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PS5为什么会实现不了RDNA2的全部特性? 第1页

  

user avatar   xue-bi-bu-bing-zen-yao-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技术成熟曲线知道不,我们回顾一下曲面细分历史,曲面细分花了三代才成熟,而且每次换代都是次代中段甜点曲面细分性能吊打上代旗舰曲面细分能力,就这样花了三代才成功。

RDNA2那些特性,怎么着也得三代完善吧,第一代尝个鲜,开了和没开要数毛才能看的出来,第二代,最高端旗舰已经具备开了之后能和没有这个功能的画面天壤之别,第三代,中段甜点也具备上代旗舰的能力,终于全面普及开,显卡换代要两年,3代就是2022年,很显然AMD无论如何也拿不出2022年的甜点卡水平。


user avatar   cocosu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你看这张图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这是微软在 Hotchips 上放出的 XSX DCU/WGP 逻辑结构图。

这是 RDNA 1 的 DCU/WGP 逻辑结构图。不过它和顶上微软的图是左右相反的,除了 Texture 纹理部分,镜像一下就几乎一样了。

一组DCU/WGP里面是两个CU,共享LDS、部分缓存。可以看到 RDNA 2 的光线追踪是在原本的 CU 里的纹理单元做了修改,使其兼顾纹理功能和光追加速(光线-箱体、光线-三角形碰撞判定)功能。

微软的PPT里还提到了XSX的光追性能,特别提到了重要的硬件端性能制约因素:显存带宽

在Nvidia Turing 和 Ampere 卡上,BVH 的全过程基本上都是被 RT Core 包揽的。但是在RDNA 2 显卡上,碰撞判定和BVH遍历被分开了,碰撞判定的部分在纹理-光追单元,BVH遍历依然由Shader (CU)执行。这对性能也许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考虑到显存带宽的制约,这点影响微乎其微(木桶效应,显存带宽是最大短板)。

所以不论是索尼还是微软,对光线追踪的宣传都比较“克制”,目前来看在这代主机上最有用的光追应用还是光追全局光照/光追软阴影。它们的代价比较合理,瑕疵也容易被忽略,但是对临场感的提升较大。至于说光追高精度反射……说实话我不是很感冒。与其把宝贵的显存带宽大量浪费在这里,还不如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看完了 WGP / DCU 的变化,在shader之外呢?

硬件支持的 Mesh Shader 会比纯软件实现的“类 Mesh Shader ”节省一些显存带宽。

VRS,在Rasterizer光栅化单元上有所改动,使其可以按照需要启动后续的像素着色。

SFS,Sampler Feedback 是硬件功能,Sampler Feedback Streaming 是SF的基础上再动点硬件小手脚的硬件功能。

这里面真正因为专利原因索尼用不了的应该只有SFS,但是SF和VRS还有Mesh Shader应该都是索尼只要当时设计的时候肯买硬件就能有的。至于说到底是为什么没有,就只有天知道了。估计还是为了省钱(逃

反正我觉得索尼这弄得别别扭扭的就是为了出399的机器,最后虽然惨了点但是好歹还是弄了个399的无光驱版(无慈悲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时参与过索尼和微软项目的告诉你,ps5立项的时候,根本没有这些需求,甚至光追都没有,为了加上光追又重新开了一个项目,耽误了半年时间


user avatar   lulue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大家讨论的,主要就是Mesh Shader,Variable Rate Shading(VRS),Sampler Feedback Streaming(SFS)这几个特性,咱先以PS5没有这几个特性为前提再往下讨论,那其实无非就两个可能:

1、关于那些特性,索尼有自己的替代方案,毕竟半定制就是干这个的,索尼夹带私货也不是没有先例。当然鉴于很多人对索尼在图形领域能有啥建树抱有质疑,以及AMD通用方案不香吗你去搞特殊瞎折腾等等,只能说替代方案可能性是有,但不高。

2、那些特性是真的不存在,硬件上就没有,下世代索尼专注成熟的技术如Primitive Shader。这就很容易引发大家猜测了,比如PS5项目立项早当时还没有RDNA2,或者索尼就是头铁明明AMD有超大杯但就是要中杯,阴谋论一些的如微软与AMD有PY交易不给索尼用,等等等等。

关于2,其实可以好好聊聊,我觉得有可能就是索尼非要挑中杯,原因大概是MS,VRS,SFS这些特性,在现阶段,或者说在下世代游戏机目标性能4K60帧下,还不够实用。我们都知道,先进技术的诞生距离市场化是有相当距离的,比如DirectX每次版本更新到变成行业主流都花了多长时间,曲面细分、环境光遮蔽、法线贴图等技术从摆在台面上讨论到游戏大量开始使用又用了多久,实时光追看似刚上来没多久就马上要普及了,但实际上业内关于这玩意都准备十几年了。重要的是每次技术升级,他们都只会告诉你新技术的优点,却从来不说实现起来会有多少问题,比如“更底层”这三个字,玩家们以为是“高效率”,实际上对于开发者来说是“掉头发”,工程领域设计方和施工方天天吵架也算常态了。


然后咱一个一个聊:

Mesh Shader,这个特性可以简单理解为是把老GCN的图形流水线工序整合打包起来以提升效率,而Primitive Shader就是只整合了一半,属于过渡状态。但就实际效果而言,虚幻5基于PS的演示已经足够撑得起次时代画质,当然这在专业人士眼中比不过NV之前基于MS的演示,但实用化和市场化进度,PS明显更快一步,而且目前来说也够用了。其实最值得关注的点是,虚幻5这种基础工具级别的升级选择了基于PS的渲染,这是很值得玩味的。就算是微软自己,XSX用了MS渲染,第一方游戏敢不敢只做MS渲染版本?不敢的,就不说为了兼容X1系列还得做传统渲染版,光桌面PC版,10系N卡,500系5000系A卡,敢不敢不让它们跑起来?说到底还是得兼容旧技术,兼容等于什么?等于拉不开差距。等到能拉开差距了,那时候拿来对比的也是XBOX series XX和PS5 Pro了,X1X和PS4 PRO上市之后,有谁还会关心PS4和X1的画面区别吗?

VRS,这技术在2019年初推出,到现在响应者聊聊,普及率远不如大力水手,甚至不如RTX光追,感觉都快被业界遗忘了,特别是DLSS2.0快速上马的现在。可能这种“性能优化类特性”真的很吃开发组技术力,跟DLSS老黄全程技术支持快速整合没得比。而且这个功能我认为是最容易被索尼替代的,毕竟“老棋盘渲染”了,不数毛一般玩家也看不出区别。

SFS,这个技术按照简介,是通过精准读取材质,以节省超过一半的显存需求。个人觉得这个技术在4K分辨率下需求有限,在PC这个如此“浪费”的环境下,大部分3A的显存需求也就刚过10G,两台次时代主机都标配16G显存,余量充足,这个功能更像是为了未来8K游戏准备的。

上面三个特性,基本都有点提前占位普及尚早的意思,微软全部支持当然更好,但这就跟索尼那个没什么卵用的超高速SSD一样,纸面参数相当好看,实际上却难以跟对手拉开差距。如果索尼以务实为考量,选择更成熟的技术方案也算正常。当然,不排除成熟技术授权费用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毕竟小公司嘛,理解一下。




  

相关话题

  现在索尼 PS5 和微软 XSX 都已公布,谁能获得次世代主机大战的胜利? 
  怎么让家长同意给你买 PS4? 
  什么时候能够买到平价的ps5? 
  我想向父母索要一个switch合理吗? 
  为什么感觉 PS5 还不如 PS2 好玩? 
  NV发布了30系显卡,PS5和XSX是不是涼了? 
  如何看待次世代主机PS5和XBOX SERIES X还未发售,即在性能方面落后市面新出的显卡一大截? 
  PC 如此发达的今天,PlayStation, Xbox 等游戏主机还有什么优势? 
  为什么游戏主机(xbox ps)会有这么大的市场? 
  为什么有人会花三四千买游戏机,升级 PC 不香吗? 

前一个讨论
动物不用刷牙怎么保持口腔健康?
下一个讨论
国产单机游戏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 2025-05-0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