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过台湾,把网上台湾的优势与甘肃比一比吧,算搞笑也行。
1、台湾的交通秩序井然有序。甘肃2600万人口,与台湾差不多,说台湾交通井然有序,那是因为你没有来过兰州,兰州作为一个带状城市,虽然市区人口只有260万,但长达100公里的带状布局,交通压力极大,但兰州的人行道让行人的理念比西方国家都好。
2、台湾的城市街道很干净。那就来甘肃看看。在兰州,清洁工凌晨5点就上岗,夜晚10点才回家,绝大多数人不在街上扔垃圾,个别素质低的人扔下一个烟头,不到5分钟就会被清洁工清除,我敢说兰州的清洁工是地球上最尽职的清洁工。还有:甘南草原上路边走一走几乎无垃圾,那是因为5年以前甘南全州(比台湾大)就禁止使用塑料袋!
3、台湾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那就看看甘肃保留了中国的哪些文化?敦煌不用说,老先人1000多年前吃的什么,用的什么,穿的什么,房子什么样,用的什么工具,在敦煌都可找到答案,何况还有魏晋墓的画像砖留下的图像。在南北朝五胡乱华时,甘肃的文化空前繁荣,留下了中华文化的火种。看看旅游标志马踏飞燕,邮政标志邮差,飞天等等,就知道甘肃保留下的中华传统文化有多少。
4、台湾教育水平高。看看甘肃,2000多万人口,大学就有49所,兰州大学坚守西北,有点名气,教育水平比台湾差,但看看民族教育,西北民大,甘肃民大,对藏回等民族教育台湾能比吗,台湾有没有针对6个高山族的大学?没有。
5、台湾饮食文化丰富。那就看看甘肃,牛肉面在全国有几十万个店,且开到欧洲美国日本,台湾的哪个美食可与此相比,何况甘肃每个县都有不同民族的几十个小吃。
6、台湾人诚信。看看甘肃吧,甘肃这么大面积这么多民族,你看见哪个诈骗犯敢心安理得肆无忌惮的呆在甘肃搞网络诈骗。
7、甘肃人嫉恶如仇,即便霍去病从兰州河口渡河到酒泉直至摸鱼儿海击溃匈奴,也是报刘邦白城之围之仇,而不像台湾人被日寇强占50年还认贼作父。
要说差也很多:甘肃面积大,是台湾的10倍,但都是自然环境极差的地区,人们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太苦;由于自然条件差且没有什么优惠政策,导致收入全国最低。所以甘肃的人均GDP只有台湾的七分之一左右,导致社保医保等远远比不上台湾。
就算笑话吧,不要认为台湾什么都比大陆强!!!
台湾的网军就是这样的吗?我说了句北京招收银员工资都能开到8500了,好家伙,直接说我是“意识形态理念”,把我拉黑了。
楼下超市海报,6000-8500.
我说几句吧。
几年前参加一个两岸媒体交流的半官方团去台湾,感受颇深。
1、和统已很困难。
我们与很多蓝营甚至深蓝的台湾媒体高管进行了深度沟通,
按理说这些人类似于我们大陆的党媒高管,属于政治精英的范畴了,
他们掌握了更多普通台湾人不了解的情况,对时局的判断也较普通人更专业。
他们的看法,从李登辉后期开始的台独教育已经20年了,
整整一代人的洗脑教育下来,当前台湾已经缺少和平统一的社会基础了。
虽然现在蓝营在台湾社会基础仍然很强大,年轻的蓝营政客也不断涌现,
但是这些新蓝营之所以成为蓝营,仅仅是因为经济理念问题和党争的政治投靠原因,
和他们老一代加入蓝营为国民党信仰和祖国统一的最初理念完全是两回事了。
年轻一代的台湾人,即使是蓝营的年轻人也不会认认真真的思考统一问题了。
他们也感到焦虑,现在不管蓝绿都还有他们那代老人压仓,
台湾短期内还做不出急独的傻事来。
但是再过10年,年轻一代的台湾政客上台主政之后,
在年轻一代台湾老百姓民粹的裹挟下,台独怕是真敢火中取栗。
他们也认为一旦真独立,一定会被大陆攻击,
不管美国是否参战,也不管大陆攻台的输赢,台湾是一定会被打烂的。
但是他们也没办法,大势所趋谁也拦不住。
从个体考虑,安排些子侄和晚辈离台,去大陆、美国、港澳经营些产业留作退路,
是这些台湾中老年台湾政治精英唯一能做的事情。
毕竟真要打起来,这些人比普通人跑得更快还是没问题的。
2、台湾的经济不容乐观。
和美国的问题大同小异——产业空心化,经济过度依赖服务业和外贸。
不是说发展服务业不好,但是服务业主导和外贸型经济体,
对于政局稳定的要求是很高的。
台湾目前走的这条经济之路,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未来风险很大。
而且台湾的城建已经落伍了,大片大片的城市处于衰败之中,
除了个别区域,闹市区看不到多少年轻人,商业区也无多少新修的摩天大楼,
大量8、90年代的高档写字楼外墙斑驳,给人一种大陆四线城市空巢化的即视感。
3、台湾人民还是善良居多,但愚昧的也多
我去的那几天,正好有些绿营政客在纪念堂搞行为艺术,
周围很多普通台湾人以一种看猴的心态向我们转述这事。
在他们看来,这些绿营草根出身的政客,和蓝营政客比明显就是笑料。
可正是这种笑料多了,这些普通台湾人才能记住那些搞笑的绿营政客。
至于这些艺人政客掌权后会给台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其实普通人是想不了那么远的。
也许我们属于半官方团的原因,我们会见的人蓝营为主,
工作之余下来生活接触的地区也以蓝营的地盘为主,至少没有接触到那些深绿的狂信徒们,
所以不管是导游司机、景区酒店还是小商小贩,
对我们这些大陆来的消费客普遍友善有礼,热情照顾。
当然普通人更关心自己挣了多少钱,一般不会和大陆客主动谈政治话题。
地陪的台湾朋友也笑谈,说台中以北的蓝营票仓,
大陆客是不用担心被歧视和攻击的问题。
3、台湾的文创产业不错,但是涉互联网的新文创恼火。
台湾文创产业的理念和手法,至少领先大陆3年,
实际上近年来大陆各地的文创发展,我看很多都是在学台湾。
但是台湾的问题和大陆之外的其他国家一样:
虽然互联网普及度很高,但是互联网没有像中国大陆这样对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改造,
所以涉互联网的新文创,比如电竞、网络视频、COS、网络文学、数字音乐这些新业态,
在台湾连萌芽阶段都谈不上,很落后,和美国有的一比。
其实这不是台湾的个体现状,就新文创领域而言,
除了中国大陆和英国,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渣渣。
4、风景不错。
日月潭这些和大陆西部的自然风光比起来不算啥,
但是台湾岛东海岸靠太平洋那边的海景相当棒。
湛蓝的深海,漂亮的海滩,生机勃勃的热带植物。。。。。。
5、吃货天堂
两个层面,一是小吃好,各个夜市能让你吃一周不带重样的。
二是高档商务宴请的文化氛围好,创新多,味道也不错。
水果也多。
吃得舒服,物价也不贵。
6、慎谈宗教
台湾佛教以禅宗居多,但是他们以华夏本土佛教的正统自居,很不喜欢内地的佛教,
在他们眼中,目前大陆的佛教就是末法时代:邪魔和外道以佛的名义欺骗世人。
台湾的大师们普遍敌视某宗,也对开始某宗化的内地禅宗恨其不争。
慎谈,倒不是他们攻击性强,而是巴拉巴拉扯半天有点耽误事。。。。。。
总体感觉,台湾还是值得大陆客有生之年去一趟的,
自驾游呆上一两月其实也有很多乐趣。
至于再长,对绝大多数大陆年轻人来说,
一个四线城市风格的旅游城市,还是呆不下去的,也没有那么多职场机会供你移民发展。
褪去以往经济上仰望的弱视心态,
平等的去看待这样一个想分家的兄弟,
好坏兼有,毁誉参半,还是值得一交的。
你就当去云南的感觉就行。
感觉到了一个架空的华夏。
台湾的传统文化氛围非常的浓厚。
但是,台湾继承的大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比如黑帮道义,比如迷信鬼神,比如男尊女卑,比如无处不在的厚黑学。
我围着台湾岛转过一圈,基本上主要的城市都住过。台湾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双瞳》的那种味道,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压抑。
其实,如果不去想那么多,其实台湾是很舒服的。比如白天艳阳高照时,海风微拂,蓝天轻云,你骑一个自行车游走在海边,那简直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可是如果你稍不留神,看到了路边的各种奇异的道观,道观上雕刻着各种光怪陆离的神佛,缭绕着浓重的烟雾,而信徒们低吟着含糊不清的经文——那一瞬间,你会感觉自己一瞬间从爱丽丝的仙境跌落到了克苏鲁的世界里,满世界都是不可名状的诡异。
记得《双瞳》里,在现代化的大厦中,赫然出现一座道观的震撼吗?
台湾就是这样的。
曾经的台湾,高度现代化,可是却又广泛存在着几千年的鬼神文化。
当你暴露在这样的矛盾之下,只要你稍微敏感一点,你都会感觉一种发自背脊的寒意。
但是,各种邪教的道观,并不是台湾最恐怖的地方。
真正让我感觉最恐怖的,是台湾的学校。
台湾的学校,大多是当年特殊时期修建的,体量宏大,装饰简单,可以说都是些清水混凝土建筑。由于建筑老化,台湾的发电量又不稳定,所以这些学校只要到了晚上,那就是一片漆黑。
到了晚上,那就更惊悚了。
各种电视台,有报道凶宅的,有算命的,有作法的,有请大师到阴宅祛鬼的……
很酸爽。
台湾由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全岛的基建都停留在N年前。
哪怕是台北,除了101边上,整个城市都像是放大版90年代。
夜里,你游走在各城市中,看到的是一大片黑乎乎的旧建筑和密密麻麻又灯光暧昧的无数霓虹灯。身边跳广场舞的大妈,却跳着上个世纪的曲子。身边形色匆匆的年轻人,却又面无表情。路边的繁体字招牌,你看得懂,却又陌生。
台湾式广场舞 https://www.zhihu.com/video/1444795604525924352
时不时,有地方办大事,跳着傩舞,唱着经的声音传到你耳朵里。
时不时,家暴时,女人的哭声传到你耳朵里。
时不时,酒吧前喝醉了的男人们闹事。
时不时,你突然发现你身边没有人了……
我就是腿贱,大晚上的走几个小时,啥都看到了,听到了,最后走到巷子里出不去了,又没什么路灯,边上黑乎乎的,自己又喝了点酒。
我#@&的,真的很吓人啊!
没想到那么多人说我的照片带了BBC滤镜。
我的妈呀!
我照片里都是随手拍的,完全没P图的啊。
而且我拍照的地点,大多数都是台北、高雄的市中心。
比如台北的照片,都是101大厦周边的街景。
比如高雄的照片,是在当地一家五星级酒店顶层吃早餐时顺手拍的。
比如嘉义的照片,那就是人家市中心的街景啊。
至于花莲,宜兰,台东那些城市的照片放出来,只怕就要说我比BBC还CNN了?
在台北坐公交,看到招聘大巴司机广告,5-6w新台币。 和内地一线城市大巴司机收入应该差不多。
打出租车是通过电话预约的,有一个统一的调度平台就近给你派车,坐过几次,一般几分钟车就能过来,人少的地方会久一些。出租车上都有一个对讲机,专门收听调度平台的信息。 用惯了滴滴,这样的体验还挺新鲜。
奶茶确实不错,记得在高雄一叫老江红茶牛奶的24h快餐店,包装很土,但都比喜茶好喝很多。
卤肉饭量也太小了,我一顿能吃三碗,味道还不错。
火锅在哪里居然是算中高档,而且不好吃。
有些饭馆名字有点辣眼睛。
日料店,日系美妆店的是真的多。
711的普及程度和我家楼下的药店一样,每条街道都好几家。有微波炉,有热水,卫生间,有桌子,有打印机,有传真机,有ATM,有的还有一个巨大的停车场。
水果不贵,种类多,爱吃水果的人的福音。
小店老板做生意都很任性,这个不开门,那个也不开门,心情不好也不开门。
紫外线是真的强,开始不愿意涂防晒霜,一天下来脸上就秃噜皮了。
台北 城市建筑比较有年代感,比较旧,私人小楼的高层混合在一起,没有连成片的高层, 但是城市整体发展比较平衡。
交通规划比较合理,人也比较遵守交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一个带小孩的妇女都能彪到60km以上。 上班时间摩托大军很夸张。
汽车品牌主要日系为主,混合一些德系美系,还有不认识的本土牌子。
老年人对内地了解还比较多,年轻人几乎一无所知。
捷运不光是地铁,还有一种车轮子在高架桥上跑的。 不是铁轨,就是橡胶轮胎在下面跑,控制方向的是横过来的轮胎。没有司机自动控制的。
台湾的高速公路,最多就是内地国道的水平吧,不封闭 ,时不时一个大妈从村子里骑摩托就上来了。
岛内航空公司的飞机是有点年头的螺旋桨,坐上去有点怕怕。
公共设施上喜欢用拟人的漫画。
城中村自家门上挂个牌匾,就是一座庙,而且还比较普遍。 不理解。
台湾啤酒不好喝,一点劲都没。果汁种类多味道还不错。
水上运动比内地便宜很多,海鲜也便宜。我两个人去码头餐馆200多人民币比刺身拼盘吃到撑,还没吃完。
每个城市的夜市都很有规模,好吃不贵。不过吃多了就感觉大同小异。 最有趣的是,大多数摊贩都支持用支付宝。
日式建筑比较多,保存还比较完善,很有旧时代的生活气息。但住进去就不一样了,纯木质结构,走路使点劲,感觉 房子就要塌了。
满天的线缆看起来很乱,和日漫里画的差不多。内地应该主要城市线缆已经落地了 。
台湾东海岸的海真的特别蓝
每年5-9月花莲的近海都会有好多的海豚
https://www.zhihu.com/video/1351270029204242432
文创产品很强,种类非常多。铁路,景点,博物馆,学校,几乎什么都可以做成文创产品。
有的火车的涂装很可爱。火车餐也不错,最有名的叫池上包饭。当然一般的火车餐没有这么豪华。
各种冰沙不要太好吃,最喜欢一个叫绿豆蒜的。
海蛎煎和福建的味道差不多。当地的黑松沙士汽水和广州亚洲沙士汽水是一个味,都是风油精味。 牛肉拉面和西北的牛肉拉面不一样,偏甜口一些,也很不错,老板很执着的一直提醒我先喝汤再调味。
九份有山城重庆的感觉,野猫特别多。
台北市中心的公园有好多的鸟来过冬。公园的小剧场有学生在演出,据说不少歌手组合出道前都在这里演出过。包括五月天。
101大楼附近是最繁华的商业区,但是也和一线城市的商圈有差距。
稻田很美,我想去种地了
环境:台北市区算是全台最繁华的吧,但也就101附近区域比较好看。一些商区逛的,怎么说呢,有种破旧衰败的感觉。
新的商场和70年代的旧楼参差交错,感觉有些违和。
街道的广告等,有时候会让我恍惚是不是到日本了。但是有没有日本的精致、干净。
u1s1,田园风光不错,虽然没去南部地区,但是宜兰给我的感觉不错,尤其有些别墅民宿作为台剧的取景地。只不过一晚的房价我就呵呵了,这个价格住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农家乐?
交通:因为是出差,全程有人接待,基本上公共交通乘的少。
坐过普悠玛号:日本人设计的,最高貌似150km/h(后来出事的就是这个车型),火车站狭小拥挤,站台空间低的很压抑。
打过出租车:方向盘旁边的手机支架上,司机竟然在看CCTV-7。
美食:高档餐厅方面。最无力吐槽的地方,每顿去的高档餐厅不同,但是菜式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吃到后面你会发现,怎么吃来吃去都是这些东西。
也就圆山饭店菜多少有点不一样,但也一般水平,只不过餐厅装修给人大气磅礴的感觉。唯一比较low的地方,包厢里接待方请了3人小乐队,主唱是位40-50岁的大妈,拉皮、玻尿酸看的很不自然。讲着荤段子搞得我很尴尬,更吃不下去东西了。 唱一首给一点小费。
平价小吃方面。接待方带我们去的宁夏夜市,说士林夜市当地人不大区。在宁夏夜市吃了号称7星的牛肉面,蛤仔煎、刨冰。坦白讲,一般。上海的台湾餐厅差不多都是这个味道,可能还更好。
吃,说实话,有点失望。看着当地人自豪介绍着这些美食,我也没好意思说真实的感受。
人文:除了跟某芯片大佬企业接触时有点在跟内地头部企业打交道的感觉,其他大型企业家族味道太浓了。尤其吃饭的时候,桌子上总归会有几个人是亲属关系。 至于有些企业甚至协会,搭配着墙上挂着的黑白集体照,多少有点帮派社团的感觉。
年轻人真的不多。举个例子,花莲县,能看到年轻人寥寥无几,中年人都不多,都是老人。当地人说年轻人都往台北这些大城市跑。这么大的一个县,给我的感觉竟不如长三角地区的一个乡镇来的有活力。
年轻人视野不足。出差的缘故,真正接触当地年轻人的不多,难般遇到个聊起在用的手机时。对方用的oppo,知道iPhone、三星、VIVO。但是看着我手上的华为不认识,也没听过。我有点诧异,权当个例不具有代表性。
也听接待方讲过大学生毕业后的薪资待遇,岗位机会,不能说是像大陆的内卷,也不是香港的阶级固化,而是发展不足机会相对较少。
旅游:跟着接待方去过一些景点,时间原因没法去日月潭。
印象比较深的有两点:1.台北博物馆,布局装饰的比较精致,里面都是逃跑前带过来的好东西。
2.海边到山脉的距离很近,一天内疯狂点的话,可以早上海里浮潜、中午骑车、下午穿厚点爬山。
(类似突尼斯的感觉)
总的感受,没去过的,想看看心心念念、迟迟未统一的地方可以,但是如果抱着很大的期待,尤其之前去过日本的话,多少应该会失望。
感谢大家对这个回答的关注,写这个回答的初衷只是分享自己在台湾学习生活的所见所想,希望评论区的小伙伴们尽量理性友善交流呀。另外这两天有好心人提醒我本回答未经允许被人转载,如果各位看到其它网站有类似的转载请及时举报(>_<)
2014-2018年在台北市某国立大学读本科。四年呆下来基本可以在人群里冒充台湾人不被揭穿。18年毕业后果断离开,出国读研。但即使后来不在台湾了也还是和很多当时的朋友保持联络,在国外也有许多交集。
说几个相比长住,只是台湾短期旅游不太会感受到的点。
先说学校吧。四五年前算是大陆学生赴台的热潮了,学校总体来说非常欢迎大陆学生,毕竟台湾因为生育率下降学生越来越少,大陆学生带来了不少学费收入,也带来了多元交流,但是其他学生和教师面对我们的态度就比较不一定了。
刚去的时候我比较内向,而且因为赴台手续办得特别慢,学校寄录取通知书还不是用快递是邮政平信。因此我错过了学校8月下旬的新生营队活动,等开学的时候发现其他人都认识了,只有我谁也不认识??不过观察下来发现台湾真的是个小地方,教育资源的内卷也比较严重,能考上本校本系的学生也就是来自那么几间高中,其中台北人还占了快一半。学生很快按照地域和高中组成小圈圈,我是唯一一个大陆学生,经常就独来独往坐在旁边看着他们。
去之前学长提到被问“大陆有没有可乐”,“大陆有没有马桶”这种奇葩问题我倒是没有遇到过,但是这方面的成见确实是非常深重。
有几件比较离谱的。有一次一起做实验的台湾同学问我要不要吃一个什么零食,我说我不爱吃这种,添加剂太多。然后他一脸震惊:“你不是大陆人吗,怎么还怕添加剂?” 我也一脸震惊,你们觉得我们是吃添加剂长大的??
还有一次我骑车跟同学去吃饭,我车骑得不好,停下来锁车的时候后面同学居然追上了问我:“大陆人是不是都不会骑脚踏车啊?” ……这种事经历多了之后发现,他们大概就是见识少吧。
关于对大陆学生政治方面的态度,我的同学当面对我是比较友善的,可能也是因为我是个女生,看上去安安静静没啥攻击性。但是我在Facebook上加了不少同学,他们各种转发评论反对、诋毁大陆学生的报道真的蛮多的,他们应该也知道我看得到,我有的时候也会反应一下,但是他们当面站在我面前的时候却又从来不会提此类的事情。这种事情多了之后,我其实也懒得去计较,也不是很主动想要融入其他学生了,谁知道人家心里怎么diss你呢。
之前在FB学校交流版(类似学校贴吧总版)还发生过一件事情,不知道有校友路过的话会不会认出来。有一个大陆交换生妹子在交流版上发文征集意见,选修课作业要求。她可能是为了表示友好,称呼同学们用了“湾湾的小可爱们”,然后竟然因为这句湾湾被台湾同学群起而攻之。原因是台湾同学不约而同地认为“湾湾”和“小可爱”等字眼是对台湾人和“国格”的矮化,因此推断出这个发文的大陆交换生是故意来引战的。贴文发出后整个晚上都不断有人在下面回帖,那里面话说得多难听不想再描述。我一个在台湾待了这么久的人都是第一次知道“湾湾”这个词在他们眼里是这样的意思。(更新:没有想到这个例子被那么多人评论了,反复思考之后还是做一下修改吧。确实对这个词汇的来源和用途我和当时在台湾的同学认识都不是很深。我们都不怎么混论坛,私下里用这个叠词的时候真的都是昵称。直到这件事发生我们才意识到原来观感有这么大的不同,所以后来我们也基本不再用,当着台湾同学的面更加注意。是我叙述得不好,其实用词只是个导火索,当时这个女生的贴文下面的评论区已经完全歪楼,我校的学生及校友大概是把压抑已久的对大陆的不满发泄在了这个交换生和其它在台大陆学生身上。发文的女生替自己辩解了几句之后很快道歉了,但是挡不住下面评论区越骂越爽。意识到这个称呼对台湾同学感受不好,我们当下只是觉得以后说话要更小心,更注意互相体谅,但是被骂了一整晚之后,才发现这几年自己感受到的敌意只是冰山一角,第二天走进教室面对同学一如往常寒暄的时候心里都有点崩塌,缓了好久才强迫自己暂时忘了。这个词就让它好好地和大陸妹一起留在过去吧,大家友善交流不要冲动。)
说了那么多不好的,倒不是因为我那四年每天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哈。其实交到的可爱的台湾朋友也不少,很多时候发生以上那些不好的事情根本原因还是互相不了解。深入相处之后,我们还是变成了熬夜肝project,一起办活动聚餐的好伙伴,一起出国毕业旅行的女生团,还有毕业之后来到美帝也在困难的时候互相安慰支持。特别是当时工科系里为数不多的一群女生,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台北故宫博物馆,门口有人在发那个什么功,反那个什么党的传单,有人要拉着我跟我塞东西,我的同学一把把我拉开挡在我前面不让他们碰我。人是可以互相做朋友的,前提是互相理解和尊重。
前面提过我遇到的教授基本都对我非常好,我的导师一直因为这一届碰到一个大陆学生非常兴奋,我毕业之后能出国读研也离不开他们的帮助。上大学之前经常听说大学教授很多专注做研究拉经费,而对于本科生教学不太上心。去台湾之后这一点我特别敬佩自己遇到的教授,几乎每一位都对大学部的教学非常认真负责,对于自己为人师这个角色非常严肃。虽然有些教授自己有明显某独的政治倾向,但是即使在知道我是大陆学生的情况下还是毫无保留地一视同仁帮助我,有的甚至还额外多关心我的状况。可能他们心里始终都对大陆有各种敌意和成见,但是这份克服各种障碍隔阂,全心教书育人的心胸,让我一直都觉得很感激。
11.2 更新。
再说台湾社会给我的一些印象吧。
台湾虽然经济起步早,也一直比较开放,还通过了同性婚姻法案,但是在家庭伦理方面的很多观念好像还是蛮传统的。小时候只知道林志玲声音很温柔很嗲,到了台湾发现女生原来都这样。确实是家里长辈从小教她们女生说话就是要温柔可爱,吃饭要小口吃不能吃太多,坐有坐相。有一次参加志愿者培训活动,台上的男性讲师对台下女生说:“坐的时候两腿并拢不要叠腿不能抖腿,因为什么呀……” 然后台下女大学生们齐声回答:“因为‘男抖穷,女抖贱’。” 我知道这句俗语很多地方都有讲哈,但是这种场合被一群大学生一本正经地讲出来当时还是有点震惊我的。后来我在教室里仔细看也确实发现,真就我一个女生翘着二郎腿… 也有听女生同学说妈妈让自己节食因为觉得她吃太多,还觉得她说话嗓音太粗让她注意点。这妹子搁我们这里就是很正常的样子,可能在台湾父母看来确实大大咧咧了吧。
在台湾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是医生和律师,这一点和欧美日韩还挺像的。他们的高中毕业生不像大陆基本只分文理,台湾分为三类,一类是文科,二类是我们的理科去掉生物,三类是我们的理科。一类组学生的目标基本就是律师,三类的学生目标就是医学系。台湾的补习班盛行类似韩国,连大学高数考研补习班都很多。那些高中毕业没考上法律系和医学系的孩子一年一年读补习班重考的比例还挺高的,以至于我遇到的医学系法律系的朋友好几个都是重考多年才上的。似乎在大部分台湾家长的眼里,孩子考上法律系医学系,即使不是最好的大学,也是件光耀门楣的事情。当然确实台湾的医生收入很高,特别是开私人诊所的。
11.3 更新。
台湾人对于自己选举制度和健康保险制度的优越感。前一方面我不做评价,只是确实经常聊天的时候开我国和朝鲜的玩笑,甚至使用zhi na这样的在日本都已经被禁用的侮辱性字眼。当这样的言语从自己身边的同学口中说出来的时候,我是真的逐渐抗拒去教室上课,能不用跟人交流就不交流。后来台湾腔学得以假乱真也是为了跟不熟的人讲话不被发现是大陆人,以避免开始任何关于大陆的讨论,谁知道下次遇到的台湾人是不是个在网上叫你zhi na的键盘侠呢。
至于台湾健康保险(以下简称健保),老实说我至今没搞明白和我国的医疗保险有什么区别哈,而且由于台湾的奇葩限制,陆生看病巨贵,所以我除了必须的体检之外一次都没有去过台湾的医院。也不知道为什么,台湾人一直认为自己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健保制度,认为外籍学生或者配偶都想要来蹭他们的健保,甚至电视名嘴还发明了一句说是在大陆广为流传的话:“银卡绿卡,不如台湾健保卡”。希望懂行的来解释解释,台湾的健保跟我国平平无奇医疗保险有何巨大区别。
今天是美帝的总统选举投票日,总让我想起大二的时候在台湾经历的小马vs小蔡的那次选举。当时我住在离立法院不远的校区,宿舍房间临街,基本每天都能听到选举车开着喇叭外放巡街。开票前一两周的周末从下午到晚上有连续不断的造势活动,作为旁观者看感觉真的是热闹又新鲜,可惜当时快期末了忙得不可开交并没有机会出门凑热闹。在学校经常被老师同学问的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台湾的年轻人和大陆的年轻人有什么区别,我想区别之一可能就是台湾的学生确实要比我们对政治的关心程度要高一些吧,虽然大陆的年轻人也会讨论时政,但是没有什么参与的机会,基本仅限于偶尔在微博朋友圈吐槽一下。
台湾年轻人对很多事情的看法跟我们差的很多,其实也是跟受到教育的差异分不开的。总是有大陆学生吐槽,但凡说几句我们的政府好话就有台湾人说我们被洗脑了。u1s1,每个人的三观都是受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教育和接触到的各种信息所影响的。台湾人觉得大陆人被洗脑,我们看来他们不也是被台湾的课本洗脑的么…… 大陆的小学到高中历史课本里不会讲太多49年后台湾的历史,像他们每年的2月底的纪念日,我在去台湾之前完全没听说过相关的历史事件。在跟同学聊天自己查资料之后才大概了解了一些。
爱看台湾校园题材电影的同学应该会注意到他们学校里面会有教官,大学里面好像没有教官但是有驻警队(校外警察不可进入校园执法)。有一次我问一个台湾同学他们学校里面的教官是干什么的,他反而问我,难道你们学校里面没有解放军?我说没有。他说那是不是有公安?我说没有。他问那有什么,我………我只能说我们有教导主任和门卫大爷。后来听学长说台湾的教官一般是军人担任,现在管的事情其实和我们的教导主任差不多,以前白色恐怖的时候学校里面的教官会管控学生老师的言行,检查间谍之类的行为。现在台湾新生入学的营队文化,最开始也是从学校军事化管理的仪式演变而来的。曾经是严肃恐怖的历史,如今变成学生联谊玩耍的固定活动了。
以上是一些个人觉得比较值得一提的经历。有空想到什么别的再继续更新~
古代的縣並不是只有一個衙門,這完全是對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完全沒有任何認知才能說出的話。
以縣制初次完全推廣到全國的秦代為例,這算是最初完全意義上的規範性縣級政府。
除了縣令、縣丞、縣尉,事實上還有很多吏員在維持政府運作。
縣的具體部門,一般單位名稱為曹,根據秦代遷陵縣的情況大概有十個曹和其他個別官署。目前已知有田部、亭部、市府、獄東曹、獄南曹、戶曹、吏曹、倉曹、尉曹、司空曹、兵曹、旁曹,除以上之外還有目前尚未知的部門。
一個縣至少應有103個吏員,除此之外有事務還會征發百姓、刑徒以維持日常運作。而遷陵縣只有152戶,算上縣吏、戍卒、刑徒也就千把人。在大縣中,吏員的數量只會更多。
强答一个。
老爸当过兵,上过老山前线。当年部队从山东上火车出发往云南走,在山东上火车的时候,站台上放着《十五的月亮》,部队的亲属们都在火车站送行,虽然有些悲壮,但是几乎没人哭。火车到了云南境内,靠站歇停,这下可倒好,不知从哪来了一群又一群的云南当地的老百姓,老太太老大爷大哥大姐小弟小妹小朋友,根本没人组织,也没人安排,就是挤到铁道边拉着车上素不相识的解放军的手往他们手里塞酒碗,塞鸡蛋,塞吃的,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说着什么。一车的小伙子哭的泪人一样。
中途岛战役……