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耐劳是一种生活技能而不是生活态度或者生活准则,它本质上培养的是人类对于有限资源的规划能力和劣质环境的忍受能力。
作为生活准则,它在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今天,已经没有很大的必要了,在能力范围内该吃吃该喝喝,享受一把没什么大不了的,人生也不可能因为你这一次享受就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逆转。
但是作为生活技能,它却应该要具备,尤其对于如今大量存在的“虚假型繁荣”的人,月月有钱月月光,花呗借呗来回装,明明没有金枝玉叶锦衣玉食的能力,却还对相对普通的环境没有一丝一毫的包容,像是一个能感觉出20层鸭绒被下一颗豌豆的丫鬟。
我曾在大学里遇到过一位这样男性的“豌豆丫鬟”,为了混学分参加志愿者团三下乡,在一个仅仅只是缺少了枕头的民宿里哭天喊地叫苦连天,而且居然还不是装的,在第二天的活动里明显精神不足没睡好,远不如枕着农夫山泉瓶子酣睡一夜的我精神,一周活动下来,给眼圈蒙上了一层阴影。
若说此公真要是家财万贯富甲一方,这样的身性倒也能理解,但很明显,他并不是。我不太能理解这种缺乏根基的娇惯是如何培养出来的,但它确实广泛的存在于如今的男男女女中。
他们的情况是很令人担忧的,外部环境的优渥并不是理所当然的,纵观历史,尚未存在完整的一代人从出生到寿终都没有经历什么剧变。诚然,80年代以后出身的人以四十年的平稳日子超越开元盛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太平犬,但按照八十岁的寿命算,他们还有四十年的路要走,四十年,那是抗日战争到改革开放的跨度,也许你一生都用不到吃苦耐劳这个技能,那将是民族和国家的大幸运,但是一旦到了需要用到而你没有的时候,那可能就是你个人的大不幸,淘汰线从来不讲情面。
曾经有个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国,在新世纪初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独立国际事务之外,发展技术,韬光养晦,高速发展,各种科技公司朝气蓬勃,各大城市房地产蒸蒸日上,在二十年代国力隐隐位居世界第二,年轻人纸醉金迷,借贷之风盛行,灯红酒绿,一片祥和……然后胡佛上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