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正确认识中医? 第1页

  

user avatar   pan-song-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首先忘掉它姓「中」。
  2. 然后忘掉它姓「中」。
  3. 最后忘掉它姓「中」。

尊重它的本质,就医学论医学就好。

然后你就可以正确认识中医了。

其实,这一点都不难。


user avatar   yong-sheng-94-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想看看,知乎里有多少人能正确认识中医,下面是我近年的评论综述,供参考。

中医 被人们诟病最大的就是它的“疗效”,现代医学哲学已经得出结论,按中医理论推导出来的任何一个中药都没有它所声称的药效,支持论据如下:

第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味中药能通过国际通行的 “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 的严格疗效验证。

第二,中医反映的是古人对人体结构和疾病症状粗浅、朴素的认知,是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君臣佐使等思想演绎出来的“医学”理论,现代人已经清楚的看到古人的这种认知存在根本性的错误,也看到这样的理论体系与现代科学各个学科都无法兼容,因此认定建立在这种错误认知基础上的中医理论在寻找病因的路径上走错了方向,由它推导出来的治疗方法、手段和用药也就南辕北辙

俗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第三,从事科研的人都知道,下结论是要讲科学依据的,药物研发也是如此。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把问题比作锁,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案 首选是钥匙。“人生病了要吃药”,这是人们朴素的世界观,那么科学的思路就是先把问题(病因)找到,然后再根据问题的引导寻找解决方案(药)。而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治疗方法必须有科学依据,现代医学上叫循证,而中医理论缺乏的正是循证。

第四,作为中医理论源泉之一的《黄帝内经》产生于二千年前,而科学的诞生则只有400年的时间,那么用远在科学诞生之前的《黄帝内经》来指导治病用药,哪来的科学依据?因此它的所谓“治疗”,就不可避免的脱不开“想当然”,经典中医用阴阳五行理论把人的机体人为地定性,郎中在诊病时根据这些“性”,用“望、闻、问、切”方法根据病人的外在表征先进行定“症”,然后再根据 相生相克、以形补形、取象比类、望形生义等联想,有时也通过简单的品尝,找出与“症性”对应的“药”。这种从理论来再回到理论去,脱离实践获得的药 ,相对于古人,我们无法苛求,而现代人也照搬古人用原始方法获得的“药方”,那就是迂腐不化了。

第五、今天已经越来越明晰的一个事实:就是经典中医理论从来就没有找到真正的病因,甚至连门也找不到,更找不到“门锁”,“配钥匙”也就无从谈起。千百年来肆虐人类的无数次重大传染病,严重时整村死绝,中医对此是束手无策,这样的事就是对“中医有效论”的无情驳斥。另外,针对有些中医支持者说“中医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贡献”,其实,人类之所以能在历次重大传染病中存活下来,一部分人是由于交通的闭塞,阻碍了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而一部分人是靠自身的抵抗力顽强的存活。

第六、为了说明中医理论推导出来的中药与治病毫不相干,可以用“买彩票”的来打比方:我们知道,彩民总想通过买彩票来中大奖,尽管希望渺茫,但好歹也是买了彩票的,理论上他们依然存在中大奖的概率,而中医买彩票(治病)却不是这样,它的问题在于搞不清楚哪个是彩票投注站(病因),于是胡乱找个店就往里投钱,要知道大街上门店成百上千,这样一来,它就连中奖的机会都没有了,准确的说,如果仍然遵循中医理论去开药,那它就不存在用对药的理由,重复一遍:它不存在用对药的理由。中医治病靠“猜”,难怪有人说看中医,就像是算命!

第七、说到中药,《本草纲目》最神奇,现代药典里相当一部分中药都出自此书,民间更是把它奉为圭臬。《本草纲目》(全本)记载天下万物的目的是为了用它们来治病,例如它记载了裤裆、汗衫、裏脚布、死人枕席、钟馗像、桃符、尿桶等种种日常用品,不是为了介绍它们的日常用途,而是为了说明把它们烧成灰或泡成汁能治疗什么样的疾病。这在今天看来难道不是很荒唐吗? 还有恶心的:头发、耳屎、人屎、人尿、月经、精液、阴毛、脐带、阴茎、人胆等等都被当成是良药,都被认定有种种神奇药效…… 作者以这荒谬的思想去编撰药典, 就算书中有些看似不那么荒唐的草药,其药效的可信度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第七摘自新语丝)。当然免不了有中医粉常常列举身边的被中医“治好”的病例来证明中医的疗效,关于患者认定的疗效,有个链接可以说明:

zhihu.com/answer/168658

综上所述,可以这样形容:中医治病如同一个瞎子拿着一把装着臭弹的枪,寻着鸟叫声抠动板机。

解释一下:瞎子一一意为弄不清楚病因(看不见鸟在哪里) ,臭弹一一无效的治疗方法(无效药),枪一一诊疗平台,鸟叫声一一病患的呻诉,抠动板机一一中医生开药方。

关于中医的科学性,知乎里常有人评论说,文学艺术也不是科学啊,怎不见你反?我的回答是:人家没有到治病救人的领域里来瞎搅和!

以下部分资料引自龙哥《中医诊断的真相

中医能确诊什么病?这需要从它的诊断手法去剖析,众所周知,中医的诊断手法很简单,望、闻、问、切 四诊合参,望 闻 问,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包括现代医学都有,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切脉”是中医最引以为豪的,这里重点谈一下中医的“切”。

有资料显示,中医对生命活动缺乏全面和深入的认识,错误地认为一切疾病都可以反映在脉象上,并主观臆测出脉诊理论。但均是不能证实、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各“医生”又有各自的领悟和体会,无统一的指征、模式可循,同一患者不同医生可切出不同的脉象。因此中医界普遍感叹道:“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无论是古代中医的各种脉象还是后来演绎出来的脉位、至数、脉长、脉宽、流利度、紧张度、力度和均匀度八大要数,都是缺乏定性、定量化指标的。人类的触觉并不灵敏,即便是严格训练也无法依靠触觉准确分辨脉搏细微的差别。

而且脉象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全部病理变化,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脉象的改变。现代医学证明,脉搏的变化受心血管系统的支配,除循环系统某些疾病外,大多数情况下切脉意义不大。即便是循环系统的病变切脉也有很大局限性,如心房纤颤或心跳微弱的病人脉搏很难切到。

其实只要做一个小试验就可以证明脉诊的效果,挑选几位名中医在不得互相交流的前提下为同一位患者切脉,分别写下脉象和诊断结果,如果他们的结论高度一致,说明切脉是有客观依据的,是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反之则毫无意义。当然,中医界以及官方管理机构是不肯做这个试验的,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试验结果对中医很不利。其实很多患者在求医过程中不自觉地重复了这个试验,有多少个中医师就有多少种脉诊结果。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四诊信息综合研究实验室曾经做过一项试验,让16位资深中医内科专家分别对同一位患者进行四诊。汇总结果:舌质判断为淡红9位、红2位、淡白5位;面色判断为红黄隐隐2位、淡白2位、萎黄5位、黄2位、淡黄3位、白1位、青黄1位;脉象方面(非单选)脉沉9位、脉结7位、脉弦7位、脉细7位、脉滑2位、脉数1位、脉无力3位。

试验结果说明中医四诊并无准确的客观标准。最后的诊断结果有的断为阳虚、有的断为气虚、也有的断为阴阳两虚;有的说虚劳、有的说水肿、有的说癃闭。该研究的另一结果显示,同一位患者病例,同一医生先后两次诊断的结果也存在明显不一致。这个简单的试验比中医深不可测的宏大理论更有说服力,证明了中医2000年来几乎不能诊断。

中医只能借疾病的自愈性和安慰剂效应苟且偷生,对传染病和急性病唯恐避之不及,因为对这些疾病的诊治结果可以立即否定中医的诊断和疗效。所以,中医热衷于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其最后的生存空间将是“治未病”和“养生”也就毫不奇怪了。

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的内部病变传递到外表并提供给五官感知的信息量非常之少,靠望闻问切看病?算了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磷酸氯喹治愈了这么多也没见什么报道,中医却屡占头条? 
  为什么中医从来没有医闹?是否说明中医的先进性? 
  中医宣传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究竟是什么意思? 
  中医黑是为什么? 
  中医开药的思路是什么呢? 
  我想学中医,我不知道我的选择是不是对的? 
  中医为什么年纪越大越厉害? 
  中医未来该如何发展? 
  如果中医黑碰到了只有中医才能治好的病,会求着中医大夫给他们开药吗? 
  中国现存最好的中医是谁?我要的是确凿的有临床的医生!?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爱国与买华为的关系?
下一个讨论
26岁了,男,无基础自学插画师要从那里开始学习,插画师就业前景怎样?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