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0 欧洲杯决赛意大利点球大战击败英格兰夺冠,如何评价本场比赛? 第2页

        

user avatar   rickid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今年欧洲杯第一篇回答,所以让我把想说的都说了吧。

大家多包容,实在太激动就啰嗦几句。


-

虽说整体而言意大利过去这二十年在欧洲杯的表现并不算差,没有世界杯里小组赛出局甚至决赛圈都进不去这样的落寞场面,但从 2008 年开始到现在这四届欧洲杯,最终出局的方式都让意大利球迷挺不甘心的。

2008 年在没有皮尔洛和加图索的情况下,和最后冠军的西班牙踢到双方弹尽粮绝,最后点球失利。如果你看过那一年的首发阵容,就明白意大利付出了多少努力才能和西班牙拼杀到最后。

2012 年一路高歌猛进,皮尔洛勺子点球淘汰英格兰,半决赛力斩德国巴洛特利的两个球到现在还历历在目,蒙托利沃传出了可能是职业生涯最漂亮的一脚长传。只可惜决赛碰到了全盛西班牙,结果被四比零羞辱。

2016年终于用一场几乎完美的比赛复仇了西班牙,却又在奋战了120分钟之后点球大战输给了德国。

连续三届,都输得不服。

而今年决赛开始之前,大家都在说着「让足球回家」的动人故事。这种不服的劲头就更强烈了。谁想给你们做嫁衣……就不让足球回家。

-

结果开场两分钟不到就被进球,我差点直接回去睡觉……

但在那个瞬间,回想起 2006 年的时候,老爸把我叫醒去看决赛,第一句话就是「意大利被判了个点球……」。然后就看着齐达内一个勺子点球,一代传奇的谢幕战,杀人还想要诛心。

所以今天这个开局虽然烂,但也不是最烂的。

意大利这次欧洲杯的进攻状态让人印象深刻,但有意思的是这届欧洲杯意大利都还没有踢过逆风落后球。换言之,决赛里的这个开局,是对意大利如今进攻能力的最残酷考验。在背靠悬崖的时候,到底还能不能保持对进攻战术的贯彻和执行,脚下还能不能像之前一样充满自信。

-

决赛开场这样丢球,场上队员的懵逼状态肯定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更何况今天是一个超级大客场。所以丢球后的几乎半小时时间里,意大利的进攻几乎是无法展开。

当然在那样的乱战时刻,你不可能不想念曾经的亚昆塔,尽管脚下不细腻却可以用疯狂的跑动和冲击如撞城锤一般给球队找机会;你也会想念2016年的佩莱头顶脚下全能的策应能力。今天面对这次欧洲杯防守表现极好的英格兰,意大利攻坚的难度自然更大。

-

事实上,那段时间我唯一的期待是不要再丢一个球。然而英格兰明显也没有想到领先来的这么早,没有下定决心趁势逼杀意大利一下,而是安安心心开始了防守反击。

己方有比分或者场面优势的时候,是不是要选择提升强度更进一步尝试击倒对手,在单场淘汰赛是一个永远的难题。没有绝对的好选择与坏选择。上届欧洲杯决赛,德尚的选择最终被证明太过保守,而今天我们也只能回过头来说,索斯盖特是不是太过谨慎。


毕竟凯恩回撤策应连续打成了两次,意大利还没有能如此快摸索出应对的方式。

英格兰的缓手给了意大利喘息的机会。于是30分钟后,意大利的进攻慢慢铺开,左路先复苏了起来,开始进行策动。

但那段时间的意大利完全失去了横向调度英格兰防线的意识和视野,几乎没有任何向右侧的转移,死盯着左路不放。对英格兰来说,这样的防守难度并不是问题。

-

这段僵局的时间,加上下半场开始的一阵子,小基耶萨的个人表现几乎支撑着意大利全队的进攻。细数一下,过去二十年的意大利,很少有球员能在世界大赛上贡献这种级别的单兵作战与个人攻击表现。

固然巴洛特利有过单场梅开二度力斩德国的惊人表现,但小基耶萨今天在球队绝对逆境且无法组织起有效进攻的局面下,通过自己的突破,射门和逼抢,硬生生把英格兰的防线慢慢搅出问题来。

这实在是让人印象太深刻了。当然基耶萨这届欧洲杯整体的表现,已经让人难以忘记了,相信这也会很快反映在他的身价上。

-

被扳平之前,其实皮克福德和马奎尔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其实已经来回吼了好多次队友了。意大利的进攻压力在不断增加。最后看似乱战的进球,也是施压许久之后的破防。

而进球之后,意大利明显是想要更进一步,当然这也是基耶萨在释放自己最后的体力和活力。可惜的是没有能再取得进球。但意大利可贵的地方在于,放出去没效果之后,能收得回来。球队中后场依然还是对比赛有着足够的掌控力。球队在场上也没有出现信息割裂,这一点看比赛多的朋友会知道有多重要。

-

在此之后,双方的体能都基本耗尽,并且因为时间的关系,大家在场上也愈发谨慎起来。这段时间就是真正考验主教练的时候,如何取舍,如何平衡体能和状态,潜在的点球手怎么安排,都需要赶紧考量起来。

这就看出曼奇尼毕竟还是经验丰富。索斯盖特几乎犯了新手主教练所有的错误,尤其是在点球手的安排。点球选人,既忌讳体力耗尽的球员,也尽量不选刚上场脚还很生的;而主罚顺序方面,第一第三第五都至关重要,心理压力最大,尽量要选择经验丰富的球员。

而索斯盖特的布置,不再多说了。不得不说英格兰球员对点球确实有一些心魔的成分。如果有时间会看 2012 年的点球大战,会一个同样的情况:很多英格兰主罚球员几乎都不敢看门将。

当然不得不说,多纳鲁马这身体条件真的是点球手的噩梦。身高臂长反应还不慢,确实是天生的守点球高手。当初布冯最大的不足就是扑点球,而如今新一代意大利门神最强的,是守点球。真让人感慨。

当然对米兰球迷来说,今天这比赛也有点黑色幽默。进球的博努奇和扑出点球的钱多多…不多说了。

-

这个周末真的太美好了,虽然我不停在加班和带娃,但周日早上看到了梅西拿下美洲杯,今天凌晨看着意大利终于打破欧洲杯魔咒,这些额外的惊喜是我最大的宽慰。

这届比赛我一直在说自己确实看不动球,也没时间看球,甚至看梅西比赛的时候,我也确实比较平静。当时还想,可能确实那个劲头和激情过去了把。

然而今天看自己支持了19年的意大利队,当博努奇进球我挥臂呐喊到让我的apple watch都以为我出意外了的时候,当最后罚点球我几乎已经快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对足球的热爱还在,激情也还在。真为自己高兴。

生活还要继续,加油了。


user avatar   xing-wei-yi-zhu-zhuan-ye-bo-shi-dao-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锅全在南大门身上。

甚至意大利都谈不上有啥亮点,曼奇尼也就循规蹈矩的指挥了一场罢了。

锅1:怂。把身价若干亿的球星按在替补席上,首发中场上了一群糙哥。糙也就罢了,还有俩没见过大世面的。请问什么大米(Rice)先生,菲利普斯先生,在哪里高就啊?结果就是,若鸟和维拉蒂组成的中场,居然获得了绝对的控球优势,全场摁着英格兰打,控球率两倍于英格兰。而英格兰前15分钟以后就全面失控,甚至再没有一脚射正。钱多多120分钟内零扑救,你们想不到吧。

锅2:苟。前面的怂主要指开局排兵布阵,这里的苟指的是比赛过程中的调整。在主场6万观众的注目下,开场两分钟进了一个球,就想死守苟全场??意大利虽然有控球优势,但是也就在中场倒脚,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 俩无头苍蝇前锋,俩废材边翼,能有啥威胁?根本不可能打进去。小基耶萨虽然猛,也就一个人突突两次,不足为惧。然而就是这样,甚至是意大利靠持续施压扳平以后,南门想的还是苟完全场。

到了加时赛,意大利已然拼光了,有能力的都换下,场上剩三个贝贝这种球皮都摸不到的废物组合。这种情况下,南门还不换上大英帝星们来突一突,原来是想把他们留到最后点球大战的时候用?

锅3:整活儿。特指加时赛最后阶段换上俩帝星,在点球大战送人头的行为。点球大战最后一个球让18岁小孩罚,或许有内情,这里先不讨论。单说让俩球都没碰过的人去罚点球,这是人尽皆知的大忌,但是南门的脑回路就是这么清奇。

意大利这场表现一般,发挥得也谈不上好,唯二亮点是基耶萨的偶尔猛突和基耶利尼成功贴身盯防限制住了凯恩,略有点超出预期的感觉。其实意大利从半决赛开始就是一副无计可施,往加时赛拖下去的意思。这场比赛最后,意大利场上充斥着一大半(三个贝贝,俩边,一个后腰)的球员都是意甲中下游水平,在场上只能跟着球跑。都到这份上了,英格兰还不上攻击手摧垮对方,实在是有点太窝囊。就算是点球大战,意大利还是一如既往的拉胯,连若鸟都罕见罚丢点球,然而这一切都敌不过整活大师南门大爷。

真是活该。


user avatar   xi-feng-du-zi-l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user avatar   jiu-dou-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雷霆雨露,莫非天恩。


user avatar   sean-ye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SI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xin-yu-11-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bao-hang-kai-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user avatar   iron-man-on-mar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user avatar   lingyuzi-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相关话题

  历史上有哪些原本以为势均力敌结果却一边倒的体育比赛? 
  2020 欧洲杯 1/8 决赛斯特林凯恩建功,英格兰 2:0 淘汰德国,如何评价本场比赛? 
  贝克汉姆和斯科尔斯不能在球队中当组织者吗? 
  中国人的体能不逊色于非黑人的欧美人,为什么中国足球一直很难进步? 
  在足球世界杯上获得三连冠的难度,相当于在NBA获得几连冠? 
  比赛或运动中「竟然还可以这么玩」的极限操作有哪些? 
  你有喜欢的球员或运动员的亲笔签名吗?如何得到的? 
  12 强赛对阵日本,国足首次 4 名归化球员同时在场,如何评价他们的表现? 
  各大世界顶级门将各自有哪些弱点? 
  2021 年足坛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妖星呢? 

前一个讨论
英格兰罚丢点球,3 名黑人球员被辱骂,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下一个讨论
印度和越南哪个更有发展前景?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