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经验早就证明,无论中外,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分配权将成为个人成长中的决定性权力。
说人话就是,既然生产资料是公有的,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将主要从“身份”上加以体现,而决定每个人身份的,则是分配权的掌握者。
现在的国企,也还是完全归国家所有的吧?但是国企的管理者,真就没办法把自己的子女和亲戚,安排在更好的岗位上吗?在当年国企破产潮的时候,受损害最大的是管理层还是普通的职工?
跟公有制相比,私有制的一大优势在于个人对亏损负责。对于国企的管理者来说,晋升是最重要的目标,因此少犯错比做对了多少事更重要。所以在面对市场变化的时候,国企通常不敢投入过多的资源去做,会错失很多机会。更重要的一点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对于管理者来说,做对了决策,大多数收益都是国家的,而做错了决策,受到处分的是自己。而在私有制下,赚了亏了都是你自己,你真要有本事完全可以白手起家,打下百亿身家。
过去中国的改革经验证明,公有制的企业最好是那种守家型的企业,而不是开拓型的。换句话说就是,国企因为对风险非常厌恶,所以那些事关国计民生、不容出错的行业,哪怕国企会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来换取体系的平稳运行,那这些浪费的成本也是值得的——就像去年的新冠疫情,如果不是国企加大力度保障物资生产,中国肯定不会恢复这么快。但是那些要去探索新兴市场的工作,国企就是很难完成的——就像当年某个国企推出的一个互联网产品,虽然理念和架构的确领先于市场,但国企层层审批和反复开会商议的体制,就决定了它必然无法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最后反而是很多民营互联网机构靠着抄这个产品的架构,加上扁平化管理带来的效率优势,狠狠地把这款产品给打趴下了。
如果是国企率先发明淘宝支付宝扫码支付,而不是后知后觉做银联云闪付;
如果是国企率先发明QQ微信,而不是迷迷糊糊做飞信(还垮了);
如果是国企率先接手出租车市场,给司机去门槛、降份钱,而不是只会批判滴滴打车搞垄断;
如果是国企(哪怕美国的传统企业)先尝试可回收火箭和爆炸式迭代,而不是马斯克孤注一掷;
……
那还有理由说全面国有化。
现在就安心以市场为主导吧。国企还只是体量大,纯靠他们,下场就是苏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