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张三丰不清楚张无忌的拳脚功夫造诣如何
以为他只会用太极拳
不好!这等蛮打,力强者胜,正和太极拳拳理相反。这秃头老者内力浑厚,武林罕见,只怕这一掌之下,小孩儿便受重伤。
张三丰的太极拳不能够正面硬拼
其实太极拳真的输了
张无忌见他掌路和阿三乃一派相传,看年纪当是阿三的师兄,武功轻捷不及,却远为沉稳,当下运起太极拳中粘、引、挤、按等招式,想将他身子带歪,不料这入内力太强,反粘得自己跌出了一步。
张无忌干脆不用太极拳了
张无忌雄心陡起。心想:“我倒跟你比拼比拼,瞧是你的西域少林内功厉害,还是我的九阳神功厉害。”见他挥掌劈到,便也挥掌劈出,那是硬碰硬的蛮打,丝毫没取巧余地,双掌相交,砰的一声巨响,两人身子都是一晃。
直接用九阳神功硬拼
张无忌的九阳神功是依靠乾坤大挪移发动的
张三丰又不知道,他会乾坤大挪移
还以为他用太极拳呢……
说白了
金庸小说的武功输出是不同的
同样一门内功
通过不同的拳法发出的属性也不同
张三丰的太极拳输出的内功
不能够正面硬拼
而乾坤大挪移是一门单纯输出内力的武功
张无忌拼阿二用的就是这个东西
论力道来说
绝不能和降龙十八掌相比
如果是郭靖
用降龙十八掌输出
一掌估计阿二就完了……
老张是觉得阿二一掌能把用太极拳硬拼的张无忌打成重伤,和郭靖有个屁关系,倚天吹脑子秀逗成这样了?
至于为啥张无忌用太极拳硬拼会被阿二打伤,书里写得很清楚,本来正常人也都知道。不过倚天吹脑子没几个正常的,只好勉为其难又解释一下。
突然之间,阿三五指猛力戳出,张无忌使出一招“云手”,左手高,右手低,一个圆圈已将他手臂套住,九阳神功的刚劲使出,喀喇一声,阿三的右臂上下臂骨齐断。九阳神功有阴有阳,刚柔并重,其劲好不厉害,阿三一条手臂的臂骨立时断成了六七截,骨骼碎裂,不成模样。以这份劲力而论,却远非以柔劲为主的太极拳所及。
太极拳是柔劲为主的武学,劲力变化控制能力很强,但劲力强度很弱,远不及九阳神功。 而即使是九阳神功,也未必比得上降龙十八掌的劲力强度。
那降龙十八掌却是武学中【至刚至坚】的拳术。古语有云:“柔能克刚”,但也须视“柔”的功力是否胜“刚”而定,以洪七公的修为,纵然周伯通以至柔之术对敌,却也未必能胜。
这降龙十八掌可说是外门武学中的【巅峰绝诣】,当真是【无坚不摧、无固不破】。
(九阳真经一论后就已诞生,降龙十八掌旁白天下至刚至坚,单纯比劲力强度,九阳神功也超不过降龙十八掌)
金庸设定,太极本来就没有硬拼的打法,只能顺对手势而为,去卸力、牵引、控制、干扰等,如果用太极拳的劲力逆势去硬拼,即使内功高过对手很多,一样非败不可。
张三丰“噫”的一声,心中叫道:“不好!这等蛮打,力强者胜,【正和太极拳拳理相反】。这秃头老者内力浑厚,武林罕见,只怕这一掌之下,小孩儿便受重伤
赵半山见他起腿,便已猜到他的用意,待他“手挥琵琶”一招打到,竟不后退,却踏上一步,也出一招“手挥琵琶”。这一招以力碰力,招数相同而【处于逆势】,原是太极拳中的大忌,与他适才所说“双重行不通”的拳理截然相反,【即令是高手逢着低手,也非败不可】。旁观众人倒有半数轻轻“噫”的一声。
太极拳天下至柔,降龙十八掌天下至刚,柔劲好比棉花,刚劲好比铁锤。棉花顺势而为,可以卸力、干扰、牵引、控制,可以克制铁锤砸过来的凶猛劲力,但如果拿着一团棉花去和铁锤正面硬怼,即使棉花份量比铁锤更多,你看铁锤不砸你脑门一个大窟窿才怪?
张三丰的判断是基于张无忌使用太极拳的前提下做出来的。他以为张无忌是武当潜修弟子,武当派武学强调以柔克刚,武当弟子自然一般内力运使的都是柔劲,他并不知道张无忌会九阳神功。在张三丰的视角,张无忌拿太极柔劲去怼对手的刚劲,完全和太极拳理违背,自然非败不可。
张无忌道:“太师父,你待孩儿恩重如山,孩儿便粉身碎骨,也不足以报太师父和众位师伯叔的大恩。我武当派功夫虽不敢说天下无敌,但也决不致输于西域少林的手下。太师父尽管放心。”他这几句话说得恳挚无比,几句“太师父”纯出自然,决计做作不来,连张三丰也大为奇怪:“难道他竟是本门弟子,暗中潜心修为,就如昔年本师觉远大师一般?”缓缓放下张无忌的手,退了回去,坐在椅中。
其实这些简单道理和1+1=2没啥区别,正常人看书都能明白,只有那些为了黑吹自己蒙蔽自己心智,没脸没皮,靠屁股决定脑袋的人,才会搞出阿二一掌打死郭靖这种笑话。
搞笑的是,倚天吹咋不说老张觉得阿二一掌打伤他自己呢?
咋不说老张身为倚天武学天花板,觉得自己对掌会被阿二一掌打伤,老张是欺世盗名,还是精神分裂呢?
咋不说,如果倚天武学天花板张三丰就是欺世盗名加精神分裂,那倚天吹又是什么东西呢?神经病集中营么?
我不理解,为什么什么剧情都得联系到论武上。
武当山这段剧情,是一个典型的扮猪吃老虎的爽点套路,可以说是将扮猪吃老虎的套路运用到了极致。
张无忌和太师父握手的时候,为了让张无忌显得牛逼,所以有了那段平生只有自己、郭靖、杨过才有这样功力的描述。
而张无忌违背太极拳的宗旨选择以力较力,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手法,先说一句哎呦不行,这小伙的打法太莽撞了,然后大家一看,以力较力也是这小伙完爆了对面。爽点自然而然就体现出来了。
就好像灌篮高手也有类似的剧情,主角樱木花道遇到了强壮的小和田,然后大家都说樱木花道要依靠自己的速度优势来对付他,结果呢,樱木用力量也没落下风。
至于为什么张三丰前面已知张无忌内功深厚,后面又担心张无忌被人打死,我倾向于金庸忘了前面写过张三丰知道张无忌内功深厚的剧情了。
也别说这么短的剧情怎么可能一下忘了,事实上很有可能,因为剧情未必是完全连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了一段又写了一段完全有可能。
也别说金庸不可能忘前文剧情,天龙八部里金庸就忘了萧远山不知道玄慈之死,直到新修版才修复这个问题。萧远山莫名其妙知道玄慈之死最合理的解释,就是金庸忘了,就是金庸把读者的视角代入给了萧远山。
而回到问题,张三丰这两次描述,都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张无忌一个小小孩子要出头,正常情况下张三丰不可能同意,于是要有那一握手,知道对方内功深厚,给一个合理的上场理由。
至于后面,就是典型的欲扬先抑手法,不必多说。
最后说一句,金庸是个作家,不是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小说中武功神奇与否均是为了剧情而服务,因而也难免有过三拳掌力胜萧峰,黄钟公徒手举铁板、李沅芷飞跃三星望月这样不合常理的武力值。更别说碳基生物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内力徒手融化铜牌了。
一句话,金庸写的是小说,不是论文。
这……太反串黑了吧?
老张可从来没说过这样的话。
但是这个观点怎么来的,我倒是有点清楚。来源于以下两段的误读和粉丝攻讦。
一,【张三丰于刹那之间,只觉掌心中传来这股力道雄强无比,虽然远不及自己内力的精纯醇正,但泊泊然、绵绵然,直是无止无歇、无穷无尽,一惊之下,定睛往张无忌脸上瞧去,只见他目光中不露光华,却隐隐然有一层温润晶莹之意,显得内功已到绝顶之境,生平所遇人物,只有本师觉远大师、大侠郭靖等寥寥数人,才有这等修为,至于当世高人,除了自己之外,实想不起再有第二人能臻此境界】
1、误读:张三丰,觉远,郭靖,张无忌内力一个水平。
2、正解:二张,觉远,郭靖,内功修为都已经跨越了某一个境界,其中只知小张内力不如老张精纯。除此以外,谁内力修为最高并不清楚。
3、误读原因:语文不太好。
老张不是测量仪,手一搭就读数值的。更何况觉远,郭靖,杨过他是什么时候见的?一百年前!觉远算是跟的时间长,杨过就教过他两招,郭靖更是基本连话都没搭过。你告诉我菜鸟时期的张三丰就凭着看郭靖一眼就能知道郭靖的内功数值?那张三丰就不只是学究天人了,那叫作弊玩家。
所以老张的评价更多的是对恩师,前辈大侠加暗恋女神父亲的崇敬之情,也是作者对这几人内功水平的一个肯定。有些人反而非要信誓旦旦的从这种话里评价个一二三出来,就明显是过分解读了。如果非要较真,金庸说过张无忌是最强男主,而二十岁张无忌的武功经验和技巧隐约还比不上郭杨,反而可以说明他内力实实在在肯定超过郭杨。
二,【张无忌雄心陡起,心想:“我倒跟你比拚比拚,瞧是你的西域少林内功厉害,还是我的九阳神功厉害。”见他一掌劈到,便也一掌劈出,那是硬碰硬的蛮打,丝毫没取巧的余地,双掌相交,砰的一声巨响,两人身子都晃了一晃。张三丰“噫”的一声,心中叫道:“不好!这等蛮打,力强者胜,正和太极拳的拳理全然相反。这秃头老者内力浑厚,武林中甚是罕见,只怕这一掌之下,小孩儿便受重伤。”便在此时,两人第二掌再度相交,砰的一声,那阿二身子一晃,退了一步,张无忌却是神定气闲的站在当地。】
1、郭吹误读:根据段落一的误读,二张内力差不多,老张认为张无忌可能受伤,所以老张的内力不如阿二。
2、郭黑反击:根据段落一的误读,二张和郭靖内力也差不多,老张认为张无忌可能受伤,所以也认为郭靖不如阿二。这也是本题的来源。
3、正解:
3.1、原文很清楚,张无忌打法有违背太极拳理念。
3.2、更重要的一点,小说写作,通过第三者视角营造一定的紧张氛围,尽量避免过度龙傲天式的秒天秒地无趣情节。
而很多读者最大的问题在于,总是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倚天这部书读者早就看过n多回了,结局也清楚了,阿二和小张谁强谁弱自己了解的很,所以就认为剧中所有人物也应该清楚一切,张无忌”雄心陡起”,要用九阳硬刚。读者看到了,所以他们认为老张也应该知道张无忌是雄心陡起,是要用全套九阳而不是太极拳硬刚,所以他们认为老张的判断是基于小张用九阳和阿二硬刚的基础上做出的。这就是完全站在上帝视角来看问题的,全然不考虑剧中人物的情境和心理活动。
按他们的理解,此处老张的心理活动应该是:【哈哈!这等蛮打,力强者胜,和太极拳的拳理虽是全然相反,然而尽管这秃头老者内力也算浑厚,武林中甚是罕见,但这小孩儿内力和我,郭大侠,觉远大师相若,谈笑间便可取其首级。】
请问,这样的心理活动有何意义?
3.3、更不用说,担心徒孙乃人之常情,情况只要稍微有不利因素存在自然会先起担忧。你家里就算有个年年散打冠军,枪法如神的警察,难道他每次出警执行任务你就不担心吗?你难道心里是“哈哈,我爸爸终于又去打坏人了,他天下无敌,应该多去做些任务,多拿些人头回来,我毫不担心,反正那些歹徒也不是他对手”。
请问这是人话吗?这种出于关心的担心和他的武功水平又有何相干?
3.4、同理,倚天书末,张无忌打三渡未叫张三丰,一是有损门派和气,二是担心百岁高龄有个闪失。
从写作角度看,为何作者要写这段?因为任何读者到这里都会想到请老张出山不就解决了吗?但是一个张无忌一发狠都能平三渡,如果老张真来了,不是降维打击吗?剧情还怎么写?所以作者这里要尽量解释下为何张无忌不请老张。一是大局为重,二是徒孙护师公的人之常情。这也是为了剧情推动最合理最有说服力的解释。
难道张无忌不知道打三渡自己也有可能有闪失吗?前两次和三渡交手,张无忌已经有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也没有把握赢下来,但是为救义父,以身犯险也得去,这叫孝。自己可以去,但是外公师公年事已高,所以不能去(张无忌本来是要让殷野王去,只是殷天正在场坚持请令),这也是孝。所以这样的解释就很合理,也很人之常情,能让老张合理的得不到出手的机会,以免一路平推过去,剧情就不好看了。
可惜有些读者没有什么人之常情,都是杠精附体,只能从这里看出“哈哈,你看,小张实锤老张不如自己,哇哈哈哈,把老张黑成炭了”。我只能说,这既不是正常人的情感心理,也不是正常人的读书心理。他们似乎认为,金庸写的所有的情节都应该是而且只能是为了他们排武力值用的。剧中所有人物都应该无情无义无感觉无思想,所有人所有目标,所有话语,所有行为都是为了争夺天下第一,每个人物每说一句话前都要考虑下我这句话有没有正确的给当今武林排名,会不会对武林排名引起歧义。
这样的人,不配读书,金老应该直接出一本金庸全侠武力数值表给他们就可以了。
你们听了特莉丝酒后勾魂夺魄的那一声“杰洛特~”,就以为特莉丝是个温柔软糯小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