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淫的窝点该不该管?该管。问题是,这帮人并没有管,而是仅仅隔三差五去罚一遍款。然后让他们死灰复燃,然后过些时候再去抓一通,再罚一遍款。。。呵呵,您觉得这样的行为不被骂???
==「太长不看」党的分界线 ==
首先,扫黄以一种运动的形式存在,从来就没有真正起到效果,无非是警察收一圈钱,然后大家各自回家,过一阵子该开的发廊照开,该开的浴池照样开,该开的会所照样开,该上班的小姐照样上班。或者换句话说,任何以专项行动的形式而非长期持之以恒的形式做的事情,都不可能长期起到效果。——很多人以为扫黄可以打击那些强迫妇女卖淫的行为,不过现实表明这个目的根本达不到,或者从来没有达到过。
其次,扫黄扫的是普通百姓的色情渠道。而高官们有二奶以及高级会所等场所,不受到影响。所以扫黄本身就有种只许州官防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味道。色情行业本来就是人类的刚需,扫黄虽然确实合法,但是这是否合理尚且存疑。——这个问题其实跟民众对计划生育的抨击也是差不多的,计划生育是我国的根本国策,它绝对合法,但为什么还是有人喷?——核心思路在于,人类究竟有没有权力处置自己的身体?如果说生育权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消耗社会资源从而政府管理生育权有正当性的话,那么扫黄意味着不产生任何生育的交配权受到干预,这在道德上并不具有正当性,不解释清楚这个矛盾,扫黄始终会有民众抵制。——有的人指出涉黄行为容易传播艾滋病。这有可能属实。然而准确的说,不受监管的,低端涉黄行为相对更容易导致艾滋病,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有效监管,核查从业人员资格,规范保护措施,定期体检等等。而不是周期性罚款。周期性罚款只会让问题更糟糕。
再次,知乎有个「
性工作者最后的归宿一般是怎么样的? - 社会学」,里面有小姐现身说法,说现在基本上很少有强迫卖淫这回事了,干这行基本上都是自愿的为主,很多妇女是被遣送回家但还是强烈要求并且自己想方设法回到工作岗位上,所以以拯救失足妇女为理由扫黄,这个似乎也站不住脚。
——所以,群众们的愤怒在于:为什么在现实中一直存在了成千上万年,并且很可能继续存在下去的一个行业。zf不是想办法好好的监管起来,规范其行为,净化其空气。而是仅仅用三天两头抓一下罚一下然后放回去的创收态度去对待???
有这么一群人,和颐酒店的事情之后,微博、微信高呼要严厉打击涉黄案件,根除这些丑恶现象;雷洋案件后,大喊,“嫖个娼怎么了,你们警方这么大张旗鼓的扫黄有必要吗,在这过程中你们拿了多少好处……”云云的也是他们。。。。。。
这种爱好自我打脸的人,贵庚啊?会不会独立思考,会不会仔细的想想争议的焦点到底是什么?
所以,也不用纠结他们不满什么,或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在不满些什么。
他们的观念就是:不满,需要理由吗?
************************************分界线*********************************************
和颐案,说焦点在酒店没有保障旅客安全的问题上的,不好意思,我的脑洞比较大,我从这个事件上看到的问题在于卖淫及其上下游的违法犯罪问题上,或许我们根本不在一个回路上。
至于雷洋案与扫黄、与炮房相关的联系,很抱歉,我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屁股决定脑袋,一如我之前的回答评论区里的内容:
至于说站队的问题,我谁的队也不站,你如果能把法律改了,按照你希望的路数来,那么我这种实证主义者也一样会站到你那个路数去。
要喷射的,请继续喷射,反正你我也没想过要说服彼此,也说服不了。
不匿名怕怕啊,有人要举报我这种公安局实习的渣子
那我告诉你我这种渣子和那些不喜欢指标体制的年轻警察都在干什么。
基层派出所,冲的最猛的大多数都是年轻警察,自认看透现实的老警察大都窝在后面。
值班的时候凌晨一点接到一个电话,里面用地下党接头的声音说出自己家位置,说家里进了小偷,我师傅带着我赶过去时小偷已经翻窗跑了,我们就在院子里和附近其他社区转了一晚上,凌晨四点才回去,因为四点以后天开始亮了,就没贼了。
城中村隔壁是工地,连续两个晚上遭贼,咋办?两个正式警三个实习生辅警,在墙下面蹲守了一个晚上,贼没抓住翻到差点让村里人当贼,蚊子咬了一身的疙瘩,结果早上村里人又来了,说你们抓到贼了么……效率怎么这么低,说好的为人民服务呢。
跟交警联合执法,主要是查查摩托,看能不能运气好抓到几个飞车抢夺。那会刚开始铺摄像头,飞车抢夺机动性太强很难抓到。碰上喝了酒的,打电话叫了几个小年轻,过来就和交警推来推去闹上了,推了几下一看还有黑帽子……撒丫子就跑,我们几个撒丫子就追,年纪最大的那个带队民警一直站在一边打求援电话,我追之前问他怎么办,他看我一眼默默转身,继续打电话。回来以后我对着车主说了一句被我师傅骂了好久的话“这警服老子不穿了,跟你没完”。为啥被骂,这话要被记者听了去全所都跟着玩蛋,违反纪律,更重要的是我不是警察。
其实以上都是最平常的小事,在基层警察眼里真的不值一提。
后来,后来我没有参加招警考试,选择了考研。
所谓的指标,没有几个警察喜欢,至少我认识的没人喜欢,大家辛辛苦苦可不是为了招骂的。以前,不罚款,自己倒霉,罚款,人家骂你不干好事,有几个职业一年上班轻松超过三百天?就这还不算值夜班。
社会有矛盾,人们总是最先看到表面因素,所以老师,警察,医生总是被人骂的最多。然后就自动忽略这其中绝大多数默默无闻的人每天所做的奉献,坚守最初信念的人越来越少。
是呀,我是渣渣,抹黑警察队伍的渣渣,你这么恨我,大概是因为我碍着你挣钱了。对此我深表遗憾。因为指标真不是我停的啊,另外我当警察的同学们其实对停指标这事还都挺开心。
..................................................................
我讲个真事,你们自己想
大学在派出所实习,快一个月了,没抓过罚款(黄赌毒),问师傅,说“现在没任务”。然后报应就来了。
市局开会,说根据省厅要求,各派出所都要配置电瓶巡逻车,单警装备随后也会下发。大家那个开心呀,终于不用拿着跟棍子就这么上街啦……跟着市局又说,咱们财政紧张,车费各所自理,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将车款交到局里统一采购
然后接下来的一个月所里人跟疯了一样罚款,10块20块的麻将场子都砸过……
后来我才知道罚款原来有提成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多数警察不喜欢天天没事搞罚款,但不罚款,所里就没经费,不抓人,治安指标就没法完成,那个时候劳教还没废除,有时候市里搞什么年度治安活动的话,抓人,罚款,拘留,劳教,统统有指标,完成了没事,不完成罚款,超额完成奖励。
这种指标式,业绩式体制下,大多数基层警察都陷入了死循环。
想了想,不匿了,TM说的都是真话为啥要害怕。
扫黄成了门旱涝保收的生意,经济下行的时候收罚款,经济利好的时候收保护费。
不能因为嫖客是软柿子,就整天捏着创收吧。
真想打击色情行业,关掉就可以了,隔三差五堵门口守株待兔是几个意思。
《治安管理处罚法》里头,卖淫嫖娼的,拘留十日以上十五日一下,罚款5000以下,但警察在实际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非常灵活,有的乖一点交完钱就能走人,有的嘴甜一点还能讲价。
权力无限大责任无限小,所有所谓的灵活空间都表明了警方权力在缺少约束缺少监督下的肆无忌惮。
所以扫黄这件事上,大家的戏谑不是忽略嫖客的道德污点,而是许多人都意识到了绝对的权力意味着什么。
萧瀚老师说的好:恶猜公权,善待私权;宁枉公权,不枉公民。
也正如网友们说的:我们不关心他怎么嫖的,我们只想知道他怎么死的。
坐标上海嘉定 汽车站旁边 500米半径范围就有四家 每次坐公交都会经过,没多远就有派出所
警察不知道?
坐标上海莘庄地铁站附件的莘朱路桥下面就有几家好多年了旁边就有个社区警务室,警车经常停在那附近, 警察不知道
当年东莞全球都知道,存在了多少年为什么能一直存在?
扫黄还是创收真的有区别???
--------------------------------------------------------------------------------------------------
再加一点你的东西手机钱包丢了时候有多少人能够通过报警找回来的?
外国友人可以找回来
现在新闻报道的拉面馆被MXX围攻的时候警察在哪儿?
大家反对的不是扫黄而是XX当了婊子还立功
相关补充
成年男子安全路过洗脚屋行动指南 -朋友圈看到的 - 黑色工业 - 知乎专栏对普通网友而言,打击小额电信犯罪,打击小额偷盗犯罪,打击网络诈骗,打击食品药品犯罪,打击政府机关职务犯罪等等,这才是关系到大家日常生活,切身利益的实事;
而对普通网友而言,这黄本身有给一般网友造成什么损害吗?扫黄有带来任何实际的收益吗?扫黄年复一年,这黄又何曾少过?
对普通网友而言,我们关心的事情警察没有做好,我们不怎么关心的事情,反而一直在消耗大量的警力;这评价能高上去吗?
大概,跳得最凶的里面,最多的是物伤其类吧。
中国高考竞争之所以如此激烈,并不是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过于稀缺,不够千千万万的考生瓜分的。
也正因此,中国拥有一套全世界最残酷的筛选制度。
而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除了说明这些学生比起其他学生更加适应这场筛选,别的什么也说明不了。
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避开竞争最激烈的战场,用金钱换取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
见到很多像题主这样的人,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国内连个像样的大学都考不上,到了国外却轻松能进名校。有的甚至产生了浓浓的优越感,陶醉于中国强大的基础教育,并觉得海龟也不过如此。
然而我感到的,却是浓浓的悲哀。国内只能读二流,到了国外却能读名校,正说明,在中国,有千千万万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才学和付出的汗水,分明配得上世界名校的教育资源,却只能在国内接受二流的教育。的确有极少数人摆脱了环境的限制,脱颖而出。然而大多数人,却随波逐流,过着平庸的生活;而他们,或许本能够成为社会的精英,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那群人。
我就读于一所国内算一流的大学,我的一位高中同学成绩远不如我,高考末流一本水平,去了UIUC的CS,
他本科期间有大量的机会接触到学校顶尖的实验室,也通过在实验室和教授做科研,要到了牛推,拿到UCB的phd offer.
而我,大二大三曾频繁去找过我们实验室的老师,希望混点科研经历,却无奈地发现他们的生活就是接外包,接国家项目,给底下研究生做,再象征性地发给学生一点工资。学生有活的时候赶项目,没活干的时候每天划水。我真的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科研相关的实质内容。
而我们那几届出国情况也都惨不忍睹,我最后也只是去了所综排很高学校名气挺大但是专业水平很差的ms ad.
我知道,清北的情况兴许会好很多,但是我的高考成绩当年距离清北只有仅仅几分只差,获得的资源却已经拉开了差距。
毕竟,在中国,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校,太少了啊。
(图片来源见水印)
中国能花费在高等教育上的经费是有限的,因此只能重点扶植清北交浙等少数学校。2015年,清华大学的科研经费43亿RMB,居中国首位,看起来不少了,然而跟美国排名稍微靠前的一些学校比起来,真是连零头都赶不上。
哈佛大学的校友基金超过360亿美金。
最近几年,中国大陆的高校,尤其是清华北大进步突飞猛进,论文数蹭蹭蹭地飞涨,排名水涨船高。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压榨一线科研人员的基础之上的。
诚然,中国的高校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可喜可贺。
但是,要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比肩哈佛耶鲁之流,依旧任重而道远。各国高校之间的比拼,拼到最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力的较量,也就是赤裸裸的经费的比拼。
高考前,如果我要准备出国,按照我们高中的历届情况,我毛估估能进个UCB吧,研究生也不至于只能读个水校ad了。要问我后不后悔,多少是有一点的吧,然而也不能说在国内读书完全没有优点
——至少,我当年给家里实打实地省下了200万。
——————
1月28日更新
一夜之间多了很多赞,答主诚惶诚恐。
也被一些人质疑答非所问。
在这里贴一张图。
图片来源: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3189 4603/answer/54520465二本学校就不是学校了吗?
简而言之:那些高考一本二本都上不了的,在参加高考人群中也处于前50%,而且中考已经分流掉一大半人了,这些考不进一本二本的学生,在中国学生中我们暂且认为处于30%,及以下。
中国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给他们就读,国外有,而且有些学校认为人群中的前30%可以接受,何况他们愿意付出金钱。美国的教育资源当然也稀缺,但是最难进的藤校众每年录取率在将近在10%,比清北录取率高多多多多多了,换言之,国外高等教育当然也是稀缺资源,但也比国内丰富多了。
——————
1.1日更新
答主之前写答案仓促,有几处瑕疵,多谢评论区指正,在此先致个歉。
1. 的确不应该拿清北的录取率和藤校的录取率直接比较,更何况这个近10%的入学率对中国学生不适用;
然而,美国人读藤校的概率远大于中国学生上清北的概率,足以说明教育资源上的差距。
那我举另一个例子,
日本人出国留学意愿极低,日本人上东京大学的难度基本等同于中国人考上华五的难度。(数据来源
@Summer Clover)可以说是远低于中国学生读清北的难度。而且同样是考试入学,不参考家庭背景,拿日本和中国比较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日本的教育资源甚至可以用过剩来形容,近年来一些私立学校因招不到学生而纷纷合并整改或者倒闭。
同时日本人对本国教育的自信,也降低了他们本国人出国留学的意愿。
也许有人会不服,凭什么拿中国既和欧美比,又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比,而不和印度比,不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去比…但是我觉得,在很多国人心里,中国的对手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外国。
祝祖国越来越好。
2. 不应该直接拿哈佛校友基金直接和清北科研基金直接比较,应该拿哈佛校友基金每年科研拨款和清北科研基金作比较。
在此感谢
@Zichen Zheng提供的更加详实的数据
operating revenues increased 5.6% to $4.78 billion, and expenses were up 5.3% to $4.70 billion
http:// finance.harvard.edu/fil es/fad/files/harvard_ar_11_12016_final.pdf哈佛科研经费前几名的学院,每年经费加起来就已经超过200多亿RMB了,已经远超清北。
把这个问题吵火了,然后让微信部门的人看到。然后等待版本更新。
谢邀
一张小小的商务肖像照,折射出来的是一个职场大生态。
首先回答本问题的本源,楼上楼下的很多人的答案并不对,喜欢这种抱着胸前的照片,和展示状态如『保守,稳重,成熟』没有什么关系。
这种职业肖像照,一般都是为了挂在墙上,或者出现在公司宣传册,网站上介绍人物的profile上的。如果不想采用这种更为呆板的大头照
半身照几乎是唯一可能,面部是最重要的辨识特征,在半身照里至少要占据画面里面1/3的高度,头顶上留白,下面要过西装第二颗扣子,约皮带处,被西装遮住,不露出完整的下摆,肩膀两处留出一点空隙,不能太大。
等限定这个区域以后,大家就会发现:除了这样子交叠在胸前,你放在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手都会被截断,比较难看。
当然有特别的:
借用
@王不累的照片,十分感谢。
这些非常规的,独特的职场商务肖像照,实际上大多是一些商务杂志,商务会议,为商界领袖,企业高层做专访的时候,杂志专文的辅照,杂志这边是有专门的高级摄影师的,如果你自己要去找摄影师照的话,收费大概是8000到2万(可不是那种路边常见的照相馆哦),如果是给福布斯,财富,国内知名商业杂志上常客拍的高级摄影师,大概5万起。
谁都想照一张这样子的帅气的照片,问题是谁为这个买单呢,就像其他答案有人说过的,那些房地产中介倒是想表现出亲和力,问题是他们会为这个事情掏上万把块钱吗?我看难。
说到底,首先都是钱的问题。
对土豪们钱不是问题,新问题是,你敢跟公司的市场部PR部小姑娘说,我要这张(比大部分同僚帅,比董事长还拉轰的)照片上墙么?
算了吧,还是用标准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