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横空出世》看过没?十里八乡的俊后生,你以为是说着玩的?
陆光达跟李云龙,一个是物理学博士,一个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军官,李幼斌诠释的都非常好。
其实从李幼斌的演艺生涯来看,《亮剑》是李幼斌的转折点之一。此前的李幼斌只是一个演技比较好的演员,是《亮剑》才让他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明星。《横空出世》是拍摄于《亮剑》之前的,而以《亮剑》为分界线,李幼斌所接的戏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亮剑》之前,李幼斌在电视剧中饰演的角色比较多元,且其中大部分是警察,但在《亮剑》之后,李幼斌则接拍了大量战争和军旅题材的影视剧,在这其中他的很多表演技巧的确没有突破。之后,又接拍了一些年代剧谋求转型,我个人感觉还是不错的。
之所以很多人觉得李幼斌演什么都像李云龙,除了看剧看得少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这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就拿这几天的靳东事件来说,为什么靳东会迷倒那么多的中老年妇女?因为靳东在荧幕上树立起来的就是一个具有霸道总裁气质的“老干部”形象。而靳东之所以这么做,除了拗人设之外,市场也会强化这个发展路径。也就是说,如果演员张三在一部剧中演霸道总裁演好了,那么就会有导演拿下一步霸道总裁的剧来找他。反过来,对于演员来说,有些人也会因为市场对他的某一类型角色予以肯定,而选择继续演这个类型的角色。经过十几部电视剧的不断强化,一些人的表演技法也就定型了。
与李幼斌类似的演员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张铁林是“皇帝专业户”,演什么都是吹胡子瞪眼的乾隆味儿——但你要是去看他早年的《大桥下面》和《黄飞鸿》等,就完全不是这种感觉。王刚也是很好的演员,他把和珅演得活灵活现,但王刚的演技也被和珅框住了,演什么都是那个味儿。唐国强自从演皇帝演上瘾之后,不看台词你可分不出唐太宗和明成祖的区别。而陈宝国和陈道明,他们早年间也都塑造过各种不同的角色,但也是因为皇帝角色出名之后,接到的片约也基本都是这个类型的。
其实这样的问题,很多演员都是明白的。但只有少数演员会选择跳出这种限制,为自己找寻更多的可能。比如说李雪健老师,《九一三事件》里的林彪、《渴望》里的宋大成、《水浒传》里的宋江、《横空出世》里的冯石、《荆轲刺秦王》里的秦王、《一九四二》里的河南省主席、《少帅》里的张作霖、《嘿!老头》里的刘二铁……你简单回忆一下,就会发现这里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味儿,林彪和张作霖绝对不是一个感觉。
为什么很多演员明知道问题,但却不选择转型呢?因为转型的成本太高而收益太低。比如说六小龄童,看过《连城诀》的人都知道他演得花铁干其实挺不错的,在《燕子李三》里他还演过燕子门的掌门李显,他甚至还扮演过周恩来、胡适、鲁迅等形象。虽然这些形象都获得了不错的专业认可,但因为看的人太少,市场不认可,六小龄童也赚不到钱。所以,他只能选择继续与猴戏和《西游记》绑定,靠市场认可度最高的孙悟空形象来挣钱。
所以,在影视圈你可以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主角在表演上的探索空间往往比配角小得多。因为主角是要扛票房和收视率的,片方轻易不敢拿他们冒险,所以会让他们去演那些市场认可度最高的形象,而那些演技非常好的配角,反而因为她们不扛票房,敢让他们去饰演各种各样的角色。
比如说成龙的电影基本都是功夫电影,成龙知道大家是看功夫来的。吴京在转型时期给自己的定位也是硬汉形象,是“纯爷们”的。周星驰的作品基本上都是喜剧。他们的作品类型和风格已经趋于固定。但像张译、段奕宏等有演技但没多少流量的演员,因为不扛票房,在表演上的戏路反而更宽。
补充一句,很多人将“戏路”等同于角色的职业或身份类型,这其实是不对的。同一个职业,换不同的人演能演出不同的感觉,而同一个人演不同的角色,有时候区别也没那么大。比如说张国立既演过纪晓岚,也在《一声叹息》里演过编剧梁亚洲,二者虽然时代不同但性格差别其实并不大。再比如周星驰演过的角色很多,但在大多数无厘头喜剧里,他也并没有尝试过突破原有的表演体系。反之,像张学友,在《旺角卡门》里演乌蝇哥跟在《男人四十》里演的林耀国,那就是完全不同的戏路了。
总的来说,有的时候演员表演的角色和风格的固定化和类型化,也是一个身不由己的事儿。当你觉得一个老演员演什么都像自己的时候,不妨去看看他们出道时演的那些作品,那真的会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PS:
对二人早年作品感兴趣的,推荐看一下陈宝国的《神鞭》、《小井胡同》和陈道明的《末代皇帝》、《围城》。
另外,强烈安利《小井胡同》,这应该算是90年代最被低估的电视剧之一。
你要非说这像李云龙我也无fuck说。
你以为陈宝国是气吞万里的汉武帝、专横跋扈的嘉靖帝,那是小时候被后妈刘晓庆折磨的,陈宝国一见刘晓庆就唯唯诺诺“朕头疼……”
陈道明就更惨了,刘晓庆是他亲妈,你以为陈道明是怒斥群臣的康熙帝、一统六国的秦始皇,他小时候被刘晓庆虐待的哟!初恋被亲妈卖到窑子里,怀孕的老婆都给你踹没喽,一尸两命。
你看姜文硬不硬?高不高?“不要跪,站起来!”,那是对黄四郎这种虚假的恶势力,面对真正的恶势力刘晓庆,一口一个“老佛爷吉祥,奴才给您请安了~”
再看看大D哥,拉不拉风?从油麻地踩到西环,小时候也是被老婆刘晓庆折磨得不成人样啊!身体脱相了都!
周星驰演的任何电影,成龙演的任何电影,有多少人真会记得主人公在片中,究竟叫什么名字么?
不,大家都只知道,他们就是周星驰和成龙,就会心甘情愿掏出真金白银,为他们的电影去买单。
如梁家辉、梁朝伟这样【千人千面】、每个角色各具特色、毫无雷同的演员,当然是不可多得的殿堂级演员。
如周星驰、成龙、李连杰这样【千人一面】,也包括张国荣、周润发、刘德华这些极具个人特质的大明星,同样也是了不起的好演员。
其实,一个演员能否走红,能否取得最大成就,“演技”的高低从来就不是第一要素。别说在当今这个流量营销为王的时代是如此;甚至在二三十年前,同样也是如此。
如陈道明、陈宝国、唐国强、张国立、姜文、李幼斌等人,哪一个不是各大影帝视帝奖项满身,哪一个不是经典角色无数,毫无疑问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演艺事业最成功的男演员了。
然而,他们的演技当真就是同龄人top级吗?只怕大大的不见得。 在一些他们客串的影视剧中,明显能看到这些老艺术家的格格不入,或者大大违和,(如陈道明在《无间道3》)足以说明即使以他们这等堪称精湛的演技,同样是有一定局限的,不可能真正完美驾驭多方面题材。
唐国强老师演技当然是非常不错的,作为《雍正王朝》一剧的绝对大男主。贡献了继《三国演义》诸葛亮后,又一生平极经典的演出 。
然而,在同年度飞天奖的评比中,他却输给了同剧只有20集戏份的“康熙帝”焦晃,这一结果,虽有些出人意料,却同样令所有人心服口服。
焦晃饰演的“康熙帝”,不怒自威的气势仪态,表面看似仁慈宽容,但转眼就是杀伐狠绝的帝王。这种转变举手投足之间就完成。不论难度和完成度,都公认比饰演同一个角色、风格过于外化的陈道明老师在《康熙王朝》中的演绎更强。 因为内敛的风格,远比外放更难。
很多人评价演技高下,其实还停留在“放”的阶段,但凡看到夸张过度、淋漓尽致的表演,就自以为是看到了如何了得的神演技,这是标准的【外行看热闹】。
而真正的高明的演技,必须要学会“收”。真正的演技高手,从来都是随风化物,润物无声,根本不屑于靠“吊打”和“压制”对手戏的同行,来彰显自己演技如何高明。
相反,他们更会充分带动自己的对手戏演员,感染他们充分入戏,共同将一部作品完成得天衣无缝。这才是【内行看门道】。
随手举两个最近的例子:《我和我的祖国》,任素汐VS张译。
《在一起》,倪妮VS雷佳音。
大段台词和高光爆发戏,都给了女主角,她们的演技,在年轻演员中,也是很不错的。可是和对面搭戏的男演员比,就明显比出了高下。
唐国强老师此前演诸葛亮,已经被“曹操”鲍国安抢去飞天奖和金鹰奖,演雍正帝又被“康熙帝”焦晃抢去飞天奖,而且同年的金鹰奖,如果不是明确区分了主角奖、配角奖,焦晃得了金鹰男配奖,恐怕“雍正”还得再输……。
演艺生涯极重要的两个角色,都是身为正派主角,在同台竞技中,却被反派、或是戏份不多的配角给抢去风头,也证明即使是唐国强老师这个等级的演技,也还没有达到真正无可超越的程度。
真正的好演技,都是比出来的,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更一山高。
同样是曹操, 请张丰毅、姜文、陈建斌、于和伟去比鲍国安,
同样是康熙, 请陈道明、张国立去比焦晃,
同样是司马懿,请倪大红、吴秀波去比魏宗万,
同样是宋江, 请张涵予去比李雪健,
——差距都是显而易见,一目了然。
那么,这几十年来,凭什么是陈道明、陈宝国、唐国强、张国立、李幼斌们一直以来更当红?简单,就因为是陈道明们主演了更多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成功塑造了更多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角色。
很大程度上,许多演员最一开始能够走红,并非因为他们演技如何了得,在同龄人中鹤立鸡群,而只是因为他们的外形特长,演技风格,恰恰是和某个主角天造地设完美契合,然后戏写得好,观众爱看,戏火了角色红了,他们本人自然也就跟着一炮而红。
然后自然就有接到更多好的影视资源的机会。——只要不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演技随着年龄阅历增长与日俱增,这么一次次把握住机会了,自然就星路长红,成为演艺圈内的明星大腕。
终究,绝大多数普通观众去看一部戏,只会评价这部戏好不好看,剧情合不合自己脾胃,谁还会特意去一帧一帧慢镜头,分析研究具体哪个演员演技高下?
反之,1997年,已经主演《末代皇帝》和《围城》,拿了2个飞天奖视帝和1个金鹰奖视帝的陈道明,和刚拿下戛纳影帝这个国际影坛至高荣誉不久的葛优,合作主演了一部历史传奇剧《寇老西儿》,该剧的重要角色还有何赛飞、富大龙、李成儒等实力派演员,甚至是仲星火、黄宗洛、祝希娟、施建岚这些更上一辈的老艺术家。
可惜,即使这么多演技出色的好演员,也并不能阻止这部戏当时被广大观众在报刊上喷得狗血淋头,让葛优公开道歉,承认自己没演好,也让陈道明留下心结,三年后又去《少年包青天》再演一回八贤王,只为争回这口心气。
这就是正常的演艺圈和观影氛围,观众们才是上帝,演员演得好是本分,演不好活该被骂;哪怕演员本身演技没问题,没挑好剧本,演了烂戏,最后被观众骂同样也是自找。
演技不在高下,完美契合角色才是第一,葛优黄渤演技再好,也很难想象他们去演李逍遥梅长苏的样子。
事实上,当初葛大爷演寇准,之所以被喷惨了,也就是因为当时的观众,都觉得如此一个只该出现在历史正剧中正襟危坐的的千古名相,不该变成一个耍滑逗宝的光头喜剧角色“寇老西儿”,
——当人设和演员自身条件完全不合时,就算是戛纳影帝的演技也是无法让观众信服的。
平心而论,真正被普遍高估演技的,可不是今天被键盘影评家们喷【演什么都一个样】的陈道明、陈宝国、唐国强、张国立、姜文、李幼斌们,
而是某些一辈子连个主演代表作都没有过、只能靠某几个特别特定人设的配角去出彩的所谓“老戏骨”。
从来并不是一个演员不是老了就能叫“老戏骨”的,这些人就和从前港剧迷津津乐道的那些tvb“金牌绿叶”一样,都是标准的模式化流水线演员。
就是观众们看一两部戏,很惊艳,似乎“好有演技”,再多看几部戏,就立马发现不对,都是一张面孔一个戏路去演千百样人,这居然也能算是演技么?
其实有好些老演员,都是在同辈中演技被吊打,几十年出不了头,等到老了以后,人家踏入神坛的或者功成名就的都减产了,他们就跑出来吊打小辈,充当什么演技派“老戏骨”。
这些人和后辈相比,当然肯定是演技不错的,但是和那些已经演技封神的同辈相比,差距一大截也是很明显的。
真正足以封神的演技,从来不是光熬工龄就能熬出来的,而是需要天赋。
比如王志文33岁时演的大太监嫪毐(电影《荆轲刺秦王》),就已经胜过现今那些整日被各类营销号吹嘘的五六十岁“伪戏骨”们甚多了,或者夸张点说,足足能爆几条街呢。
但凡热衷于营销如何“演技吊打后辈”的“伪戏骨”们,诛心而论,未必不是一颗名利之心不熄,才恨不得抓住有限的机会,在广大观众面前,竭力表现自己如何怀才不遇,才不能演主角,不能走红赚大钱。
然而他们这样做,竭力在镜头前突出个人的“独角戏”表现,本质上破坏了一部影视作品的完整性,就如同罗丹砍掉的那只巴尔扎克的左手一般,再出色也只是累赘。
此外还颇有些话剧为主业的演员,自以为话剧作为演员的艺术,比影视剧更高一等,极喜欢把话剧腔和话剧表演模式带到影视剧中,在一大群人中做鹤立鸡群状,这样拍出来的作品,整体观感当然极差,同样难以受到观众欢迎。——像这种人,就该他不出名、不走红呢。
反之,电影《风声》,周迅、李冰冰、张涵予这些公认演技派固然发挥出色,连黄晓明也超神发挥,贡献了他职业生涯迄今前二名的演技(另一次是《中国合伙人》),
然而只有几分钟戏份的吴刚,十几分钟戏份的王志文,就毫不费力地更胜那几位一线当红的影帝影后一筹。
人到中年,才因“达康书记”走红的吴刚老师,在北京人艺里还不算是公认演技最好的,人艺版话剧《茶馆》六大主演,王利发(梁冠华)、常四爷(濮存昕)、刘麻子(何冰)、松二爷(冯远征)、唐铁嘴(吴刚)、秦仲义(杨立新),不但是话剧界最顶级的角儿,而且每个人都有爆火的电视剧角色,拿过权威奖项。——这些真话剧大腕,在影视剧里才没有那离奇出戏的话剧腔呢。
然而用这几位老师自己的话说,他们又哪能算什么老戏骨呢?他们心目中的“老戏骨”,得已故的于是之老师这样的才配得上。
而焦晃老先生,论演艺功底,固然是可以站在中国演员的最顶端,几十年来,都和于是之老师,并称【南焦北于】的神话。
然而,《雍正王朝》大火后,《汉武大帝》又非要已经70岁的焦老先生,去演“七国之乱”时34岁,去世时47岁的汉景帝……
笔者观看时,实在是违和之极,而且“汉景帝”本身的相关人设剧情,就挺工具人,论深度广度,和此前的康熙帝实在没得比。
另一部《乾隆皇帝》,焦老先生演中老年的乾隆帝,倒是把历史上此人的种种负面,演绎得入木三分,可惜该剧实际就是一部《和珅正名大传》,论本身质量也就中下。
而鲍国安老师在曹操之后,也演了很多戏,同样没有一个角色能与之相比。
相比之下,李雪健、陈道明、陈宝国、唐国强、张国立、李幼斌、葛优……这些常年接触第一流正剧班底,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的当时大腕,
既是英雄造时势,也是时势造英雄。
所以,【人养戏,戏养人】这句老话,确实很有道理。
演的太好 ,在观众心里存了一个标签,容易记住。
应大家的要求,先上李幼斌和李雪健飙戏的片段,来源:横空出世。
李雪健大段独白气势逼人的片段请拉到尾部看,来源:横空出世。
后半部还有听评论区都说宋江投降屁股撅得特别好,讲话特别有表现力以后,放的李雪健老师的视频。
看到李幼斌 ,就想起意大利炮。
看到冯远征,就想起安嘉和。
看到张译 ,就想起班长史今。
看到张铁林,就想起皇阿玛。
看到王宝强,就想起许三多。
看到王刚,就想起和珅。
看到六小龄童。。。就想起六学。
评论区人才辈出,以下为填空题:
一看见马蓉,就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的帽子。
A、火炭红 B、银杏黄 C、翡翠绿 D、天空兰
最后,国内论演技,我最服李雪健,演啥都那么棒。
他演林彪
焦裕禄
盖过了少帅风头的大帅
搭错车哑巴
宋江
评论区都说宋江投降屁股撅得特别好,讲话特别有表现力,我也弄了视频。
补充一个,老电视剧渴望里的宋大成:
最后放上李老师大段独白:
过马路的老奶奶我都不扶,我就服李老师。
首先你对友谊怎么定义的,如果是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友情,我觉得我在知乎上认识的兄弟和我几乎都是纯友谊。
我们只聊人生,工作,生活,只字不提风月,说真的,我们之间的友谊太纯了,完全没任何杂念,如果你跟我说我们不是纯友谊,我都觉得你在侮辱我们。
但是如果你说的友谊是那种互相知道对方的一切事情,已经把对方引为人生的知己了。彼此之间完全信任,发自内心的欣赏对方所有的优点,能包容对方所有的缺点,而且不出意外,两个人准备相处一辈子。
这种情况,你跟我说这是纯友谊,我不太信。或者说我是有一点点信的,毕竟这个世界太大了,总有一些人,非常的欣赏对方,但是对对方是真的没有红尘中男女之间的那种兴趣。
比如说女方喜欢大叔,男方喜欢御姐,但是男方是小鲜肉,女方是萌妹,彼此觉得对方贼优秀,但是就是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啊,那确实可能存在纯友谊。
但是我信归信,我不接受我的男人有,也不会让自己有,这是底线问题。都有灵魂上的知己了,另一半的存在是干嘛的,身体上的伴侣吗?
或者说的再直白点,我相信有,但是我不接受这种关系的存在。
首先你对友谊怎么定义的,如果是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友情,我觉得我在知乎上认识的兄弟和我几乎都是纯友谊。
我们只聊人生,工作,生活,只字不提风月,说真的,我们之间的友谊太纯了,完全没任何杂念,如果你跟我说我们不是纯友谊,我都觉得你在侮辱我们。
但是如果你说的友谊是那种互相知道对方的一切事情,已经把对方引为人生的知己了。彼此之间完全信任,发自内心的欣赏对方所有的优点,能包容对方所有的缺点,而且不出意外,两个人准备相处一辈子。
这种情况,你跟我说这是纯友谊,我不太信。或者说我是有一点点信的,毕竟这个世界太大了,总有一些人,非常的欣赏对方,但是对对方是真的没有红尘中男女之间的那种兴趣。
比如说女方喜欢大叔,男方喜欢御姐,但是男方是小鲜肉,女方是萌妹,彼此觉得对方贼优秀,但是就是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啊,那确实可能存在纯友谊。
但是我信归信,我不接受我的男人有,也不会让自己有,这是底线问题。都有灵魂上的知己了,另一半的存在是干嘛的,身体上的伴侣吗?
或者说的再直白点,我相信有,但是我不接受这种关系的存在。
首先你对友谊怎么定义的,如果是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那种友情,我觉得我在知乎上认识的兄弟和我几乎都是纯友谊。
我们只聊人生,工作,生活,只字不提风月,说真的,我们之间的友谊太纯了,完全没任何杂念,如果你跟我说我们不是纯友谊,我都觉得你在侮辱我们。
但是如果你说的友谊是那种互相知道对方的一切事情,已经把对方引为人生的知己了。彼此之间完全信任,发自内心的欣赏对方所有的优点,能包容对方所有的缺点,而且不出意外,两个人准备相处一辈子。
这种情况,你跟我说这是纯友谊,我不太信。或者说我是有一点点信的,毕竟这个世界太大了,总有一些人,非常的欣赏对方,但是对对方是真的没有红尘中男女之间的那种兴趣。
比如说女方喜欢大叔,男方喜欢御姐,但是男方是小鲜肉,女方是萌妹,彼此觉得对方贼优秀,但是就是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啊,那确实可能存在纯友谊。
但是我信归信,我不接受我的男人有,也不会让自己有,这是底线问题。都有灵魂上的知己了,另一半的存在是干嘛的,身体上的伴侣吗?
或者说的再直白点,我相信有,但是我不接受这种关系的存在。
王炳忠是岛内非常罕见的急统派,至少从其表面言论上,是主张大陆更加激进的推进统一,甚至武统。我看了他和马逆对线的视频,感觉他几乎都已经在埋怨大陆了,埋怨大陆统一不够积极~
还有一期节目,连线的大陆网友提出“穷台代替武统论”,认为穷台困台一样可以促进统一,而且比武统“文明”,至少不见血。王炳忠是坚决反对的,他的理由是穷台成本高、周期长,而且最先伤害的是台湾平民,而平民并非台独的根本力量。与大陆网友坚定认为的台湾岛上有95%坚定的台独分子不同,王炳忠一直坚持,台独的根本力量只是占台湾人1%的那些背后是美国日本的蓝绿政客,95%的台湾民众表面上已经是天然独不假,但是都是被信息洗脑的结果,只要统一之后引导教育,其中的多数人会迅速的幡然悔悟。
但是他也承认在统一之前想改变这95%台湾人已经毫无现实性了,也就是说和统的机会渺茫,至少在目前两岸形势下。
如此一归纳,就是王炳忠主张大陆尽快武统,否则,对不起台湾人民。但是大陆不可以穷台困台。
以上王炳忠的主张,我并不完全认同。
我认为台湾问题必须纳入国家发展这个更大的问题下去看待。我认为统一只能由两种方式,一种是水到渠成,各种条件都圆满,大陆用最小的代价,或者没有代价,统一台湾。当然网友肯定会说世界上就没有“各种条件都圆满”这回事,那么第二种方式两岸形势彻底无法挽回,大陆别无选择,不惜任何代价拿下台湾。具体的表现应该都写在反分裂法里了。
近期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发生,所以近期不存在武统的问题,我不同意王炳忠“大陆必须要近期武统,否则对不起台湾人民”的说法,大陆要对得起14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