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单说说啥是湿润疗法。
大家知道我们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吗?其实是皮肤,我们人体整个体表的皮肤如果全部铺开来算大约有2㎡,重约5kg。所以,毫不为过的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就是皮肤了。所以,在临床上,对于伤口的处理始终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而且对于伤口处理的结果,往往也是衡量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而皮肤伤口,根据受伤时间内(急性/慢性),受伤累计的皮肤深度(部分皮层/全层伤口)和受伤原因等有不同的分类,但对其护理的基本遵循同一个大原则。
1. 清除刺激源(比如烧伤,化学伤,要马上用水冲洗)
2. 清除坏死组织
3. 预防控制感染(伤口清洁,消毒)
4. 保护伤口及周围组织
5. 为伤口愈合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
而这第五点嘛,就是基于湿润疗法的理论。上世纪60-70年代,George winter教授以幼猪为试验对象进行伤口愈合的研究[1],他发现保持伤口的湿润性(用聚乙烯膜覆盖猪的伤口),伤口上皮化率增快了50%,基于此理论,慢慢发展出了一种被称为湿润疗法的治疗手段,由此证实了湿润疗法比干燥伤口疗法愈合速度更快,且不易留下疤痕。所以对于伤口的愈合,环境的封闭湿润程度,可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2]。
而湿润疗法修复伤口之所以具有明显的优势,简单来说主要因为,湿润环境有利于表皮细胞游泳和移行,有利于上皮细胞爬行,使得伤口组织修补速度更快,而传统的干性疗法,保持伤口局部脱水或干燥,反而会导致细胞行动受阻,修复速度也因此会变慢。因为上皮细胞无法在干燥结痂的细胞层移动,所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绕过结痂层,向痂皮下的湿润组织移动。
另外,湿润疗法在具体的处置上,除了用伤口渗出液保持湿润性以外,还要借助药膏和敷料来实现,这样可以保持良好的油性湿润环境,而敷料包括最常用的纱布,以及水凝胶、藻酸盐等辅料,可以吸收多余的伤口渗出液,从而调节伤口的干湿度;同时药膏还与纱布结合形成一层油性保护层,可有效防止粘连伤口,阻挡外界病菌侵入,并且制造低氧环境,促进毛细血管的生长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l时至今日,除了治疗以外,基于湿润疗法的原理,也有不少相关的产品被开发出来,但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创伤治疗层面:
有利用湿润疗法的伤口敷料和创口贴。比如,邦迪的亲水胶质敷料和保湿创口贴,这些产品覆盖创面的地方是用水胶体素材制成的。而伤口的渗出液可以被亲水性水胶体粒子吸收,膨胀,从而为伤口提供一个良好的湿润环境。这些材料往往刚贴上去的时候会有大量的渗出液渗出来,所以一天内需要进行数次更换。
3M也有同类产品
再比如,由日本的湿润疗法创始人夏井睦医生发明的Plus Moist (湿润敷料),这种敷料的优点是,无论是哪种性质的伤口都能使用。但它和水胶体治疗材料不一样,它没有粘性材料,所以需要创口贴来固定住它,否则就无法使用。
还有问题提到的面部皮肤护理层面:
近年,在护肤品上,也开始有基于湿润疗法的产品出现,比如日本皮肤科医生研发的护肤品牌pluest,该品牌的产品就高度还原了湿润疗法的原理,它家的洁面是利用保湿剂来清洁,不仅清洁还能保湿,其保湿原理就是利用含有丰富湿润成分的水凝胶,使其清洁完还可以在皮肤表层形成一层保湿层,保持皮肤自身的水分不流失,从而维持皮肤的湿润环境,保湿同时加速修护肌肤问题,提升皮肤的自愈能⼒。
这些年来,其实我们越来越频繁的看到,各种医学技术,通过应用转化被利用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转化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又能更好的促进研究的推动与热情,希望这样的良性循环越来越成熟稳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