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去见了恩师最后一眼,虽然年初就听说吴老身体状态不太好,但是见到老师在病床上的样子还是心里一沉。师兄趴在老师旁边最后汇报了我们的情况,说我们会年年回来看他。医院的领导都赶了回来,我们也猜到了八九不离十,跟同门师兄说了一句爷爷可能要走了,心里不是滋味,老师的健健康康的样子一直在我脑海里,那才是老师巨人泰斗的模样啊!老师对我们要求很高,但是每次见面笑容和蔼而灿烂。天上有一颗吴孟超星,老师会在天上一直看着我们的,看着他所热爱着的这片土地和人们!
我不是搞肝胆外科的,更不是吴老的学生,但我却有一份对于吴老的记忆。
在哪呢?在我入行第一本《外科学》教科书的封面上,第一个就是吴老的名字:
医学是一个隔行如隔山的行业,大部分的朋友可能不知道也不懂得吴老的贡献和功绩,也看不懂他发明的术式有多么精巧、他治疗的疾病有多么棘手、他搭建的医疗和科研平台有多么厉害。
只需要知道,这是一个足以被写在教科书封面和第一页第一行第一个的名字就行:
至于吴老的为人、医德和师德,我想有一段更好的话让我们用以铭记他: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2011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只是这回,他是真的离开了。
痛惜。
能被冠以“**之父”的,往往是在整个领域里都是泰斗,做出了卓越贡献,无论是“杂交水稻之父”,还是“肝胆外科之父”。
虽然是生物学从业者,但是吴老的大名早就听说了,如雷贯耳。
吴老建立了我国肝胆外科的学科体系,作为最近正在参加学科评估的人,深知这来之不易,甚至可以说远超过了一个普通人能够完成的事业,但是吴老实现了。
记忆最深的是他96岁高龄依然亲自操刀进行手术,当时惊为天人,只是感慨,医者仁心,让他老人家高寿还健在。吴老到了97岁才正式退休,可以说为我国的肝外科事业贡献了终身。
从1943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算起,吴孟超已经从医76年,直接救治过1.6万肝胆病人。如果算上他培养的学生,吴孟超间接救治的病人更是无法计数。
在吴老身上,我也看到了另一种精神,这是我身上缺乏的,那就是,奉献。
在退休仪式上,吴孟超说:只要病人需要,我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而“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倒在手术台上。”这句话更是吴老多次提及的。
他也真的做到了。
最近重看《士兵突击》,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连长谈及许三多的时候,提到了一句话:
信念这玩意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在吴老的身上,看到了信念,看到了真的为信念奋斗一生。我相信世界上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其实我觉得,我,也许不只是我,不少人身上都有一种精致利己主义,总想着要为自己谋求一些说得,很少直接谈奉献,更别提信仰这东西了。
也许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也要努力的去积淀自己,争取为社会做一些贡献。
二十四时内,两地山河动摇;两位国之栋梁离去。
山河因而色变,草木为之含悲。
但愿我们后辈们能够不让他们失望。
今天是沉痛的一天,我国损失了两位院士。
2021年3月10日,袁隆平在三亚杂交稻研究基地跌倒。4月7日转到长沙治疗。
2021年吴老已经99岁了,在97岁退休前,他平均每天都需要做3台手术,上了年纪的他,技术更加老练,只是他脸上不停滴落的汗珠,“出卖”了他平静之下的不易。
他们在取得巨大成就后,都没有躺在功劳簿上,都为国家战斗到了90多岁。袁老确保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确保人民不挨饿;吴老开创了我国的肝胆外科,救人无数。
向老一辈科学家致敬!
再回顾下吴老的贡献!
1958年,吴孟超翻译并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肝脏外科方面的专著,名为《肝脏外科入门》,后来,他又花费了一年时间,制作了108个肝脏标本、60个肝脏固定标本。
1960年,吴孟超亲自主刀,为一名中年女子成功切除了肝癌,打破了肝癌“无法战胜”的常规。此后几年,他又发明了“常温下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手术后生化代谢规律”,突破了“中肝叶”手术的禁区,一举让世界震惊,吴孟超的成就已经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年之内,吴孟超曾亲手为13600多肝病患者解除了死亡威胁,截止到1986年底,他已经进行了1019例肝叶切除术,成功率高达97%,无论是切除总数还是成功率,吴孟超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在评论袁隆平逝世这件事的时候,表达过一个观点:当后继有人,该我们后辈上了。
同样的观点,也可以送给吴孟超先生的离开。
但是,还有一点不一样:
利益相关,我是一名肝病患者。
所以,我比别人更期待肝病诊疗科技的进步。更祈盼这个领域后继有人。
我曾经在半年的时间里,为了检查肝部的情况,相继做了增强CT和增强核磁共振。
虽然检查结果证明当时是虚惊一场,但是,那会儿当打完造影剂躺在嗡嗡嗡的机器里的时候,我悟了。
这不是我想要的。
一次增强核磁共振一千多,假设我能奋斗成亿万富翁的话,能做十万次。
可是我不满足。
我不想做十万次核磁共振。
我突然觉得出人头地是没有意义的。
我想要水涨船高。
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不用打造影剂躺在机器里嗡嗡嗡,不用紧张得要死担心自己身患绝症。
而要做到这样,那就得让医生们从此不再缺钱,不再缺房子,不再缺职称,不再缺论文,不再担心会被患者砍死,也不再因为战胜不了疑难杂症而沮丧……
这样,他们就能专心致志的钻研医术。
总有一天,他们给我治肝病就跟“多喝热水”一样轻松,简单。
到这一步还要走很多路。
我们都在路上。
有人探索治病之法。
有人寻求治世之道。
摆烂大队,之前库里受伤一年没打,已经告诉你答案了。所谓赢球文化管理层的水平,其实都是自吹自擂,我看了30年球,我没觉得他们管理特别厉害,昏招挺多。而赢球文化,当你天天输球的文化当然就没了。而传切的本质就是靠库里拉开空间,其他人自由发挥,如果没有库里,这就是NBA最烂的一套体系。当库里不上场的时候,勇士的进攻是全NBA最烂,历来如此。勇士队是伪团队进攻,当没有库里可以拉开空间的时候,这个进攻只能在三分线外传来传去,光有传没有切,而且都是些无用传球。
题主总是觉得鼓吹华为,无脑唱衰苹果,我跟他科普苹果的技术和生态,他还不讲理,应该如何说服题主?在线求问,急。。。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