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一个报出「财富密码」就能简单抄作业的问题,还是需要理解指数基金的本质、在理解其优势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判断标准。而在市场情绪充满迷惘的 2022 年初,关注成分股背后行业的景气度、抛下赌徒心态,才能避免稀里糊涂上天台。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指数基金:将具有一类共同特征的股票放到一块(例如都是医疗相关行业的股票),将个股的数据表现按照一定逻辑叠加起来(例如按照公司市值算个加权平均),就形成了指数;以特定指数中的成分股作为投资标的、跟踪指数表现的基金,就是指数基金。
投资个股和投资指数,就像是买水果和水果拼盘的区别,后者更有助于规避个股带来的风险。有研究表明,随机挑选 32 只个股形成投资组合,就能分散股票市场中 95% 的由个股带来的风险,基本只受到无法分散的系统性风险影响。
金融学理论从某些侧面证明了投资指数基金的合理性,根据尤金•法马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在有效竞争的市场中,股票的价格已经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于是就有了一种推论:股民自己花时间精力做研究进行主动投资,长期来看难以战胜市场,因为从对信息作出反应的角度来看,个人投资者并不会比市场更「聪明」。
即便是具备专业知识的基金经理,似乎也逃不过有效市场假说。2020 年的数据表明,在美国金融市场中,60.3% 投资标的为大市值股票的基金(large-cap fund)回报率没能战胜标普 500 指数。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劝退?经济学家 Burton Malkiel 会劝大家:还不如直接躺平,把股票名字写在纸上,让猴子对着它扔飞镖。知名投资公司 Research Affiliates 还真做了这个实验,证明了猴子扔飞镖的选股战绩超过了基金经理平均水平,并将结论发表成了论文,奉劝投资者避免「聪明反被聪明误」。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放弃了仗着自身天纵奇才、一心想要跑赢市场的执念,只想跟踪好市场走势的话,指数基金相比于主动型偏股基金往往会具备管理费用低廉的优势。国内指数基金管理费用一般只有 0.5% 左右,而其他偏股型基金管理费往往在 1-1.5% 范围。相反地,如果怀着追逐个股的执念,就有可能成为市场中的「噪音交易者」:追随似是而非的各种消息和预测频发操作、追涨杀跌,白白搭进去了高额交易费用,战绩还不如跟着市场走势「随波逐流」。
不过,指数基金也不能闭眼买,在理解其基本运作方式的基础上,还要看清楚几个问题:
一方面,要关注指数背后的成分股和权重。
指数基金这道「果盘」看上去再光鲜亮丽,到底是否物有所值,还要看其中每一种果品的质量,因此需要探究背后成分股的选择。有些指数被称为「宽基」,并没有针对具体行业,像是上证 50 指数,就是选取了上交所中市值较大的 50 只股票组成的:
也有的指数选择了来自特定行业的股票组成拼盘,就称为「窄基」指数,像是让人闻之落泪的中概互联,顾名思义,就是在追踪互联网行业中概股的走势。
对于非专业投资者来说,选择窄基指数更有种刀尖舔血的意味:选错了行业,可能会被利空政策一波带走,选对了行业,但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点买入,也可能在高位站岗;关注传统板块,可能会错失新的经济风口,太执着于追捧新概念,又可能被高市盈率、基本盘表现极差的妖股割了韭菜……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选取既能囊括多个赛道行业龙头,又能追随新经济形势的宽基指数基金,有助于避免特定行业存在的风险(虽然并不能规避整体经济形势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这几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无非就是「调结构」和「稳增长」两条主线,前者涉及芯片电子、智能汽车等新型高端制造业,后者涉及食品饮料大消费、交通运输等关乎国计民生的板块,都值得关注。
除了看成分股的构成以及编制方式之外,选择指数基金时还要考虑流动性问题,特别是在市场情绪敏感脆弱的 2022 年初。
我是 2015 股灾的「幸存者」了(当时居然还通过倒腾 ETF50 小赚了一笔,所以一直对指数基金有些好感),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市场出现恐慌时,流动性就是最后一道防线,当流动性不足时,少量卖单就可能引发恐慌性超跌,把股价摁死在地板上。流动性不足也可能出现恶性循环:暴跌之下,杠杆投资者爆仓,资金链断裂导致无人接盘,股价一再下探依然无法成交,就会呈现断崖式下跌姿态。
这种情况固然难以避免,但如果能找到资金相对充盈、流动性较强的板块,在发生股灾时就有可能变得更加「皮实」。
追随「北上资金」,或许就是一种提升流动性的方式。所谓北上资金,指的是通过港股和 A 股互联互通机制进入 A 股市场的国际资金。天弘基金的调查研究表明,北上资金更加偏好行业龙头,具有「优中选优、强中选强」的特征;即便不考虑这一因素,市值较高、流动性较好的大盘股在遇到股灾时,也往往更加抗跌。
简言之,如果是在明确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依然希望涉足股票市场,那建议先从了解指数基金开始交学费,优先考虑成分股布局较为多元的宽基指数基金,在当前市场形势下,还要特别关注流动性问题。
在众多宽基指数中,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较为符合以上特征:
首先,这一指数在编制方式层面既关注了 11 个主要板块的大市值龙头,也能做到追随新经济形势稳中求进,兼具价值与成长属性;
其次,这一指数由明晟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编制,对于金融行业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全球知名投资机构、广大基金经理在构建自身投资组合时会参考其构成,有助于凝聚市场共识;
再者,资金的流入,也为这一指数中的成分股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万得数据显示,北上资金持仓前十的个股中,有九只被纳入了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持仓前 50 的个股中,31 只和该指数重合。在市场信心动摇的时候,北上资金带来的流动性或许能发挥护盘效果。
若是想要紧密追踪MSCI中国A50指数,天弘基金出品的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可供参考。这只基金认购期为2021 年2月7日-2月18日,被动跟踪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要是终究还是想在水里学游泳、希望在实操中加深对指数基金的理解,可以在支付宝搜天弘A50可以了解详情。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提到的指数基金仅为配合知识分享进行举例,不构成具体投资建议。指数基金存在跟踪误差。购买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