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会是一个假大空且很不专业的回答。
对我而言,艺术最大的魅力在于某种特别大的自由。这种自由一方面在于我们能用已知的东西去构建,填充自己的观念体系;之后,对于你自己来说,你可以成为喜欢与否,甚至评判的唯一标准。这样的自由会带来的所谓劣币驱逐良币也好,所谓评判艺术的话语权被广大无知的群众夺走也好,这些貌似骇人听闻的后果都不应该影响我认为的这个自由。况且,艺术正在或者说一直在试图走近普通百姓,这是一种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艺术是永无止境的,这个永无止境来自于对人类直觉,对已知知识外区域的尊重,它会比很多很多人,或者现在整个世界知道的更加无止境,是能令人热泪盈眶,可能催生出哲学三大问答案的永无止境。而需要明白一个事实是,我们不能用过去人的标准来评判现在,它们只能是参考。而我们希望自己构建的依据,它属于未来。
我想试图描述艺术是多么了不起的东西,或许以后它能变出更了不起的东西,摄影又改变了什么。通过这个来解释我们能怎么来赏析摄影作品。
首先可以简单给知识画个边界,这个边界是语言的边界。在这个大圆里,我们可以划出两个不相交的小圆,一个是科学,一个是神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导论里有这样的描述,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解释不了所有的问题,比如人活着为什么;但神学给出的解释又满足不了我们的疑问,所以在这个圆里还有去研究这些问题的哲学。而除此之外呢,这个圆里还有什么,圆外面有什么,有没有可能圆外面的东西能回答那些靠圆里已有的东西回答不了的问题。语言不能,但艺术或许可以?我不知道,但他们在那,一直在那吸引着我们。
在中世纪绘画是教会用来让群众感受上帝的,而同时,艺术家为了画出更好的画,或者说能真实复制世界的画,缩短法,透视的发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能完美的实现和谐和真实的统一。而达芬奇的艺术又是在真正的研究这个世界,或者说研究所有看到的东西,数学,解剖,天文,一万多页的手稿包含了多少现代科学的部分,可能相比起来你会觉得现在的所有艺术都变得相形见绌。这是艺术过去的成就,它帮助在那个圆里开辟了一块叫科学的圆。
摄影是艺术发展的路上一个重要的节点。我们早就过了这个艺术或者严格意义上说是绘画有某个相对清晰的追求目标的时期:艺术家们希望能复制真实的世界。毕加索等人试图重新定义真实,创造出了现实世界里不存在的美,摄影术的发明使得绘画的精准复制仿佛失去了意义。不仅如此,摄影术还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复制艺术品的时代,不仅使大家看待艺术,艺术品发生了变化,仪式的意义被消解,艺术品可以被生产出来用于复制,这也使得艺术品开始走近广大普通群众。当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存在时,艺术不再是教堂上高挂着的教化图,而成为了普罗大众边消遣边欣赏的消费品。这是摄影所改变的。
当知道了艺术曾经做了什么的时候,再回到摄影。摄影不仅只能用来表达梦幻,表达自然的美。当谈到摄影,构图好不好,色彩好不好,这些事情我们已经在绘画史,绘画理论中看到别人的研究结果。当书本使某段历史空如一张白纸,一个作品能不能带你直接拉入那个时代,而不是仅仅作为某个描述的证据。贝歇夫妇的那些工厂、管道,仿佛在问你,能随意创造出那种美的人类为什么能在二战犯下如此罪行。黄昏意味着什么(陈哲)。现代媒体如何改变我们的观看方式,我们眼中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摄影是什么,还能干什么?
不提那些所谓响当当的名字,我很喜欢的一个日本摄影师小林健太(https://kentacobayashi.com/)的作品。是不是很好玩:),至少没那么cliche。
总而言之,属于自己的依据可以从艺术史,摄影史和各种各样的作品中构建出来,我们应该自信,我们认为的好作品,它不会是过去模式下孵化出的满分作文,它应该属于未来。
Knowledge is limitied. Imagination encircles the world.
理解艺术永无止境,总有新的东西尚待发现。面对伟大的艺术作品,似乎每看一次都是一种面貌,好像跟活生生的人一样莫测高深,难以预知。它是一个自有其独特法则和奇异经历的动人世界,谁也无从彻底了解,因为谁也没有臻于此境。我们要想欣赏艺术,也许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清新的头脑,随时捕捉它的每个暗示,感受它的每种潜藏的和谐,特别要排除冗长的浮夸辞令和现成空话的干扰。由于一知半解而自命不凡,就远远不如对艺术一无所知。————《艺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