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中国的数奥,说白了是从苏联学的一个四不像的玩意儿,许多人迷惑困惑是因为中国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之间是割裂演化,没有人也没有团体进行统一指挥统一规划,数奥变成了一个意义不明的选拔工具罢了
数学奥林匹克这种东西,最早是苏联搞出来的,后面随着苏联控制整个东欧变成论证社会主义阵营制度优越性的一种工具
数奥本身在苏联和东欧地区不是唯一的兴趣/选拔项目,除了数理类的竞赛项目,苏联还有大批文史类的竞赛项目。比如我们学院的文史专业本科生入学标准有一条就是拿到文科类竞赛项目的全国1、2、3等奖。因此数奥这种东西在苏联就是一个比较普通的竞赛项目,而且初衷也和什么升学选拔关系不大,纯粹是普及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育水平罢了。苏联的数奥一般不对知识范围做明确限制,只是不提倡利用特别超纲的知识去解决给定问题,提倡参赛者利用基本数学工具和逻辑工具解决给定问题(说白了还是考察基本功和创新能力)
苏联和中国最大的不同是
第一,苏联高校招生不依靠统一招生考试,而是每校自行举办入系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入系就读。因此入系考试大致内容是确定的,但是每所学校的具体内容皆有不同。死命刷题没用,一年有一百套高考题,刷得过来?
第二,苏联高校的入系考试有笔试部分也有面试部分。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需要抽签,签里会有学生必须笔试的内容。有些时候笔试会要求应试者在考试委员会面前板演或者板书,考试委员会会根据学生考试过程中的表现随机出题考察学生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解题思路。会刷题又怎么样,思路不行立刻露馅,老师随机出题就是要看你的思路是原生的还是灌注的
第三,苏联的中学有两类,一类是普通完全中学,一类是高级文理中学/科学中学。前者负责十年制或者十一年制的义务教育,根据课程大纲进行授课。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不完全中学阶段结业时选择报考高级文理中学,在高级文理中学接受高水平的超纲教育。比如莫斯科大学附属科学中学就是一所数理超纲教育见长的科学中学,科学院院士授课、莫斯科大学数力学系大教授带习题课。
第四,数奥在苏联也不是唯一的中学数学拔尖教育活动,苏联顶级高校数力学系一般还会针对中学生举办数学夏令营,在夏令营中院士和大教授会带着对数学有兴趣的中学生推公式、做习题
第五,苏联高校不是升级制而是流转制。不是学生从一年级“升入”二年级,而是”转入“二年级。这意味着毕业不是受保证的,是会开人的,莫斯科大学数力学系开除率有2-3成。小聪明就算混过入系考试,也不一定能混过每年的结业大考和毕业前的国家考试。
所以在苏联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数奥这个模式和苏联教育制度是没有相冲突的地方,超纲教育是普遍的,和升不升高级文理学中学或者考不考入顶级高校没有必然联系,就算考入了,实力不行一样会被踹出来。
在中国,中考是普遍的,在苏联不是
在中国,大部分学生可以顺利本科毕业,但是在苏联不行
所以只要卷进去,就能拿到文凭的几率就很高,所以要进好高校这个保险箱,就必须先进王牌高中,为了稳妥进王牌高中,就必须进王牌初中,为了稳妥进王牌初中,就必须搞一系列奇葩又幼稚的操作 因为最终收益得益比例还是很高,基本稳赚不赔
杀头的买卖有人干,赔本的买卖没人干 正是因为这种模式稳赚不赔、投机取巧效用非凡,才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
如果像苏联一样就算考入清北人复乃至普通高校也常会因为后劲不足被学校开除,热度立刻就下来了
实际上在高级知识分子群体里,都比较鄙夷这些东西,因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浪费了时间学一大堆没有实际作用的花活(苏联奥赛重考察基本功,中国常见的奥赛教学内容相对苏俄更重视技巧,基本功扎实是科研的基础),对日后科研工作毫无用处。
事实上苏联很多竞赛思路都是重基本功的,这也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基础学科依然傲视全球的关键
题主的疑惑,本质上是四个层面的问题——
1. 00后小学生上奥数班远没有8090后小学生有用,
2. 不过奥数奖项对于进优质私立初中确实还存在一定作用。
3. 但对于剧中主角的背景而言,在奥数金牌班的投入毫无意义。
4. 由于编剧贫瘠的人生阅历和感人的逻辑水平,把这段写崩了。
总结来说,编剧主要在三个方向上出了问题:
显然编剧并不熟悉当下的教育情况,但无奈工作所迫必须涉足这个领域,于是便只好凭借自己小学时的回忆去刻舟求剑。
可奥数早已从十几年前的超然地位,沦为现在只是孩子们用来丰富简历的几十上百条途径其中之一而已。
你在奥数最式微的时候,却反向塑造成需要动用区长级别人脉干预,自然使得真实感荡然无存。
Q:上海有没有这种挤破头都要进的私立初中?
A:当然有。
Q:上海有没有像择数这般强势的、与进入上述初中有高关联性的课外机构?
A:当然有,并且关联性比你想象得更强。
但是成年人都明白……这种一鱼三吃的机会,学校怎可能拱手让给第三方?
商业学校,和钱过不去???
这种事懂的都懂,不懂的人先搜一个叫“小五班”的东西差不多也就明白了。
像剧中这样又攀上通天人脉、又投入巨额资产,无论来几个孩子都早给你塞进翰林了。
结果你告诉我只是换来一个能增加获奖可能性的公平补习资格……
真是难为了编剧这个社会傻白甜在百忙之中特地来为我们编织童话和笑话。
归根结底,鸡娃本质上是普通家庭为了向上而努力搭建的天梯。
那你们这两个接近财富自由的家庭来凑什么热闹?
要让故事逻辑自洽本也非常简单,
只要删除严父严母这对富一代、再把南建龙设定成除了房产啥也不剩的普通退休老人也就OK了。
可他们偏不。
这些影视公司出品的同类型电视剧,全都存在这个问题:
先塑造一家亿万富翁,再塑造一家底层困难户,然后强行说两家都是普通家庭。
观众老爷,您爱信不信,爱看不看。
反正您们也没别的可看。
剧集播出至今,想要在这个故事里寻找逻辑和现实意义,已然毫无必要。
只需休息三四周静养的轻微骨裂,需要身为行业翘楚的女婿辞职、家政冒着日损100的风险全职、前夫瞒着老婆帮忙,三人一起来照顾?
编剧为了制造矛盾冲突,丧心病狂程度已经超越行业底线了。
其实早在剧集开播之初,我已在上个回答里预测出这些问题——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小舍得》里面女主非得让孩子上奥数金牌班?
大概是编剧也觉得自己的逻辑水平需要报个补习班拯救一下,确实蛮十万火急的。
中途岛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