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对,是已经凉了。
这个事情其实资本界早就有了认知,最近只是这个逻辑被再次证实。
注意是再次证实,不是像大家所说的那样,非常惊诧,非常意外。
没有的,早在半年前,资本市场就已经在用脚投票,纷纷抛售相关股票了。
就算我们这种国内的中小机构,也在今年5月就反应过来不对了。
开始在晨会上反复强调教育行业的风险。
所以,当7月中旬双减出来的时候,大家完全不意外。
这事儿不需要富有想象力,只需要有点格局就能理解。
一、
这件事情的端倪,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这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趋势很明显——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而且非常不愿意生。
我国之所以能崛起,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之所以能在持续的外部环境压力下依然奋起向上,在和世界主要国家激情对线后仍然能打得有来有回,原因很简单——我们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国内市场。这一切,都建立在我国的人口规模和人口整体素质上。这两者缺一不可。
只是人口规模大,并没有任何卵用,只能堆积社会问题,引发国际人道主义危机——尼日利亚、尼日尔、埃及、孟加拉国,莫不如此。
我国的人口红利,本质上是人口大基数下,配合合适的教育政策堆出来的高素质人口红利。
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大基数,一个是合适的教育政策。
请记住这个结论。
二、
如果你忽略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并不要紧,因为市场给了你足够的反应时间。
他会反复给你提示。
第二个提示,就是监管加强。
如果大家经常坐电梯,在今年上半年,应该经常会被各种猿辅导、作业帮的广告骚扰
那是在线教育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也是资本博弈最厉害的时候。
但是从5月的某一天开始,突然电梯里这些广告就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酸奶、食品、美容产品的广告。
监管的强化,产业的人直接给出了最明确的回应——取消广告投放、裁员、对候选人放鸽子、搁浅融资计划。从深圳的教育机构开始,在短短几周内迅速蔓延至全国。
而也是在这个时候,资本开始大量逃离这个行业。
从3月开始,二级市场上相关公司的股票开始持续阴跌。一级市场上各种VC开始疯狂地砍教育相关的项目。
作为对市场信息最敏感的一群人,金融机构们纷纷开始用脚投票,提前出逃。
意外吗,一点都不意外。
当七月中旬双减政策出台的时候,距离这些信号出现已经4个月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
如果真是在产业中,那得多迟钝才会忽略掉这么强的信号一直等到7月呢?
当然,行为金融学有个术语,叫confirmation bias,当人们强烈看好某个东西的时候,会刻意忽略掉那些不利的信息,只选择性地接收和自己意见相一致的信息。
在这次博弈中输掉的人,大概率是没能克服人性的弱点。
因为,培训教育机构带着原罪。
所以它必须要凉。
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资本主义国家,有资本的人能够呼风唤雨,能够筑起高墙,让阶级无法流动。
其中最隐性也是最稳固的手段,就是教育。
你要找高薪工作?OK,请名校毕业。
但不好意思,名校大多数都是私立的,你要读名校,就要交特别高昂的学费,进行激烈的竞争。
这场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一场军备竞赛。
素质教育,就意味着全方位的竞争。不仅从小到大就要上各种培训班,而且还要一路私立学校读上去,每一步都是高昂的学费和无底洞一般的培训辅导机构的费用。
在一线城市的中国家长应该深有体会。
普通人?没钱?不好意思,请一路公立读下去。那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快乐教育”模式,孩子每天下午3点放学,没有啥升学压力,最终读个高中或者社区大学拉倒。反正发达国家全球吸血,就算当个普通的技工或者超市打工也能住大house。但你想进入精英阶层?sorry,没门。
但是中国不是发达国家,没办法全球吸血。
所以普通人想要躺平,代价是很惨痛的,所以大家不敢躺平,只能一路鸡娃。
资本嗅到了大家的刚性需求,于是开始大力入场——你来,我们培训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训您孩子的竞争对手。
囚徒困境导致了现代养孩子的成本急剧飙升——再也不是以前生个孩子添福碗筷了,多养一个娃,非但没有规模经济,反而还有规模不经济。
大家都不是傻子,既然生孩子万本一利,谁还生孩子?
所以,资本下场推动教育机构繁荣,赚的是竭泽而渔的钱,赚的是牺牲中国未来竞争力的钱,赚的是家长们焦虑的钱。
家长们越焦虑,培训机构赚的越是盆满钵满。
但是,培训机构,并不创造价值——清华北大并不会因为培训机构增加就扩大招生,培训机构所做的,只是把教育资源,从没钱上培训班的家庭,转移到有钱上培训班的家庭。
寒门再难出贵子。
近代中国,历次外敌入侵,侵略者都惊讶地发现,中国民众特别好收买。
只要给钱,也不用太多,就有无数的带路党。
只要给钱,买起物资就地补给起来毫无难度。
老百姓卖队友毫无心理压力。
为什么?因为普通民众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中华民族?不存在的,你和我们的皇帝打仗,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国军队的士气那更是一触即溃——打赢了是你们达官贵人升官发财,输了是我们丢脑袋,我们卖命还是该欠饷的欠饷,那我们卖命有啥好处?
一旦这个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阶级通道关闭,民众再努力都无法改变自己命运。
大家就都躺平了。
而阶级通道什么时候关闭?就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时候。
教育培训机构的坐大,就是关闭阶级流动大门的加速器。
所以,如果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就必须凝聚所有人的力量,不能让任何人掉队。
以一国对抗全世界,不能祸起萧墙。
所以,教育培训机构,必须死。
没有哪个国家只靠精英阶层就能崛起。
更何况,精英阶层根本不介意国家崛不崛起——国家不行,我换个国家不就行了。
反正贫贱不能移——倒霉的是你们这些没办法移民的。
好在,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起家的本领,就是发动群众。
脱离群众这种事儿,是不可能发生的——一旦发生了,中国共产党,就和资本主义政党没有区别了。
所以,不只是教育,一切阻挡人民生孩子意愿,加剧内卷的行业。
都要干掉。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首当其冲的三座大山——房价、医疗、教育。未来都是重点方向。
学区房、炒房团、私立医院、私立学校、培训机构甚至是互联网企业——寒冬才刚刚开始。
站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K12相关的培训机构不过是一个不大的绊脚石。
和当年陈云在上海打赢投机商“两白一黑”是一个性质。
只不过力度弱太多了。
所以这件事,一点都不意外。
大多数人只看到了教培行业被打击,还有个更关键的就:“教师资格证”的改革。
我用破手机码字两者相结合简单发表下看法:
在这两件事发生之前:
“地矿冶金机械”等专业的毕业生,想进入中小学教师编制内,本科学历可能不够用,但是考个垃圾工科的硕士,大学期间再考个教师资格证,不挑省会城市,机会还是蛮大的。
以四川为例,再垃圾的专业,再垃圾的学校,硕士文凭加教师资格证,还是能够通过一些教师考核直接被招聘为体制内教师的。比如在内江、绵阳等地。我一些师弟,就是读了地质、石油等专业的硕士后,考个中学教师资格证,通过这种渠道进入到了编制内。
还有就是以安徽为例,哪怕是合肥市的很多中小学,在公开考试招聘教师的时候,也都是只要求具备全日制本科(甚至对学习模式没要求)、同时具备对应教学学科的教师资格证,就可以通过事业单位公平进入到红公办中小学,成为一名编制内教师。
当然,在当时,很多名校毕业生不愿意通过以上两种模式进入教师队伍(主要是985以上的院校),毕竟以上两种模式在大多数省份,所对应的中小学并不好,且省会城市稍微好点的中学,都需要师范院校的学生,最起码要专业对口。。比如深圳,校招的中小学教师90%以上都集中在部属师范大学的师范毕业生和985专业对口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学生(需要数学,你就得985数学,需要物理,你就得985物理)。。。。专业不对口的“地质、冶金、机械、小语种、垃圾文科”等名校生,想要转行获取高薪,就在体制外的培训机构当老师,学而思、戴氏教育、新东方等等机构应运而生。。。一些名校的垃圾专业毕业的学生,有能力者,在教培行业一年能拿到30.40w,甚至更高的收入。
在这两件事发生之后:
一、基本上断了“生化环材”特别是“地矿油机械冶金”等垃圾专业毕业生进体制内的路。
生物、化学等还好,毕竟是师范专业相关,只要你是个强势一本及以上档次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还不错,大学期间考个教师资格证,毕业再努力一把,也能勉强考个编制,至少在“教资”和专业对口问题上不会卡你。
而真正难过的就是地矿油、冶金高分子、机械等等专业的毕业生了。
首先,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后大概率不能考了,因为专业不对口。
其次,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你有什么资格任中小学教师?至少这条路是断了(当然了,机械硕士,可以考中职教师资格证,去职高当老师,这种岗位太少了)
再次、地矿油、机械冶金、高分子等专业的毕业生,想要考其他编制,不管是公务员还是政府事业编,基本上只能三不限。。与法学、汉语言文学、会计等专业的学生进入体制内相比,前者是几乎没岗位可以报考,后者特殊岗位竞争大,但可选的岗位多得多(会计岗位多,只是体制内好的会计岗位竞争大罢了)
综上,意味着今后三本法学、计算机、会计等专业吊打强势一本甚至211地矿油、机械冶金、高分子等专业的夸张说法,越来越现实。
二、体制外,转行教培行业的大多数名校生不能再匹配就业岗位,必然再次“转行”
由于我本人本科就是学垃圾专业的,因此认识很多不愿意在艰苦环境下工作,转行在教培机构上班的人。在教培行业很火的时候,我知道很多师兄弟,在各大教育机构改革干得风生水起的,少说的有在四川成都、重庆的,一年能有10-20w的收入,高一点的在上海、杭州等地,做教培一年能有30-50w,甚至更高的收入。
仅仅我数的以上3人,在这次风波后,都相继失业,面临再次就业。
三、体制内编制不能取得,转行体制外稍微高薪且擅长一点的教培行业又被打压。
那能怎么办?无非就是又去内卷跨专业考研或者去干老本行。(学地质的继续搞地质、学石油的继续搞石油、学工程的继续搞工程、学机械的继续去工厂)
综上,最终谁是收益者,难道不是“显而易见”吗?
最后,欢迎大家点赞关注与咨询,我作为曾经的寒门学生,一步步成长,经历了很多坑,久病成医,曾在某双一流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及招生办公室工作、跟踪研究就业接近10年————拥有高校、公务员等多个系统的工作经历,在就业指导、公务员(选调、省考、国考)、志愿填报等问题上拥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对全国的就业形势特别是体制内(定向选调、公务员、人才引进等)有较为深刻的见解,有数千人的就业咨询指导经验。
没有校外培训班,只能难倒中产和下层,难不倒体制内,难不倒有钱人。有朋友的单位已经重新开始了单位自己的孩子托管和教育培训了。一道单位高墙,大院内外就是两个不同世界的时代又要来临了
之前认识一个小朋友,听说她完全不是读书的料(她妈妈及她妈的同学语,其中她妈妈的同学是一位中学资深教师)对包包衣服,男女关系特别敏感
谁知初升高考入了我市最好的一所高中
不是因为开窍,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是因为从小到大,培训班,一对一家教一直上着,从来不得闲的,一直拉到高中
进了这所高中,至少能考个二本
我开始观察身边的情况,这几年进入我学校的老师,绝大多数是免费师范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家境优渥
原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优质的教育资源被垄断了,有钱=成绩好
天分不再重要了,只要肯砸钱,就能读好书
可是国家需要的是有天分的可塑之才,而不是靠各种培训补习装饰的伪才
于是有了双减
初三之前都没考试,大家到初三再开盲盒,真刺激
今天同事们在谈起这事时,都是说双减让家长更焦虑了
其实,我上学没学好,找补习班补补,也是为了努力学习啊,一刀切不让补,真有补习需求的人怎么办
虽然我站在老师的角度,认为补习百分之九十是没用的
就算大家都补等于大家都没补,但补课好歹提高了基线(如果补习有用)也不算完全十恶不赦
感恩双减,孩子舒服了,老师也压力小了(反正初三才开考,初三之前躺平就行,不用再愁学生考不好乍办)
但是,素质教育,减负,甚至教师轮岗,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真正落实了吗?
至少在过去的几年,教培如火如荼,学生负担越来越重了
不知道这波双减能真正落到实处吗?
会不会过几个月依然故我?
教育机构凉不凉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真正的教育军备竞赛,才刚刚开始,上海的政策,是具有指导意义的,估计会逐步向全国推广。
本人男,公立学校的老师,本科双非一本,在职读了个211的研究生。
在一个二线省会城市做初中老师,我们这里要考编制要求专业必须对口,而且越来越偏向于师范生,所以基本就注定了我永远不会有考编制的资格。
每个月加上课时费2800,因为当班主任再加800班主任费,寒暑假只有1600的基本工资,没有五险一金得自己交,所以一年下来就是不吃不喝能剩下15000,平均一个月1300。
我代课的学校生源一般,但是还是有很多家长是想要补课的,我家离学校距离适中,有直达公交车,挺方便的。
以上是背景。
为了能让孩子来我这里上课,真的是需要使出浑身解数,那种课堂上不讲补课班讲的伎俩想都别想,现在的家长和孩子都不是傻子。我就是平时在基础知识上下大功夫,然后因为年轻,和孩子们有共同话题,下课时间也和孩子们在一起待着,让孩子发自肺腑的喜欢这个老师。
孩子们回家肯定会和家长说,喜欢哪个老师什么的,这样子过了半学期,我觉得差不多了,期中考试以后,给8个孩子家长说,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周末的时候给孩子提高成绩,家长们都是非常高兴和赞同的,孩子们也都同意。
我的收费标准是一节课两个小时(其实大多数都是将近3个小时)100元,然后给孩子们订外卖吃中午饭,初一结束的时候有16个孩子,两个班,一个月下来加上学校的工资到手大概7500左右,日子过得还是比较滋润的。
下面我想说三个问题或者我的困惑吧:
1.我们学校好几个老教师,因为有编制所以有恃无恐,上课了就是念一遍教材,学生爱学不学,上课纪律更是无所谓,别出事就行,然后一个月杂七杂八下来5000多,年底了6万块钱绩效,平均一个月一万多,我想知道,难道就因为我们这些认真干活的老师没编制,所以就不算人,一个月就干巴巴的2000多块钱,在现在这个物价下,这点钱能干什么?!教育局一帮官老爷每年都是出几个pua的政策,什么临聘老师转正式,一定要从严要求教学质量,骗得我们这帮年轻的编外人员满怀希望,然后一次次的失望。
2.我带的这些学生里,一大半是我教的两个班的,剩下的都是因为讲课效果好,介绍的自己的小学同学或者父母单位同事的孩子,其中有三个孩子,家境真的很差,但是很好学,很想来补课,我就让他们来了,别人一个月是400,我一个月只让他们给100,所以这几位家长都非常感谢我,经常会让孩子给我带一些自己农村老家的菜或者蜂蜜,虽然不值钱,但是真的是一片心意。
我经常在想,现在外面的补习班,最便宜的大班课一个月下来也得500多,我这个在职老师给自己的学生补课固然是罪该万死,但是对这些家境不好但是好学的孩子们来说,我这种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我认为我做的是对的,因为有一个家长在开完家长会以后过来给我说:“谢谢你X老师,这么照顾我们,你真的是个好老师,是个善人。”
3.补课机构现在没有了,难道这些家长和学生们就真的会躺平的快乐教育?我觉得更多的家长会更焦虑,已经有好几个家长暑假的时候给我打电话:“X老师,你这门课带的不错,认不认识教XX这门课的老师,我想让我家娃把这门课也提高一下,外面的老师都信不过,你是自己人,推荐的肯定有保障。”或者干脆建议我:“干脆你给娃们家找个XX老师,到时候每个礼拜一起两门课都一补,也省的娃们家来回跑了。”我不知道这疾风暴雨的行动以后会有什么结果,但是我只知道家长对孩子的焦虑和担忧绝不会因为不让补课了就烟消云散。
说一下自己对这个政策的理解吧,国家出台这个政策,目的有二:
1.让家长和孩子不要焦虑,让教育不要内卷。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只要你重点大学出来的是人上人,上不了大学的被认为不算人的这种环境不改变,这种焦虑是不可能解除的。
我父母都是国企的工人,小时候我经常听几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将来上个好大学,要不然就得像我和你爸妈一样,到工厂里当工人,比狗都不如。”“咱厂子里谁家娃要是不好好学习,就让8月份放暑假的时候来车间看看他爸妈是咋样子和牲口一样的流汗干活,回去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是十几年前,我上学时候听到的话,我学生的父母大多数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做的都是很底层的工作,我听过不知多少个家长给我说过这样的话“X老师,求求你一定好好抓一下我家XXX的学习,让能上个好高中,将来好赖上一个大学,出来吃一口轻松饭,不要像我和他爸,一辈子卖苦力,累的回家话都不想说,还要伺候她姐弟两个吃喝…”
在我上学的时候,素质教育和减负的口号就已经喊的震天响了,十几年过去了,不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更卷,所以我不认为这次的政策会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新气象,除非有一天,出苦力的劳动者不会和脑力劳动者有天壤之别的时候,这种忧虑才会减弱。
结合现在50%上高中,50%上技校的政策,家长但凡了解一下技校里的情况,想想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在斗殴,援交,怀孕,堕胎的技校里适者生存,我觉得这种焦虑只会翻倍!
2.归根结底,这次的政策是为了让年轻人,生孩子,这是不用掩饰的“阳谋”。不用补课了,抚养孩子没那么大压力了,所以赶紧生吧。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获得消息的渠道太多,这种所谓的阳谋,太容易被破防。
网上到处是炫耀自己的孩子怎么怎么富养的视频,身边的同事们不停的说孩子花费怎么怎么大,眼看着一个个小姑娘因为养孩子被折磨成中年婆娘,谁会有胆量去生孩子?
再者,再多的宣传生孩子,也比不过一波波割韭菜的爆炸新闻攒劲,谭嗣同说:“如今多生一个孩子,就是多生一个奴隶。”当然了,这是万恶的旧社会,但是现在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种感觉:“多生一个孩子,就是多生了一根韭菜。”
印度电影《流浪者》里那句经典的台词:“贼的孩子永远是贼,法官的孩子永远是法官。”我们的社会是伟大的,贼的孩子一定会沐浴着春风成长为一名新韭菜,但是法官的儿子一定还是法官,法官的孙子可能已经有了美国国籍,然后低分进清华读法律专业了。
少子化思潮一旦形成,就算是德国日本这种高度发达的国家大力给予补助都没办法扭转乾坤,想简单的给几个治标不治本的政策就大力出奇迹,我认为结果是不乐观的。
房价高企,996累的看A片打飞机都没精神,工资低的养活自己都不一定够,这三剂猛药一下来,比什么避孕药都顶用。
看,我说被删了吧。让我来重新写一个正能量的版本。
整顿教培需要结合以下几个政策一起看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结合这几条一起看,说明国家高等教育要从原本向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发展方向重新转变为80-90年代高校扩招前的精英化模式。
简而言之就是,现在本科生太多了,以后没有那么多需要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岗位。而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还需要仰赖广大的充足的吃苦耐劳的工人阶级再创辉煌。所以以后绝大部分学生要走职业技术教育之路进厂成为工人(毕竟工人才是共和国长子 )。【狗头】
中国教育主要培养做题家和劳动军。而做题家如果经受了挫折往往生出怀才不遇的抱怨,这些抱怨充满了负能量,极其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劳动军在遭遇生活的挫折后,往往只会在午夜梦回时埋怨检讨自己年少时不努力,继而奋发向上,以更大的正能量投入建设中。【狗头】
此处不知为何,我突然想和大家分享毛伟人这篇书法作品。这篇书法作品写的是《全唐诗》中章碣的七言绝句《焚书坑》。
所以,市场上的教培必须得凉。但是,总还是会有一些头铁的人会逆潮流而动,总是妄图通过私下补课的方式来获取与其他学生不对等的竞争优势,妄图借此逃避未来成为劳动军所要肩负责任与义务。所以,要么这些逆社会潮流的反动派们隐藏好自己不被广大群众抓到,一旦被广大群众抓到,群众是绝对不会让答应的。【狗头】
有人会问,那对教培行业的打击造成的大规模失业怎么办?要知道由于教培行业近几年的兴起以及教育行业的职业属性,教培行业近年来吸纳了大量大学毕业的女生成为职业女性。她们在最好的年华受到了资本家的蛊惑变得物质至上而忘却作为女性所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国家这次对教培的打击,正是为了将这些年轻女性从资本家的洗脑灌输中解救出来,让她们重新树立正确的婚恋观,重新回归到家庭,并响应国家号召生育三个孩子,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扭转当前下滑严重的生育率。【狗头】
首先我们要明白国家出这个政策的根本原因:
1、培训机构已经扰乱到国家选拔人才的程序了。
不说别的,就说我周围同事吧,孩子读小学一年级时就把三年级的课都提前上了,六年级时初中的课就上了。初中前大家智商都大差不差,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提前学习,从而提升他们的竞争力。然后直接把那些没有上过培训班或者爆发力在高中才体现的学生直接干掉了,这样严重干扰了国家选拔人才的教育体系安排初衷。
2、培训机构对国家教育质量体系的提升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
如果培训机构的模式是对国家教育体系缺陷的补充,我想也不至于是现在这种天天给家长电话骚扰,然后以:你不培养孩子,就是帮孩子培养竞争对手的噱头来给家长制造焦虑。
3、凭空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焦率
我从孩子出生就接到各种早教甚至是英语启蒙的电话,现在孩子三岁各种宣传资料满天飞。让本来想让孩子小学前有个快乐童年的我都不禁想:我的孩子不上培训班,会不会这的落后其他小朋友。
我想不止我一个人会有这种感想,为什么会有这种焦虑,还不是这满天飞的广告。
所以只要认清事情的本质,我想它不凉也会伤筋动骨,除非他们自己做大改。
淘宝流量那么多,李佳琦和薇娅作为头部中的头部,成交额高不意外,但是实际成交额还是有不少水分的。
首先,淘宝直播排行榜上的成交额与我们平时所说的销售额及销售利润完全不同的概念。
淘宝直播上的成交额的数据,指的是定金锁定的GMV的总数据。
我从阿里巴巴的官网上找到了其披露的2019年财报[1]。在财报中,阿里对其GMV的定义是:GMV是包含了运费在内的所有已经拍下的订单价值(包含未付款订单)。
“ GMV”或“商品总价值”是指我们市场上已确认的产品和服务订单的价值,无论买卖双方如何或是否结算交易;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GMV涉及我们的市场仅包括通过我们的中国零售市场交易的GMV; 我们针对中国零售市场的GMV计算包括买方支付给卖方的运费; 为谨慎起见,目的是消除对潜在欺诈交易对我们的GMV的任何影响,我们在计算某些产品类别中超过一定金额的GMV交易以及每天购买特定产品类别中的某些产品类别的买方的交易时排除在计算之外。
简单来说,GMV计算的不是实际交易数据,而是“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的一个总和。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我在淘宝上下单了100台iPhone 12 Pro,每台单价1万元,但是我没付款,但是按照GMV的角度,我这么一个操作,直接搞了100万。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GMV可能远远超过实际成交金额,这也为啥电商都愿意公布GMV的原因之一。因为数据好看啊!
更何况,双十一李佳琦的销售额计算的是预售销售额,也就是定金锁定的GMV,这个水分就更大了,我就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预售有不退款的吗?
其次,就是一晚上100多亿的销售额确实过于恐怖了。
有人可能对一百亿没有啥概念····
就拿我来说,我一个月2000块的工资,要不吃不喝41.5万年才能挣到这个数···
换算到公司上,李佳琦和薇娅一晚上的营业额,几乎等同于半家中国五百强企业一年的总营收···
如果最后全部都是实际成交的话,那阿里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另外两家的威胁了。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