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更新:没想到点赞过三千,大家都很关注哈。评论里有说西方的推荐信制度,这个方式国内也有不少采用。但湖畔的玩法偷梁换柱,本质完全不同!
一般推荐信的逻辑是:找2-3位熟悉你的社会名流、直属领导或老板、合作伙伴之类的,为你写推荐信,只要是有一定影响力、对你比较了解、能够为你背书(endorsement)的人即可,【绝不可能硬性要求这2-3位推荐人也毕业于此校/此机构】。
而湖畔的逻辑是:这2位推荐人【一定】是我湖畔的老师或校友。外部牛人牛飞天了我湖畔也不认。
换言之,你能想象Elon Musk给你写推荐信让你去哈佛而哈佛说Elon你毕业于宾大非我佛名下你不配吗?
这是那啥伐异!
西方推荐信制度从没想过能这么玩儿,甚至是绝对反对的,西方学术界更是最忌讳同一个院系全是同一家门生。
——————————7日原帖——————————
来说说湖畔大学的招生标准吧。
楼上不少答案都说了学费异常贵、老师是泰山会什么的。这是表象。后续教学中搞关系那是后话。
招生是门槛,是第一步,出去容易进去难,跟一般开放式教学宽进严出完全相反;而报名资格是招生的前提条件,是硬杠杠,是第零步。
报名资格的关键是:必须有2名的以上老师、前学员推荐,必须,否则你名都报不上。
也就是说:你不是混圈子的人,我绝不带你玩;你混圈子,但混的不是我的圈子,我也绝不带你玩。
你业务好、企业佳、技术牛,都没用,你day one(报名)之前long long ago就必须混着我的圈子,才有可能取得两封推荐信,否则门都找不到。
你鄙视混圈子,就永远得不到我这派的资本加持。
——若真是一所新型商学院,在教学中形成师生校友间联系,倒也罢了。从一开始选人的标准就是拉帮结派,那是黑。
泰山会年初解散,湖畔大学今日又被铲名,前后也是令人唏嘘。湖畔大学名为“大学”,实则和泰山会一般,都是富人的高级“圈子”。
我们说,社会主义是先富带动后富,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而单独把一个人贴上“人民富豪”的标签,这本身就有问题。
另外,要真根据马主义来定义,马云和会里的人,得叫资本家,但是我们避讳这个词语,用现代说法,叫做社会新阶层。
教员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里开篇就说,革命的首要任务是团结朋友,斗争敌人。
你想,统战都统不了的阶层,还能是Dang的朋友吗?
这就是中华多年文化跪舔外族的结果,教育界和媒体界,所有跪舔外族者都应该负责。
对于跪舔外族的教育界和媒体界人士,应该进行极限惩罚了,否则无法扭转中华民族的吃里扒外者。
媚外跪舔,可能是受媚外文化洗脑,保安无意识媚外;也可能是地铁公司领导被媚外文化洗脑,传达的跪舔外族指令给保安。
因为有这么一群送外卖的女人。
不想看图的国男们,可以看看文字,看看中国新时代女性是如何理直气壮“送外卖”的,省得以后被骗接盘。
今天我碰到了一件令我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和朋友(女)去中超买食物(当时我们都戴着口罩,),碰(未和她打招呼,她没认出来)到的那位来自西安的同学(跟波兰人谈恋爱,未婚先孕,正在备孕),她在中超里和老板娘夸夸其谈,说自己的波兰男朋友不关心他,说她怀孕如何痛苦。
这都无所谓,但是当她说"当我波兰男朋友这么冷漠对我,我都极其包容,因为我想着文化差异嘛,要是我谈了个国男,我的分分钟两耳光扇过去!”我很震惊,这凭什么,为什么穷得吊儿郎当的波兰人就可以无限被包容,中国男人就必须对她无限好,否则就是两耳光,我觉得这是对我们的侮辱。
后来出了超市,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了问我的朋友,她居然也认同那个姑娘的,她说"这不是双标,不是区别对待,这是文化差异,她男朋友是波兰人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这样,所以那样对她,情有可原。但是中国男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对女生百般呵护,要无微不至的照顾,所以一旦对女孩子冷漠了就应该被责罚。”
虽然她们这么说,但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这是一种双标,是一种侮辱。后来我见再讨论下去会很尴尬,就岔开话题了。这难道不是一种侮辱吗?凭什么对中国男人要求就必须这样那样,对波兰男友就可以无限包容?
作者PS:渣男送盘,老实人接盘,所以国男不能太老实。
如果近代落后仅仅是民族属性的问题, 那最早辛亥革命之后,最晚宁汉合流之后,中国就应该起飞了。
然而事实上呢?
蒋家王朝可以算作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封建政权,结果却是击穿了中国历史的下限。
工业不如带清,卖国远胜带清。
中国近代史的症结,并不在于上层建筑,而在于基层的农民、地主、土地。光幻想着靠换个皇帝就解决问题的人,建议去把高中历史课再补一补。
第一反应:
52岁了还好意思叫姐姐,钞能力砸得小编七荤八素了吧?
第二反应:
不就是登个珠峰吗?
夏尔巴人向导都登了多少次了,里面又不缺50岁老人,不报道他们反而报导一花钱登山的凡尔赛素人游客。
吃饱了撑的吧。
第三反应:
又是辞职,
又是脱产锻炼,
又是登珠峰,
这阿姨钱很多啊?
我被工作压得,连想跟女朋友回趟娘家都不敢出来。房贷都要还不起了。
最后:
希望以后多一点这样的“正能量”报道。
什么翼装飞行啊,
什么甘肃探险啊,
什么珠峰登顶啊,
是吧。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