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月薪一万真的很简单吗?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g-qing-q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我来说难,坐标西部地区某新一线城市,这是我现在的收入

我应该是算同龄人中不差的,从去年年初开始月薪过万的,今天刚好是我30岁的生日,周末但是在加班。上周三处差到公司外地的一个项目上做前期运营规划指导,今天和设计公司开一天的会,才结束。

对于我来说能上大学都很不容易,老家是边远农村的,父母都农民,母亲在年轻的时候劳动过度40多岁都生病不能干重活了,家里收入全靠父亲。为了供我读书父亲做过建筑工人、当过矿工,家里养过骡子,最终在我毕业那年,准备让他退休的时候不小心出事故摔坏了腰椎,现在身体里都有钢针,也不能干重活了,最终父母两个人以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终于让我读完了大学,还在我毕业工作后买房的时候给了我一笔首付支援,因为他们的首付支援也才不至于错过低房价时期。

毕业后一直在这个公司,开始一年做人事(没办法学的文科专业,也真心建议农村的孩子千万不要学文科),后面给两个领导当了快4年助理,这四年加班简直是家常便饭,周末是永远不存在的,其中2年多时间还在外地项目上,喝酒经常喝的胆汁都吐出来,无数次想辞职最终都没有勇气,收入慢慢涨到8000一个月,如果折算成单位小时的工资估计和清洁工差不多。

去年疫情的原因阴差阳错让我去管一个项目的运营,刚接手工资是没有变化的,项目情况是一团糟,基本上一个月亏20多万,然后自己没日没夜、没有周末的整合人员,亲自梳理流程,优化人员,开阔收入,做系统培训,到后面基本上每个月盈利几万元,公司也就象征性的把我工资涨到现在的水平。

当然上到一个台阶之后又要轻松很多,比如说现在除了出差比较多,平时上班时间比较自由,加班不算多,周末能双休。但是现在这种状态又不是我最喜欢的,我还是喜欢难一点的状态,所以最近又在考虑换工作,想办法去挑战月薪2万+的工作。

对于我们这种苦日子出生的孩子生活不就是难吗,但是无论如何难,相比我父母吃的苦说实话我自愧不如。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选择一个行业。

比方说手机开发,比方说华为工程师,起薪就是8000了。

其次在一个能随着行业发展自我成长的行业持续深耕。之后让时间成为你的朋友。

做饭店服务员,就算端一辈子盘子,哪怕练到一次能端100个盘子,除非改行练杂技,否则都很难。

而做给排水,积累一点经验,考个证。过几年,就有机会了。


user avatar   liu-yu-tao-83-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线城市不清楚,但是在我们这种四线城市,不做生意不搞投资,单纯薪水收入一万的职业,据我所知就只有国家公务员了(比如我们市税务局的公务员),级别还得至少副科以上。

家在本地(也就是说不用负担房租和饭钱)的单身普通年轻人,月收入三千就能吃好穿好,五千以上就可以考虑培养点个人爱好了(虽然小地方也没啥高级消费场所)

能月入一万?那你就可以被称为有社会地位的体面人了。

如果把房子算上,以我们这的房价,月入一万,只要你每月能攒下80%的工资,七八年后你就可以市区全款购房了。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两个基本逻辑很多人不知道。

所以收入上不去。


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水平,与收入不是代数线性相关的,而是几何线性相关的。

你在某一领域是100分,你每天赚100块钱,110分的人赚的不是110元,可能是200元,120分的人赚的不是120元,是1000元。

辅导初中任意课程,线上一节1V1,价格在150左右,平台拿走20%~30%,剩下100吧,一个月要100节课可以赚到1万元,平均每天三节课。

同样的辅导,线上一节1v1,教的特别好的老师,名声在小圈子里传开,会有以往学生主动出去带新学生进来的,不需要通过平台,一小时400起。一个月就周末或者晚上教40节课,当兼职,每月16000。如果自己开个工作室教课,收20个学生一个班,两个班40个学生,一年每个学生收6000,年收入是24万,注意,这是兼职时间的收入。

同样的,做游戏开发的程序猿,一般的,大概每月不到1万。但是120分的(或者资历可以伪装成120分的),可能每年120万。

所以在一个专业领域,怎么把自己的能力做深非常重要。


这个社会上所有的收入天花板,本质上是一堆过滤器造成的结果。

列举几个:

高中考大学是一个过滤器,这个过滤器没有筛选过的个人,基本上没有任何机会进入全球五百强或者新兴产业的高薪层。

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是一个过滤器,身体不健康会导致无法从事长时间的钻研,就无法获得一些门槛较高的,需要考试进入的行业,比如心理咨询师,比如律师,比如高级厨师。

是否特别需要社会认可,是一个过滤器,特别需要社会认可的人,大概率会需要一堆的酒肉朋友,或者一个圈子,多数是无效社交,会牵扯大量精力用于这个社交需求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包装,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提升能力和技能的时间会被吞没。

是否有储蓄能力,是一个过滤器,如果一个人没有储蓄,在很多情况下即使看到了稳赢的机会,他也没有能力抓住,比如在若干年前,开网吧是稳赢的,但开网吧需要至少30万元,没有积蓄,就没办法加入。比如在若干年前,在北上广买房子是稳赢的,但没有积蓄,凑不出房子。这种情况下,不能攒钱这个过滤器,让很多人丧失了跟着社会发展白赚红利机会。

过滤器很多,不一一叙述。

有点长远眼光的人,会瞄准关键的过滤器并战而胜之,这样就有更多提高收入的选择。


以上。

希望有用。

也许读完这篇的年轻人都有机会月薪过万,过十万。

加油,诸君。


user avatar   hua-xia-ying-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是955税后到手1万,则一个月工作160小时,且假设足额缴纳五险一金,且再加上5%的补充公积金是(625+625),那就相当于企业用人成本18078元,相当于113元/小时。

如果是996税前1万,则一个月工作288小时,且假设为了到手更多,采用最低缴纳五险一金,那就相当于企业用人成本11234元,相当于39元/小时。

113和39,差了接近3倍,这能一样么?即使不考虑时薪,纯粹考虑企业用人成本,也是1.6倍的关系。

如果再在一线,上海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22元。

最低标准的“月入10000”,只不过是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而已,当然不算太难——毕竟大学生比例,即使在年轻人中也就不过半。

但如果是最高标准的“月入10000”,却是最低工资标准的5倍,这当然就不算很容易了。


user avatar   sui-xu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见这个问题,我陷入了沉思。

本人现在薪水超过两万。工作强度见仁见智。一个星期要工作18个小时。

想想看看很容易,我貌似也没有经历什么大风大浪。但仔细回味一下,又感觉很不容易。


user avatar   zhang-xu-guang-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程序员的我,看到的是一个冰火两重天的世界。

在我工作的IT圈,放眼所及,朋友及同事,还真没见到一个月薪低于1万的人,哪怕是应届的本科生。

然而出了圈,正如今年春节在老家(中东部二线城市)所见,我31岁的表妹,上海某211大学机械自动化专业硕士,月薪6500块已经是值得席间夸耀的事情。

至于其他学历再低一点,在普通企业打工的表兄妹们,普遍也就是4000左右。而且,未来,他们似乎也想象不出来通过怎样的努力,去寻找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

所以,我越来越相信,人是被命运所左右的,正如我上大学的时候,本来报考数学专业没有被录取,被失意的调剂到计算机专业。然而就是这种曾经的失意,多少年之后,最终却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冰火两重天。

然而,在年轻的时候,作为孩子的自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又如何才能做出对未来最有利的选择呢?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是你没见过真吹过头的时候,那时候知乎全都在论证年薪30万码农从各方面吊打省直单位正科级,吊打985青椒。


user avatar   libiub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MOO的老VIP用户路过...

MOO可能是国内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音乐APP",它和其他音乐APP最大的不同在于,当你打开MOO之后,更像是在探索了一个包罗万象的音乐世界。

时至今日,数字音乐发展到百家争鸣的今天,我们除了听歌,似乎并没有通过其他方式了解过这个世界最前沿的音乐是什么、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音乐资讯是怎样流通的、除了各大榜单和短视频火爆的口水歌我们还有没有别的选择、作为一个普通音乐爱好者该如何进一步探索音乐世界?这些问题几乎是每个人喜欢音乐的人都将面对的问题。

如果不去面对,很可能你将会被算法牢笼培育成一个习惯于被动吸收流量音乐的傀儡,机械式地收听流水线的作品,惯性地透过热门评论解决惰性的思考,最终,你好像听了很多音乐,又好像什么也没听。

因此,MOO的出现或许会通过这些因素破除信息茧房:

1、透过产品设计来弱化播放器属性,提炼呈现有效可读的音乐资讯内容;

2、淡化明星流量的制霸效应,原来脱离娱乐属性的音乐也可以异常丰富多彩;

3、淡化商业影响,不设音乐打榜功能,强调多元个性引发的音乐思考。

那么,究竟能否使国内用户的流行音乐审美习惯和单一刻板的惯性思维得到改善?

说一下我的感受(仅供参考)~

先说视觉设计:

它剥离了传统音乐APP的固有形态,用“可听”、“可读”、“可感”、“可思考”概念触碰用户。UI设计更加沉浸化,使用中性色调更易于用户专注于音乐内容本身;同时将内容栏目、电台节目、音乐人交互的部分进行封面图突出,不同属性的模块会通过不同样式的封面进行呈现区分,基本上省略了文字注释,用图形化解决和用户之间的默契。这就像你看到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就立即明白它是苹果公司的logo,而不是还得在图标底下写一串名称。

MOO给我最大的视觉感受就是"沉浸感"很强,它可以使你更容易将注意力停留在音乐内容本身,甚至你极有可能和我一样忽略掉底下的音乐播放条...

除此之外,功能交互更加简洁明了,每个可播放的模块均有播放按钮,这种设计的好处是让你清晰地知道哪些内容可以"听",哪些内容可以"看",而不是像有些APP为了诱导用户点击不提供内容可视化预览,导致你必须点进去才知道是什么。

上述的设计逻辑更具通用性,更易于广泛跨语言流通,简单来说就是MOO的界面连不懂中文的人都能看得懂,今后如果开放国际版,我丝毫不会感到意外。

最后说说MOO专栏

一周音乐简报

还真就是一周音乐简报...每周一期,国内外的音乐资讯、音乐版历史上的今天、音乐剧/影视配乐的信息、老外是怎么用音乐玩社交的等等。有一说一,过去我个人会在国外rss订阅相关的音乐新闻,但是,必须由自己整理筛查真伪,很费时间精力,这玩意儿现在就给我省了巨大的时间成本,给MOO一个好评~

和女孩聊音乐

很酷的栏目,唯一缺点是"不定期"... 它侧重挖掘年轻个性的女性音乐人的心声,她们并不知名主流,有的是乐手,有的是幕后创作人,有的是音乐教培从业者。

比如最近一期的雷雨心,她是音乐圈子里常见的女孩,但又是日常生活中很少见的女孩,你很难想象雷雨心上午会去菜市场和一群老头老太太买菜抢鸡蛋,下午她又在和朋友聊天文地理量子力学...

这种刻板场景的反差,加上采访中聊到雷雨心职业身份、社会身份、家庭身份的交错,你能深刻感受到一个从事音乐的年轻女孩是怎样工作生活的,同时,她又是如何应对主流社会对自身的评价和对未来事物的探索。

对我来说,和女孩聊音乐更多提供了深入了解年轻音乐从业群体渠道,相比主流靓丽的美幻封面,我更喜欢这种真实邻家接地气又有真本事的女孩,她们才更值得主流社会的推崇与肯定。

不失眠电台

关于失眠,我经历过"郭德纲陪我睡",也经历过"周杰伦陪我睡"和"读小说陪我睡",MOO在此又给出了另一种答案:不失眠电台陪你睡。

失眠痛苦吗?或许吧,与其对抗失眠带来的困扰,与其一个人面对孤独漆黑的夜,不如在电台里倾听来自大自然的白噪音或者治愈心灵的音乐,每个孤独的灵魂都应被音乐温暖问候。

然而不失眠电台的缺点也很明显,节目时长太短,平均20分钟的节目就想把小可爱们哄睡着?作为一个前音乐电台制作人,建议MOO的电台制作团队能深度研究一下中国年轻群体的睡眠时长、入睡所需时间、失眠的原因,可能会让电台更好。

写在最后

内敛却丰富,极简却精致,小众却走心。

如果你是发自内心地热爱最纯粹的音乐,想探索最前沿的音乐,了解音乐人和这个行业在发生的事情,MOO可能还不够好,但不得不承认它的品质在国内音乐APP中领先,希望它能一直保持初心下去。


user avatar   sigon-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哪些交往中的小技巧比如沟通做事方式等能够保护自己不受他人欺负?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青岛市第一季度平均工资为 8917 元/月,排在第 22 位?你「拖后腿」了吗? 
  北大毕业卖猪肉董事长称「年轻人最重要是发财不是理财」,怎么理解这句话?多早开始理财比较合适? 
  中小学教师薪酬待遇真的很低吗? 
  广州队定编& 薪资方案文件曝光「一线队优秀主力 60 万,起薪线 6 万」,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在深圳月薪过万很普遍吗? 
  如何看待小米员工爆料称今年没有普调,真实情况如何,你会因为没有涨薪机会而离职吗? 
  普通程序员,是Google 的待遇好,还是Facebook 的待遇好呢? 
  三十一岁的男人年收入税后10-12万,真的很丢人吗? 
  中国月收入过万的人多不多? 
  航空发动机专业以后就业情况到底如何,薪资待遇方面怎么样?以后的发展情况如何?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河南电视台连夜清空微博?
下一个讨论
一万块够两个人去重庆玩四五天吗?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