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嫦娥五号和日本隼鸟二号在综合技术水准上相比较来看孰强孰弱? 第1页

  

user avatar   eto-67-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是隼鸟二号[doge]

不信的可以百度一下“日本航天技术赶超中美”,里面的营销号都在说隼鸟二号有多么多么强,在什么什么方面有怎么超越美国了,甚至说到日本一夜之间冒出4艘准航母,日本金星探测器比天问一号强很多…(里面原因是金星环境比火星恶劣,但了解一点航天的都应该看的出来是扯谈)。那么多营销号在吹,肯定是隼鸟二号厉害了!

更厉害的是,营销号们说隼鸟二号的目标小行星离地球3.2亿公里破了世界纪录(吸引来了旅行者一号二号的点赞),在3.2亿公里外采样,比区区38万公里外的月球采样先进多了。这个采样距离,连美国都望之莫及。隼鸟二号直接将美国打脸。

以上可忽略。

事实真的如此吗?

隼鸟二号采集样本在0.1g到1g之间(有说法认为是0.1-10g),而今年美国的冥王号探测器成功采样,成功采集了60g样本,预计明年送回地球。这个是隼鸟二号的很大的缺陷,但营销号各个避之不谈。

至于什么3.2亿公里,那是哪方面数据好就鼓吹哪方面的能力。确实,3.2亿公里确实打破了记录,但距离远并不完全代表技术。小行星长度不足一公里,引力忽略不计。只要保持与小行星同步就行了。

日本采样的方式,看着似乎非常科幻,但实际上也只是摆个架子。如果真有能力造一个采样用的机械臂出来,为何不用呢?用了至少采样的量就不会才这么点,也不会让营销号们毫不敢透露采集了多少东西回来。

至于嫦娥五号,采样2kg(注意单位是千克),直接甩开隼鸟二号几条街不说。直接看难点。

嫦娥五号的难点,一是月面起飞技术。月球有较大的引力,想在月面操作必须要发动机有很大的推力来与月球的引力保持平衡。月面起飞这项技术相比于月面软着陆需要有更强的发动机才能完成,而日本目前连软着陆都未能实现。

第二个难点在于远距离的无人对接。这项技术不多说,美帝也没玩儿过。(其实可能就跟隼鸟二号与小行星保持同步的难度差不多。)

至于嫦娥五号的采样方式,机械臂加抽取,采了2kg。但2kg真的不算多,嫦娥六号跟嫦娥五号一样的大小,准备采15kg回来。而当年美国但阿波罗计划更是一共采了383kg的土壤样本。但相比于隼鸟二号的…

有人觉得中国难以完成日本这样的小行星采样任务。大概说一下,中国的小行星探测计划是在2022-2023年发射小行星探测器。进行近地小行星采样+彗星探测任务,并且使用的长三乙火箭发射,探测器比日本的更小,但任务应该会更复杂。毕竟中国在深空探测(月球以外)起步比较晚,天问一号今年才发射。(相比日本零几年就开始火星探测)

什么?你说日本有这些技术只是不想搞怕烧钱?那我说中国也有搞移民火星的技术,也只是缺钱。什么等到日本的核弹砸过来的时候又要给我打脸?没事,我等着,看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一点日本核弹的影子。什么日本哪一方面比中国先进所以隼鸟二号比嫦娥五号先进的言论,就像说物理优生的生物一定很好。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以为日本不想在月球上软着陆和返回?

日本一共进行过两次探月,一次是1990年的“羽衣号”,原本想直接撞在月球上,成为第一个日本放在外星体的物体,结果没有入轨,没有入轨,也就是没有成功。

第二次2007年的月球女神号,先是绕了月,然后撞向了月球,日本终于把一个物体留在月球上。

此后印度也尝试了软着陆,没有成功,都是撞向了月球。

软着陆月球发射,是探月中最难实现的目标,其实还有在月球轨道对接

最最最难的是软着陆。

需要1变推力发动机,2高度精准的测控,3大推力的力箭。

变推力的发动机好理解,下降过程中的推力、角度等都要随时、及时的变化。目前掌握这种技术的只有美俄中。

精准的测控我们国家依靠的是佳木斯和喀什、文昌三个巨大的雷达进行三角定位,以及远望一二三四五六七测绘船在太平洋进行修正。

日本国土有限,雷达阵摆不开(三角边长截止大定位越准),也没有大型测绘船。所以,精准控制只能交给美国和欧洲航天局。(印度的也是交给美国)

第3点的大推力,因为变推力发动机必然有一个尺寸和重量的最低限制,所以起始推力不可能太小。

长征5号是25吨,日本的H2A是10-15吨,这就决定了日本要用自己的火箭,就无法安装变推力发动机,有一个阈值在这里。

但话说回来,日本还是有一项技术目前是独一无二的,那就是:电推进

电推进就是把火箭的燃气进一步加强电场,使喷出的速度更大,从而实现同样的燃料获得更强的推力。因为在卫星上通常电力是足够的,燃料却是宝贵的,烧一点少一点。

目前在卫星上已经采用电推进技术的,只有日本一家。

日本号称隼鸟二号只有60公斤燃料,然后飞了那么远,得益于电推进。

个人倒是对电推进有所怀疑,能有多大电场?能增加多少速度?这方面我险些入坑,做过充分的调研。

探索小行星我国也进行过,只是没有回收小星物质。按照隼鸟一和美国“星尘号”的作法,无非是在卫星上展开一个气凝胶的捕捉板,让慧星或小行星颗粒被砸在气凝胶上,然后带回来。对我国来说,并没有明显的技术障碍。


总之,21世纪以来,能够登月并返回的只有我们一家。

能去采集小行星物质的,至少有美日两家。


user avatar   ling-jian-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必要非得互相diss啊,两个项目都非常出色。不要说日本的探测器小、结构简单、用了外国的观测网络就怎么怎么样,那么小的探测器带的天线自然功率也低,这么低的功率在那么远的地方远程控制,精准地在表面进行接触式采样,也是很不容易的。而且毕竟嫦娥5号的任务时间短,而隼鸟2号长时间执行任务,这也对整体故障控制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说可能经历更多的太阳风暴之类的。

并不是说小行星引力小就一定简单,引力小的天体捕获半径也小,对探测器的控制精度要求其实更高一些,当然的确下降和重新上升是要比嫦娥5号简单的。探测器小也就带不了功率大的引擎和太多燃料,用一丁点推力的离子引擎在经常失联的情况下保持精确的航线,还要能够返回,也是有技术亮点的。

嫦娥5号的优势自然也有,但真的没必要非要争个你死我活的,本来就是个各有所长的事情。


user avatar   richard-ricard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这样说吧,我们要搞个隼鸟二号,那可能需要大量程序员加班,需要更精细的电推,更精细的姿态控制。深空通信也还需要技术验证。

而日本要搞个嫦娥五号,首先得搞定大推力发动机或者多发动机并联控制中的一个,保证卫星能送上去。然后造大火箭,配套设施得齐全吧,大型整流罩得自己来吧,运输船得改造吧。接下来要搞定的是深空数据链路,又得打不少卫星来组网。还得有全球测控网络,测控站测控船你得造吧。然后是卫星,安全稳定可多次复用的化学火箭发动机得攻克。对接技术也还得攻关呢,还有打水漂返回的技术呢?


总结一下,别去和日本比航天,我们靠着体量优势搞别人心态不太好。我们国家现在的航天业是一颗粗壮但是不够高的大树,而日本我愿称他为挂在美国身上的爬山虎,你要去和爬山虎比高度,最好先超过他爬的那个东西。

所以,为了让航天这棵树长大点,人大,打钱!


user avatar   nolan-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嫦娥五号任务是一次mini版的全流程载人登月预演。

隼鸟二号任务是又一次蹭NASA深空网的,类似天问一号中阿联酋搭车锻炼队伍的,系统工程招租回本分支任务。

把下图这套玩意儿自行组建了,你再给日本贴国星国造标签不迟。

就好比之前有个回答提到的:日本这壁虎,之所以看上去爬得高,是因为它爬的那树比我们自己这树高。


嫦娥五号,只是中国庞大航天工程中只需“可用”的一个子项。

如果用其中一个子项的孤立比较,去和一个不需要做庞大太空体系工程的国家做无谓的局部竞争,大国会彻底失败。

要建成一个城市的前提,不是要先能造出最好的门窗,而是什么都能造。

中国需要全球导航系统,需要全球光学卫星系统,需要全球海洋卫星系统,需要遥感系统,需要太空站,需要卫星激光通讯系统,需要建立建全大量的系统。

中国的航天工程计划,也是除美国外,第二个即将点亮已有科技树的国家。

一个被技术流动性封锁百年的人类最大半岛文明,为什么总是奢望一己之力,一代人时间,就能全面领先世界?

当然是两种舆论对冲洗脑,造成的严重脑震荡。一边是日本科技精尖洗脑,一边是厉害了我的国洗脑。两边都有现实基础,但真实的世界是极端残酷的,我们只是在补齐有尊严生存的科技底线啊!局部领先也是建立在不得不弥补他处不足的前提之下。

千元一瓶的矿泉水,和一元一瓶的纯净水,我们就要后者。不要期望我们会跑到月球上去拍高清视频传回来搞宣传流量,我们只要它能干完指定的活,为下一阶段任务积累够用的技术就行了。

人类最大半岛文明的庞大体量,从来都没有能通过摘桃来赌国运,从而获得躺赢的理论条件。为什么总是心心念念把史上第一摘桃王的日本,当作发展的标杆呢?这种观念为什么会被深深植入?植入的后果,究竟对中日哪个国家有利?




  

相关话题

  可变后掠翼真的没有研究价值了吗? 
  我国航天部门会不会组织相关人员观看IMAX版<星际穿越>? 
  美国政府给 NASA 发令,明确美国政府支持国际空间站继续运行到 2030 年,这意味着什么? 
  美国当年 250 亿美元就能登月,现在为什么不能登月了? 
  嫦娥五号上升器从月面点火入轨,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意味着什么?技术难度有多大? 
  SpaceX 星舰 SN11 大雾中试飞失败,空中失联解体,为什么会选择此时试飞?试飞何时才能成功? 
  4 月 9 日长征三号乙火箭携带印尼卫星发射失利,可能对中国航天带来哪些影响? 
  土星五号是50年前的产物,为何其它国家还没搞出与土星五号性能相当的火箭?是费用问题还是搞出来意义不大? 
  3月16日长征七号甲火箭首飞失利,对中国航天的影响有多大? 
  SpaceX 星舰 2 月 10 日发布会上公布了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进展?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建成并首次放电?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澳大利亚纳入RCEP,中澳关系最近却如此紧张?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