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穷b现身说法。
其实,“竹鼠三块钱一只,十块钱三只”,不只是段子,而是赤果果的事实。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超市看一下,有时候,三联装的薯片比一盒一盒单买要贵上一些;按克数单价算,大包的麦丽素比小包的麦丽素价格还要高;按分量算,买两个小包装的牙膏可能比单买一盒大的还要便宜。(不同超市定价未必一样,但是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
因为这种奇葩的定价策略,所以我现在无论是去超市还是网购,都是先用计算器算一下,每克或者每单位多少钱,再决定买哪种容量的。
这种现象背后,至少折射出两点我们可以说道说道的东西——价格歧视和锚定效应。
先说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1]
其实,价格歧视的本质就是筛选出那些对价格不敏感的顾客,让他们对产品付出相对较高的价格,而对那些价格敏感的顾客,降低产品价格,并促进他们的购买。从而增进总体的营业利润。
麦X劳、肯X基的优惠券,双十一各大电商费心费力的搞各种拉人活动抢优惠券也是如此。
如果你对价格不敏感,不愿意花费精力找优惠券、做任务,那就付出更高的价格。如果你对价格敏感,想要更低的价格,那你只能遵从商家的活动,去找人叠蛋糕、喂小猫,做商家的人肉广告机。
在罗伯特·弗兰克(Robert.H.Frank)教授的《牛奶可乐经济学》中,也有一个相应的案例,介绍星巴克的大中小杯问题:
问题:普通“杯”的容量是8盎司,可为什么星巴克最小杯的咖啡叫做“高杯”,容量是12盎司?
回答:星巴克是全世界最大的现磨现泡咖啡连锁店。自1999年以来,该公司出售的咖啡都分为3种规格:高杯(容量12盎司),大杯(16盎司)和超大杯(20盎司)。
但从技术上来说,普通的一杯咖啡,应该为8盎司,6盎司亦可。连星巴克自己的泡咖啡说明书上也写着,“我们建议,每6盎司水冲兑两汤匙研磨咖啡。”那么,为什么星巴克不卖标准杯咖啡呢?
实际上,星巴克是卖的。如果你找服务生要“小杯”,就能得到传统的8盎司杯装咖啡。但该店的售卖单上并未列出“小杯”,而知道这一点的顾客也很少。 “小杯”是该公司折扣最大的咖啡。小杯卡布其诺的售价比12盎司的高杯少30美分,但浓咖啡的量是一样的,又因为它包含的奶泡较少,味道更为浓烈,不少咖啡迷都喜欢。
星巴克营销“小杯”的秘密方式,使它成了一种歧视性门槛价格。阻止对价格不太敏感的顾客购买打折“小杯”咖啡的门槛,是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小杯”的存在。
在大多数市场,为了发掘最划算的交易,对价格敏感的顾客会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
如果你是个对价格敏感的购物者,很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至少有一个朋友会发现星巴克“小杯”咖啡的秘密,并把它告诉你。与此同时,对价格不那么敏感的顾客则继续安于享受20盎司的“超大杯”。
并非所有价格歧视的例子都包含折扣门槛。比方说,假设一家餐厅对65岁以上的就餐者提供半价晚餐,那么,35岁的就餐者就迈不过这道坎,达不到享受这一折扣的资格。经济学家多把这一类的价格歧视视为单纯的细分市场,在此例中,划分原因在于:老年人的平均收入比其他成年人要低。[2]
接下来,我们可以再谈谈锚定效应:
所谓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锚定(anchoring)是指人们倾向于把对将来的估计和已采用过的估计联系起来,同时易受他人建议的影响。当人们对某件事的好坏做估测的时候,其实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坏,一切都是相对的,关键看你如何定位基点。基点定位就像一只锚一样,它定了,评价体系也就定了,好坏也就评定出来了。[3]
锚定效应是个心理学现象,但是对于此类差别定价的经济学现象也可以用此来解释。
对于某些价值模糊的商品,人们对于此类商品的愿意付出的价格,往往需要参考同类其他产品或者该产品的历史价格。
举个例子:三千块的戴森吹风机,我们都感觉很昂贵,因为同类的产品往往只需要100元左右。
而假如是一线城市3000块一平的房子,我们反而会感觉很便宜,因为同类的产品价格远远高于3000元。
而商家又是如何应用这个锚定效应来定价的呢?答案就是给消费者们提前找到一个“锚”。
双十一的先涨价再打折,其实也是对于此效应的一个应用。
前几年XX严选刚出来时候,他们都在宣传自己的产品和XX大厂是用的一样的生产线、一样的技术、一样的原材料,但是价格只是同类大牌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
消费者们一看,哇,这么划算,不买还是人嘛?纷纷下单抢购。
但是,在购物下单的过程中,他们却忽视了,购买同等质量的其他小牌子的价格,可能比XX严选的还要便宜。
换到问题当中的奶茶也是同理,中杯19元,大杯24元,消费者可能会觉得中杯已经花了那么多钱,再多花5块喝更多感觉会亏得少一些,这就是通过设定了一个中杯的锚,来促进大杯销售的例子。
当然除了这些,这其中还有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展开说篇幅较长,我们下次再说。
(小声bb: @编辑部小李 李哥要是能给我点个赞,我下午就开始更!)
因为中国还是人才太多,可以随意挥霍罢了。
50、60年代你试试,别说“双非985博士”,高小学历都能进国企,那时候进国企是真正的金饭碗,一辈子吃公家饭。
而且这些高小、文盲还真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我琢磨着什么社区卖菜、网上叫车,跟从零开始建设工业化比,只能叫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
因为中国还是人才太多,可以随意挥霍罢了。
50、60年代你试试,别说“双非985博士”,高小学历都能进国企,那时候进国企是真正的金饭碗,一辈子吃公家饭。
而且这些高小、文盲还真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我琢磨着什么社区卖菜、网上叫车,跟从零开始建设工业化比,只能叫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
我是一名基层派出所民警。
可以说当今中国警察普遍羡慕美国警察可以采取暴力手段绝对的镇压不法分子。
但是,不得不说,这次这位美国警察,太过分了,不仅是过分,而且我的理解是那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那黑人已经制服了就可以正常上拷带走了,没必要一直压着脖子压那么长时间。没能置身其中不知现场那美国警察的所思所想,反正我个人挺不理解他为啥那样干的。
只能说无论什么地方,无论什么行业,只要是人的社会,都有像样的也有操蛋的吧。
_________此处为分割线 _________
以下为统一答复评论中有些人质疑的我所讲的羡慕二字。
能够出现这种质疑在我料想之中,因为中国警察也有过过分的时代,据我所知就是在七十八十九十年代,就如同地痞流氓,看谁不顺眼就能打谁对老百姓而言没王法可讲,那时候的警察说好听点可以说是威风凛凛说难听点儿是横行霸道。
但我想表明的是,时过境迁,现在的中国警察无论是受舆论约束还是因为法治社会建设制度规范都已经变得逐步文明与规范起来,起码我认为从我们现在开始从公安司法院校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考进来的新一代警察已经具备新的面目,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行业内目前仍然存有历史的顽疾,仍然存在着臭虫,但我已经讲过无论什么行业都有操蛋的吧,这是个人问题,不是群体问题。相比之下,拍拍良心看,现在的整个警察队伍比照曾经确实过分的年代是不是已经是天地之别,问问曾经真正挨过曾经年代老警察欺负的中老年人就知道了。
为何会说起羡慕,因为警察每天面对的人群,大多是三教九流之辈,没有武力加身,很多事情在处理上警察显得软弱无能,说白了,好人谁没事儿上派出所转悠啊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呢,警察打人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但是但凡有点脑袋的人都能想明白,警察会闲着没事儿干把那在家里消停待着的遵纪守法的人抓起来暴揍一顿吗?
以上言辞不免更会有人质疑,请允许我解释,武力,当然不可滥用,我所说的羡慕不是羡慕美国警察的随意滥用武力,而是在合法范围内准许在对方不听从警察指令时动用武力,现在确实有人民警察法赋予了相关权力,但实践中现在的中国警察并不能或者说不敢执行人民警察法里的所有权力。拿防疫工作举例,卡口的工作人员在让出入的人员扫码登记时,就会有不愿意配合的人,然而这些不愿意配合的人可会知道工作人员的所做所为是为了整个社区的稳定安全,因为这整个社区包括了这名不愿意配合的人啊,在这个时候是否应当对其进行武力控制来保障其他居民的安全呢。同理,警察盘查也好,调查也好,总会有那些不愿意配合的人,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没问题所以警察不必要对其进行盘查所以就不配合,而警察当看到对方不配合时会以什么视角审视,难道要说谢谢您的不配合吗,万一这不愿配合的人真背着案子呢,那便是对更多的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因此,我要说,民众的素质如果真正达到了人人互相敬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程度,要求警察绝对文明不要有暴力举动,一点问题没有,一味强调了警察不该暴力执法而分毫不过问被执法对象自身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看问题的角度些微的片面了些。
请注意,我说羡慕里的那句话尾巴实际已经表明了,羡慕的是暴力手段对不法分子的镇压,可不是对遵纪守法的百姓也要肆意妄为。例如像给群众办个身份证居住证之类的业务,警察当然应该热心服务。但当面对泼皮无赖时,还要笑脸相迎,得来的只有蹬鼻子上脸,警察都不怕了,您们认为这些无赖还有谁管得了。
列位存有异议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教诲。言辞中犀利的同志们,谢谢您们的敦促。
让我知道当警察,需要吾日三省吾身。
还想要质疑甚或是骂的您们,若是能让您舒服,骂两句无妨。我不算您辱骂警察。不过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罢了吧。
_____分割线
2020年6月5日22:53 出警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