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看看老祖宗对猫的评价再说。
《赠猫》
宋 陆游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
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陆游总知道吧?不是路由器哈。
陆游特意写了一首诗赞美猫。为啥?
因为第二句:“尽护山房万卷书”。
因为老鼠会破坏他的书,所以他用一包盐的代价换来了一只猫,来保护他的“万卷书”。
虽然家里惭愧,不能给猫吃什么好东西,但是猫咪还是任劳任怨的。
你对猫这种印象是来源于现在的宠物猫。
而你有说“狗能胜任各种苦力活”。
你说的是工具狗吧?农村那种看家护院的狗。
城里的宠物狗,一样好吃懒做呀?
而农村的猫,依然在担任着捕鼠任务啊?
说白了,你这就是一个主观印象的混淆。
而赞美狗的诗句也有很多啊?
犬喜人归迎野路,鹊营巢稳占低枝。——宋·陆游
唯有中林犬,犹应望我还。——唐·费冠卿《秋日与冷然上人寺庄观稼》
此行无弟子,白犬自相随。——唐·贾岛《送道者》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唐·杜甫《草堂》
并不是谁一谈到狗都是“狗东西,狗比”之类的话语。
而且在国外,对狗的赞美也是更多的。
比如:
He won the lottery. He was a lucky dog.
字面意思是他赢了彩票,他是个幸运狗。
实际上这里的“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
足以证明狗在当地文化中的地位。
给大家推荐个福利:
【原本猫粮】官方的试吃活动,完完全全免费,不用点赞不用分享,真诚无套路,登记地址包邮到家,下面链接是宠物顾问的微信yuanben35,找她就行,强烈推荐小白铲屎官添加备用,日常可以咨询养宠问题。
我们人类是非常虚伪的,体现在于明明某件事的本质大家都非常清楚,却特别喜欢遮遮掩掩,转移话题,用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术来粉饰太平。这在狗身上也毫不例外。
那为什么中国人对狗没好话?
看看汉语中含有狗的词汇都是什么?狗腿子、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走狗、鹰犬、忠犬、狗头军师……这些词是什么意思?都是讽刺那些给富人权贵当打手奴才帮凶的。为啥中国人喜欢用狗来形容这些人?
因为狗经过驯化,对主人高度忠诚,又有攻击性,特别适合承担具有暴力性质的奴隶工作。而养得起多只攻击力强悍的大型犬的,基本都是有钱有势的人。故而中国形成了狗即奴才的文化建构。连带着,对狗主人也一并打上了“为富不仁”的标签。而猫并没有给主人充当暴力工具的任务,富人也不会动不动把猫拿出来放街上晃荡,更不会与民冲突,留下坏印象。
中国文化中对狗和狗主人的负面态度,从根本上说是对阶级敌人的仇恨。
时至今日,虽然城市里狗作为打手的作用消减了,但城市里会养猫狗当宠物,尤其是较大型宠物的,依然多数是经济实力较好,至少是经济压力不大的人。这就是为什么“猫狗”在网络舆论中往往被作为一个整体对待,某些地区的“禁食猫狗肉”闹剧也被捆绑宣传,这在古代是没有的。——因为虽然猫狗的攻击性有天壤之别,但它们在今天的城市,却代表了相同的阶级含义。
这事儿和猫狗本身的特点就没有必然关系,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阶级的敌视。
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农村狗咬伤人的事情比城市更多,农村人对狗和狗主却没有普遍敌意,城市里对狗主的敌意却很重。因为这种敌意与狗咬人的关联是次要的,阶级原因才是主要的,农村养狗和阶级无关,经济实力不好的老百姓也经常养狗,谁还敌视谁啊?
表面上是猫狗的问题,骨子里不过是阶级问题罢了。
猫会捕老鼠啊。。。随着一只只老鼠被咬死在院子里,这些都是KPI啊。。
狗只能看家。。没有KPI啊。。。
听好了,这篇写到最后准得跑题,因为我无论写什么五谷六畜,最后总会归结到写人。
所以想单纯来看我对猫狗捧踩的同志,不用点进来。这俩我都喜欢也都欺负,不存在强行拉拽行为。
人对猫,自诩为奴,却反过来骂人“狗奴才”,道理在哪?
在于社交界限感的分别,跟这俩小玩意给你干了多少活关系不大。
人在社交关系里,攻与受的角色,是在时时刻刻发生改变的。甚至说的学院派一点,在宏观的社会关系里,每个人必须同时充当攻受俩角色,缺一不可,缺一,则社会人格不健全。
比方说我看过S啥的字母圈非官方报告,里头说了,很多有受虐倾向的人群,其实在社会角色里的位置非常高。
甚至有一些是企业高管,上班颐指气使,下班掏钱去不太健康的地方让人拿鞭子抽。你敢想象吗?
这就足以说明,人欺负人和受欺负的尺度只要把握得当,都有爽感。
面对狗,人更多扮演一欺负人的角色;面对猫则反之,扮演的是受欺负的角色。具体就不多说了,养过的都懂。
养狗的快乐,来自于狗讨好我多一点;养猫的快乐,来自于我讨好猫多一点。
好,既然如此,社交的界限感话题就来了。
人类情感,对于任何一种超脱界限感的讨好,都不会太尊重。
狗毕竟不是人,人都不是个个懂所谓界限感,何况是狗呢。它会极尽讨好之能事来给你唱跳rap,时间久了,你会获得一种安全感。
这个安全感叫个“他是如此卑微,我怎么蹂他都不会反抗的”。
于是乎,人类就开始在作死边缘疯狂试探。
“傻狗,舔狗”,没出事。
“狗东西,狗奴才”,没出事。
“狗篮子!”,哈哈卧槽还是没事。
于是乎,久而久之,推己及人,骂狗骂惯了,这些尊称就被安排到自己想骂的人身上了。
猫就不一样,当然了,我不是说你骂猫一句,他反手就挠你。他只是懒得理你。
平时大部分时间你跟猫是各玩各的。
即便有沟通,你骂他。
你说你个小猫腻。对面喵喵喵。
你说你个猫盖屎。对面喵喵。
你说你个侉起个小猫批脸。对面懒得喵直接玩去了。
于是,你知道了这种动物,既不会经常讨好你,又跟你保持个泾渭分明的界限,同时你的捧与踩,他全无反馈。
他所有行为都在指着你鼻子骂“劳资有你没你一样过日子!”
那你说你还欺负他么?你马上就改成讨好他了。毕竟,你希望和他的关系,还是继续缔结的,他不主动结缘,你只能自己拉红线。
这就是开头说的,社交关系里,人性“受”的一面出来了。
既如此,我们就得清楚一个关于人与人社交的道理:
如果你希望和每个人保持友好且尊重的关系,则必须有一定的距离感。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领导,本性其实开朗外向,但他在员工中,必须装着端着,也得有点官威在。
他必须保持距离感才能赢得尊重。其实你知道天天端着架子多累吗?他们也不想的鸭!
再比如
你爸爸哪怕是一带集团总裁,日常给你做很多,给你好多钱花。他下班,你也能“哟,老头子还知道回家”?
但你新认识一朋友,还没熟到无话不说的程度,而且这人天生自带冷感。尽管他没给你做过什么,但你断然不敢贸然跟他开过火玩笑。因为界限感在。
上边例子里,这朋友,是猫,总裁爸爸,是狗。
所以你就懂了,在社会关系里,你的褒贬评价并不完全取决于你给人做了多少,而更多取决于你的攻受角色扮演是否成功。
你是猫,还是狗?很重要。
这个理论套用到生活里,变幻万千。
随便举个应用例子。
比方说在知乎里有杠精骂你,你如果是狗的角色,就会给他一种反馈,也许是回喷,也许是讲道理,也许是别的。
杠精会更来劲,更不尊重你,久了连别人都不尊重你。
但你如果扮演猫态,不给任何回馈,或者拉黑走人。对面等于一拳头打进水里了。他必然失落感丛生懒得接着杠。
这是猫态优势局。
狗态优势局也有,自己想,这是作业。
总而言之,想做一个比较受欢迎的人,攻与受,收与放,这些姿态切换灵活把握好,就离一位受人爱戴的精神分裂患者形象,近了一大步。
就这。
狗的功能是防贼与打猎,带有军事性质。
猫的功能是捕鼠,只有民用性质。
革命分工不同。
民以食为天,有饭吃活下去才是老百姓的第一要义
从古至今概莫能外!
而古代粮食生产条件落后,粮食生产的大敌,有天灾,人祸等等
而好不容易生产出来的粮食,肯定不能一次吃完,要储存长期食用,要备战,要备荒。。
这时候你会发现猫的巨大价值,捕鼠!
你以为猫好吃懒做吗?
在古代,猫的存在,保证了粮食储存的基本安全,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