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刚才还在医学交流群里看见一个截图:
那么这个学医的男孩子的怀疑是否有道理呢?
当然有!
因为无论是肛肠科医生的主观经验,还是各种单中心的回顾研究,都指出女性的痔疮发病率会略高于男性。但是刚才我又翻看了一下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外科学》教材,确实没有写男女发病率的区别:
其实人教版《外科学》里面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不同人群的发病率差别在统计学上不是很显著或者不同地区不同研究差异较大的,一般就不特别标注某某人群发病率高,或者某某人群为好发人群。
那么男女的痔疮发病率差距到底有多大呢?网上流传度比较广的一个说法是国人痔疮平均发病率为59%,其中女性发病率为67%,比男性高出13%。但这个数据并没有给出的文献证据。
我国最新版痔病诊疗指南[1](代表国内该疾病最权威观点)指出,国人的痔平均发病率为50.28%(2013-2014年结果),性别差异并不明显:
目前关于性别与痔发生率的关系尚无定论,不同研究报道的结果存在差异,还需更大样本量的数据证实。
不过很多零散的单中心研究还是能体现出一些趋势。这里通过一个单中心研究[2]分析一下:
该研究是广东省东莞市茶山医院普外科做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了2010年1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1500名患者,其中男性728人,女性772人,平均年龄为28.69±12.63岁。其中各年龄组分布如上表所示。
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即20岁以下年龄组女性患者显著少于男性患者,20-30岁年龄组虽然依旧比男性少,但增速非常明显。30-40岁年龄组则一举反超,达到63.19%,直到60岁以上年龄组才再次被男性反超。可以说,女性痔病患者激增的年龄组恰好就是女性生育的年龄段。
大体翻了一下其他单中心研究,这种女性发病人数相对较多,且育龄女性高发的趋势是普遍的。原因很简单——妊娠本身就是痔的高危因素。
因为胎儿逐渐增大,对女性盆腔器官和静脉血管的压迫也会逐渐增强,导致直肠和肛管的静脉(主要是直肠上静脉和下静脉)回流阻力增加。同时妊娠期还会伴有肠道蠕动减弱,经常出现便秘。所以这些情况共同作用就会导致痔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妊娠早期(前三个月,first trimester),因为此时胎儿相对较小,增大的子宫仍然停留在盆腔内,随着胎儿逐步增大,膨大的子宫才逐步上移至腹腔。所以妊娠早期的便秘和下肢水肿、直肠静脉淤血会更严重一些。这也是妊娠阶段最容易出现这些问题的阶段。由于目前痔病发生机制主流观点是“肛垫下移”学说,所以如果妊娠期并未发生明显的痔疮,但可能肛垫已经在妊娠期发生了松弛,则相对容易在分娩后逐渐出现痔疮或痔疮的加重。
所以相比男女都存在的遗传、辛辣食物刺激、便秘、久坐之外,性别差异的危险因素,男性主要是烟酒嗜好(虽然部分女性也可能有),女性则是妊娠(男性就绝无可能了)。所以说,痔疮是全体人类直立行走的代价,而妊娠相关的痔病是女性为了人类的繁衍所默默付出的代价之一。感恩每一位母亲。
预防菊花残,还是要从膳食结构、运动、戒烟戒酒做起,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或避免辛辣刺激、减少久坐、适当锻炼。
让调皮的搜狗输入法来回答你叭~
上面专业徽章的菲利普医生在专业上回答得很好了,我就来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