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说个有趣的数据:
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也就是大学生比例15.5%。 这个比例大致是1977年美国每十万人大学人口的比例。
1977年,正好是我国恢复高考的那一年。
我仿佛看见了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我中考的名次是县28,高中第一次模拟考,跌到70。那时候每月模拟考都会放榜,全县(校)前30的家长被邀请到学校单独开会。于是我就决定往前面考。
两个尖子班,每班60人,一个个身怀绝技。同一节课,有的人嘻嘻哈哈,有的人转笔转书转魔方,还有的睡觉,结果考试时就是能拿高分,跟他们完全是两类人。我的名次从高一70,升到高三40,然后基本就定在这里了。
一个印象深刻的事是:高二结束后的暑假14天,我们放了7天,另外七天被统一到一起自习。当时我化学严重偏科,只能拿到及格分,于是花7天复习基本教材,搞清楚以前学的是什么。那时候的学习能力是真的强,巅峰状态,到大学就衰退了,只能靠训练弥补。
高中也是我身体状态的巅峰,那时候跑十公里大概40几分钟,大学毕业时堕落到55分钟左右,现在更是拉跨,昨天5.76km跑了50分钟,越来越胖了。都不想跑十公里了。
高考时很平静,那两天在之前的三年里已经想象过了无数次,真实发生时倒觉得“就这?”。高考卷稍微有点难,我异常发挥,考到第18。
有很多东西,是解释不通的,就比如说同样的一堂课,有人睡觉都能听懂。又比如说明明模拟成绩很稳定了,为什么高考时又有太大浮动。概率性事件,或者说命该如此,不要钻牛角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