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把结论放在开头,所谓崛起屁股来放屁:
Xf9-1发动机比较好的体现了日本在涡扇发动机领域的现状:日本拥有优秀甚至世界顶尖的涡扇发动机部件技术,但在完整开发先进发动机的系统经验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这种落后与领先的交叉情况,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xf9-1这种怪胎:枉顾日本在涡扇发动机元器件方面的世界顶尖的技术优势,用了美国2025年在xa100和xa101的六代变循环发动机上才用的先进材料,却只研制出美国1987年时xf119级别的涡扇发动机。
日本的f-x
据《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3月11日报道,日本下一代战机F-X预计2035年服役、将取代现役的F-2战机。该项目之前已选定日本三菱重工作为主承包商,但未来将增至8家日本本土厂商共同参与开发。从职能分工来看,发动机由IHI株式会社负责,机身由斯巴鲁和川崎重工负责,控制电子战装备的任务系统由三菱电机负责,包括雷达在内的电子产品则由东芝、富士通和NEC负责。日方还在争取曾研制F-22、F-35战机的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供技术支援。
说回发动机,当然,这个发动机的进度还是不错的,至于日本,谁也不要无脑否认它在发动机与燃气轮机方面的技术水平。
【从XF9-1原型机,看日本航空发动机技术如何发展 - 今日头条】
先说Ihi吧,它独立研发的发动机屈指可数,而独立研发的战斗机发动机只有“XF5-1”,推力为5吨。虽然这款发动机看起来确实像是战斗机引擎,但仅以5吨的推力推动一流的战斗机飞行是不够的。这款发动机没任何可以入天朝军迷法眼的地方。
至于ihi的部件技术,可以用牛逼来形容。日本重工公司参与通用电气(GE),普拉特·惠特尼(PW),罗尔斯·罗伊斯(RR)的发动机的研发和生产。以全球畅销的lm系列为例,到2015年IHI已经封装并测试了超过70台LM2500以及30多台LM500船用燃机,其他的像是成东京田机场或羽田机场里面这的大型民航飞机发动机有10%到20%的部件在日本生产。
在最新的发动机方面,日本广泛参与产业链和研制环节,在日本航空公司使用的波音787的GEnx发动机中,日本制造商生产如高压压气机和低压涡轮等部件(这类是发动机的核心元器件),参与份额超过15%。
此外,日本在空客A320和波音737的新型号中安装的PW1100G发动机中负责生产低压压气机,燃烧室,风扇外机匣等部件,参与份额达到23%。
日本在其中许多部件上开发成本和生产能力多样化方面都很强大,而不仅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例如,日本IHI公司在生产诸如喷气发动机低压涡轮,压气机和连接风扇的主轴等方面有优势。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IHI在生产超过3米长的高难度航空发动机主轴份额达到了70%。在日本,支撑主轴的轴承份额也在增加。近年来,NTN已收到PW1100G和Trent-XWB发动机轴承的订单。PW1100G是普拉特·惠特尼(PW)公司生产的最大发动机,而Trent XWB也是罗尔斯·罗伊斯(RR)生产的主要大型发动机。
日本同样也有主轴材料生产实力。大同特种钢生产发动机的主轴材料,同时用于787飞机的GE和RR发动机。在竞争对手之间能同时获得业务,其意义非常瞩目。
而新锐的研发,比如这台最小型的燃气轮机,这个估计会是波士顿动力那些机器人的理想动力选择。
至于发动机制造所用的机床,Mori Seiki,Yamazaki Mazak,Okuma,Makino制造的铣床等机床是制造喷气发动机零件必不可少的机器。日本喷气发动机零件制造商不仅使用日本的机床,GE,PW,RR也使用日本制造的机床。看看这些工厂的照片,这些东西可以反映出日本机床的实力。
说说军用领域的航发授权生产吧,日本IHI、三菱和川崎等公司获得美国通用公司的授权,先后许可证生产F-104“星”战斗机的J79-11、F-4E“鬼怪”战机的J79-17涡喷发动机;F-2战斗机(日本版F-16)使用的F110系列涡扇发动机;UH-60“黑鹰”直升机使用的T700-400涡轴发动机。获得英国罗·罗公司及其合资企业授权生产P-3C反潜巡逻机使用的T56-14涡桨发动机,T-2教练机使用的TF40涡扇发动机;获得普惠公司授权生产F-15战斗机使用的F100系列涡扇发动机。这些日本企业被授权生产的发动机机型,都是当年各个飞机领域令人眼馋的装备,虽说日本无法完全通过许可证生产掌握其全部的内在技术,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生产锻炼,最起码建立起了一套西方最现代化的生产管理和标准体系,并逐渐了解、获取美欧航发的技术理念,
回归正题,看回这台发动机的性能:
附注:根据F119发动机性能演变过程,1987年后期,武器系统研制商提出需要更大推力的发动机,要求发动机的推力相应提高近17%,达到最大状态推力为155.68kN,中间状态推力为104.53kN,F 11 9采取了将风扇直径稍作增加以提高15%的风扇空气流量来满足推力增大的要求,发动机的涵道比也由0.25增至0.3。
日本强项的材料技术方面,XF9-1先进材料的堆积可以说令人发指!航发核心的涡轮叶片是由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院开发的TMW-24第五代镍钴基单晶超合金,涡轮叶盘封闭在第二代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护罩中,从而可以实现涡轮前温度达到1800℃。比AL31发动机高出400℃,比F119发动机还高出近200℃,而且这种材料还有相当的提高空间。可以说XF9-1发动机所使用的材料科技等级比美国的F119都还要高出两代,日本本身的材料技术可以说丝毫不亚于美国。
IHI将发动机交付的新闻稿时,主要到它提到了提高涡轮入口温度而使用“日本独立研发金属材料”和“陶瓷基复合材料(CMC)”。“日本独立开发金属材料”是一种耐热超级合金,以支持波音787的燃料经济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则是指SiC / SiC复合的材料,这是目前只有日本能商业生产的材料。
高温材料CMC确实是日本的强项。理论上,从燃烧室进入涡轮机的高温高压气体的温度越高,喷气发动机的性能越高。即使在民用发动机领域,增加涡轮机入口温度也可提高燃油经济性,因此它是喷气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发展的核心主题之一。单独提高涡轮机本身的耐热温度是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诸如耐热涂层和冷却的组合技术提高涡轮机的耐热温度。日本的高温材料技术是提高涡轮机入口温度的世界顶级技术之一。
目前涡轮叶片本身由称为超合金(单晶)的金属制成,主要成分是将各种稀有金属添加到镍中。这种合金技术日本非常出色。波音787的Trent-1000发动机中的涡轮叶片就是由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NIMS)开发的超合金制造。
另一种日本耐热材料是碳化硅纤维。其中碳化硅纤维用碳化硅基质硬化的纤维增强陶瓷(SiC / SiC复合材料)用于喷气发动机部件。
镍基高温合金中的镍和稀有金属很重,因此比重达到8到9。耐热温度只能达到1150摄氏度或更低。相反,SiC / SiC复合材料具有约3的低比重,并且材料本身的耐热温度高达1300度。所以用SiC / SiC复合材料代替高温合金具有降低燃料消耗和减轻重量的作用。而且由超合金和SiC / SiC复合材料制成的零件使用环境超过1600度。镍基高温合金零件必须冷却到1150度以下。另一方面,在SiC / SiC复合材料中,可以只冷却到约1300度。由于发动机需要引入压缩空气用于这种冷却,而燃料则因为通过额外的空气压缩而被消耗。如果可以省略这部分冷却,则相应地改善燃料消耗。如果将发动机高温部分的材料改为SiC / SiC,那么就可以将燃油经济性降低几个百分点。 因此,碳化硅纤维作为下一代高温喷气发动机的材料备受期待。目前,碳化硅纤维仅在日本商业生产。 日本碳素和宇部兴产公司将它们称作为Nicaron和Tyranno纤维并且独家供应市场。
SiC纤维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隐形材料,F35和F22均大量使用日本独家商业化生产的SiC纤维
SiC / SiC复合材料的成本很高。据说价格与同等重量的黄金差不多。但是尽管局限很多,其在发动机高温部分使用的优点还是难以舍弃的,已经有合资企业CFM国际公司采用部分SiC / SiC复合材料,研发出新一代的波音737,空客A320使用的LEAP发动机。
尽管存在局限,碳化硅纤维有望成为下一代发动机性能改进的关键材料。正是这种期望,GE,Saffron正在与日本碳素公司建立NGS Advanced Fiber合资企业并将此项业务垄断起来。
说了一堆这个发动机那些性能的技术基础,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发动机用了如此先进的材料,这类材料是美国六代变循环发动机才用的上的,
与F-135发动机相比,AETP计划中的发动机油耗降低了20%,不加力推力增大5%,加力推力增大10%,航程延长了30%。美国军方宣布,XA-100和XA-101发动机的基准最大加力推力必须达到20吨,并可为F-35 战斗机第二阶段改进型提供动力。对AETP计划中的发动机指标,两家公司都信心十足,普惠公司甚至计划将来引入超高温CMC陶瓷基复合材料,将XA-101原型机涡前温度再提高300℃,达2700K,以期进一步提高发动机推力,降低发动机油耗。。
日本拿了美国六代变循环发动机(XA-100和XA-101发动机的基准最大加力推力必须达到20吨,这个只是基准推力,在2030年是要提升到30吨推力的)的那种级别的高温材料,却只实现了美国1987年代的yf119水平,就研制阶段来说,xf9-1的进度只相当1987年xf119模拟高空试验的阶段,就产品形态来说,两者差距超过三十年,这个到底是落后还是先进?
或者说,ihi如此暴殄天物,用鲍鱼人参却只做出了一碗蛋炒饭。
是因为物理学已经开始快要碰触到这个世界我们可能的认知边界了。
包括什么边界呢?这里有物理观察能力的边界,也有主观客观分界的边界,甚至有这个世界底层规则的边界。
假设说吧,我们这个世界是虚拟的(而且很可能就是),那么我们是什么呢,不过是网络游戏里的NPC角色,就像你在魔兽世界里看到的卫兵,任务NPC一样,差别是我们更加智能,并且会思考。
假设我们就是那些NPC吧,我们也会思考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是什么。通过一些实验和逻辑思考,我们很快就能发现很多规律,比如这个世界上物体运动的规律,能源传递的规律,甚至光线和颜色渲染等等更高级的规律,这些规律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游戏内的道具和环境通过实验而感知到的。于是我们提出了种种的假设,提出了各种数学方程来总结这些规律,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些理论是对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既普适又实用,能指导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干出很多以前干不了的事情,比如造出了能上天入地的机器,也学会了怎么远距离的通信,我们的科学开始突飞猛进。
但是,研究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我们发现了很多奇怪的很难解释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法师发出的火球,你观测和不观测的时候命中的概率会有变化,为什么两个相距遥远的宝箱,开出来的物品始终保持互补的概率,这些似乎和逻辑常识不符。但是,我们很理性的认为,可能这就是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吧,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奇怪的规则,虽然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但是这个世界就是依照这些规则构建出来的。
再然后,研究深入到了一些更难理解的领域,比如在这个世界显现出来的最小像素背后究竟是什么,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客观)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们(意识)的本质又是什么?科学研究卡在这个地方似乎再难推进。有的科学家说,肯定是我们没有造出更厉害的道具炮,如果我们用更强大的道具炮对轰,在极端的运算条件下,这个世界一定会显露出更底层的运算机制出来。
好了,现在你先跳出来,做为这个游戏的上层世界的开发者身份来看一下。你会觉得很有趣:你创造的世界里的代码正在试图弄明白自己是什么,或者想弄明白这个世界是什么。他们发现了这个世界因为虚拟造成的一些奇怪的地方,比如你为了节省运算量,大部分的场景和物体都是在玩家不观测的时候不装入内存的,大部分的计算也都是先计算结果再反过来根据观测需求输出过程。当然这么做会让游戏里的智能NPC感觉到因果律被违反了,但是没关系,他们会理解这个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然后你看着这些NPC开始修改一些脚本,试图利用道具反应来制造出超越数值边界的计算,然后引发计算BUG,并通过研究BUG现象来更进一步的分析这个世界的代码运转特性。
你很佩服这些智能NPC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你也很理解他们,不过做为开发者,你当然知道这么做是没用的,这个网络游戏程序有着复杂强大的保护机制,不可能被游戏里的NPC弄崩溃,而且就算弄崩溃了大不了也就是打个补丁重启游戏就好了,出错时候的日志都会清掉,他们什么都不会记得的。而你也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其实是建立在高层世界的计算机的各种硬软件系统之上的,这其中包括了服务器,网络通讯体系,协议,客户端,编程工具,图像引擎,底层驱动等等机制,而这些机制游戏里的NPC无论如何研究也不可能明白的,他们不可能明白在他们的世界维度之外的东西,这是他们的不可逾越的界限,他们就算把CPU弄烧掉也不可能从游戏里蹦到现实中来。
对于游戏里的NPC来说,他们只能在这个世界程序运行的规则之下进行探索和学习,他们不可能超越这个世界去到更上层的世界,不可能变成坐在键盘前的开发者,他们虽然很聪明也很好奇,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会发现再也无法向这个世界更深的奥秘去探索了,因为他们所探索的世界规则有他们碰触不到的边界。
这是做为NPC的悲哀,开发者想,不过他转念一想:我们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更高层世界创造下的NPC,我们也同样被局限在当前的世界里,永不可知外面的世界是什么,大家彼此彼此,都在笼中而已。
==============================
好家伙,居然有这么多人对科幻概念有兴趣,回复出几百条来。
请大家理解一点,既然谈到了科学的边界之外的地方,那自然说的东西是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这叫什么,这叫做想象,所以大家不要把科幻当民科来批,放飞想象也是一种娱乐嘛。
既然说到了对科学边界的想象,那么我就补充几句:
1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一定有边界的,因为我们从哲学逻辑上就无法回答任何无限穷底的问题,比如时间的尽头后面是什么,物质无限细分下去是什么,宇宙的边界之外是什么,时间的最小单位之下是什么等等。所以,我们应该理解无论科学如何进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是有极限的,哪怕是神也无法掌握所谓终极真理,科学没有所谓的终极;
2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的边界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更早到来。有人举出各种例子,说明百年前人类也觉得科学已经快到尽头了云云,但是现在又进步了这么多。但是现在情况确实不一样了,现在碰到的障碍和瓶颈和之前碰到的问题有本质的区别。现在碰到的问题很多都是人类在实验观测手段上难以突破的障碍,比如我们无法造出太阳系半径大小的加速器,也无法进入更高的维度去观测,或者突破主观和客观的界限,在低垂之果摘完之后,剩下的恐怕是天顶才有的果实。虽然现在人类在无数领域里面都在加速探索,但其实顶尖领域的科学家都知道,基础领域颠覆性的突破已经很难再出现了,缺乏实验支持的理论和玄学并无二致,和上面的科幻一样,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
人类科学还会有很多进步,未来我们可能解决核聚变,发现更多粒子,统一四大力,开发真空能,我们能任意的操纵物质,实现原子级的打印技术,甚至能直接打印出一颗行星来我也不奇怪,但是这些其实都是现有底层理论的工程学应用而已,人类在现有理论上不断加强实用转换还能大大的拓展人类的能力,但是无论这些能力强到什么程序,有些边界依然会永恒的横亘在人类认知的边缘,让人类不得逾越。人类无法逆转时间箭头和熵,无法修改宇宙常数,无法超越光速运动,无法跃迁到更高维度,无法跑到宇宙之外,无法逃脱自己所处的时空牢笼,无法得知是否存在有更高层次的世界,更无法叩问自己的造物主为何创造自己和这个世界。
3 我们其实也不用悲哀,每个智慧文明都会处在一个牢笼之中,无论它多么高级也永远无法得知笼外是什么。等触摸到边界以后会发生什么呢,其实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内卷嘛,文明只好开始娱乐自己。既然向上无法超越,那么我们倒是可以向下造出一个新的牢笼来。虚拟技术,人工智能这些对于每个文明都不难,很快我们就能在虚拟世界里创造一个新的宇宙,并且把智慧代码放到这个虚拟环境里观察了,也许这也是一种理解世界的仿真方式,或者就仅仅是我们的一种消遣罢了,不然呆在这个笼子里还有什么乐趣呢?
说点题外话:谈到仿真世界,算起来搞不好又要清档了。地球副本已经清档五六次了,每次都是某个物种占据优势地位后就清的,感觉似乎是某种代码竞赛,如果是这样,我们应该恭贺这届的冠军团队,你们通过智慧代码赢得了这轮比赛的胜利,战胜了上轮的恐龙开发团队,谁让他们这届还采用老思路,继续走速攀食物链路线呢(说到这个话题可以再开本书了,生物分类学妥妥就是一场策划风格大赛啊,充满了各种明显的设计流派和思路,让一个游戏策划去读读生物分类和进化的百科书籍,他会感觉到一种极其熟悉的感觉:这不就是我们边拍脑袋边想出来的怪物表吗,我都能看出不同策划的水平差异……)
好了,以上都是胡扯,大家看看就洗了睡吧,但愿能帮你们打发一点无聊时间。
可能高达世界观里各国都是毛子范儿的粗制滥造吧……
毕竟二战毛子战斗机是能搞出原型机试飞最高时速能比量产机快七八十公里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