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开发岗位务实,算法岗位务虚
1.大多数的人没办法长久地做纯算法岗位,但开发岗位永远缺人。
2.项目吹泡泡的时候,算法岗位就能获得很高的估值,比较夸张的时候薪酬多个0,项目缺钱的时候算法岗位也很容易被当成鸡肋项目,或者因为成本节约考虑而被优化掉。
3.目前常规互联网公司的大部分算法岗位的事情,其实能力强的开发人员通过自学也多少能做,甚至因为熟悉业务和开发,在特定方面还有优势,但无奈背书很重要。
4.算法给人带来希望。开发很多事情推演下来做不了就是做不了,但AI算法可以讲一个故事,给老板和市场带来希望,融到钱。为了让自己讲的故事更加可信,需要比较好的背书(这里不否认那些大牛以及他们论文的价值,只是讲一些公司实操上面的事情)。
5.很多互联网采取的是 用开发务实+算法讲故事的套路,“全都要”的套路。互联网很多是估值,没有算法很难讲故事,提升估值。很多公司虽然可能用着"很low但就TM短平快 且有效“的策略做成了事情,对外说的时候也大抵会说自己用了高大上的算法。
6.职场里面,很多leader,出身是大厂算法部门,出去带团队,也会带着一大帮算法。开发岗位薪资偏低,很多leader也想招算法,AI+中台+大数据,可以在公司内部抢资源/抢项目中 用名头压住别的团队。 底下人工资高了,leader工资自然会提高。底下人数变多了,leader也自然职位提升(哈哈 ,阴谋论听听就好)...
7.兼顾算法+开发能力,并且算法或者开发很强的人,背书也很牛自然是最好的。
=======有人点赞更新====
8.基于5还会出现,开发+运营初步做成了一件事儿(比如日活达到xxx万,营收达到x亿),然后大数据+算法+中台团队就会去接管原来项目(理由就是你们这么做真low,我们是高大上的业界顶尖标准),老板也会想着:有了这种团队,原来项目一定会一飞冲天,突破瓶颈,羽化登仙。。我经历过两次这种事情,结果都不怎么样,目前是在第三次,希望这次能一飞冲天吧
=======再补一个========
9.很多东西一旦上了规模,很难不牵扯算法。
比如做电商,传统小公司可能是搞一个团队去运营一个品类比如电子产品,甚至细分品类(比如充电手机壳),但这个细分品类哪怕做成了,利润天花板也不高,不能满足资本的胃口。。。如果要扩展到另一个细分品类(比如防水照相机),那么团队/运营很可能说我们没有xx经验,需要xx时间的积累,甚至有可能失败,这样就很难让人接受了。
资本,更愿意听到的是:我用一个AI模型实现了xx,我稍微调整下参数和模型(甚至自适应调参),可以快速横向复制扩展到所有大小品类,甚至可以跨行业,吃下所有行业,资本+AI可以无限自我强化,指数级扩张,统一世界,但目前如果真的能实现这个,谷歌之类的公司早就统一世界了。
10.目前互联网圈可能都隐约感觉到,中大型公司也开始增速减缓了,靠着传统开发运营的话没故事讲了,可能撑不起大资本的高估值,哪怕有时候知道算法是一条不怎么靠谱的路,不靠谱的路也总比没路要好吧 。
总不能说“接下来没得玩,留两个守着,其他人原地解散吧“。算法多吃一口吃肉,开发也可能会多喝一口汤,唇亡齿寒...很多时候,也是互相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