地管控的例子,也说明完全把土地管控交给市场是不当的。


香港与深圳的交界处落马洲附近,河上方为深圳市,与人们印象中香港更高密度开发的印象恰恰相反

中国土地制度的特色在于,国家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在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条件下,对建设用地供给实行严格的纵向计划管理,有效控制了土地资源的流动性,保证了建设用地的相对稀缺性。


对中国城镇来说,土地资源主要就是指建设用地。在建设用地供给管控的基础上,中国通过分税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以及土地招拍挂等制度一系列制度改革启动了“土地财政”,释放了庞大的土地信用,成为了推动城市化的初始资本。2012年“土地财政”为2.7万亿,比土地财政更大规模的是以土地为信用的相关抵押贷款,达6万亿,同期中央税收也只有11万亿。(赵燕菁,2002,2011;华生,2014)。

这是中国城市化路径的成功之处,也是建设用地的供给管理制度有功的一方面。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过去几十年中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不管是日本、韩国、台湾还是新加坡、香港,事实上都实行了强有力的土地资源管制手段,成功释放了土地中隐藏的信用。所以不要看它们是自由市场,在土地供给这一块都是妥妥的政府管制。中国的建设用地供给制度不过是其中之一。

土地资源就像是钞票,土地就像纸。如果钞票印发没有任何限制,所有纸都能变成钞票,那么这钞票将没有任何信用可言——只会贬值,无人使用,无人乐意持有;如果任何土地都能变成土地资源,那么土地资源将同样失去信用——只会贬值,无人投资,更无法将它作为资产抵押出去,没有人愿意接受。这就是土地资源供给政府管制的必要性,犹如为土地资源设置了一个“央行”。惟其如此,土地资源才有价值。“央行”的任务是管控流量,过量了会导致土地信贷崩盘,几十万亿地方债变成坏账引发经济危机;过少会使房价高企,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相比之下,其他对土地资源管控无能为力的发展中国家,也就失去了释放土地信用,利用城市化推动经济发展的机会。要么因为建设用地可以被人随意占用使用,建设管理失灵,比如违章建筑横行的埃及,以及民众随意占地建房、遍地贫民窟的一众拉美国家。这种情况相当于钞票滥发。要么因为资本家和既得利益者的合力,形成像香港一样有地不能用的局面,这种情况相当于钞票不够,使得通货紧缩,与土地相关的经济萎缩,连必要的使用需求都无法满足。更普遍的发展中国家情况是两者都有:合法的土地和房产极少而高昂,其他都是无法确权无法流通的房屋,财富流动和社会流动彻底断层。


巴西的贫民窟与富人区,合法房产与违法房产并置(这围墙要是打破,那可真是要命了)




但是,正因为土地资源管控是合理合法的,所以真的不必要以“人多地少”、“耕地保护”、土地资源紧缺”这种错误的名义去推行。

耕地保护是必须的,建设用地的供给管理也是必须的,但是前者并非执行后者的直接依据。对于耕地保护而言,因劳动力流失和生产积极性下降造成的耕地抛荒问题,可能比建设用地侵占农田的问题要显著。

城市化进程,其实不但不和耕地保护对立,还可能伴随着耕地增加!全世界100年的城市化进程中,耕地是越来越多的,因为人在城市生活占用的土地更少,在城市人均占用100平方米建设用地,在农村人均则要占用250-300平方米土地,人从农村迁入城市时卖掉或弃置了原来的土地。中国却相反,因为农民两头都占地,进入城市的同时却没有退出农村的土地。

建设用地的供给管理,它的必要性实质上来自于对土地资源的供给管理以维护其价格的稳定。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转自本人答案

如何看待 2016 年初上海房价一天飞涨 70 万元? - 周看看的回答

的前半段·土地篇】

可以看出我并不赞同樊纲关于土地的说法。但希望就事论事理性讨论,对事不对人,不然合理的讨论也会变成无理的。樊纲在制度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我是读了他的不少文章很有收获的。

从土地到房价的更多讨论请移步原答案

如何看待 2016 年初上海房价一天飞涨 70 万元? - 周看看的回答

user avatar   hei-dao-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药丸!

遥遥领先的最高票

jyo gan

说的是什么鬼啊,这种早十年就被人揭穿过无数次的避重就轻的把戏,还一片点赞……知乎药丸!

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国的三倍,而且光森林就占掉了国土面积的70%,宅地面积不足5%,然而他们60%以上的家庭住“一户建"(独院小楼)。这些小楼平均占有266平米土地,122平米建筑面积。主粮大米也可以100%自给。

大米是唯一日本能基本自给的主粮,问题是现在实际日本人实际吃多少大米,或者我们常说在食物(粮食)自给率,日本现今是个什么状况呢?

日本农林水产省2015年12月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国内2015年产主食用大米的产量为744.2万吨,比去年减少44万吨。而2014年度日本人均大米消费量为55.2千克,比上年度减少1.7千克,创下历史新低。

又日本农林水产省2015年8月7日公布的2014年度粮食自给率(以热量为准)为39%,连续5年保持同一水平。小麦和大豆的产量增加,但几乎全部为国产的大米的需求减少,粮食自给率因而未发生变化。

  日本政府2015年3月把粮食自给率目标从50%下调到了45%,但实际数字仍远不及新目标。而所谓的“粮食自给率”指的是国内消费的粮食中国产品的占比。

226平米土地,建筑面积却只有122平米。大部分(60%以上)还是独院小楼。“楼”至少有两层吧。有点脑子,再用点小学数学都能看出。这些数字成立的话,日本绝大部分民居的容积率有多低了。

这几年亲身去过日本的国人以几何级数增加,从鹿儿岛到函馆哪儿都有不少人去过,请告诉我,哪个日本城镇是以容积率0.5以下的独栋别墅群为绝对主体组成的。


东京都2003年度《住宅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东京都2003年建成的住宅平均每套住房室内面积为72.6平方米(约相当于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包含东京都所属20多个市和村的住房面积都是这样的大小,如果在东京市中心的千代田、中央、新宿、涩谷和港区这5个区,住房面积还要小得多。……
…………东京居民的住宅主要分为3大类。第一类是独门独院的别墅式小楼房。这样的住宅归企业老板、大公司经营者、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大学教授和高级研究人员等高收入者所有,这部分人的住房面积都比较大。尽管东京市中心寸土寸金,但占地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使用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两三层楼的独门独院别墅式住宅随处可见。


为了骂自己国家,真是能让牛在天上飞!


user avatar   wang-jia-48-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相关话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书中,草料场的「常例」能有多少好处? 
  恒大是真的不行了还是被恶意做空? 
  如何评价「住房租赁市场资产证券化升温:潜在市值或超万亿」? 
  如何看待一男子突发脑出血,妻子卖房后卷款跑路,男子老母亲前去要钱被打,现因无钱医治而停止治疗? 
  元宇宙的炒作刺激了蓬勃发展的数字房地产市场,你怎么看? 
  为什么中国大陆不能合法卖淫? 
  21世纪以来(基础)数学在社会科学中有哪些应用?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速世界第一? 
  你希望美国完蛋吗? 
  中国距离实现现代化,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多远的距离? 

前一个讨论
英国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否被高估了?
下一个讨论
出生顺序对人的影响是怎样的?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