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别说游客随手拍,在刚接触单反阶段,可能还不如游客用手机拍的图。
可以应了那句话:拍来拍去还是手机好用 。看过这些图之后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是用手机拍可能色温和曝光会更准确一些……,这也是摄影初学者在使用手动和半自动模式下拍摄时候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好多时候我们会说诶你的照片偏色了,你的照片曝光不准颜色不准。那么怎么来界定这个不准呢?有个非常简单的办法,要所见即所得,那么你的照片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颜色是准确的。是不是有点迷糊?我们来上图看看。
首先拆分画面: 云、蓝天、石亭。
这是画面当中的三个组成部分,那么根据我们的认知下,这三个物体的颜色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天空——蓝色
云彩——白色
石亭——灰色。
这是场景中物体本应有的颜色,但实际上你的画面中呢?天空没问题蓝色,但在看到云彩?蓝里发紫,颜色已经偏了。再然后看亭子,灰色还在,但上面也会有一层蓝色。可以说是在日光白平衡下拍摄了多云的照片,导致相机按照原有的色温进行拍摄,最终导致画面颜色变得很奇怪。
简单方法,蓝多加黄,黄多加蓝,把画面当中的颜色重新拉回到最正常的颜色上。
到底该怎么界定调色与偏色?这个问题应该已经出现过无数次了,用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说吧。
这三张图分别为原图,偏色和调色。应该可以看到这三张图有非常明显的色彩差别。而调色与偏色最本质的区别在哪?有分区了,有针对性了对吗?
偏色:通篇偏向一个方向,像是高考作文写跑题了,一发不可收拾。
调色:有理有据,分区调整,每个区域赋予它应有的颜色。
每个区域划分的去做分析,在初学阶段这个方法真的很实用,每个区域都要单独做调整图层进行处理,你才能知道自己哪里有问题,哪里需要调整。
网上总教你套滤镜,一个曲线完成调色操作等等很多,但实际上问题出在哪?出在图和图不一样,你要去尝试好怎么才能够把每个区域的颜色进行一个完整明确的调整,才能够把照片色彩调整到最舒适的状态上。
那么调色的用意是什么?是能够将色彩剥离开,让照片更有质感,主体等等信息更加明确,从而使得照片能够更漂亮。
举个例子,对于城市风光而言,这也是非常容易让我们找到学习拆分画面构成方法的图片
画面通常由建筑,灯光,天空组成,那么这三个是什么颜色?应该不用多说了吧?把这三个分类剖析开就很明确了。很多时候我们拍摄时候不动脑子,说不会调色不会弄,问题出在了思路上,当你把思路剖析清楚了,你会有新的收获。
原谅读者知识短浅,真的不晓这是什么风俗活动。但我能从画面当中读出来什么呢?现代化的智能手机,镇上大集买的39.9的蓝色加毛羽绒服,以及很多镇上来的游客 。
完完整整的破坏了画面的内容对吗?画面当中主体这个老人,非常ok但这个rmb 究竟是要用做什么?没有介绍看不懂,会感觉很突兀很奇怪。
街头摄影三个信息点:主体,陪体,环境。后面两个元素看似不是主要但胜似主要,你要从这两个组成部分给到读者能够尽可能理解画面。到底怎么算理解?讲个故事看看,怎么能够把照片里的信息点都用上表明主题。
小姑娘吃草莓,是不是也会很奇怪??人家都是一口一口的吃,好家伙这个抓拍画面直接整个塞嘴里了,画面感受……一言难尽。与此同时呢,小女孩儿眼神中的光是从左上角射来,但很弱,右侧眼睛可以说是没有光了。那种童真的感觉在这里也变得非常弱。人像人像,人是主要对吗?相关人的内容有哪些? 人物造型光,轮廓光,发光等等各种各样的灯,那么这些灯能够帮你什么呢?能够让人物更立体,更加有质感。
以至于能够给到读者与画面里交流的那种感觉,上面这个画面更像是家里的随手一拍,看不出亮点与抓拍的感觉。
悬崖勒马,今天说了说颜色。在我刚刚接触摄影的时候也是困扰了我很久,希望能够用这些简单的例子帮助你理解,到底该怎么拍,怎么控制好颜色,怎么调整颜色。这是一个需要你来慢慢体会和调整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有些时候可以尝试AWB,或者根据实际所需来调整,先做好还原再说。
关于画面细节,扫街摄影换个说法可以理解为纪实摄影,那么这个摄影分类可以用讲故事来理解,借助你的画面希望讲一个怎样的故事?试试看,没什么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