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的,我很羡慕你,我觉得20岁的时候被孤立是人生的一种磨练,总比30岁,35岁,40岁的时候再体会被孤立是怎么一种感觉好。
这几天我收到一个校友的电话,她今年50多了,在一所一本做副教授,也会被孤立的。跟我打听广东高校的情况,宁愿去二本三本工作,也不愿意再被孤立了。看吧,50岁的人也会有被孤立的情况。大学老师都可以被孤立,更别说是学生。
如果我五年前看到这个问题,我会跟其他的自以为自己人生有阅历的人说一样的话:想想你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想想你自己的问题,也许你自己也有错。但是这几年,生活和知识告诉我,也许你什么都没有做错,别人孤立你的原因可以是因为简单的“不同”。宿舍其他三个人都特别穷,你有钱,孤立你很正常。其他三个人都是一个地方的人,都会说本地域的方言,你不会,不愿意理你很正常。一个办公室都结婚了,下班都需要回家接孩子,平时聊聊孩子教育,你没有结婚,觉得你是小孩,不理你很正常。
孤立就孤立呗,根本没有什么关系。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圈子,如果学校学风一般,大家都喜欢打游戏,你不喜欢,没有共同话题,那你就去找喜欢学习的呗。在我心里,孤立是一个中性词。孤立未必代表别人不尊重你,互相不打扰也挺好的。
在知乎上,我很喜欢看被“孤立”的答案。有时候,被“孤立”,没有多少人点赞的答案,其实并不是质量不好,而是作者并没有粉丝,作者本身被孤立了。被孤立的原因就跟我说的一样,有时候只是角度不同,有时候甚至可能是专业性过强,有时候理解他们的答案需要跨越自己人生的经验,跨越自己的文化圈,所以赞者寥寥,也是很正常的。高票答案有的时候往往是错的,是恶俗的,是单一角度的,是情绪化的,只是因为高票的作者粉丝多,声音大而已。
在大学里,如果为了追求不被孤立,就去迎合别人的恶趣味,那么我觉得还不如被“孤立”。孤立有的时候会给自己培养很好的环境,比如独立,比如创造性思考,比如冷静,比如胆量,比如对人性有更深的体验...孤立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你已经身处孤立了,就应该仔细分析了,孤立也代表容易受到伤害,要学会自我保护。
年轻的时候,有好几年,我也特别喜欢融入群体。后来我发现,融入群体未必是个好事情。因为群体被称之为群体,就是因为不是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