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将于 5 月 11 日公布,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1页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好,不算太差。

现在是一场竞赛,只要强过美国白人就行。

1、第7列虽然在下降,下降速度比美国白人占比下降慢得多。

只要将来美国霸权不在了,我们的后代比我们聪明,有些问题只要直面,没有帝国主义干扰,还是可能解决的。

2、平均年龄38.8岁。

七人普领导小组:我国人口平均年龄38.8岁,依然“年富力强”_姜慧梓

日本、西欧、美国白人,平均年龄都在49岁左右(全球老龄化速度调查:日本已成最“老”国家)。

印度、非洲、东南亚都在28岁左右。

所以说我们处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是一个比较健康的数据。

当然,老龄化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但是老龄化其实是富贵病。穷国老年人早早over了,哪来的老年化问题。

3、男女比例问题,其实向来就不存在,这里不用讨论。

4、人均预期寿命超过美国

法媒: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可能将超过美国

5、表中的第3列的出生率我没理解是怎么算的。

但美国白人出生率也只有1.66了,一个妇女生1.66个小孩(美国白人数量持续下降,30年后成少数群体:取代者不是黑人)。

按照这种算法,我们过去10年的平均应该还在1.7左右,比美国白人是要强的。

出生率这个问题还是要想办法。

办法是有的。一定要拿出勇气来。

汉朝的时候,要求所有人早婚、早育,否则征税(古今中外如何促进人口增长--鼓励生育与强制生育_思想市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西汉初年刘盈(汉惠帝)当皇帝时期(公元前195~公元前188年),也推行了强制早婚的措施。据《汉书·惠帝纪》记载,在公元前189年,刘盈下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算”是当时计征人头税的一种计量单位,是开国皇帝刘邦在建国后第四年定下的税收办法,15岁以上、56岁以下的国民,都要缴纳人头税,每人税款金额是120钱,称为“一算”。五算就是720钱,也就是说,如果适龄不结婚,就要缴五倍人头税的罚款。

另一方面也可以同时鼓励多生,用税收来调节。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user avatar   wang-ke-dan-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口总数不是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以前是人多了物资不够,工业化和科学方法在各行业的普及之后,现在14亿人口的温饱基本不是问题,刚从陕西农村老家回来,很少有人像我这年龄小时候为吃肉问题烦恼,现在我们不仅要吃肉,还要多吃肉。但现在人们追求不仅仅局限于温饱,经济依旧需要发展,还有大部人没有富起来,对于未来经济发展潜力有几个人口数据上需要关注的点:

1)人口结构

人口总数不是问题,劳动创造财富的人占比才是大问题,8个人劳动养10个人和4个人工作养10个人难度是完全不同的,普遍来说,新技术需要新一代的劳动者开发和使用,创新需要新生代的力量,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大,客观上精力是会下降的,生理机能也会下降,逐渐的对社会资源的消耗大于产出,养老就需要依赖年轻一代创造的商品开做补偿。

人口结构描述的就是这个事情,当结构上方60后婴儿潮的这辈人逐渐进入退休年龄,而结构下方的出生人口变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均消耗只会越来越大,下方的劳动者跟不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结构上移,给中间的适龄劳动者施加的平均压力会越来越大,总结起来就是消耗的人多了,而新的劳动者由于少子化没有得到补偿,未来就会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更多省份的养老金问题,另外一方面通过房地产向购房者施加的大额隐性税收没有新的年轻人来承担,已经榨干的六个钱包并不意味着老人不需要养老保障,比如父母辈为晚辈买房把养老金拿出来,晚辈给父母辈的常规体检,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四位老人就是很多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到手的收入,这些开支还是要落在越来越少的适龄劳动者头上,所以人口结构是未来经济发展潜力和现在的劳动者压力至关重要的灰犀牛。

2)平均教育水平

人口结构决定了新增劳动者的上限,但劳动者对财富创造的效率依旧重要,未必高等教育比低教育水平的人能创造更高的价值,但统计上来说,生产效率与受教育程度呈现正相关,任何时候掌握科学技能的群体都非常稀缺,从平均薪资上来说,我国已经不再能与东南亚、印度等国比拼价格,但从劳动力性价比上依旧能拉开不仅和东南亚、印度等国,甚至与欧美拉开差距,比如我国的工程师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高性价比,发展中国家干不成、发达国家没有我们便宜。

平均受教育水平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生产效率,劳动的人少了,效率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不足,小时候从割麦子到入仓几百个人也顶不上现在一台机器的效率高,教育和科技可以很大程度提高人均产出效率,人口普查数据中平均受教育水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3)各省份人口迁徙

人们经常问哪个城市适合买房?其实很重要的一点看年轻人口的迁入迁出,过去十几年,人口大规模迁入的城市房价基本都在大涨,而人口迁出的未必会下跌,但风险会越来越大,一旦金融属性弱化,很难想想未来此类城市的前景。从长期来看,人口才是城市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尤其是创造财富大于消耗的年轻劳动者群体,产值、税收、消费、土地财政、教育、医疗等等收入都与迁入人口及其掌握的技术技能有关,读者也能明显看到现在很多城市都在纷纷下调落户门槛,且基本都设置了落户的年龄上限,任何城市都缺劳动创造财富的人,准确来说,现在的人口结构决定了未来全国都缺创造财富的人,城市现在不布局抢人,还在通过各种手段大搞土地财政转移地方居民的财富,施加大量的隐性税到年轻人头上,等真正反应过来基本上这个城市已经没有希望了,关键财政收入这种东西是恶性循环,越缺钱越要想办法吃拿卡要,或者降低公共福利支出,越是给地方居民施加成本和降低福利,人口流失越快,人口流失越快,创造财富的人越少。

良禽择木而息,年轻人还是要好好考虑下自己的选择,建议的参数有几个:收入/房价比,高学历落户政策,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教育资源尤其是本省高等教育资源(本省招生有优待),营商环境,政务透明度,GDP基数与增速等等。落户不仅仅拼的是房价,还有收入以及其他潜在公共福利返还情况,比如教育和高校科研经费都是要靠财政大额补贴,通过房子收你的钱你也能享受到相应的福利,一些返还比较低的城市,往往存在大量的利益集团分食劳动者创造的财富,现在创造再多钱不能返还到大众的福利或者地方经济发展中,这类城市在人口结构变动下基本是缺乏竞争力和潜力的,甚至还会出现更加悲观的结果。

科技和教育只能改善人口结构失衡下的财富创造问题,依旧无法解决利益集团影响下的财富分配问题,年轻人也只能选择去一个公共福利返还比相对更高的城市,城市间的发展分化将迅速扩大,甚至70个大中型城市之间也会出现分化,这些都将是未来能看到的趋势,并且还会加速,毕竟创造财富的人永远都是稀缺的。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居然回答里面很少关注死亡人数。

我个人更加关心目前的每年死亡人数。

我觉得这个作假,比出生人数作假更容易,更有动机,更加难戳穿。

比如:我觉得2015-2019年,死亡人数可能低估了。

2020年普查,可能从980万提升到1150万左右


类似的提问,应该合并啊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将于 5 月 11 日公布,有哪些数据是值得期待和分析的? - 知乎 (zhihu.com)


user avatar   jiang-cai-kao-yan-bi-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主要数据显示:


(一)人口总量。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二)户别人口。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29281万人;集体户2853万户,集体户人口为1189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受我国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


(三)人口地区分布。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四)性别构成。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较2010年下降6.8。我国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五)年龄构成。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个百分点、下降6.79个百分点、上升5.44个百分点。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六)受教育程度人口。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七)城乡人口。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八)民族人口。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4.9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10.26%,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40个百分点。民族人口稳步增长,充分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各民族全面发展进步的面貌。

(九)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人口的迁移流动创造了条件,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对我们的影响

1、房价短期内还要继续涨。也许有人会质疑,人口增长率都已经下降0.04个百分点了,生育率更是跌破警戒线,人口一少,房价不就跌了吗?


增长率和生育率下跌对房价的影响是长期的,起码30年以内效果还不会很明显。


我们要看下面这些数据:户别人口与城乡人口。


本次人口普查,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只有2.62人,第六次人口普查这一数据是3.10人。同等人数下,家庭规模户越小,家庭户总数就越多,对房子的需求也会更大。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落实落地,10年来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大量农民进城成为城里人,推动了对房产的需求。


不过,政策干预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房价的涨跌,一方面,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方政府在财政上对土地极度依赖,让他们穷尽一切手段推高房价。


另一方面,中央多次明确住房不炒的概念,让大多数进城的农民买得起房,新型城镇化进程才有可持续性。中央与地方的搏弈仍将继续。



2、结婚将更加困难,生育率持续下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


男女比例失调、女权不断提升、经济持续发展,导致结婚成本越来越高。结婚三大件已由八十年代的手表、单车、缝纫机,演变为现在的现金、房子与豪车。结婚几乎要耗尽一个家庭所有的财力。


还有一个原因,现在的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从目前的教育模式来看,大学毕业一般在24岁左右,毕业后起码要奋斗三五年才能买房、买车。待工作与生活逐步走上正轨,开始考虑结婚时,一般在30岁以上。人口更新换代的脚步会越来越慢。


男女比例失调,会导致家庭条件差的男子找不到结婚对象,这种情况在农村越来越普遍。而在条件相对较好的城市,年轻人又因为生活压力太大,而越来越不想结婚,结婚率会越来越难看。


结婚率越来越低,生育率就更无从谈起。事实上,已经结婚的年轻人,生育意愿也越来越低。毕竟人是感情动物,养娃不是养猪,随着贫富差距越来越加剧,许多年轻人都害怕孩子未来会活得跟自己一样,于是逐渐放低生育欲望。


要解决这个问题,社会需要更深层次的变革。比如投入大量资金鼓励生育、改革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统计局的表述就很有意思:我国目前还在人口红利期,但人口增长放缓也是实情。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撑起制造业的是庞大的人口基数,这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对于个人来说,无儿无女一身轻。可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越来越低的生育率,昭示着这人口红利在不久的将来会难以为继,目前尚无解决办法。


3、延迟退休势在必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老龄化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


人口进入老龄化后,消费能力和创新能力均会出现不足,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养老问题。从个人养老方面来说,由于前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再过十来年,一对夫妇赡养4个老人的情况将会大面积爆发。


而从社会层面来说,交养老金的人比领养老金的人少得多,养老金资金缺口无疑将是个天文数字。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肯定有很多,但人都是有惰性的,将会从最简单、见效快的方法着手。政府也一样。


打个比方,一个人脚上患了脓疮,用中药治疗肯定能治好,但时间长,花费也高,而且要经常抓药、熬药,费时费力。动手术截肢也可以治好,而且治疗时间短,见效快,成本也相对较低。于是,很多人都会选择截肢。


所以,延迟退休是势在必行,因为他是解决养老问题最简单粗暴的办法。


user avatar   tian-xia-di-yishuai-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好的,让我看看90后三千万光棍的数据是不是真的。

再看看是不是有人又在忽悠00后,10后有三千万光棍。


user avatar   kai-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大悬念(更新版)

第一,出生人口会否再创新低?

新低。国家统计局:七普初步汇总的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而2019年是1465万人,全面二孩放开的2016年则高达1786万人。

第二,汉族人口比例会不会继续下滑?

普查结果: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相比2010年降低0.4个百分点,相比1964年降低3.1个百分点。

第三,性别比恶化还是好转?

普查结果: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与2010年基本持平,略有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3,有所改善。

第四,老龄化率再创新高,深度老龄化还有多远?

普查结果: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接近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门槛。

第五,七普查人又查房,全国住房情况如何?

普查结果:暂无

第六,每个家庭户平均人数会不会跌破3人?三口之家之说不复存在?

普查结果: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

第七,南方城市人口会不会暴增?北方城市会不会缩水?哪些省市会被挤水分?

普查结果:东部地区人口大增,中部、东北减少。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

第八,生育政策会不会迅速调整?

国家统计局:要辩证看待人口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需要采取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阳照常升起吧。

相较于人口数据总量增减的潜在影响,对于个人来说可能关心具体城市的兴衰才更重要。

就像日本人口降低,经济衰退后东京的迅速扩张一般,东亚地区中心城市化应该是不可逆的。

因为大城市有太多选择了。

我们先姑且不讨论大城市房价高低的问题,但只要这些重点城市能放开落户限制,略微宽松限购政策,资本和人口都是会迅速地向这些城市集中的。

这是一个不用质疑的倾向,也是不需要我们去过多考究的。

也不用提出质疑说大城市不会,因为能不能,会不会是两个问题,有选择的人向来任性。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大家还会有一个新的意识觉醒,那就是大城市所赋予的东西可能更多,大城市除开房价的生活成本可能更低。

而南北差异这块也是问题,当然这块也基本是被说烂了,但其实这背后是一个资本外流的问题。

人口流出地区流失的不仅是人口,更是资本,那些离开家乡走向大城市的群体为了偿付高额的入城费只得选择将他们原有的资产进行套现,然后进一步加剧原地区的衰弱。

深远一点来考虑的话,大城市的未来是一定光鲜没有问题的,甚至说是感受不到衰败的,因为源源不断的人口会流入到这里,不管人口的多寡。

因为人口越少,你在小城市的机会就越少,你就越不容易在小城市获取自己生存的资源,你就必须逼着自己去大城市去找机会。

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影响就是如此,资本和人口迅速地向大城市转移,而且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越早转移对个人来说选择最优。

.......

这可能是大家所最需要关注的一点:

即根据自己所在城市的人口流入出情况来做相关判断。

就像美国生育率衰退但移民数量有增无减一般,大家大可不必担心大城市新生人口下降的问题。

生育对城市本身是负担,但外来人口却是红利。

谁承担了代价,谁享受了收益,这是个问题。


user avatar   chang-wei-54-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对 @凯风 提的问题做个回答。

(以下全为猜测,请勿信以为真)

第一,出生人口会否再创新低?

会。

2019,1465w。

2020,1350w。(此前有1290w一说)

第二,汉族人口比例会不会继续下滑?

2010,91. 51%

2020,90%

第三,性别比恶化还是好转?

好转


第四,老龄化率再创新高,深度老龄化还有多远

不知。

第五,七普查人又查房,全国住房情况如何?

不知

第六,每个家庭户平均人数会不会跌破3人?三口之家之说不复存在?

不知


第七,南方城市人口会不会暴增?北方城市会不会缩水?哪些省市会被挤水分?

南方,尤其是发达城市人口暴增。

北方,尤其是西北、东北人口缩水

第八,生育政策会不会迅速调整?

会。放开2孩政策被证明不够有力。

因此会有更有力度的政策。比如直接打钱。


user avatar   haochiz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常说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人口数据关系着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对于这次发布我觉得有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1、35岁以下女性人口数量。也就是我们可以重点关注一下1985年之后出生的女性人口数量。这一数据将会决定我国未来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人口数量。或许,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数据,估算出中国人口在21世纪的峰值。

2、60岁、65岁、70岁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这个数据将会反映出我国目前老龄化进展的趋势。我们应该会看到我们国家老年人口的比例在提升,则反映出我国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人均寿命稳步提升,同时也反映了劳动力数量会有一定下降。

3、一线城市、全国重点城市(新一线)、省会或强二线城市的人口。这个数据如果可以看到,那么可以反映出人口流动问题。我们的绝对人口或许在未来的增长会放缓甚至下降,但是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到越来越卷了,因为我们的选择变得高度集中。比如当老师就去深圳,选调就去成都,江浙沪。个人预计,部分全国重点城市(即最近的一些网红城市)人口可能会出现较大程度的增长。一线城市当中的广州和深圳,人口也会有一定提升。

上面的三个数据是我所关注的数据。同时这三个数据会影响的东西可能有方方面面。下面稍微提一下:

1、年轻人口所占的比例,将会影响教育行业的发展。

2、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将会影响医疗行业的发展。

3、人口的流动性,将会影响一个地区的房价。

总之,这一次的数据公开,至少未来5-10年的发展会受到该数据的影响。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相关著作,迎接七普数据的公开:

1、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1]

2、大国空巢 [2]

3、空荡荡的地球 [3]

4、人口原理 [4]

5、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史论 [5]

前三本基本上都是论述人口减少的种种危害。第四本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最后一本为全面介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书籍,了解过往的历史。

阅读完上述五本书,或者1-3选一本,4和5都阅读一下,基本上就可以一个较为专业的眼光来迎接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了。

参考

  1.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192232/
  2.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1346717/
  3.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4456251/
  4.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274030/
  5. ^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269720/

user avatar   lin-xiao-63-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参考2010年六普的【主要数据公报】,

如果数据项还是跟六普的数据一样,5月11号当天主要是看全国汉族比例;

0-14岁人口由于2016、2017开放二胎的关系,全国来说反映不出什么,不用特别关注。

另外,2020出生人口 本来是不会出现在普查公报,因为这不属于11月1号普查内容。但是这个数据到现在都没有,也许有可能会在5.11一起公布吧,这个数据应该会比较爆炸性。


全国数据公布之后,各省的公报会陆续出来,六普是2011.4.28公布全国数据,这之后:

江苏 4.30;黑龙江、山东 5.5;吉林、浙江 5.6;河北 5.8;广东5.9;辽宁 5.11;福建 5.25。。。

等等,各省的0-14岁 会陆续出来。但六普的时候很多省没有公布本省汉族比例。

——各省的0-14岁,信息量就很大,早在2010年,除去京津沪以外,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的0-14岁占比就已经低于日本


其他资料应该都得等2022年之后,而且多数要用钱买。




        

相关话题

  编程新手如何提高编程能力? 
  中国人口预计从2020年开始减少吗? 
  土耳其与希腊的人口交换的好处明显吗? 
  大都市圈房价这么高,如何实现未来的人口都流动到大都市圈呢? 
  如何看待数据显示腾讯胜诉率深圳 95%、北京 54%,该统计是否科学?真的存在「南山必胜客」一说吗?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生孩子? 
  如何分析找出知乎的潜在的热门问题? 
  如何评价中国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3.89% ,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是否应该追究人口专家如翟振武的责任? 
  为什么这么多普通人为人口问题担心?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5 月 10 日美团股价暴跌近 10%,较今年高点市值蒸发近万亿?原因可能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王毅外长再谈中美关系,称民主不是「可口可乐」全世界一个味道?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