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切知识、文艺和娱乐,必须先进行道德判断!”
如果有350岁高龄的朋友——看过《鹿鼎记》也行,大概还记得《明史》案:我大清已经立国,这部《明史》还用明朝年号,这不是造反吗?
到了涤荡封建根基,革命风雷激荡的年代呢?对小说《刘志丹》的评价是: “利用小说反D,这是一大发明” 。
如果说,上面的两个例子因为涉及政治,所以当事人不免有借题发挥的意味。那么请看下面的例子,总有一款你见过:
《北京遇见西雅图》 的女主角,不就是一个小三吗?凭什么给她这么好的结果?
《 泰坦尼克号》里的杰克不就是个穷的要命还坑白富美的凤凰男吗?破怪别人婚约还有理了?
李银河成天提倡同性恋、换妻,就是一个变态的流氓!
《安娜卡列尼娜》不就是一个女人出轨的故事吗?原来世界名著也三观不正教人学坏啊
《夏洛特烦恼》不就是一个屌丝做白日梦吃软饭的故事吗?作者自己肯定就是个渣男!
哦对了,怎么能少得了毒害青少年的“小学性教育读本”呢,“现在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习了吗?这书这样编辑真的好吗?最后一句我都看不下去了,确定这学校里发的不是一本假书?”
……
这些言论看得我都作下病了:只要见到“三观”这个词,就会生理性反胃……
看似时髦的网络热词下,还是那具道德判断的腐朽僵尸。
这些明显弱智的行为,知乎这种平均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地方,不免嗤笑或者义正辞严地批判,不过在文艺批评这方面,我真没看出知乎有什么高明:
“《致青春》?对不起,我们的青春可不是只有堕胎、打架”——谁说是拍你了?
"《老炮》,呵呵,就是把一群流氓美化成道义的化身"——这部电影是让你奋不顾身地学习劳模呢?
“我初中同学,就是被《古惑仔》这个电影害了”——看个电影就敢学坏的人,没看过古惑仔,他们就去好好读书了?
那么,就不能用道德判断文化了吗?你吃了一道菜不喜欢,当然可以,但你骂厨子丧尽天良想毒死你,是不是过了?
他们永远分不清“作品写了什么价值观”、“作品倡导了什么价值观”以及“创作者的价值观”。
当然,这些发明家并不必自傲。
90年代初,当时的北影厂长对王朔的作品是这样评论的:“痞子写,痞子演,教育下一代新痞子”(王朔《我看大众文化港台文化及其他》。
70年代, 巴黎歌剧院来北京演《茶花女》,观众说:“这个茶花女是个妓女啊!男主角也不是什么好东西,玛格丽特和阿芒,两个凑起来,正好是一对卖淫嫖娼人员!”(王小波《奸近杀》)
30年代,“你们写小说的,不就是为了名利女人吗?”(鲁迅某杂文对道德家们的描绘)
……
2000多年前,亚圣孟子批驳墨子、杨朱时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不免有国学家说我是小人之心曲解,反正结合上下文,我觉得就是骂人)
……黄帝蚩尤的事儿就不提了吧?
他们进行道德判断的标准是“我一定是正确的,凡是让我不爽的,一定是错误的。”
但是,直接说“我看着不爽”,就显得low。所以需要更高尚的理由:毒害青少年!
于是,80年代毒害青少年的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禁!90年代毒害青少年的电子游戏厅——禁!2000年代毒害青少年的网络游戏——禁!现在毒害青少年的手机——估计也会有吧?
广电永不死,因为它深深植根最广大的人民心中。
到底是因为什么形成了这种习惯呢?我不知道,知道了也不说,为什么不说,也不说。
王小波的看法是:
反正也得罪人,不如直说:只顾道德,不及其他,是智力不够用的表现。评论一部文化作品的审美,技巧,思想内涵,对一些人来说,实在太难了。但是,说说“三观正不正”,长个嘴就可以呀。
而且这种”先进行道德判断“的习惯,可不不仅仅针对文化:
”日本是坏蛋,韩国是坏蛋,菲律宾是坏蛋,法国是坏蛋,美国是坏蛋……”正如@曹哲所说,凡是在谈话中把国家人格化的人,你就不要再和他谈下去了。因为他们的知识根本就不足以去区分国家、企业、民众,更别提复杂的各个派别斗争……如果再要求理解“事情在不断发展变化”,会出人命的!
那聪明人为什么也会盯着道德不放呢?这就是大众文化自身特点以及对受众的教化了。王朔说得好:
可是道德判断如此盛行,大概除了掩盖智力缺陷,被价值观被冒犯的愤怒之外,应该还有别的好处吧?
我们知道,当明星出轨时,无数人都会义正辞严去骂,而且还得逼别人也骂。然而轮到自己呢?一下子都变得宽容起来了:“他不关心我,她花钱太多,我毕竟要考虑现实……”
所以,鲁迅的看法是:
把别人都批判一通以后,我呢?干净?呸!这种基因,早就深入骨髓,非剔骨不能除。
————————————
(1)用《我爱我家》当背景,回顾90年代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的拙作《当明天成为昨天——“我家”冷暖二十年》(上)电子书已出版,谢谢关注 - 撕裂与抚摸——“我家”的二十年往事 - 知乎专栏,此为各渠道链接。
(2)下册预计下月出版
(3)文章最终版收入专栏
(4)头条号&公众号:nk丢丢
谢邀。
我觉得是这个:
真正该管的闲事无人敢管,无人愿管。
不该管的闲事管的比谁都欢。
一味宣传无私奉献,而不是建立对等的激励制度
普及无痛人流,却对两性知识遮遮掩掩
浪子回头。
我就不是很懂现在大多数人的脑回路。
我前男友,我跟他在一起一年,渣到飞起什么的我不说了,反正最后连个分手也没说就把我所有联系方式都拉黑了。
过了差不多一年,突然给我打电话“你为什么不联系我,我不联系你你就不联系我?我说我们分手了吗?”
我:???您哪位???
又过了一阵子他可能发现真的玩脱了,开始跟我死缠烂打想要和好,他一个人死缠烂打也就算了,连我周围的朋友都跟我说他真的改了浪子回头怎么就不给我个机会呢你可真是的你看他多可怜哪。
最搞笑的是,过年时候不是都攒敬业福嘛,他就把福都发给我了,然后有个朋友就跟我说,你就给他个机会吧,他为了讨你的欢心把福都拆了。
我:?????这也行????这也叫讨我欢心?我最后还是没有敬业福啊!
就这么又好几个月,我已经被道德绑架到爆炸,所有人都在给他助攻创造机会让我俩见面。
我是个挺不会拒绝的人,所以我把我俩的共同好友全拉黑了
浪子回头就一定得被原谅到底谁规定的???
这咋还赞没完了呢……o_O
评论关啦,每次上线都有提醒,各位看官就当看个笑话,不用赞啦
那些高赞答案基本上都是“中国某个年龄段流行或在某个阶层很流行,却在新兴中产或知乎社区不正确的价值观”
这个问题里关于“正确”,关于“流行”,都是主观且含混不清的。所谓既正确又流行的价值观就是所谓的普世价值,且不说普世价值的内涵中西方、左右立场之间还吵翻天。就算基本的普世价值有共识,我看到的答案大部分也未围绕普世价值展开。普世价值之外,剩下的就是对价值观的主观好恶和一定范围内的立场狂欢。
那些真正很流行却不正确的价值观,我是不敢答的,因为不符合知乎er的主流价值观或政治正确可能会被喷死。
且不说价值观正确不正确的标准,“很流行”的价值观,就意味着谁反对谁就是少数,往往是会被打成不正确的那个。打开知乎随手一翻,一众小资三观奇葩的太多了,不乏点赞者众的。求同存异最好,不要问送命题。
流行却很不正确,大概就是微博上那些给女人洗脑的价值观了。
经典逻辑1:男方说买房不易,女方说生孩子;男方说买车不易,女方说生孩子;男方说攒个彩礼不易,女方说生孩子。到最后,男方说行行行,物质基础我都出了,孩子跟我姓可以吧?女方说我为啥要生孩子,生孩子的都是女奴,独立女性不生孩子!
经典逻辑2:男方全款掏出了房和车,但是女人并不觉得男人为婚姻出了大力,回怼的逻辑也很有意思:房子你没住吗?车子你没开吗?那你说啥说?
经典逻辑3:女人无罪论。女人出轨了,一定是男人家暴、没出息没钱、婆家虐待;女人害娃,一定是男人家暴、没出息没钱、婆家虐待,女人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总之一句话,女人出轨是为了爱,动机是高尚的;男人出轨是为了肉欲,动机是龌龊的。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李小璐、清华学姐、和绿地张雨婷事件,这仨人在微博上都快被洗成民族英雄了。
经典逻辑4:古代的男人既然可以三妻四妾,为什么现在的女人不可以?且不说这种古今类比十分幼稚可笑,退一万步说,古时候的地主老财们也是靠自己的家产养活了一大群姨太太,而不是娶一群姨太太来养活自己。现在的微博上流行的思想是把自己包装成名媛,然后钓不同的凯子来供养自己。这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经典逻辑5:这是一个男权的社会,女人找工作都不好找。有一说一,到底是不好找还是现在的年轻女性太娇贵?口口声声说男权社会,那在座的男人们你们感受到特权了吗?不管是在一个工作单位还是在一个班集体,女人永远是做不得累活听不得骂,但是矫情起来大吵大闹却浑身是劲。老板们到底是看重了性别还是看中了这个性别背后任劳任怨的品质?
诸如此类经不住推敲的言论太多了,微博女权们说到底还是想把不劳而获和出轨纵欲合法合理化,这和真正的女权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1.这个问题一开始就是说哪些三观不正确,我的回答也是列举了微博上那些给女性洗脑的不正确三观,我从来没说女性这个群体都不是好人,也从来没说男人就没有缺点全都是好人;
2.至于这些观点流行不流行,我说了不算,你说了也不算。但是我确实见过很多所谓的“女权博主”发表一些造谣生事、污蔑男性、甚至是辱dang辱guo的言论。这些博主本身不可怕,因为他们完全可以是营销号。可怕的是这些言论下面会有成千上万的女网友跟着狂欢,仿佛找到了今生今世的救命稻草一样,这很可怕,这和邪教已经没有区别了。
3.对于第二条我其实很想再补充一些事例,但是鉴于有的女网友说我有把恶人恶事集中到一起说,有挑动对立之嫌,我就不多说了,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都看到过。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要坚持骂我,那我只能说:对不起,我可能戳到你的痛脚了。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敌人,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大敌人,好比三座大山,沉重地压在旧中国人民的头上。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东方智慧女学女德讲座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对“业儒”的男尊女卑,“表彰节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的说教的揭露;对“圣人之徒”鼓吹“伦常”、恩养、“孝”、“烈”的批判;等等。对于孔子学说中,类似这些直接为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服务的东西,也就是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吹捧、崇尚的东西,鲁迅是深恶痛绝的。
现在这些价值观又开始卷土重来了,还有不少人大肆吹蛊,说真的,他们堕落了。
《林彪与孔孟之道》(材料之一)共分八个部分:
一、效法孔子“克己复礼”,妄图复辟资本主义;
二、鼓吹“生而知之”天才论,阴谋篡党夺权;
三、宣扬“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观,恶毒诬蔑劳动人民;
四、宣扬“德”、“仁义”、“忠恕”,攻击无产阶级专政;
五、贩卖“中庸之道”,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
六、用孔孟反动的处世哲学,结党营私,大搞阴谋诡计;
七、鼓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剥削阶级思想,攻击“五·七”道路;
八、教子尊孔读经,梦想建立林家世袭王朝。
毛泽东对江青说:“历代政治家有成就的,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建树,都是法家。这些人都主张法治,犯了法就杀头,主张厚今薄古。儒家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主张厚古薄今的。”
而法家的主导思想是: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这才是眼前当下应该宣传的.
你们再赞这个答案就要没了= =
友情链接,关于二十四孝的:如何看待“高考生自杀引发的舆论风暴,记父母仇就是白眼狼”? - 教育
孔融说过:“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
更新一些图
最近《金刚狼3:殊死一战》上映,很多媒体趁机在休·杰克曼身上大做文章。
那天我看到了一篇描写休·杰克曼和他老婆的文章,大意是说,狼叔今年47岁,又帅又酷又有名气又有钱,但他的老婆今年已经六十岁,身材走样,又老又丑,还没给狼叔生孩子,然而狼叔依然对她用情专一,多年来没有绯闻。
于是作者觉得狼叔的老婆很走运,找到个好男人。而为了更直观,作者还在文中附上了很多图片,着重表明狼叔的帅、狼叔老婆的丑,以凸显狼叔的专情和狼叔老婆的幸运。
我挑一张放上来,然后再开喷。
我觉得,对家庭负责,对老婆专情,当然是一个好男人的标准,但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我们总会觉得,一个男人娶了个丑老婆,有名有钱后不移情别恋,这个男人就特别的好,这个男人的老婆就特别幸运。
这是什么鬼价值观?
一个男人专情不专情、是否跟老婆离婚,跟老婆的长相和身材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个不那么好看的女人就理所当然应该被混出名堂的丈夫抛弃,假如丈夫不抛弃,那就是这女人走运?
把一个男人的渣与好,建立在如何对待“丑”老婆的态度上,世上还有比这更荒谬的逻辑吗?
而据我观察,不仅文章的作者,中国人大部分都有这种价值观,一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解读别人的婚姻。二是喜欢用一套俗到不能再俗的思想去评判一场婚姻中两人的地位。
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假如一个女人年轻漂亮,嫁给一个老男人,却从没有人说这女人道德高尚,勇气感人,反而觉得这女人不是图钱就是傻逼。
这种价值观的形成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但我总觉得,这种价值观很傻,尤其是用这种价值观来衡量他人的婚姻则更傻。
它隐喻婚姻是一种交易倒不是关键,关键是它将在这场交易中的女性当作一种可以用颜值来粗暴评估其价值的一种存在:颜值高,那就配被老公爱上个一生一世;颜值低,那就得靠老公别发财,或者靠老公发财后大发慈悲,爱你一生一世。
这侮辱的不仅仅是颜值不那么高的妻子们,而是侮辱了所有女性。
狼叔老婆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不喜欢别人用幸运来形容我的婚姻,这对我是种贬低,像是在暗示我中了奖,我认为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创造的。”
不说她对狼叔和家庭做出的贡献,就人家这思想,什么美好配不上?
谢谢。
微信用语音是不尊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